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歲次乙未年冬至祭祖。《群書治要》:領導者之必讀。劉余莉教授。
魏徵在《群書治要.序》中提到,《群書治要》的編輯采取了一個原則,即「一書之內,牙角無遺;一事之中,羽毛鹹盡」。也就是說,他所選錄的典籍之中,凡是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華,一句都沒有遺漏;如果選錄的是一個歷史事件,那麼整個歷史事件的內容也會選編得非常完整,甚至連細節也保存。由此可知,魏徵等編輯《群書治要》時用心良苦,目的就是給太宗乃至後人最好的借鑒與啟示。這部寶典用了五年的時間才編輯完成,說明古人治學的態度非常嚴謹,確實是從古籍之中精挑細選,把精華都挑選出來。而與古人相比,現代人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所以不能認為科技發展了,社會進步了,現代人就比古人更有智慧。
古人之所以比現代人有智慧,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古人的心很清淨,清淨才能生智慧。第二就是古人襟懷天下,心系蒼生。念念都是想著如何利益天下之人,怎樣能夠治國、平天下。因為他有這樣的氣度和胸襟,所以智慧也會源源不斷的湧現。唐太宗之所以派魏徵等編輯《群書治要》,就是因為他有胸懷天下的心,確實想把國家治理好,為老百姓帶來真實的利益。我們能夠用這種心學習《群書治要》,才能夠領納其中的智慧。
習主席多次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而《群書治要》被譽為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的精粹,正如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教授所說,《群書治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精華。讀了這一部書,就對中國古代的治國理政智慧有了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所以習主席的先父為《群書治要》親自題字「古鏡今鑒」,《群書治要》也成為習主席最喜愛讀的一部典籍。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群書治要三六O》第三條:
【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
《史記》記載,周厲王登位,貪圖財利,親近榮夷公。這時,忠臣芮良夫勸谏說:「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為什麼?接下來就說了這句話:『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榮夷公喜歡獨占利益,卻不知道會因此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財利是天地之間萬物所依賴生存的資源,而要有獨占的現象,造成資源分配不均,害處可就大了。『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因為大家都需要用到這些財利,怎麼可以獨占?『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專有獨占財利,所惹怒的人一定會很多,他這樣做卻不知道有大的患難,還用這樣的道理來教唆君王,君王的統治怎麼能夠持久?
芮良夫的勸谏非常誠懇、也非常直接,甚至是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來勸谏君王。這是古代忠臣一貫的做法,如果看著君王做錯事而不去勸告,就是陷君王於不義。芮良夫還說:「普通人獨占財利,還被稱為強盜。如果您干這種事,歸附您的人就會很少了。榮夷公若被重用,周朝必定會衰敗。」
但可惜周厲王卻沒有聽從勸谏,還是任用榮夷公主管國事。周厲王施行暴虐的統治,奢侈驕傲,國都的民眾都紛紛議論他的過失。這時,召公又來勸谏說:「民眾都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但厲王不僅不知悔改,還惱羞成怒,派一位衛國的巫師監視那些指責自己的人。只要他來報告有誰誹謗自己,便立刻把他殺掉。於是議論朝政的人愈來愈少,諸侯也不來朝見了。
厲王的統治更加暴戾,結果「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都的民眾沒有人敢講話了,在路上相遇時,也只能是互相用眼色示意一下。周厲王得意的對召公說:「你看,我能消除非議了,民眾都不敢亂講話了。」召公說:「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召公這句話也成為歷史名言。他說,你這不過是塞住民口罷了,堵住人民的嘴巴比堵住河流的後果還要嚴重,河水堵塞蓄積,一旦決口,受到傷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民眾的口也是如此。所以,擅於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水流通暢;治理民眾的人,要讓民眾宣洩,表達其意願。放手讓民眾講話,政事的好壞得失都可以從這裡反映出來。民眾想在心裡,說在嘴上,成熟的意見便可予以推行。若是堵住他們的嘴巴不讓他們發表意見,那麼支持您的能有幾個人呢?
厲王仍然不聽勸谏,於是國內沒有人敢說話了。三年之後,大家都聯合起來反叛,襲擊周厲王。周厲王就逃跑到彘地。後來,宣王即位,整頓政事,效法文武、成康的遺風,結果諸侯重新歸附周朝。學習這一典故,至少給我們四點啟發:
一、修身為治國之本
為什麼周厲王任用榮夷公,而卻不聽芮良夫、召公的勸谏?《易經》中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走到一起。君主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就喜歡任用什麼樣的臣子;自己的修身達到怎樣的程度,也會感召什麼樣的下屬來到自己的身邊。所以《大學》上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君主自己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不難了。
在《列子》中記載,楚莊王向詹何來請教說:「怎麼治國?」詹何反問說:「您為什麼明白修身,卻還不明白治國的道理呢?」楚莊王很真誠的說:「我得以尊奉宗廟、擁有整個國家,我希望學會怎樣來守護它。」詹何回答說:「我不曾聽說過君主自身修養很好而他的國家卻混亂的,也不曾聽說君主自身修養不好而他的國家卻安定的。所以,根本在於修身,像治理國家這種次要的事情,我就不敢對您講了。」可見,君主的修身是平治天下的基礎。在《群書治要》這本講如何治國理政的典籍中,有大量的篇幅都是告訴在位者應該如何修身。
如果君主是賢德的君主,他也必然會任用賢明的臣子。《書經》說:「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最近,我們看到中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習主席能夠從自身做起,反對奢靡之風,厲行節儉。所謂的「不世之君」,就是不是世代都能出現的卓越君主,他能任用不是世代都能出現的卓越大臣,就能創建「不世之功」,即不是每一個時代都可建立的偉大功勳。這也是我們應當對習主席深具信心的重要原因。
二、修身始於戒貪
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貪心,不能與民爭利。如果想獨占財利,必定會招致民怨,甚至導致滅亡。唐太宗之所以能夠創下貞觀之治,和他熟讀《群書治要》密不可分。《貞觀政要》上記載著唐太宗對臣子的談話,從中可見,太宗確實把《群書治要》的教誨力行在治國之中。
