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第三十九: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诃薩第十法雲地;若廣說者,假使無量阿僧祇劫亦不能盡。佛子,菩薩住此地(十地),多作摩醯首羅天王,於法自在,能授眾生、聲聞、獨覺、一切菩薩波羅蜜行,於法界中所有問難無能屈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佛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加精進,於一念頃,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三昧,乃至示現爾所微塵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所謂:若修行、若莊嚴、若信解、若所作、若身、若語、若光明、若諸根、若神變、若音聲、若行處,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注】學佛修道者,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從初發心,經十住、十行、十回向,即‘三賢位’之菩薩;再從‘初地’至‘十地’,即‘十聖位’之菩薩,共四十階位, 十地菩薩修至等覺、妙覺,方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後圓滿成佛。 ‘ 十地’是從歡喜地到法雲地。登地後才進入修道位,因大地能生萬物,能生諸功德,登地的菩薩有大慈悲,大神通,可以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諸魔外,入諸佛位。《地論》雲:“得大法身,具足自在,名法雲地。” 法雲地的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修行功滿,很快成佛,唯務化利眾生,大慈如雲,普能陰覆,雖施作利潤,而本寂不動。 十地菩薩有什麼境界? 請看《華嚴經》對十地菩薩的描述: 《華嚴經.十地品》第十地(法雲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诃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诃薩從初地乃至第九地,以如是無量智慧觀察覺了已,善思惟修習,善滿足白法,集無邊助道法,增長大福德智慧,廣行大悲,知世界差別,入眾生界稠林,入如來所行處,隨順如來寂滅行,常觀察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名為:得一切種、一切智智受職位。 “佛子!菩薩摩诃薩以如是智慧入受職地已,即得菩薩離垢三昧、入法界差別三昧、莊嚴道場三昧、一切種華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虛空界廣大三昧、觀一切法自性三昧、知一切眾生心行三昧、一切佛皆現前三昧,如是等百萬阿僧祇三昧皆現在前。菩薩於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作差別。 其最後三昧,名:受一切智勝職位。此三昧現在前時,有大寶蓮華忽然出生。其華廣大,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以眾妙寶間錯莊嚴,超過一切世間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諸法如幻性眾行所成,恆放光明普照法界,非諸天處之所能有;毗琉璃摩尼寶為莖,栴檀王為台,碼瑙為須,閻浮檀金為葉,其華常有無量光明,眾寶為藏,寶網彌覆,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華以為眷屬。 “爾時,菩薩坐此華座,身相大小正相稱可;無量菩薩以為眷屬,各坐其余蓮華之上,周匝圍繞,一一各得百萬三昧,向大菩薩一心瞻仰。 “佛子!此大菩薩並其眷屬坐華座時,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滿十方法界,一切世界鹹悉震動,惡趣休息,國土嚴淨,同行菩薩靡不來集,人天音樂同時發聲,所有眾生悉得安樂,以不思議供養之具供一切佛,諸佛眾會悉皆顯現。…… 佛子!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廣大無量,此地菩薩皆能得入。 “佛子!菩薩摩诃薩住此地,即得菩薩不思議解脫、無障礙解脫、淨觀察解脫、普照明解脫、如來藏解脫、隨順無礙輪解脫、通達三世解脫、法界藏解脫、光明輪解脫、無余境界解脫;此十為首,有無量百千阿僧祇解脫門,皆於此第十地中得。 如是乃至無量百千阿僧祇三昧門、無量百千阿僧祇陀羅尼門、無量百千阿僧祇神通門,皆悉成就。 “佛子!此菩薩摩诃薩通達如是智慧,隨順無量菩提,成就善巧念力,十方無量諸佛所有無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於一念頃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出過於三世,其相如虛空。 寂滅佛所行,言說莫能及; 地行亦如是,難說難可受。 智起佛境界,非念離心道, 非蘊界處門,智知意不及。 如空中鳥跡,難說難可示, 如是十地義。 淨空法師: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我從什麼地方知道淨土殊勝?從《華嚴》、《法華》、《愣嚴》這些大經、大論裡面看到了。尤其是《華嚴經》,文殊、普賢、諸大法身菩薩,統統都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看到後非常驚訝,我在《華嚴經》上搞清楚了。法身菩薩修行登地了,經上講“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等覺,這包括十一個位次。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情!那就是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你的最後歸宿是華藏世界,在華藏世界再去修。華藏世界是從圓教初住位開始修,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個位次,三十個位次要修多久?一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修到第二個阿僧祇劫才登地,登地菩薩修什麼法門?一定是跟著文殊、普賢修念佛法門。從初地修到七地,又是一個阿僧祇劫;從八地修到十地,又是一個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諸位要知道,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對我們凡夫講的,是對圓教初住菩薩講的,也就是禅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作佛」,那個“佛”是圓教初住。從明心見性那一天開始,你要證得“法雲地”(十地)的果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是《華嚴經》上的境界!你在華藏世界修。如果你要到極樂世界修,那就快了,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很快你就成佛。