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時佛經串講26--華嚴經解分18十回向品之十(後半部分)
尊敬的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蓮友,大家好!
很高興我們又見面了.首先,我們都來禮敬我們的大恩導師,讓我們用至誠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稱念南無大恩大德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念三遍.
今天,我們來學習華嚴經解分的十回向品之十的後半部分,請大家先看經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佛子,菩薩摩诃薩復以法施所修善根如是回向:‘願一切佛剎皆悉清淨,以不可說不可說莊嚴具而莊嚴之。一一佛剎,其量廣大,同於法界,純善無礙,清淨光明,諸佛於中現成正覺。一佛剎中清淨境界,悉能顯現一切佛剎;如一佛剎,一切佛剎亦復如是。其一一剎,悉以等法界無量無邊清淨妙寶莊嚴之具而為嚴飾。所謂:阿僧祇清淨寶座,敷眾寶衣;阿僧祇寶帳,寶網垂布;阿僧祇寶蓋,一切妙寶互相映徹;阿僧祇寶雲,普雨眾寶;阿僧祇寶華,周遍清淨;阿僧祇眾寶所成欄、楯、軒、檻,清淨莊嚴;阿僧祇寶鈴,常演諸佛微妙音聲,周流法界;阿僧祇寶蓮華,種種寶色開敷榮曜;阿僧祇寶樹,周匝行列,無量妙寶以為華果;阿僧祇寶宮殿,無量菩薩止住其中,阿僧祇寶樓閣,廣博崇麗,延袤遠近;阿僧祇寶卻敵,大寶所成,莊嚴妙好;阿僧祇寶門闼,妙寶璎珞周匝垂布;阿僧祇寶窗牖,不思議寶清淨莊嚴;阿僧祇寶多羅,形如半月,眾寶集成。如是一切,悉以眾寶而為嚴飾,離垢清淨,不可思議,無非如來善根所起,具足無數寶藏莊嚴。復有阿僧祇寶河,流出一切清淨善法;阿僧祇寶海,法水盈滿;阿僧祇寶芬陀利華,常出妙法芬陀利聲;阿僧祇寶須彌山,智慧山王秀出清淨;阿僧祇八楞妙寶,寶線貫穿,嚴淨無比;阿僧祇淨光寶,常放無礙大智光明,普照法界;阿僧祇寶鈴铎,更相扣擊,出妙音聲;阿僧祇清淨寶,諸菩薩寶具足充滿;阿僧祇寶缯彩,處處垂下,色相光潔;阿僧祇妙寶幢,以寶半月而為嚴飾;阿僧祇寶幡,悉能普雨無量寶幡;阿僧祇寶帶,垂布空中,莊嚴殊妙;阿僧祇寶敷具,能生種種微細樂觸;阿僧祇妙寶旋,示現菩薩一切智眼;阿僧祇寶璎珞,一一璎珞百千菩薩上妙莊嚴;阿僧祇寶宮殿,超過一切妙絕無比;阿僧祇寶莊嚴具,金剛摩尼以為嚴飾;阿僧祇種種妙寶莊嚴具,常現一切清淨妙色;阿僧祇清淨寶,殊形異彩,光鑒映徹;阿僧祇寶山,以為垣牆,周匝圍繞,清淨無礙;阿僧祇寶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阿僧祇寶化事,一一化事周遍法界;阿僧祇寶光明,一一光明現一切光。復有阿僧祇寶光明,清淨智光照了諸法。復有阿僧祇無礙寶光明,一一光明周遍法界。有阿僧祇寶處,一切諸寶皆悉具足。阿僧祇寶藏,開示一切正法藏寶。阿僧祇寶幢,如來幢相逈然高出。阿僧祇寶賢,大智賢像,具足清淨。阿僧祇寶園,生諸菩薩三昧快樂。阿僧祇寶音,如來妙音,普示世間。阿僧祇寶形,其一一形皆放無量妙法光明。阿僧祇寶相,其一一相悉超眾相。阿僧祇寶威儀,見者皆生菩薩喜樂。阿僧祇寶聚,見者皆生智慧寶聚。阿僧祇寶安住,見者皆生善住寶心。阿僧祇寶衣服,其有著者,生諸菩薩無比三昧。阿僧祇寶袈裟,其有著者,才始發心則得善見陀羅尼門。阿僧祇寶修習,其有見者,知一切寶皆是業果,決定清淨。阿僧祇寶無礙知見,其有見者,得了一切清淨法眼。阿僧祇寶光藏,其有見者,則得成就大智慧藏。阿僧祇寶座,佛坐其上大師子吼。阿僧祇寶燈,常放清淨智慧光明。阿僧祇寶多羅樹,次第行列,缭以寶繩,莊嚴清淨。其樹復有阿僧祇寶干,從身聳擢,端直圓潔;阿僧祇寶枝,種種眾寶莊嚴稠密,不思議鳥翔集其中,常吐妙音宣揚正法;阿僧祇寶葉,放大智光,遍一切處;阿僧祇寶華,一一華上,無量菩薩結跏趺坐遍游法界;阿僧祇寶果,見者當得一切智智不退轉果。阿僧祇寶聚落,見者捨離世聚落法。阿僧祇寶都邑,無礙眾生於中盈滿。阿僧祇寶宮殿,王處其中,具足菩薩那羅延身,勇猛堅固,被法甲胄,心無退轉。阿僧祇寶捨,入者能除戀捨宅心。阿僧祇寶衣,著者能令解了無著。阿僧祇寶宮殿,出家菩薩充滿其中。阿僧祇寶珍玩,見者鹹生無量歡喜。阿僧祇寶輪,放不思議智慧光明轉不退輪。阿僧祇寶跋陀樹,因陀羅網莊嚴清淨。阿僧祇寶地,不思議寶間錯莊嚴。阿僧祇寶吹,其音清亮充滿法界。阿僧祇寶鼓,妙音克諧,窮劫不絕。阿僧祇寶眾生,盡能攝持無上法寶。阿僧祇寶身,具足無量功德妙寶。阿僧祇寶口,常演一切妙法寶音。阿僧祇寶心,具清淨意大智願寶。阿僧祇寶念,斷諸愚惑,究竟堅固一切智寶。阿僧祇寶明,誦持一切諸佛法寶。阿僧祇寶慧,決了一切諸佛法藏。阿僧祇寶智,得大圓滿一切智寶。阿僧祇寶眼,鑒十力寶,無所障礙。阿僧祇寶耳,聽聞無量,盡法界聲,清淨無礙。阿僧祇寶鼻,常嗅隨順清淨寶香。阿僧祇寶舌,能說無量諸語言法。阿僧祇寶身,遍游十方而無掛礙。阿僧祇寶意,常勤修習普賢行願。阿僧祇寶音,淨妙音聲遍十方界。阿僧祇寶身業,一切所作以智為首。阿僧祇寶語業,常說修行無礙智寶。阿僧祇寶意業,得無障礙廣大智寶,究竟圓滿。’
“佛子,菩薩摩诃薩於彼一切諸佛剎中,於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有無量無邊不可說數諸大菩薩,皆悉成就清淨智慧,充滿而住。如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如是盡虛空遍法界一一佛剎、一一方、一一處、一一毛端量,悉亦如是。是為菩薩摩诃薩以諸善根而為回向,普願一切諸佛國土悉具種種妙寶莊嚴。如寶莊嚴,如是廣說;如是香莊嚴、華莊嚴、鬘莊嚴、塗香莊嚴、燒香莊嚴、末香莊嚴、衣莊嚴、蓋莊嚴、幢莊嚴、幡莊嚴、摩尼寶莊嚴,次第乃至過此百倍皆如寶莊嚴,如是廣說。
