法师开示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淨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是十方諸佛弘化利生的第一經典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是十方諸佛弘化利生的第一經典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法華經方便品》曰: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無上道是一乘道,對誰說?對菩薩說的,不是對別人說的。別人說,他不懂,對別人說什麼?說方便法。方便法是什麼?二乘、三乘。《法華經》上說得好,「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我們就知道,佛說二乘,大乘、小乘;佛說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方便說。對菩薩說,說一乘。不要瞧不起,所謂下下根的凡夫,因為佛對下下根的凡夫,往往也用一乘法,不用三乘、五乘。為什麼?因為這些下下根人他能相信,他不懷疑,他肯真干。所以下下根能成上上道,道理在此地。他謙卑,他沒有傲慢,聽話,教他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會,就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幾年真往生,瑞相稀有,他成佛了。由此可知,什麼樣的根性最好度?上上根人、下下根人,這兩頭很好度,都非常容易成就。最麻煩就是當中的,不上不下,因為他的意見太多,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太多了。佛菩薩慈悲,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為誰?就是為當中這個人,上不上、下不下的,為他們說方便法。上上根人,幾句話他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下下根人勸他執持名號,三年五載也往生了。
  
  「又《法華文句》釋曰」,《法華經文句》智者大師作的,「五乘是曲而非直,通(教)別(教)偏傍而非正。今皆捨彼偏曲,但說正直一道也」。這是講的《法華經》,《法華經》是一乘法,直截了當勸你成佛。「按五乘之分有多種,至於《文句》所指之五乘,為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乘」。近代太虛大師講五乘,根據《法華經》講的。「通教別教是偏,人天等五乘為曲。故正直之一道,唯是圓教之一乘。」圓是圓滿,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就像今天我們所講多元文化,是這個意思。圓教包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一切教法,我們再問:包不包其他宗教?包不包這個世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是不是都包在裡面?都包,沒有一法不包括,這叫圓滿。不能包容,那就偏,這個意思總要細心去體會。所以在一乘法裡頭,經典上常常有,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這個無有一法沒有界限,皆是佛法。這是什麼意思?佛是覺,不覺就是迷,對一切法你都覺悟了,那不就是佛法嗎?迷了,迷了就不是佛法,對大乘經教迷了,這也不是佛法。如果對一些邪門外道也是覺悟了,覺悟就是佛法。覺悟什麼?覺悟,你知道他是邪。聖賢法你覺悟了,知道它是正。知道就不礙事,邪對我沒妨礙,我不會受它的害。決定在覺迷,對一切法覺,就是佛法,佛法就是覺法,覺而不迷。迷就是邪法,對於大乘經教,你要是迷而不覺,你不是看它作邪法嗎?道理就在此地。
  
  「故其心正直者表菩薩之心,遠離偏曲之教,唯是一乘圓法,方廣平正,其疾如風之大白牛車也。」後面這一句是比喻。所以菩薩的心遠離偏、遠離曲,決定不會把偏邪委曲這些放在心上,心裡面只是一乘圓法,究竟圓滿之法。一乘圓法,在大乘經教裡只有兩部經,第一部是《華嚴》,第二部是《法華》,還有一部沒有翻譯到中國來,《梵網經》。《梵網》是一部分量很大的經,翻到中國來的只有當中的一品,菩薩戒,「菩薩心地戒品」,只有這一品。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圓中之圓,究竟圓滿,是哪一部經?是《無量壽經》。為什麼?《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就圓滿了。這是古大德公認,沒有人反對。《華嚴經》怎樣達到究竟圓滿?是因為普賢菩薩率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無量壽經》乃圓中之圓,究竟之究竟。從這些比較,這一部經突出了,不但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裡的第一經,可以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弘化利生唯一的一部經典。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裡頭無量無邊的眾生,每天往生極樂世界的有多少人?無法計算。有一等人聽到這些話,他就懷疑,極樂世界能容得下嗎?極樂世界有多大,能容得下嗎?首先要曉得,極樂世界不是一個星球,這一定要懂得。不是一個星球,你住在哪裡?這個問題阿難尊者問過,就在本經。佛講得很好,夜摩天住在哪裡、兜率天住在哪裡、化樂天住在哪裡?不住在星球上。天只有四王天、忉利天是地居天,它住在土地上,其它的住在空中,空居,不是地居,它不住在哪個星球上。
  
  極樂世界它是法性土,我們的世界不是法性土。這土是什麼?阿賴耶的相分,是法相不是法性。唯識家講得清楚、講得透徹,我們是依阿賴耶相分而住。阿賴耶的相分我們知不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見不到。我們能夠見到的,就像電視的傳真,我們在屏幕上見到的,現場,現場我們見不到。誰見到現場?八地菩薩,不動地,他見到現場,他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業相,能量,科學家講能量;阿賴耶的見分,現在科學家稱它作信息,信息場就是講的末那識,阿賴耶的見分;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這些星球,我們就是五根眼耳鼻舌身能夠感觸到的那個境界叫五塵,五根五塵都是屬於境界相。五識跟第六意識呢?第六意識所緣的法塵,這屬於信息。真正見到阿賴耶這三細相,八地菩薩,七地還不行,還沒見到。既然是菩薩見到,八地以上,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五個位次,這五個位次菩薩統統見到,它不是假的,真有其事。
  