所以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是這麼個道理啊! (按:《地論》雲:“得大法身,具足自在,名法雲地(十地)。” 法雲地的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修行功滿,很快成佛,唯務化利眾生,大慈如雲,普能陰覆,雖施作利潤,而本寂不動。 “出過於三世,其相如虛空。寂滅佛所行,言說莫能及;如是十地義。”——華嚴經) 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我學佛之後第五年即接觸到淨土法門,但不相信。跟李炳南老師十年,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專弘淨土者,我接受他的教法,尊敬他,不排斥,但不相信。到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的時候,發覺華嚴會上所有菩薩都念佛求生淨土,文殊、普賢是華嚴世界的等覺菩薩,還要發願求生淨土,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等覺,共十一個位次的菩薩,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知此事實之後,才相信淨土法門是一切諸佛度眾生、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的第一法門。發現之後,乃將其余經教全部擱置。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淨空法師 我在初學的時候為“深信因果”這一句話困惑了很多年,我讀《觀經》“三福”,對“深信因果”這一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在那裡呢?因為這個“深信因果”它排在菩薩這一條裡頭。假如它排在第一條我都不懷疑,我們凡夫都相信因果,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菩薩怎麼不知道呢?這怎麼講也講不通。菩薩之外,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難道這些人不知道因果報應嗎?他們比我們知道清楚得太多了,所以我怎麼想都想不通這個問題,後來我讀《華嚴》、講《華嚴》的時候,才把這個事情的真相搞清楚了。 《華嚴經》的哪個地方讓我醒悟過來?讀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讀到十地品裡面佛告訴華藏世界的菩薩們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我在這個地方明白了這一句話。由此可知,我們以《華嚴經》的教義來看,“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最低限度圓教三賢位(十住、十行、十回向)還不十分相信。因為《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那要登了地,他就曉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了。那麼登地之前,十住、十行、十回向還要普賢、文殊去勸導,地上菩薩才認真念佛啦!這是說明念佛這個因果,實在講太深太深了,所以三賢位的菩薩都不知道,那第十回向的菩薩,四十一品無明已經斷了三十品了,只剩下十一品無明啦!這樣深位的大菩薩對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還不知道啊。 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再加上等覺,一共是十一地,這是菩薩位次裡面最高的,就是我們念贊佛偈裡面的“菩薩摩诃薩”(法身大士)。菩薩是指三賢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回向;摩诃薩是初地以上到等覺菩薩,這十一個位次稱為摩诃薩,就是大菩薩。原來華嚴會上這些大菩薩們,他們修什麼法門呢?修的是念佛法門。“始”是初地,“終”是等覺,從始至終都不離念佛,他們主修的法門就是念佛。念什麼佛呢?我們也要問哪!看到文殊、普賢,他們兩位是華嚴菩薩眾裡面的首領(華嚴教主),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迅速成佛。這才真正恍然大悟!原來“深信因果”是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所以在《觀經》中告訴我們要“深信因果”。這一句,我是搞了二十多年才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不容易!如果不是讀《華嚴》,不是以十七年的時間講《華嚴》,今天這一句話我就講不清楚;講不清楚,含糊籠統就敷衍過去了,沒有法子呀!所以,深信因果講的是念佛法門——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十方世界諸大菩薩都是念佛成佛的!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彌陀經》上給我們講的,西方極樂世界修的是什麼呢?念佛、念法、念僧。這個“深信因果”,搞明白了,搞清楚了,很不容易! 淨空法師: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 「《華嚴經》表明,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這句經文要記住。你說這個念佛法門比不上其他法門,為什麼十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他們在沒有登地之前,所學的法門不一樣,真是八萬四千法門;登地之後,統統修一門,就是念佛法門,而且都是念阿彌陀佛,這是《華嚴經》上說的。怎麼知道念阿彌陀佛?文殊、普賢勸導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淨土,向阿彌陀佛學習,毘盧遮那佛看到沒有生氣、沒有制止,看到生歡喜心。華藏會上這些菩薩都是毘盧遮那的弟子,文殊、普賢全都把他們帶到極樂世界去了。毘盧遮那佛沒生氣,沒有一絲毫嫉妒、障礙,而是生歡喜心,見阿彌陀佛好。為什麼?在華藏世界修行時間長,到極樂世界去修行,時間大幅度的縮短,很快就成就,這有什麼不好?佛佛皆念一切皆成佛,我們前面讀過。每一尊佛心裡都常想,都希望眾生趕快成佛,為什麼?早一天成佛就少受一天罪,不願意看到眾生再受苦受難。這是佛心,這是本善,人性本善,都是希望-一切眾生能夠快一點證得究竟圓滿。所以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密集的合作,十方世界諸佛如來,他的弟子只要登地,修行達到初地以上果位,全都修普賢大士之法,如這部經的第二品:「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菩薩不修普賢法就不能夠圓成佛道。所以地上菩薩全修普賢法——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一開頭就修普賢大士之法,《無量壽經》就是普賢大士之法。省多少事!直截、穩當、快速、容易。善導大師講得好,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八一集)2011/2/14 檔名:02-039-0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