在《貞觀政要.論貪鄙》中記載,貞觀初年,太宗皇帝對侍臣們說:「如果人有一顆價值連城的明珠,那沒有不視之為寶貴的,但是如果拿著寶珠去射鳥雀,豈不是很可惜嗎?而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貴得多,但一看到金銀錢帛而不畏懼法律的懲罰,立即就收受,這就是不懂得愛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射鳥雀,怎能用比明珠更寶貴的生命換取財物呢?群臣如果能夠盡忠職守、正直公道,做事有益於國家、有利於百姓,那麼官爵立即就可得到,一律不必采取受賄的手段求取榮華富貴。贓物、賄賂暴露以後,必將身敗名裂,確實是很可笑的行為。」在這裡,太宗用了一個「明珠射鳥雀」的形象比喻,說明一個人拿著自己的官位不珍惜,去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結果是得不償失。
貞觀二年,唐太宗又對侍臣說:「我曾經說過,貪婪的人不懂得愛財的道理。例如,五品以上的官員,俸祿優厚,一年所得的收入本來就很多了。如果接受別人的財物賄賂,不過幾萬錢而已。然而,一旦丑行暴露,就會被革去官職和俸祿,這哪裡是懂得愛財的道理?他們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過去魯國的丞相公儀休很喜歡吃魚,但從不接受別人送的魚。」
這裡太宗引用了《群書治要》中的一個典故:魯國的宰相公儀休,為官清廉,對屬下要求也很嚴格,從來不與民爭利。他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吃魚,結果有人投其所好,送給他很多魚。但是他卻拒不接受,派人把魚送了回去。送魚的人就問:我知道您愛吃魚,所以特意選了一些上好的魚送給您,您為什麼不接受呢?公儀休說:「正是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您的魚。我愛吃魚,我是宰相,自己去買不就好了嗎?但是如果我今天接受了您的魚,卻因為受賄被關進監獄,請問我還能再吃到魚嗎?還有誰再送給我魚呢?」這就是公儀休的明智之處。
可見,唐太宗確實博覽群書,在這裡就引用了這個典故,並且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從不接受別人送的魚,他就得以長久吃得上魚。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如果國君很貪婪,必定亡國;做臣子的很貪婪,必定喪命。太宗還列舉了歷史上的一些故事說,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提醒臣子不要做這樣得不償失的事。他時時警告身邊的侍臣以及朝廷百官,讓他們都引以為戒。
貞觀四年,太宗對大臣們說:「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憂念、愛惜百姓,也想讓你們能夠長守富貴。天高地厚,朕長久以來小心謹慎以敬畏天地。你們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總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樣,不但百姓安樂,自己也可常得快樂。古人說:『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雖然原本是賢德之人,但是財富一多,可能就會驕奢YIN逸,過上放縱的生活,不思進取,志願也不像以前那麼堅定了。所以「自古公卿出白屋」,很多有成就的人,年輕時生活都很貧苦,為的是讓自己長守這種清白的志向,能夠磨煉自己的意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沒有智慧的人雖然擁有很多的錢財,但卻不知道利用錢財去做利國利民、弘揚傳統文化的事,為自己累積更大的福報,反而拿著錢財去驕奢YIN逸,結果是富不過三代,甚至是富不過當代,這一生還沒有過完,就已經敗落、甚至锒铛入獄了,這都是不讀聖賢書的過錯。所以太宗說:「這話可以引以為戒。如果徇私貪污,不但破壞國法,傷害百姓,即使事情沒有敗露,心中怎能不常懷恐懼?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實踐證明,貪官心裡都是戰戰兢兢,長期的壓力、緊張,讓自己的身心都不得安定,所以很多領導干部英年早逝,和這種不必要的壓力也是密切相關。
「大丈夫豈能為了貪求財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孫總是蒙受羞恥?」不僅僅害了自己,一旦锒铛入獄,自己的家人、兒孫都跟著蒙羞。從這些對話中可見,唐太宗是一個真正明理的人。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自己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貞觀七年,唐太宗到蒲州考察。蒲州刺史趙元楷是隋朝的舊臣。在隋大業十二年,隋炀帝游江都(即今天的揚州)時,就是趙元楷負責供應美酒、飲食。炀帝與蕭後以及寵幸的美女酒杯不離口,所以趙元楷也因「獻異味」被提升為江都郡丞,初嘗「媚主」的甜頭。現在唐太宗又來蒲州巡視,他就故伎重演,令老年人穿著黃紗單衣,准備在路旁迎接拜見皇帝,並且大肆修飾官署的房屋,裝飾城樓城牆以討好太宗。除此之外,他還暗地飼養了幾百頭羊、幾千條魚,准備送給皇親貴戚。
唐太宗知道這件事後,就把趙元楷召來斥責說:「我巡察黃河、洛水之間的地區,經過了幾個州,凡是用度所需,都是由官府的物資提供。你給我們飼養羊、魚,雕飾庭院屋宇,這種行為無疑是已滅亡的隋朝的壞風氣,現在不能再實行了,你應該理解我的心意,改變舊習。」因為趙元楷已經習慣於阿谀奉承,為人很不正派,所以太宗就說這樣的話來警誡他。結果趙元楷聽後又慚愧、又害怕,幾天不吃東西就默默死去了。由此可知,為什麼隋朝很快就滅亡,而太宗能在短短的時間就恢復安定,創下了貞觀之治?就是因為他自己能夠真正從古籍之中汲取經驗教訓,明白修身是治國之本的道理。
貞觀十年,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書說:「宣州、饒州的大山有很多銀坑,如果開采出來,利潤很大,每年可收入銀錢幾百萬貫。」一般的領導者聽到這樣的建議可能非常高興,馬上去開采。但是唐太宗確實熟讀經書,他說:「我貴為天子,這些東西一點兒也不缺乏。我只需要好的建議,來推行善事,以有益於百姓。更何況國家增加幾百萬貫的錢,怎麼比得上得到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呢?」這全都是古聖先賢的教誨。古人不以金銀財寶為寶,而是以人才為寶。他接著說:「你不推舉賢能,建議善事,也不揭發奸邪之人,使權貴豪強震驚敬肅,只會說出出租、出售銀坑以獲取利益的事。過去堯舜把璧玉扔進山林,把寶珠沉沒於深淵,因而美名被稱頌千古。後漢的桓帝、靈帝卻重利輕義,是近代有名的昏庸之君。你這樣做,是要把我當作桓帝、靈帝嗎?」從這一段對話中,就能夠看出明君的風范確實與眾不同。不僅如此,他當天就勒令權萬紀停職回家。
《論語》中說:「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如果在上位者沒有貪欲之心,就是獎賞人們,人們都不會去偷盜。如果在上者特別喜歡珍奇之物,貪財好利,那麼上行而下效,整個社會也會競相追逐利益。結果必然如孟子所言:「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可見,太宗能夠創下一代盛世,成為一代明君,絕非偶然。
貞觀十六年,太宗又對侍臣說:「古人說,飛鳥棲息於樹林,還唯恐樹木不夠高,所以要築巢於樹木的頂端;魚藏於水中,還唯恐水不夠深,所以穴居於水底洞穴之中。然而它們仍然被人們所捕獲,為什麼?就是因為它們貪圖誘餌、抵不住誘惑的緣故。現在大臣接受任命,居高官、享厚祿,應當要履行忠誠正直,遵循清廉無私,這樣才沒有災禍,長守富貴!古人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那些以身試法的,都是因為貪圖財利,這與那些魚和鳥又有什麼不同?你們應當好好想想這些話,做為借鑒和告誡。」