  不過這些佛菩薩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雖然有其事,其事不可得;雖然有其相,其相畢竟空。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會怎樣?會放下,決定不會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為什麼?你說不會把它放在心上,實際上把它放在心上的人還特別多!哪些人?搞六道輪回的人。只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他就搞六道輪回,六道眾生。搞明白了,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給諸位說,六道輪回就沒有了,真沒有了,不是假沒有了。六道輪回沒有了,你修淨土,肯定得阿彌陀佛佛光注照,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就見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阿彌陀佛,就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什麼?見佛的秘訣。所以菩薩比我們高明。偏是通教別教,曲是小乘,凡夫知見,這些全放下。一乘圓教,阿彌陀佛!方廣平正,後面是比喻,其疾,疾是快速,成就快速,如風,這是大白牛車。古時候交通工具裡面,速度最快的馬車,大白牛車就是馬車,用這個做比喻。

...

淨宗的承傳在近代在家人的貢獻超過出家人,你看《無量壽經》的會集本,都是在家居士做的,不是出家人。對《無量壽經》下的功夫,中國這些祖師大德比不上日本人,日本人《無量壽經》的批注,古時候的批注,二十多種,很豐富。中國兩千年來承傳只有兩種,跟日本比差遠了。這什麼原因?我想可能是受善導大師的影響。唐朝初期的時候,日本出家人在中國留學的非常多,他們最尊敬的是兩個老師,一個是善導大師,一個是智者大師。智者大師是法華宗的,天台,所以日本天台宗很盛。日本的淨土宗也很盛,衰是近代才衰的,古時候日本的淨宗超過中國。所以日本古時候這些大德的批注,應當把它從《藏經》裡面找出來,印成專集,「無量壽經注疏專集」。
  
  中國現在《無量壽經》批注加上黃念祖這個,三種。在中國主要是譯本太多,在古時候印刷術不發達,數量很少,流通的數量少,想把各種不同的譯本找到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宋朝王龍舒,五種原譯本他只看到四種,你說以他的身分,以他的地位,以他的學識,唐朝的翻譯本他沒有看到。唐朝是在大寶積這一會裡面第五會,就是無量壽會,這個本子他沒看到,所以第一次的會集只有四種本子。第二次,這在鹹豐年間,魏默深居士再做第二次的會集,這個會集是五種原譯本都看到了。夏老居士最初就是用魏源的本子,魏源裡面有些遺漏的地方,他把它做了補充,校對補充,到最後不滿意,重新會集,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他做這樁事情用了十年時間,可以說這個本子是最完備的本子,是淨土裡面的第一經。釋迦牟尼佛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這部經講得最詳細。你真正去讀,你對極樂世界不能不生信心,你不可能不想去。會幫助你生起一個強烈求生淨土的心願,這就成功了,這些傳法的、注經的人,他們的目的就達到。

...

「十方眾生,因彌陀第十七諸佛稱歎願,得聞名號。又因彼佛聞名發心、聞名得福、聞名得忍」,這都是四十八願裡面的加被。極樂世界的成就,我們往生的條件,這個地方都提出來了。十方眾生,這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些眾生,憑什麼?憑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七願「諸佛稱歎」。沒有諸佛稱歎我們就沒有緣,就是沒有介紹人,諸佛如來是我們的介紹人。我們今天知道極樂世界從哪來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介紹的,要沒有他說明我們怎麼會知道有個阿彌陀佛?怎麼會知道有極樂世界?十方諸佛如來度化一切苦難眾生,第一個就是宣揚極樂世界,讓大家認識阿彌陀佛,這個話是善導大師說的。善導大師有兩句名言,「諸佛所以興出世」,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示現在十法界裡成佛,這第一句,「唯說彌陀本願海」,最重要的就是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介紹給大家,一切諸佛出世這是第一樁大事,其它的事是其次再其次,這事擺第一。《無量壽經》稱為淨宗第一經,實際上就是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黃念老這個本子寫成之後送來給我看,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我就把這句話寫在序文裡,他看到特別歡喜。這個不是假的。然後才知道我們自己是多幸運,無量劫來在這一生有這麼好的緣分,遇到了。緣遇是遇到了,緣足了,這是善導講的,「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今天遇到的緣至少也是上品下生,我們至少是上三輩,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這是上輩,不應該在中下,這個緣太殊勝了。
  
