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專題部: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明奘法師:真修功德 常行普敬  

  真修功德 常行普敬

  【經文】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真正要“修功德”、見法身,心就不能夠輕視任何東西。普賢十大願王前面兩個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禮敬諸佛”,不只是禮敬已經成佛的佛,還包括禮敬一切具備佛性的眾生,普敬而沒有差別。

  “心常輕人”,一個人心裡常常輕忽他人,輕忽外在的一切,以為我有福報,以為我有財產,以為我有地位、權力,就可以隨便亂用,輕視他人,這是不對的。

  “吾我不斷”,這就是對自我的執取。《金剛經》裡面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中的“我相”不斷,“即自無功”。

  “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自己把自性給染污了,因為沒有體會到謙卑禮節,沒有體驗到自性能生萬法又無染無滯,所以產生的是狂妄自大、常輕一切。常輕一切的結果就是:我以什麼對待外在的緣,外在的緣就必然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我。這就好比我們做人,我對人輕估、瞧不起,盡管表面上禮節周全,人家也會一樣瞧不起你。實際上眾生的心都是全知全能的,所謂的差異在哪裡呢?“法則無頓漸,迷悟有遲疾”,或遲或疾,悟出來都是一樣的。如果輕慢人,結果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自己“吾我自大”、驕傲自大,以為別人不知道,實際上別人是完全清楚的。“吾我自大,常輕一切”,就離開了真實的功德。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念念無間”,這就是用功的具體的方法,不可以有一念的閃失。一念迷,佛是眾生;一念覺,眾生是佛。“念念無間”,“心行平直”。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不是向外去修,不是拿根尺子量別人有多高,不是拿桿秤去稱別人有多重,不是拿著佛教的這些清規戒律去稱量別人。如果人人都是“自修性”、“自修身”,那麼宗派上哪個法高哪個法低的爭論就不會有了。我們會真正明白一切法都是緣起之法,本自性空,沒有高下之別,沒有好壞之分,這樣就不可能產生驕慢,就會真正懂得謙下、謙卑,並外形於禮。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