古人提醒我們,面對財色名利,要有一種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當別人拿著金錢、美色來誘惑自己的時候,實際是人家拿著誘餌誘惑我們,希望我們跳下懸崖,如果把持不好,把腳踏進了懸崖,很可能會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所以學習《群書治要》,為什麼有助於反腐倡廉?如果領導干部們都能夠讀一讀這些歷史教訓,看一看唐太宗是怎樣身體力行聖賢教誨的,就知道貪財好利的結果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裡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現在的領導干部真正明白這些道理,他們的人生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三、防民之口,甚於防水
這段話中講到:「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如果把老百姓的口給堵住,就像把洪水堵住一樣,危害很大。水流被堵塞了,如果一旦決口,傷害的人一定會很多,人民也是如此。所以善於治水的人,要懂得疏通水道;善於治理人民的人,一定要想方設法使民眾的心聲得以表達。
在《左傳》中記載著「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鄉校就是古代鄉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地方。鄭國人都到鄉校休閒聚會,並經常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就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要毀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回來到這裡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的,沒有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的。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是很容易的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失巨大,傷害的人一定會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可見,開明的領導者,都是想方設法的要了解百姓的心聲,要讓百姓把他們的建議傳達出來,而不是一味的把他們嘴巴堵住,不讓他們說話、發表建議。
這段話可以消除很多人對傳統文化的誤解: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沒有民主,其實恰恰相反,中國人講「民本」,很注重讓民眾反映心聲,汲取民眾的建議。在《群書治要》中記載,歷史上很多開明的領導者,設計了很多合理的制度,能夠使得民眾直接批評時政的得失。同時,非常注重選拔任用那些敢於犯顏直谏的臣子,聽取他們對自己的批評和意見。
在《韓詩外傳》上記載,趙簡子有一位臣子叫周捨,在他的門外站了三天三夜,趙簡子就派人去問他有什麼祈求。周捨回答說:「我別無祈求,只想做一個能夠犯顏直谏的臣子,跟在您的身後,把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特別是你的過失給記錄下來。」趙簡子一聽很高興,從此以後他走到哪裡,周捨就跟到哪裡,很小心的把他的一言一行,特別是他的過失給記錄下來。
但是沒過多久,周捨過世了。有一次,趙簡子在洪波台和諸大夫飲酒,大家喝得正高興時,趙簡子卻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大家一看,紛紛的離開坐席,說:「我們知道自己有過失,但是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還請您明示!」趙簡子說:「諸位大夫沒有什麼過失。我只是想到了自己的一個朋友叫周捨,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千張羊羔皮都不如一片狐腋有價值;一千個唯唯諾諾的臣子,都不如一位敢犯顏直谏的臣子對我有幫助。從歷史上看,商纣王的臣子都閉口不言了,所以商朝就滅亡了;而周武王的臣子卻可以當面指正他的過失,所以周朝就興盛起來了。但是,自從周捨過世之後,我再也沒有聽到過自己的過失了,我因此知道自己離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所以我才哀泣!」
可見,古代的領導者非常的開明。他知道任用什麼樣的臣子對自己真正有幫助,而且還想方設法的鼓勵臣子監督自己的言行,給他提出不同的建議。這樣才能夠使民眾的意見傳達到上面,上面的決策才能夠體現民心,受到人們的擁護。
四、教學為先乃盛世之因
這段話最後一句說:「宣王即位,修政,法文、武、成、康遺風,諸侯復宗周。」周宣王即位之後,整頓朝政,而且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遺風,結果諸侯又重新向周朝來朝拜了。為什麼在短短的時間內,周宣王就改變了社會風氣?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重新興起了道德教化。「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文、武、成、康之所以能夠創下盛世,把國家治理好,成為天下的榜樣,就是因為他們都重視道德教化,因而成為天下諸侯效法的榜樣,以文化統一了天下。可見,只要我們恢復對傳統文化的信心,重新重視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那麼國家安定、社會和諧、天下太平,必將指日可待。
在十年前,尊敬的老教授協助家鄉安徽省湯池鎮建設和諧示范鎮,結果在短短的時間就把人民教好了,社會風氣煥然一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老教授本人,對於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經驗、方法非常通達、深信不疑。他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是可以教得好的,而且也是很好教的。如今,老法師又在澳洲圖文巴市提倡宗教要回歸教育、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同樣取得了良好效果。二O一五年五月,圖文巴的宗教代表團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匯報了其建設多元文化和諧示范市的經驗,受到了一致好評,讓人們對宗教團結生起了信心。
此外,老法師也指導學生們秉持「教學為先」的理念,在潮州等地興辦道德講堂,在蘇州、北京等地建設和諧企業,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社會的安定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
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教授,在系統研究了各個國家文明歷史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屬於中國」的論斷,認為未來世界是中華文化得以普遍弘揚的世界。一位外國人對中華傳統文化都具有如此的信心,但是我們自己卻喪失了文化自信心。盡管習主席多次強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仍有一些人對傳統文化半信半疑,甚至還認為弘揚中華文化是在走回頭路。在這種情況下,老教授一方面提倡深入經典、弘揚《群書治要》等國學經典,讓人們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提倡通過弘揚傳統文化建設和諧社區、和諧企業、和諧城鎮、和諧城市,在實踐中樹立典范。相信這樣理事結合的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必將大大提高國人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使中華文化為實現民族復興、促進世界和平做出真實貢獻!