“佛子,菩薩摩诃薩以法施等所集善根,為長養一切善根故回向;為嚴淨一切佛剎故回向;為成就一切眾生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心淨不動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入甚深佛法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能過清淨功德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不可壞清淨福力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盡智力,度諸眾生令入佛法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量清淨言音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礙眼,成就盡虛空遍法界等智慧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念,知前際劫一切世界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礙大智慧,悉能決了一切法藏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限量大菩提,周遍法界無所障礙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分別同體善根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一切功德具足莊嚴清淨身、語、意業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同於普賢行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入一切同體清淨佛剎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悉觀察一切智,皆趣入圓滿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遠離不平等善根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異相,深心次第圓滿一切智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一切白法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於一念中證一切智得究竟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成滿清淨一切智道故回向。
“佛子,菩薩摩诃薩以諸善根普為一切眾生如是回向已,復以此善根,欲普圓滿演說一切清淨行法力故回向;欲成就清淨行威力,得不可說不可說法海故回向;欲於一一法海,具足無量等法界清淨智光明故回向;欲開示演說一切法差別句義故回向;欲成就無邊廣大一切法光明三昧故回向;欲隨順三世諸佛辯才故回向;欲成就去、來、現在一切佛自在身故回向;為尊重一切佛可愛樂無障礙法故回向;為滿足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常無退轉故回向;欲成就不思議差別法、無障礙智心、無垢染諸根清淨,普入一切眾會道場故回向;欲於一切若覆若仰、若粗若細、若廣若狹、小大染淨,如是等諸佛國土,常轉平等不退法輪故回向;欲於念念中得無所畏、無有窮盡種種辯才妙法光明開示演說故回向;為樂求眾善,發心修習,諸根轉勝,獲一切法大神通智,盡能了知一切諸法故回向;欲於一切眾會道場親近供養,為一切眾生演一切法鹹令歡喜故回向。
“佛子,菩薩摩诃薩又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謂:‘以住法界無量住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身業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語業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意業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色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受、想、行、識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蘊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處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內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外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發起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深心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方便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信解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諸根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初、中、後際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業報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染淨