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時佛經串講05—華嚴經總說
尊敬的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蓮友,大家好!
很高興我們又見面了.首先,我們都來禮敬我們的大恩導師,讓我們用至誠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稱念南無大恩大德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念三遍.
在前面,我們從道理和事修這兩方面,簡單地學習了佛法的大體知識。這個知識,是從總體上了解和把握整個佛法的基礎知識。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主要依據智者大師的五時判教法,來對五時佛經言教,一步一步的展開,進行具體的深入的學習。首先針對五時的第一時華嚴時,學習華嚴經。我們主要依據澄觀法師和印光法師對本經的解釋意義,來進行解說。
釋迦世尊,最初成就無上正覺,用二十一天的時間,開演華嚴經。這個經典,唯顯佛境,是開示的一乘佛法的真理,他的道理極其深沉,一般的凡夫俗子不能了解,小根小器不能得到實際利益。
這個華嚴經,武則天盛贊他是諸佛之密藏,如來之性海。恰如其分,真實不虛。對於此經,我用下面的六句話,作一個總的說明。這六句話是:博大精深,經中之王;一乘大教,唯顯佛境;一心諸法,本具本作;因果一統,法界緣起;理事圓融,不可思議;最後一著,導歸極樂。
對於佛的一真境界來說,佛光覺照,清淨本然,遍滿法界,在這個一真絕對的佛境之中,本來是沒有一絲一毫相對法相可言的。可是,為了讓眾生能夠明白,佛就在一法不立的如實境界中,強開二面,以使眾生能夠悟入。佛所強開的二面,一個就是理的方面,一個就是事的方面。
關於理和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印光法師說:理由事顯,事由理成。其中的理,是指的理性。這個理性,實際上就是指的我們的真心自性。這個真心自性,是我們眾生的根本和本源,他是遍法界的,超時空的,獨立常恆而萬古不變的,不受一切事物所束縛的佛性。其中的事,是相對於理性而言的,就是指的事相。打個比方,假如把我們的這個身體,比作理性,那個這個身體所產生的一切活動和作為的一切事情,就是事相了。
所謂理由事顯,就是我們的這個心體理性,要由各種事相,來顯示他的存在性。比如我們的這個身體,當他靜止的時候,與周圍的靜態事物之間,他的本體特征沒有明顯地突現出來。而當這個身體,一旦運動起來以後,通過他的與眾不同的事相方面的表演,就把這個身體突顯出來了。
所謂事由理成,就是說這個事相,是基於理性所產生的,如果沒有這個理性存在,那麼就沒有事相的產生。比如,如果沒有我們的身體存在,那麼就沒有表演的一切事相。我們的身體,是演戲的這個事相的基礎,如果連身體都不存在,自然就沒有各種戲劇事相的發生。
下面,我們來依次學習本經的主要內容,主要結構,以及主要特點。
整個華嚴經的內容,從大體上來說,可以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前,為前面的一大部分,開示頓證法界,就是由一圓理而演成萬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及以後,為後面的一大部分,說明漸證法界,就是由修萬事而證一圓理。
具體一點說,本華嚴經,在入法界品之前,先說於一真法理,其後主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至離世間品,這前面的一大部分,是以理明事,說明信、解、行這三個部分的內容。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以事證理,是證的部分。最後以普賢菩薩演十大願王,提倡淨土念佛法門導歸極樂。
再說本經的主要結構。佛在華嚴經中,遷移七處,說法九會,明信、解、行、證四大理事。現在分述如下。
這七處是:
第一,菩提場;
第二,普光明殿;
第三,忉利天;
第四,夜摩天;
第五,兜率天;
第六,他化自在天;
第七,逝多園林。
這九會是:
第一會,在菩提場,說如來依報因果;
第二會,在普光法堂,說十信法門;
第三會,在忉利天宮,說十住法;
第四會,在夜摩天宮,說十行法;
第五會,在兜率陀天,說十回向法;
第六會,在他化自在天,說十地法;
第七會,在普光法堂,說因圓果滿法;
第八會,在普光法堂,說普賢大行法六位頓成;
第九會,在室羅伐城逝多園林,說入法界法門。
若是展開這九會,則為三十九品。
初一會,有六品。一,世主妙嚴品。二,如來現相品。三,普賢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華藏世界品。六,毗盧遮那品。
第二會,也有六品。一,如來名號品。二,四聖谛品。三,光明覺品。四,菩薩問明品。五,淨行品。六,賢首品。
第三會,也有六品。一,升忉利天宮品。二,忉利宮中偈贊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初發心功德品。六,明法品。
第四會,有四品。一,升夜摩天宮品。二,夜摩宮中偈贊品。三,十行品。四,十藏品。
第五會,有三品。一,升兜率天宮品。二,兜率宮中偈贊品。三,十回向品。
第六會,只有一品。即十地品。
第七會,有十一品。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祇品。五,如來壽量品。六,菩薩住處品。上面六品,明等覺因圓。七,佛不思議法品。八,如來十身相海品。九,隨好光明功德品。十,普賢行品。十一,如來出現品。
第八會,只有一品,即離世間品。
第九會,也只有一品,即入法界品。
如果總束此九會,則可約為信、解、行、證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世主妙嚴品,至毗盧遮那品,總共有六品,十一卷經文。名所信因果周。
第二部分,從第二會如來名號品,至如來出現品,總共有三十一品,四十一卷經文。名修因契果生解周。這個部分,又分前後為二周,以前二十九品為差別因果周,以後二品為平等因果周。
第三部分,以第八會離世間一品,有七卷經文。名成行因果周。
第四部分,以第九會入法界一品,有二十一卷經文。名證入因果周。