老法師:我們聽了劉老師的報告,我想每個人心裡面都有感動。劉老師愛國,把當前社會的病態說得很清楚。用什麼來對治?《群書治要》。湯恩比的話,我相信,我一點都不懷疑。他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中國文化的根,大乘佛法早已從印度傳入中國,也在中國生根茁壯了,都在中國。現在的問題,確實外國一些專家學者他們學習中國文化,他們懂得中國歷史,對於中國文化沒有一個不佩服的,都承認中國文化可以救全世界。為什麼?它是和平的,它是講道理的,它不是霸道,它不是強迫人,它是勸告人,而且研究它的核心,那就是用真心,真心是愛。這個愛,現在社會上一般人不懂,不認識這個字,為什麼?因為現在接受的教育,可以說是以自私自利為價值觀的教育。這個事情可麻煩了,利,大家都要爭,大家都要搶,造成社會的動亂,造成地球上的災難。中國傳統文化,它的根是孝,它的根是敬,是以孝敬為核心的價值觀,落實在五倫五常,五倫是人與人的關系。在今天科學技術發達了,交通便捷,環游地球一周只要兩天,古人作夢也想不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出了一點小事情,通過媒體全世界立刻就知道了。這是什麼?這地球變成一個村了。很多人說地球村,我過去也說地球村,現在我改口了,我怎麼稱呼它?整個地球變成一體,不是一個村,變成一家了,變成一體。我們起心動念要怎麼去想?一定要想到全球的人類,如何能幫助他們,既然到這個地球來了,就能在地球上過一個美滿的一生,幸福美滿的一生,讓他快快樂樂的。能不能做到?能。
中國在過去,幾千年來,夏商周三代沒統一,政治上沒有統一,每一個小國家都是主權國。我們讀歷史,周代八百諸侯,就是八百多個國家,大家都尊周這個國家為天子。為什麼?他做出榜樣出來了,他做出模范出來了,他愛人,他那個國家人民最幸福。所以許許多多諸侯國都向周學習,以周為榜樣,遇到問題都向周天子請教。所以它是文化統一,它不是政治統一,文化統一了。古書裡頭最有名的兩句話,「書同文,車同軌」,周做到了。你看那麼多的國家,八百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車都同軌,道路修築就適合它運用,它能夠走遍天下,那個時候天下就是全中國。最重要的是文字,周朝時候用大篆,秦漢用小篆,就是書寫完全相同。每個國家言語不一樣,文字相同,這個統一好!你看現在歐洲,歐洲就跟我們中國過去諸侯國一樣,他們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國家。但是它每個國家有文字,這個麻煩可大了,這就是為什麼歐洲不能統一起來,關鍵在此地。中國能統一是文字,這個東西重要。所以現在我們中國每個地方的方言就是從前的國語,它是每個國家的語言,語言不懂沒有關系,寫出文字相同。
所以湯恩比應該從這個地方得到啟示,就想到如何化解第三次大戰。因為第三次大戰不能打,核武戰爭,生化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一爆發,是人類集體自殺,這個地球上一個都不留。湯恩比晚年腦子裡就想這個問題。我讀到他的一些資料之後,我覺得那是菩薩,真的大慈大悲,為天下人著想。提醒我們,決定不能發動核武戰爭,核子不可以做武器來用。如何才能達到?就像周一樣,要文化統一。什麼文化最好?他是文化專家,一生專門研究世界各國的文化史,他把世界上文化史分成二十多類,最優秀的,中國。他說中國還有三個衛星國家,韓國、日本、越南,一點都沒錯。這三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化,完全用中國文化,用中國的漢字。在二戰之前,越南跟韓國的文字二戰以後才發明的,才作出來的,二戰之前他們用文字全用中國的漢字文言文。所以它是中國衛星文化。日本的文字改得比較早一點,但是在那個時候每一篇文字裡頭漢字占一半。所以我們不懂他的,看他們的漢字能懂得他的意思。所以到日本,不懂話沒有關系,寫字他能行得通;不像現在,現在用他們的文字多了,漢字愈來愈少了。
湯恩比的想法,如何能讓中國文化普及到全世界,跟我們的想法、看法相同。所以我們看了之後,真志同道合。他是一九七五年過世的,過世那年他八十五歲。我們沒有見到面,讀他的書,看了不少,對他很了解。他的看法正確,大公無私,他沒有說是歐洲人來領導,他說歐洲、美洲都不行,為什麼?他們沒有把自私丟掉。他說中國人自古以來,開口閉口是天下,很少說國家的,心量大,能包容。這外國一些文化,他沒有這麼大的心量,他要來做主領導全世界的話,他那個族群是一等,其他的文化、國家的族群都要變成二等公民、三等公民,不公平。如果是中國文化統一是公平的,人類確實能夠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中國人待人厚道,在歷史上幾千年,沒有侵犯過別人。許多國家對中國的朝貢(就是給皇上送禮),回禮一定是加一倍,不占人便宜。這就是值得他們提出來的,希望中國文化,這正確的。尤其是中國文字,瑞典的漢學家,這歐洲的,高本漢說的,高本漢應該在中國改簡體字的時候可能他還在世,他看到了,所以提出來,「漢字不可改,文言不可廢,經書必須讀」,歐洲人勸我們。
所以我今年參加聯合國的活動,五月,結束之後我到英國去訪問。聽說英國教育部有個命令,讓英國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都要學中文,這是好事。他們知道中國會強大起來,中國可能領導全世界,把中文變成第一外國語,必修課,很難得。所以我想去看看,看看什麼?中國還有好東西,你們還沒看到,是什麼?文言文。中國真正的寶,國寶,是《四庫全書》,是《四庫荟要》,還有兩個,一個《群書治要》,一個《國學治要》,這四個東西是中國的四寶。這兩種《治要》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之精華,太有價值了!這個寶,你學了之後,能讓你自己這一生,過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
我感謝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他把佛經哲學講給我聽,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這個課程裡了解了佛法、認識了佛法,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就真干。我剃了頭再去看方老師,方老師說:你真干了!我說:是,老師,人生最高的享受。老師說:你的路走對了。鼓勵我!在那個時候,沒有一個同情我、鼓勵我的,只有方老師。別人說我學佛,怎麼這麼消極?怎麼迷到這種程度?現在這些老朋友都老了,一半都過世了,剩下來幾個見面都豎著大拇指,你走對了。真走對了,要不聽老人言,吃虧就在眼前,可能我都不在世了。我們一生的好處,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為什麼?父母、老師絕對不會騙我,絕對是真的。
所以我把一些供養統統都買《四庫全書》、《四庫荟要》,《群書治要》印了一萬套,《國學治要》也印了一萬套,希望這個東西不會失傳,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去保存。我相信縱然整個地球有災難,總還會給我們留幾部,不至於完全毀壞。這是今天藏書利益後世最好的手段。在古時候,沒有這個方法,古人想什麼?刻在石頭上。北京房山有一部石經,石頭刻的《大藏經》,我去看過。八百年,很完整,比我們現在流通的《大藏經》還完整,還有幾部我們《大藏經》沒有收,它那裡頭有,所以很有價值。但是如果一個地震就毀掉了,就全功盡棄,不如普遍分散,我想出這個方法。
