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專題部: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明奘法師:禅法南流  

  禅法南流

  【經文】

  祖復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若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惠能三更領得衣缽,雲:“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需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撸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撸。”五祖雲:“合是吾渡汝。’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祖復曰”,五祖繼續說。

  “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沒有人信。

  “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傳這個衣缽,是作為證明,就是相信禅宗一法確實是從西天而來,是真實不虛的,衣缽就是具體的物證,代代相承。

  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法是沒辦法給你說,到底這是法,還是那是法?“皆令自悟自解”,自己悟得真如自性,自己大開圓解。

  “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佛也好,師也好,祖也好,是“唯傳本體”,“密付本心”,沒有辦法告訴你。你拿某一本經也好,拿某個論也罷,不可能看了就能解決生死問題的。

  達摩祖師拿四卷《楞伽經》印心,並不是說你學會了《楞伽經》,就了心了,是“印心”,來看你所解、所悟的跟佛是不是一致的。

  “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衣是爭端之事。

  “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五祖因為是栽松道者轉世,以禅定生身,所以他的神通是蠻厲害的,他早已觀察到因緣,所以對六祖說,衣就不要傳了,“命如懸絲”,你馬上離開,有人肯定要害你。

  “能曰:‘向甚處去?’”惠能說,向什麼去處呢?

  “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到了一個地名有“懷”的地方就停下來,到了有“會”的地方就藏起來。

  “惠能三更領了衣缽,雲:‘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他來這八個月,一見了五祖,馬上就去舂米了,直到後來得了法,中間從沒出過寺院一步,所以根本不知道山路,語言又不通,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五祖說,不用擔憂了,我來送你。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五祖親自送他到九江驿,就是一個驿站。過去九江是一個比較大的地方,政府官員們為了傳達指令,設有驿站,供來往信使和官員休息換馬。

  “祖令惠能上船。”祖讓惠能上船。

  “五祖把橹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這裡的“和尚”是尊稱。

  和尚是“親教師”的意思,是最尊敬的一種稱呼。經常有些出家人,聽到人叫他和尚,很不開心。我也經常跟大家開玩笑說:哎呀,人家叫你和尚,是對你最尊敬的稱呼,你應該高興得不得了。他用比他的校長、班主任還要親切的稱呼叫你了。“嘿,小和尚”,那你就是小的親教師,沒有關系。“窮和尚”,那就是窮的親教師。人家是惡意地說你,你能夠歡喜地接受,就行了,根本沒有那些煩惱了,很開心。

  “弟子合搖橹。”我應該來搖橹。師徒之間總是機鋒相見,佛法相見,禅法相見。

  “五祖雲:‘合是吾渡汝。’”應該是我渡你!

  “惠能曰:‘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佛法最究竟的東西在心,只有惠能才有這個氣量和膽魄,把中國的禅法奠定起來。“迷時”就是“師度”,“悟了”就是“自度”。如果我自悟了還是要你度,這個悟還是不徹不透。

  “度名雖一,用處不同。”

  依據自然法則和事物發展的相似性,六祖惠能這樣得到“法”,經歷了十五年獵人隊伍中的磨難後又將“法”傳播給他的徒弟們,必然要引發後來法子法孫法重孫們喝佛罵祖的“德山棒”、“臨濟喝”之類的事情,原因就是有這種“機鋒不讓毗盧”的頂天立地的氣概。

  “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只該自性得度,這句話又說得有點悲涼。想想看,神秀也好,那些追隨五祖修行的人也好,師徒之間,除了以佛法相見外,還能像親人那樣來相見。但是惠能卻不能,因為生在邊地,長得又丑又矮,語言不通,文化又沒有。所以“蒙師付法”,只能是“自性自度”,有點淒涼。

  “祖雲:‘如是如是。’”確實是這樣子。

  “以後佛法,由汝大行。”以後佛法,肯定會大大地傳揚開來。

  “汝去三年,吾方逝世。”可以查閱歷史資料,確實是如此。

  “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好,去吧,向南,不要馬上開山說法,禅宗一時還難以興盛起來。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