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在當前廣大的佛教信徒當中,往往對於佛教的修習流於形式,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往往有一些人,對於某某佛經能夠背得滾瓜爛熟,但對於其中的義理一無所知,有的甚至連一點基本的佛教常識都沒有。以《阿彌陀經》為例,就是這種情況。《阿彌陀經》是淨土宗的根本經典之一,也是佛門課誦每日必念的經文之一,此經流傳很廣,很多人都能背誦。但是,其中絕大部分人,對於經文從來沒有仔細地思考和推敲過,對於經文根本談不上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或是存在一定誤區,從而導致盲目念佛,事倍功半,又如何能夠往生淨土呢?基於上述原因,我就經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略作說明。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一點啟示,引起對佛經義理研習的重視。
一、“佛自說”的重大現實指導意義
《阿彌陀經》在佛教十二部經中,屬“自說”類經典。所謂“自說”,意指釋迦牟尼佛未待他人問,而自行開示講說。
大家知道,佛經不是釋迦牟尼佛本人親自寫的,而是在他涅槃後由他的弟子結集而成的。其內容是記錄釋迦牟尼佛生前的事跡、言行及同他人對話的語錄。而一般佛經的內容,都不是佛主動說出的,而是由一位啟請人向佛發問,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請佛來解答,而後人將這些問答對話用文字紀錄下來,也就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佛經。由於啟請發問的人不同,所提的問題不同,故而形成了大量的種類不同的佛經。如《金剛經》是由長老須菩提發問等。
知道了上面的道理,我們就不難理解,佛陀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佛教每一部經典,都是佛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的實際問題和狀況的教化實錄。而這些人,都是生活在佛在世的時代,離我們已經很久遠了。那麼可以說,絕大部分經典在佛所說的時候,直接針對的對象並不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而是針對當時佛陀時候的人們。現在有些人,誦讀了大量經典,而且也按經中所說有所修行,但總覺收效甚微。這除了不得法之外,其中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經中所講述的法門不適合你,不是針對你自身問題來說的。
《阿彌陀經》既然是“佛說”的,而且是“無問自說”,這就告訴我們:第一,佛能主動講說,不待人發問,其所述內容必定十分重要;第二,就是本經在佛講說的時候,並沒有針對一個具體的對象,而且沒有限制一個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換句話說,本經是為普天之下各個時期所有眾生講說的。基於以上兩點,《阿彌陀經》所宣說的“淨土法門”,對於我們現代學佛之人的重要性就不必說了。
二、 “佛告長老捨利弗”之略析
在《阿彌陀經》開始,記述了當時在場聽佛說法的,有常隨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十六位大弟子和四位大菩薩,以及無量諸天大眾等等。那麼當時在場這麼多人,為何在佛主動說法時,一開始就“佛告長老捨利弗”呢?這首先就要對“捨利弗”有一個認識。
捨利弗,其母之眼似捨利鳥,故取名捨利,所生之子,則稱捨利子;故捨利弗就是“捨利之子”的意思。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所以捨利弗就代表“智慧”。而淨土法門,三根普攝,凡聖同修,圓融無礙,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也稱其為“難信之法”。只有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相信理解這個法門,才能修習這個法門,所以佛陀要特別告訴代表大智慧的捨利弗。
從“佛告長老捨利弗”這一句經文中,我們就可以得知,淨土法門非大智慧者,不能當下無疑;對淨土法門深信無疑的人,必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以說,沒有智慧,對淨土法門沒有甚深信仰的人,即使他念佛,也很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三、什麼人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在《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說了這麼一句話:“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也就是說,如果眾生聽到了有關極樂世界的事情,應當發願,希望自己能夠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去呢?是因為可以和很多“上善人”在一起。所謂“上善人”,簡單說就是指根善、最善的人。那麼換句話說,你不是“上善人”就不可能到極樂世界去。
所以一個人如果想往生極樂世界,首先這個人得是個“善人”,如果連一個“善人”都做不到,念再多佛號也不能往生。
四、“七日念佛,一心不亂臨終現瑞。”如何理解
在《阿彌陀經》中講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一段話,可以說是這部經的一個核心之所在,如何理解,下面分別解說。
首先,佛祖強調的還是一個“善”字,把其擺在了第一位。不論男女,你可以連阿彌陀佛的名號都沒聽說過,但你必須具備“善”
這一先決條件。這從經文排列的次序上也可以看出,是先有“善男子、善女人”,然後才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其次,就是“執持名號”,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念佛。那麼這七天如何理解,並不是讓你連著念七天佛,就可一心不亂,就可往生的意思。因為經文中在每一天前面用的都是“若”字,“若”是比如、如果、或的意思,是指不確定因素,翻譯過來可以作“要麼”。這七天是指克期求證,現在所謂的“念佛七”,就源於此。這七天的含義,得從兩個角度來理解。第一,如果念佛一天就一心不亂者,是利根;如果念佛七天才不亂者,是鈍根;中根者,二三四五六天不定。第二,利根者,可以七天念佛不亂;鈍根者,只能一天念佛不亂;而中根者,六五四三二天不定。當然,現在能夠念佛一天不亂者,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再次,有些人說,經中講臨終十念、一念就可往生,何須平時念佛一心不亂?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如果沒有平時七天念佛的定力,何來臨終十念、一念的清淨。那些一生都未聞、未修佛法,或五逆之罪人,臨終得善緣聽聞佛號,並生信願,得以往生的事情,萬分中無一。所以修淨土之人,不能心存僥幸心理,必須在平時下好功夫。
最後,有些人問,臨終眼前顯相,豈非魔境?如何判斷?所謂魔境,乃是指修行的人不做佛的觀想,而產生的佛的現象。而念佛見佛,已是相應,不須疑慮。況且人已臨終,並不是走火入魔的時候。
淨土法門是末法時代眾生解脫之快捷法門。當前修習淨土宗的,無論在家、出家,宗門教下,人數都不在少數。如果大家對於淨土宗的根本經典,如《阿彌陀經》都沒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在理論指導上就有了偏差。即便再用功念佛,恐怕也是不得法,也就很難相應。事持理持,事理兼備,才能達到即心即佛,彼佛名號即我心中所起,西方極樂世界乃是我心中所現的境界。有了這樣的認識,再念起佛號來,自然能夠佛我不二,感應非凡。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