我們看到湯恩比,又看到現在的習主席,我們歡喜,他在帶頭,他在恢復中國傳統文化。現在我們著急的,這些書在,完整留下來了,我們要找能夠讀的人、能夠講的人,能夠把它翻成白話文,再從白話文翻成各種不同的文字,在全世界流通。同時,一方面叫全世界的人(有志的青年)來學中國文言文,希望二、三十年之後,中文變成全世界共同使用的文字,叫文言。那中國就變成周天子了,這些諸侯國,你看不是政治統一,這我跟外國人往來常常告訴他,中國統合,我叫統合,不叫統一,合作的合,統合。中國統合,不是政治,大家還是獨立國家,不是武力,不是經濟貿易,不是科學技術,是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群書治要》。《群書治要》已經翻成外國文字了,送給他們,你們去看,沒有一個不歡喜,沒有一個不贊歎。這就是我們放出風球,試探一下,沒有一個反對的,一些國家領導人看到了歡喜。我在聯合國把這個送給每個國家的大使,教科文組織好,教科文一共是有一百九十五個單位,國家地區代表,送給他們,一個人送三套,另外兩套希望他送給他國家領導人。習主席帶頭,習主席跟唐太宗一樣帶頭,每一個國家領導人都學,都認真的學,就能夠把世界帶向和平,戰爭永遠在地球上消失。這是人類的大福報!真難得,這是做出真正的貢獻。中國傳統文化對全世界,可以救全世界,不但救中國,救全世界,利益無邊。
我再過兩個月就九十歲了,我只能說說,我沒有辦法去做了,體力、精神都不夠了,但是我活一天講一天經。講經利益很大,這些年來講經,受益的人很多,多聽,慢慢都明白了。我們用網路二十多年了,用衛星電視也有十幾年了,我們用衛星電視是二OO三年元旦開播,到現在有十四年,這個效果很好,全世界每個地方都能收看得到。我們沒有道場,沒有信徒,所以好!有道場,有信徒,嫉妒的人很多。我沒有,不跟人爭名,不跟人爭利,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過的是什麼?老師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看一天到晚歡歡喜喜,歡喜什麼?跟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近了,這個歡喜!還有時間、有這個影響力,多幫助眾生,多幫助國家,我們做的是拋磚引玉的工作。我們名聞利養什麼都不要,默默的在奉獻。只有奉獻,這就最快樂的;如果奉獻裡頭還有企圖,我還要回報,這就錯了,跟《群書治要》講的就不一樣了。犧牲奉獻完全是無條件的,沒有任何希求,這個自在,這個快樂。我們現在看底下第二篇。
學生:第三屆「《淨土大經科注》學習班」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慚愧學生張麗彬,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內容如下:
甲、修學前後的對比與體悟
首先還是要感恩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的慈悲加持,感恩父母、公婆及先生的支持,成就了學生此次修學的殊勝因緣。愈深入學習,愈發感恩,深知沒有恭敬心、真誠心、出離心來修學佛法,所學的都是在消遣、戲弄佛法而已,不但得不到佛法真實利益,反造無量罪業。學生藉此機會忏悔以往因沒有恭敬心、真誠心修學而造下的種種罪業,真誠忏悔並積極改過,祈請諸佛菩薩加持!
學生現將這十五天的學習體會匯報如下:
這十五天是學生自從學習以來最用功努力的一次學習。這十五天裡體會出家人晨鐘暮鼓的清淨生活,沒有手機、微信、QQ、網路等資訊,放下了一切外緣,去體會靜中的樂趣。
一、早起
古人講,挑柴運水,無不是道;開口動舌,舉手投足,行住坐臥,也是道。起床,是我們面對嶄新一天的第一件事。一日之計在於晨,然而凌晨三點半對於現代大多數人來說,有的人是剛剛入睡,而我們在這裡卻伴著法師輕柔的早晨叫起床:「各位同修,起床時間到了,請大家合掌:阿彌陀佛……」十聲佛號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從前起床對學生來說是個大挑戰,記得同寢室的室友曾對我說:「請問你的鬧鐘是鬧誰的?大家都被你鬧醒了,你還都沒被鬧起來,也真夠厲害的。」說得我也不好意思再定鬧鐘了。在家裡讓媽媽叫我起床,幾次之後媽媽就說:「我可叫不動你,你自己看著辦吧。」有時也會堅持一段時間早起,但總是又被晚睡或陰天為由放棄或中斷了。曾國藩先生家訓中教誨:不晏起,看一個家庭是否興旺,從這一點可看出。學生一直想養成一個早起的好習慣,媽媽已經給我做了幾十年的榜樣,可我還是落實得不好。在這裡,不同的是看到同修都那麼精進,自己也不好落後,心中暗暗祈求佛菩薩加持,讓我能好好休息,好好一天的修學。果然滿我所願,每天早上都按規定起床了,起得早也能多做很多事情,而且精神狀態很好,克服懶惰習氣,培養了勤勞的品格。法師們卻是雷打不動,天天不中斷,這又是一種堅韌的品格、忍辱的精神。學生發願將這種良好的習慣堅持住,一生保持下去!
二、拜佛、念佛
佛門中拜佛禮忏是消業障最殊勝的方法,既消除了業障,身心都得健康安樂。學生在家拜佛時,身著運動服或居士服,自己舒服了,卻疏忽了最關鍵的恭敬心。此地我們要身著佛門盛裝海青來禮拜,法師們每天早上都認真且不厭其煩的教大家疊海青、解海青,從第一步手執海青開始,到最後一步穿好、疊好,恭敬遍及每一處,衣領、衣袖、飄帶都要它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整齊平整。果然穿著海青在莊嚴的大殿拜佛,恭敬心自然生起,在清脆的引磬聲引領之下,心中默念佛號開始了拜佛。拜著拜著,會發現走神了,但在大殿中拜佛時又能聽到師父上人的教誨,無一處不在幫助我們生起正念。不是念佛就是聽經,總之,一直被系在正念上,這也是此道場修學最殊勝之處。哪怕就是上課時,需要去衛生間,都能繼續聽到師父上人講經,以致不會被中斷,因為它與講堂中是同步的,太妙了!如同極樂世界般講經、聽經不中斷,所以歡歡喜喜的拜完了,還不累,有時甚至還想接著拜。海賢老和尚教誨:「拜佛要拜出清淨心,拜出自性佛。」學生發願努力精進,歡喜拜佛!
念佛的時間是學員們用課余時間來完成的,目標是一萬聲。學生慚愧,沒有一天完成的,原因是我們不會念佛。在家裡是要找出一個固定時間念,這一小時就念佛,啥也不干,而干活時也很少能提起佛號。所以造成了念佛是念佛,生活是生活的脫離狀態,因此常常生煩惱,怪自己時間少,沒時間念佛。海賢老和尚是干活不耽誤念佛,學生這是干啥都耽誤念佛,把念佛跟人或事完全對立了起來,結果佛沒念好,活也沒干好。在這裡看到同修們一下課,除了去衛生間,課余時間(其實心裡也在默念)就會看到同修們手拿記數器,認真專注的念佛,有走著的,有站著的,有面對佛像的,總之都在念佛中,不知不覺自己也被動的學著,因為沒有人願意跟我說閒話。學生從第一天念佛二百聲到第十天三千多聲,雖未完成數量,但有了點小小的進步。按照印祖的教誨,用十念記數法念,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記得清清楚楚。就這樣利用零散的三分鐘、五分鐘,念下來的效果也很好,精神愉悅的進入講堂聽經了。學生學會了忙裡偷閒,見縫插針的念佛,把這顆不間斷念佛的心帶回家中保持下去,一生堅持下去,必然會有大收獲!