其中的這個周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事理周全完備,沒有一點欠缺的意思。通過信、解、行、證四個部分的說明,就把整個華嚴經的大綱,揭示得周備全盡,依照這個路線來實際修行,就能直接到達無上果位。
信解行證這四大部分,不過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這個總的修證過程的由博返約之說。
此經的最後一卷,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華嚴經王的歸根結底之處。
現在來說本經的主要特點。本經是佛成道之後,所講演的第一部經典。他講說的是一真佛乘的實理境界,這個實際的理地境界,不可思議,已經超出了我們凡夫的思想和知識的范圍,我們只能通過他的字面意義,懂得其中的道理而已,沒有能力親知親見。這個經典的主要特點,我們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第一個特點,這個經典,是棄權開實之法。這個經典,實在是經中之王,如來一代時教,讓眾生開示悟入的終極目標,無非就是這個唯一的佛乘而已。其他三乘都是權宜的方便之法,只有這個佛乘才是真實的究竟之法。而在本經中,只是開示究竟的實法,一點都沒有方便的權法,所以說他是棄權開實之法。
第二個特點,這個經典,是直開的至頓極圓之法。這個直開的道理,就象我們平常所說的開門見山法,我不跟你假打,不跟你兜圈子,不跟你說廢話,單刀直入,直入正題。這個經典,全經都是直開法,直開如來理,直開如來事,直開理事圓融,直開即念念佛即念成佛之淨土法門,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是以念佛往生極樂這個法門,直接契入如來果地覺海。如來頓開頓示,讓眾生頓悟頓入;如來圓開圓示,讓眾生圓悟圓入。所以說他是至頓極圓之法。
第三個特點,這個經典所講述的,是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成始成終的無上甚深微妙法。如來一代時教,他的唯一的根本的宗旨,無非是讓眾生解脫生死,證入涅磐而已。這是他的根本目標之所在。釋佛證道以後,所說八萬四千方便法門的目的,無非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根本目標作鋪墊,作准備的。而本經中所宣示和單提的淨土法門,如眾水之朝東,如群星之拱北,其余的所有一切法門,無一不是導歸淨土的方便之法。華嚴經所講的道理,是開示唯一的佛乘圓融之理事,已經達到佛法的最高頂峰,再也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華嚴經中所宣明和單定的淨土念佛成佛法,是真正的無上甚深微妙法,除了這個法門,佛也說不出第二個來了。
現在簡單地說一下實修法門的分類問題。釋佛所說的一切修行法門,不外乎分為兩類。一類是特殊法門,就是所謂的主要仗佛力的淨土法門。另一類就是通途法門,就是所謂的主要仗自力的法門,除了這個淨土之外的其他所有修行法門,都是通途法門。
印光法師經常有一句話,稱淨土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一法門,實為十方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成始成終的總持法門。這個說法的確不假。這本來是這個華嚴經王的主旨之所在。可是又可惜,這個淨土法門總是被人誤解輕視,不信佛語不遵此行,真是所謂難信之法,一點不假。
淨土的這個念佛求生極樂的法門,經中之王的華嚴經,唯獨單單確定他,而沒有指定其他任何法門,就已經表明這個法門是無上根本法,他的地位,在所有的法門中,是無與倫比的,沒有任何法門有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淨土法門,是一切法門唯一之母,其他所有一切法門,都是從這個唯一的法母產生出來的。可是還是有人,對這個法門心生懷疑,不信不受,真是業障重重,難以為喻。
整個華嚴經,都是在說明一個總的大的問題,也就是印光法師所說的一句話:理由事顯,事由理成,理事圓融,方合佛道。在講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前,都是偏於理而說的;從講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開始,都是偏於事而說的。
而明理以修事,以事修而證所明之理,是統一的,是圓融無礙而不可分割的。現在這個末法時代,明理的人多,實修其事的人少,所以真正能夠了生脫死的人,並不多,這實在就是由於執理廢事造成的惡果。
關於實修這個問題,從佛開始,乃至從古到今的大德大善知識大法師們,都在反復的講反復的強調,可是信從此話依教去實行的人,依然如同鳳毛麟角,少之又少。雖然遇到佛法,進入佛法寶山,只是種了一點佛緣善根,不能今生就得解脫,死亡之後依然輪回六道,真是可悲至極。
道理縱然明悟到九天之上,行事卻在九地之下,不務實修,沒有實際修行的因,就沒有實際的結果。只有實修之因,才有實際之果。空中之花,永遠都是空中之果,無有佛果可得。這是因果的鐵的定律。希望大家重視這個問題,重視實際修行。
以後,我們就以信、解、行、證這四大部分為綱領,以經中的各品前後順序為線索,展開對華嚴經的具體學習。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學習到這裡。
現在,我們來把今天學習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願所有一切眾生,都結佛緣,都種善根,都入佛門受佛教化。願我們把學習的功德,回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請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禮敬我們的大悲慈父阿彌陀佛。讓我們用至誠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三遍。
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