  夏蓮老為我們會集這個本子,不是凡人。黃念老知道,他沒有告訴我,他說時候沒到,這以後他往生了。這個秘密也許有人知道。可是黃念老做這個批注,那也不是凡人,凡人作不出來。這都是來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的。經上講得很清楚,將來佛法滅盡,只有這部經還多留一百年,這部經沒有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再留一百年,聽到這個名號不懷疑、肯念、肯發心,統統都能往生。淨土法門廣大無邊際,不可思議。因諸佛菩薩的贊歎,這一願就是介紹,我們才知道,得聞名號。「又因彼佛聞名發心」,這是阿彌陀佛有聞名發心的願、聞名得福的願、聞名得忍的願,這麼多願的加持,加持是什麼?我們才會有信願持名,我們才能發得起這個心。這些加持多半是冥加,我們自己不知不覺對這個法門生歡喜心、生尊重心,不懷疑,真想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你會有這種念頭產生,這是彌陀冥冥當中加持你,這都在四十八願裡能找到根據的,這不是假的。

...

我是讀《華嚴》看到這個,才相信淨土,文殊、普賢都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不但自己去,而且還率領著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到極樂世界,去拜阿彌陀佛去,向阿彌陀佛學習,看到這個氣象,太偉大了,不能不服。華藏海會就是總一切諸佛的法門,到最後歸淨土,表這個意思。淨宗是第一法門,《無量壽經》是第一經。末法時期修其它的不能成就,不相信你自己試試看,你能不能做到無我?《金剛經》上講的標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能不能做到?你做不到你就無門可入。你真能做到,你才能入門,小乘證須陀洹,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你入門了。所以真難!這說明在家的實在是多數,出家是少數,佛法是以度在家人為主,不是為出家人。就如同我們世間的學校,出家人身分是什麼?老師的身分,教學的老師。哪個學校培養老師?師范大學培養老師,專門培養老師的。可是老師畢業,分在一切學校裡頭去教化眾生。教育一定以社會群眾為教化的對象,淨宗如是,它是以遍法界虛空界六道苦難眾生為教化對象。所以菩薩、聲聞附帶的,他們要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歡迎,並不拒絕,統統歡迎。所以蓮池海會無比的莊嚴,無比的殊勝。

...

這品經文裡面的教誨,最重要的,我們要把欲望降低,不要做欲望的奴隸,真正徹底斷惡修善。世尊在此地特別勸導我們持戒,佛在經上常說:戒為無上菩提的根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求無上菩提,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根本,我們得真干。經教不能不學,為什麼?理論的依據,我們沒有開悟,不能離開經教。經教只學這一部《無量壽經》夠了,經是會集本,批注也是會集本,經是五種原譯本的會集本。而批注呢?是許多經論跟祖師大德的注疏,從這個地方會集而成的。所以這部經是大乘經的精華,學這一樣,宗門教下、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全在其中,一樣都不缺。這個本子是寶中之寶,經典稱法寶,法寶當中第一法寶,我們要有這個認知,要真正的相信。什麼叫真相信?你真做就相信,你沒有做到不是真信。這是早年我受戒的時候,李老師教誡我,受完戒之後,他說:你要真信佛。我們聽了感到很奇怪,我出家兩年才受戒,而且這兩年教佛學院,在外面講經,怎麼能說不信?老師告訴我一個信的標准,從這個標准上來看,我們信是相信了,不夠,還有懷疑,還有做不到的,這就不信。真正相信,沒有懷疑,徹底做到,這可不是容易事情。

...

今天佛法在全世界也只有保存在中國,這是比什麼都可貴,中國人要真干。究竟圓滿的大法,這是遍法界虛空界裡面稀有的法寶,特別是這部經。你要嫌佛經太多了,你就要這一部就行了。為什麼?這一部是頂尖,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的第一經,頂尖的。你只要把這個掌握,你這一生就能往生、就能成佛,你就能證得大圓滿。確實世出世間找不到第二本。我們特別感激夏蓮老的會集,為什麼?如果不是他的會集,我們要學五種本子,五種本子太多太雜,不好念,哪一句重要我們也找不到。夏老用了十年的時間,不短,十年的時間會成這一本。人家那是什麼樣修行的功夫,什麼樣漢學、佛學的底子,還要用十年時間,才能把這樁事情搞成功。念老是夏老的學生,傳法的學生,登堂入室的學生,親自聽老師講解這部經。老師囑咐他給這部經做個批注,他不違老師的教誨,真把它做成功了。我看到這部批注,引用經論、古大德的這些論注,一百九十三種。

...

我們今天有緣遇到這部大經,這一部大經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這個難得!得到這一部經,就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你就全得到。依照這一部經修學,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諸佛之法,你就圓滿得到。哪有比這個更快的!哪有比這個更真實的!遇到不肯修,不肯放下,那你就真錯了。原來放下就是得到。不肯放下,最後是一無所得,你真的落空。放下就是真正得到了,得到的是圓滿的性德。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