三、吃飯
在道場中用餐都很有規矩,碗筷餐盤的擺放都有講究,筷子在念供時要橫著放,代表橫遍十方,用餐過程中豎著放,代表豎窮三際,處處皆學問。跟著法師念供養偈,心裡隨文入觀,如親自供養諸佛一樣,並隨喜齋堂法師及一切付出的人,提醒自己吃這一餐飯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精進道業。起初學生會在第一行少打一點,看著這個是否合口味,若吃得開心,就在第二行再打一點,若吃得不開心就不要了。後經法師及同修分享,知道自己做錯了,生起了貪執心。過後,要求自己除了粥可以再次添加,其余的就不允許再添,以此來消除貪欲之心,慢慢的體味到了一點點平等的味道了。吃七分飽,還健康。用餐後,還要用水來清洗碗內的殘湯油腥,並喝下,不輕易糟蹋糧食。這樣用餐,無形中也積累了福報,原來處處都可以修福啊!我們的用餐是一菜一湯(一菜也是好幾種菜合為一個菜,並不缺少營養),學生在想,這也是一種表法。這一菜讓我們的分別少了,執著也少了,因為沒得選,只這一個,欲望之念自然也少了。學生反而提起了教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門深入」、「一心專念」、「一心不亂」等幾個「一」的開示。在這裡的平等還體現在吃飯上,絕對不會有任何人多吃一道菜或開個小灶,平等無處不在。法師們要等到我們用完餐,他們才能開始,真是干在前頭,享樂在後頭。這讓我們每一位學員感動不已,這種心甘情願付出的精神深深印在我們的心田。
四、行走與整理內務
在這裡常常看到一個場景,就是法師們一列列的行走,像一排大雁,整齊而有序;走直線轉直角,更顯得端莊威儀有禮,相敬如賓。
整理內務是學生一直都沒放在心上的事,認為是小事,差不多就行了,聽經念佛才重要,也並沒認為這樣觀念有錯誤。本次通過內務整理的學習,使學生明白了一點點師父上人教誨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奧義。只對佛恭敬,對人事物不恭敬,那不是真恭敬,是假的,因為真心裡不夾雜絲毫不善,不敬自然屬於不善。因此虛心下來恭敬的整理被褥、衣物,雖未達到法師教的那樣好,但是看著整齊了,心情也好起來了。它們似乎也在贊歎自己對它們的恭敬,而整個外界都變得莊嚴了,這也是對物品的恭敬成就了自己恭敬心的同時,物品也給予我們回報。恭敬心到幾分,外在的表相全部呈現,絲毫不差,恭敬萬物亦是禮敬諸佛的落實。
五、聽經
學生在家聽經的狀況絲毫提不起恭敬心,困了就睡著了,也從未想過主動克服,一到講經結束佛號聲響起時也睡醒了,睡醒了之後又是一頓懊惱,怎麼又睡著了,白白浪費時間了;要不然就是吃水果、干果等小吃,邊聽邊吃,行為大不敬,自然沒有收到佛法真實利益。在報恩講堂裡聽經則大不相同,在聽講前學生看到法師恭恭敬敬的在佛像前禮佛上香,伴著法師提醒上課時間到,同修們列隊進入講堂,法師帶領我們一起禮請師父上人升座講法。雖然是恭聽師父上人講的碟片,如同師父上人親臨現場一樣,所謂「敬師如師在」。這一刻,學生學會了恭敬的具體落實。然而在聽經過程偶爾會昏沉,這時法師們會及時遞過來風油精來幫助提神。在講堂中也有幾位同修常常是跪著來聽經的,一次學生很困,看到前面座位的同修一直很虔誠的跪著聽經,心想那我跪下來試試吧。法師們為我們准備了拜墊,怕我們跪在地上著涼。果然這一跪下去,真的好了很多,精神集中了,跪下去的那一刻似乎明白了,恭聽這難遇又無上甚深的妙法,跟古人、祖師們忘軀求法的心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這麼一丁點的敬心都沒有,就是佛菩薩來教我,我也學不會,得不到任何利益。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真實不虛。
六、小組分享會
每天晚上的小組分享會上,算是一個可以正當說話的時刻了,同修們將自己一天修學的心得體會全盤托出,分享交流,互相成就。記得一次,我們同組的幾位同修都提到令我們無限感動的場面,現正值雲南雨季,幾次我們從齋堂出來時看到驚人一幕,法師們分成兩隊,面對面的兩排,雙手撐起兩把雨傘,構成一道人工走廊。很多同修當時就流下了感動的眼淚,感動的當下,我想快走幾步,好讓法師們本已被淋濕了的衣衫少淋點雨。類似的感動天天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效法。法師跟我們分享,在開班之前已經很久沒下雨了,當我們報到那天才開始下雨,天降甘露,是諸佛菩薩歡喜啊!學生心想:佛菩薩看到一個個發心想求解脫輪回之苦、想學聖教的孩子們終於開始回頭了,天降甘露以茲鼓勵,增強信心。同樣諸佛菩薩歡喜贊歎的是,兩位大家長及法師們一樣發心的大菩薩們教化眾生,深入經典,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
七、睡覺
學生作夢也沒有想到,睡覺也可以修行,只曉得睡覺姿勢要右臥如弓,這樣對身體好,對睡眠質量好。在這裡我們每晚在法師的帶領下「坐蓮台」,先念十聲佛號,隨文入觀,觀想坐上蓮花,蓮花合上,阿彌陀佛帶上我們去七寶池,到阿彌陀佛大講堂聽法……這是一種發願,也是一種發心,親近彌陀之心不能斷。同樣也提起師父上人的教誨:睡覺前也提起警覺,若一氣不來,我將去哪裡?哪一樣是我的呢?什麼也帶不走,要把身放下,身不是我。這樣一天,時時處處,常常有幫助我們提起正念的助緣,提起正能量的善緣。伴著十聲佛號,結束了一天的修學,願我們夜夢彌陀,真能早日親近彌陀,乘願再來,普度眾生。
乙、明了經典 聽經為先
通過十幾天的密集薰修,學生深刻體悟,師父上人講經太重要了。在來學習班之前,一位姐姐說:你這一個月的修學,抵得上你在家修學三年。因為這位姐姐也是一直恭聽師父上人講法。當時我不解,但我知道一定很好。好在哪裡呢?通過修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似乎抓到了一點點類似提綱挈領的認知。
一、世出世間第一等福報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天才知自己是何等幸運。師父上人教導我們找到了一條可以一生脫離六道輪回苦的快速、有效、穩當的成佛法門,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二、所依經典 方法
現今淨修學人依止經典:夏蓮公《無量壽經》是真經,黃念老的《大經科注》、《淨修捷要報恩談》,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來修學。將淨宗最高指導原則,淨宗行門五科: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落實在起心動念之處,落實在生活、工作、學習、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遵循師父上人的教誨:一部經,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句佛號,一生成就。
丙、小結
當年,法藏比丘發了大誓願救度盡虛空遍法界的苦難眾生出離苦海,佛從未捨棄我等頑冥,今逢亂世同樣有佛菩薩來救度我們。願我同倫,抓住此無上殊勝因緣,今生跟隨師父上人一起回極樂老家,阿彌陀佛!
以上是慚愧學生張麗彬的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六時吉祥,久住世間,光壽無量。慚愧學生張麗彬頂禮敬呈。
老法師:張麗彬同學的報告,我們在這一份報告裡頭看到她的喜悅,看到她真的回頭了。希望她努力,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切時、一切處都是修行道場。要懂得修行修什麼,這個很重要。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很多,佛把它分成三大類,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這是心理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身體造作是身的行為。所以用身、口、意,這三大類全部都包括了。行為有錯誤,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與我們念佛、拜佛、誦經有沒有關系?那是提醒。修行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我們要把佛經上所教導我們的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真修行。
修行的目標在哪裡?清淨心,平等心,覺心。在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我們現在的心不清淨,心浮氣躁,要把它放下,用念佛的方法把清淨心念回來。如果天天念佛心裡還是浮躁,那你就白修了,你不得利益;真正放下,心就清淨了。要知道一切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不是真的,全是假的。所以物質的世界是有生滅的,人有生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都不是永遠存在的。念頭也是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連晚上都不間斷,如果間斷就不會有夢了,你還有夢境,可能你還沒間斷、還在造業,睡著了作夢還在造業。這些道理要懂,然後你曉得怎麼修。
修成清淨心就開悟了,清淨心,小悟。小悟就不錯了,眾人不悟,你的小悟就可以教他。所以我們知識分子用什麼來修?用讀經的方法來修定,修清淨心。所以經上講的是什麼別去理它,你要常常想到經上的意思,你就用心用錯了,你還在分別執著,分別佛的言語,分別佛的文字,錯了,佛沒有言語,佛沒有文字。我們用這種方法修清淨心,把妄想念掉,把雜念念掉,把分別執著念掉就對了,就成功了。執著念掉,於一切法曉得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關系呢?跟自己一體,不再執著就是阿羅漢,不再分別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希望你認真努力,祝福你天天有進步。後面還有?好。
學生:大士閣首屆「大學生佛學夏令營」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慚愧學生陶星伊,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學佛新感受和不聽話的壞處」。
甲、學佛新感受
一轉眼,我們的課程已經過去了兩周了。通過這兩周的學習我才發現,之前我對於佛法雖不是迷信,亦不遠矣。
一、把阿彌陀佛當成速效救心丸
之前我的學習是標准的臨時抱佛腳型的,對於佛菩薩也是很不恭敬,不說早晚課,連每日的上香、上淨水都無法做到。若是發現我家的佛台有哪一陣子是每日淨潔,那准是我那陣子過得不如意了。每當在這個時候我才會想起佛菩薩,只有目的,何談恭敬,更別說理解了。來到道場後,看到各位法師為我們所做的種種,從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到學習上認真細致的解答,從進大殿的威儀到睡前,幾乎一樣的鋪好每床被褥。我在感動與震撼中明白了,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不禁想起我之前在家做的壞樣子。以前我總覺得母親在佛像前太隨便不恭敬,總是打著為母親好的旗號言語生硬的指責母親,換來的是母親更加抗拒。還有一次我在宿捨書桌上抄佛經,一位同學還走過來開玩笑,我當時心裡還很替他難過。我總是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替別人憂心,卻從沒意識到這樣的情況都是我造成的。有一天我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一段話:「你總覺得人家不恭敬佛菩薩,開佛法的玩笑是別人的問題。但實際上,你的不恭敬,你的流於表面,你的不依教奉行,才是別人看輕佛法的真正原因。」而我當時的想法則是:「哇!我好聰明,這麼有道理的話都想得出」,然後拿本子記下來就不了了之。現在回頭看看,我真是不遺余力的在誹謗佛法啊!在道場看到法師們的表法後才懂得,原來佛法對世人來說是一個溫暖的擁抱,而不是一把冰涼的戒尺。在入門後我們要「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但對於門外的人來說,一個擁抱勝過十句說教。而我卻不懂得這個道理,有意無意間不理解。然後在你心情不好或是快要考試的時候,日日早起誦經和清理佛台。或者在與父母的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痛哭流涕的在佛前祈求解決方法。每次都是到了不得已的時候才想起阿彌陀佛,在你問題有所緩和的時候又專注於吃喝玩睡。這不就是把阿彌陀佛當成速效救心丸了嗎?有病吃,沒病丟。然而,生命就在呼吸之間,若我沒有來這裡學習,沒能正確的認識佛法,沒能了解學習的緊迫性與重要性,那麼無常到來時,我一定會找不到藥的。
二、阿彌陀佛的親切
以前我對佛法的理解就是巍峨莊嚴的大殿和晦澀難懂的經典,雖然沒有明確的表現出這種很無知的樣子,但在心底裡認為修行只是拜佛、誦經,再多一點就是放生和法物流通了。如果不是在這裡法師們的耐心指導和示現,我不會明白阿彌陀佛無處不在。吃飯吃出平等的味道是在念佛,喝掉惜福水是在念佛……一天又一天,一件又一件,我清楚的認識到比起我昏昏欲睡的誦經,這些才是我現在應該做的,認真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才是對佛菩薩真正的恭敬。而我也是到了這裡才明白,阿彌陀佛不光在金殿上,阿彌陀佛無處不在。
乙、不聽話的壞處
師父上人不知講了多少次,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可我卻總是不入心,不聽話。
一、被分別心傷害的人
我之前總說我有潔癖,其實就是自己的分別心,自己做不到還對別人嚴格要求。第一個被我分別心傷害的人是我的母親。我家的電腦在我的房間,有一次我回到家看到母親躺在我的床上看電視劇,我便沖母親大發脾氣,中心思想就是不許躺在我的床上。後來母親對我說:「那我在上面再鋪一條床單好吧,等你睡的時候掀起來」,我勉強的答應了。從那以後母親進我房間就是帶著一條床單和枕頭,走的時候再帶走。我這麼做的時候沒有想過母親為我的付出,我長這麼大衣服都是媽媽給我洗的,我自己只是洗洗襪子和小件的,二十年自己洗牛仔褲的次數不超過十次,棉衣不足三次。還有哥哥姐姐們常對我講的,我一歲的時候得了很嚴重的腸道疾病,一直拉肚子,用我爸爸的話說就是「拉得都不睜眼了。」醫生也委婉的表示孩子估計不行了,可是我的父母沒有放棄我,終於把我治好了,還養大了,養得高高的、健健康康的,養得會頂嘴,會嫌棄爹娘了。我的母親從來沒給我說過,她為我洗了多少次尿濕拉髒的床單衣服,而我呢?不是人啊!這就是一個人有分別心的樣子,這就是不聽話的壞處。不管你怎麼忏悔,你已經把媽媽傷害了。
第二個被傷害的人是我大學宿捨上鋪的同學。以前從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大學到宿捨的第一天鋪好自己的床便去校園裡轉了轉,回來後發現上鋪已經來了人。那麼熱的天,一句關心問候的話都沒有,直接對她說:「不好意思,我有潔癖,你以後上下床記得搬個凳子去踩。」有的時候下面沒有凳子,她便直接跳到地上,從來沒有說過什麼。我怎麼這麼卑劣?我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把這些事情一件件的寫出來,我一點都不疑惑為什麼之前學佛沒有成效了。這樣一個不聽話的人,奢談佛法!我若再這麼不聽話,此生不是蹉跎而是糟蹋了。其實被我的分別心傷害的人還有很多,而我卻連記都不記得,真是對不起。
二、不止語的壞處
不止語,心真的會亂,而有時一閒聊,根本發現不了心跑到哪裡了。這樣白天一亂,晚上便會浮躁不安,睡覺總是作夢,很累,而且看著計數器上的數字更是感覺慚愧,覺得自己又浪費了一天。聽法師講,在道場裡的起心動念比別處威力更大,我覺得自己是有體會的。後來,我決定好好止語,便對自己說「堅決不許閒聊」,並在手心裡寫下「止語」二字。結果這一天過得更累,看到有人講話想湊上去聊一下,猛然想止語,便停下;雖然嘴上沒有說出來,但是一些想法在心裡早就聊開了。就這麼反覆幾次,沒到晚上就破功了,心裡又是一陣懊悔。到了晚上小組分享時,我說了自己的感受與心得:「持戒雖然難,但我們也要堅持,就像學騎自行車,剛開始會不停的摔倒失敗。而我們一旦學會,便能一下子騎出去好遠好遠。那一刻,我們心裡一定很歡喜。」
以上是慚愧學生陶星伊的粗淺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六時吉祥,久住世間,光壽無量。慚愧學生陶星伊頂禮敬呈。
老法師:陶星伊的報告。學佛,這些問題都是很平常的問題,多少人都經歷過,只要知道過失,把過失改過來就好。知道,不能改,要真正痛下忏悔的功夫。忏悔的功夫,還是以拜佛、念佛、誦經。經讀明白了,我們才曉得,學佛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這就對了。好,下面還有一位。
學生:《科注》學習班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慚愧學生開寂,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如下:善友相依。
師父上人常常教誡我們:「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意思是說,剛學佛的時候發心很大,初發心成佛有余,佛陀的教誨常常能提起;學佛二年,發心不如從前,佛陀的教誨也拋在後面;學佛三年,退心了,佛菩薩的教誨也不放在心上了。這種事情古往今來非常多,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所以,這生一定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恆心,一定要出離輪回,否則「三途一報五千劫」,常常要想到三途的可怕,要常常把生死放在心頭。
師父上人告訴我們,修行不能離開群體,離開群體容易懈怠、墮落,久了就容易疲倦了。在群體當中,互相監督,互相勉勵,看到別人精進,你不能不精進,你不努力用功,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古人修行的方法好,提倡依眾靠眾。
阿彌陀佛很慈悲,知道六道的眾生業習很重,常常受塵境誘惑而退轉,所以,幫助眾生成佛分兩步走。首先,幫助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第一步。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地方好,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即使有業習的因,也沒有不好的緣,所以進步很快。其次,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到七寶講堂,阿彌陀佛親自為我們說法,直至不退成佛。
前些天,學生做課件,找了另外一位師兄幫忙拍照片。師兄很主動的給學生提供幫助,雖然不很專業,但很有耐心,把學生需要的照片列了清單,做了詳細的說明,從哪個角度去取鏡頭,哪些照片是需要他人協助的,都做了詳細的說明。
從這裡我就開始反思和總結,這點要特別感恩大家長,也是大家長反覆提醒,我才改正過來。身邊有善知識提醒你,會讓你少走很多的彎路,自己慢慢才開始有這樣的意識。從前做事情缺乏長遠心,不懂得思考和總結經驗,所以事情一過去,不管好與不好,不能為他人做任何的借鑒和參考,自己也不能從中得到經驗和提升。自己也常常責備自己做事情沒有效率,不懂思考,其實想想就在這些地方埋下的苦因,沒有常懷布施供養他人的心,又怎麼能有聰明智慧的果報呢?善友相依,感恩師兄的幫助,從一開始就在給我做提醒。
第二,從他身上我發現,我耐性不夠,心不夠細致,怕麻煩。《了凡四訓》講「不耐煩劇」,同樣面對一件事情,師兄就能給自己做一份工作計劃,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做說明,方便自己的工作開展。確實,看完師兄的計劃,我很受啟發。
第三,從他身上我發現,我自信心不足,膽子太小怕事,不夠好學。師兄不專業,甚至就連相機的性能也不熟悉,他就敢去拍照,去琢磨它,去學習它,而我就遲遲不敢碰那個機器,不了解的、不會的就不敢冒險,害怕出亂子。看師兄這個積極主動的勁,我很受感動,好幾次自己也想拿起機器去拍上幾張,免得老是給師兄添麻煩,就是被自己設限了,拿起了又放下,以致耽誤了不少時間。
第四,和師兄共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仁慈之心不夠。師兄拍完了照片,後來提醒學生,拍的照片有哪些需要改進的跟他說說,不要沉默。我才反應過來,自己常常是這樣,和別人共事,結果好與不好,常常保持沉默不語,給同事帶來無形的壓力。真是慚愧,當下沒有給師兄表達我的意思,其實是我自己經驗不夠,說不出個一二,也只好保持沉默,其實師兄只需要我跟他交流幾句就好了。我才知道自己太不仁慈,平時也很想別人給自己提提,我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回應的人很少,當然這裡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問題都在自己。從這件事上我更清楚的看到,自己不仁慈,又怎麼奢望別人對自己仁慈呢?感恩這些天和師兄共事,給了我很多啟發,期勉自己恭慎保持,勇往直前不退縮。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感恩身邊的同修,善友相依,一定要互相勉勵,互相幫助。阿彌陀佛。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寂粗淺的學習心得報告,肯定有諸多錯誤之處,懇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六時吉祥,久住世間,光壽無量。慚愧學生開寂頂禮敬呈。
老法師:好,希望你認真努力,跟同學們在一起,向同學們學習。每個同學都是我們的好樣子,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三人,自己一個,一個是善人,一個是不善的人,善人跟他學,不善的人也要跟他學,怎麼學法?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哪些不善的。能夠這樣學,人人都是我們的老師,你的進步就會很快。好,今天時間到了。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