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眾生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佛剎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法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世間光明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諸佛菩薩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行願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出離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教化調伏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法界無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如來眾會道場平等回向。’
“佛子,菩薩摩诃薩如是回向時,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身,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語,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心,安住法界無量平等諸菩薩清淨行願,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眾會道場,安住法界無量平等為一切菩薩廣說諸法清淨智,安住法界無量平等能入盡法界一切世界身,安住法界無量平等一切法光明清淨無畏;能以一音盡斷一切眾生疑網,隨其根欲皆令歡喜,住於無上一切種智、力、無所畏、自在神通、廣大功德、出離法中。
“佛子,是為菩薩摩诃薩第十住等法界無量回向。菩薩摩诃薩以法施等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時,成滿普賢無量無邊菩薩行願,悉能嚴淨盡虛空等法界一切佛剎,令一切眾生亦得如是,具足成就無邊智慧,了一切法,於念念中見一切佛出興於世,於念念中見一切佛無量無邊自在力,所謂:廣大自在力、無著自在力、無礙自在力、不思議自在力、淨一切眾生自在力、立一切世界自在力、現不可說語言自在力、隨時應現自在力、住不退轉神通智自在力、演說一切無邊法界俾無有余自在力、出生普賢菩薩無邊際眼自在力、以無礙耳識聞持無量諸佛正法自在力、一身結跏趺坐周遍十方無量法界於諸眾生無所迫隘自在力、以圓滿智普入三世無量法自在力。又得無量清淨,所謂:一切眾生清淨、一切佛剎清淨、一切法清淨、一切處遍知智清淨、遍虛空界無邊智清淨、得一切差別言音智以種種言音普應眾生清淨、放無量圓滿光普照一切無邊世界清淨、出生一切三世菩薩行智清淨、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智清淨、入無邊一切世間令一切眾生皆作所應作清淨。如是等皆得具足,皆得成就,皆已修治,皆得平等,皆悉現前,皆悉知見,皆悉悟入,皆已觀察,皆得清淨,到於彼岸。”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百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踴、遍踴、等遍踴,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佛神力故,法如是故,雨眾天華、天鬘、天末香、天諸雜香、天衣服、天珍寶、天莊嚴具、天摩尼寶、天沉水香、天栴檀香、天上妙蓋、天種種幢、天雜色幡、阿僧祇諸天身;無量百千億不可說天妙法音、不可思議天贊佛音、阿僧祇天歡喜音,鹹稱善哉;無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諸天恭敬禮拜;無數天子常念諸佛,希求如來無量功德,心不捨離;無數天子作眾妓樂,歌詠贊歎供養如來;百千阿僧祇諸天放大光明,普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佛剎,現無量阿僧祇諸佛境界;如來化身出過諸天,如於此世界兜率陀天宮說如是法,周遍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宮悉亦如是。
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百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百萬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而來集會,周遍十方,鹹作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此諸大回向。佛子,我等皆同一號,名金剛幢,悉從金剛光世界金剛幢佛所來詣此土。彼諸世界悉以佛神力故而說是法,眾會眷屬、文辭句義,皆亦如是,不增不減。我等皆承佛神力,從彼土來為汝作證。如我來此眾會為汝作證,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兜率天宮寶莊嚴殿諸菩薩眾來為作證,亦復如是。”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一切眾會暨於法界已,善知文義,增廣大心,大悲普覆一切眾生,系心安住三世佛種,善入一切佛功德法,成就諸佛自在之身,觀諸眾生心之所樂,及其所種一切善根悉分別知,隨順法身,為現清淨妙色之身,即於是時而說頌曰:
“菩薩成就法智慧,悟解無邊正法門,為法光明調御師,了知無礙真實法。
菩薩為法大導師,開示甚深難得法,引導十方無量眾,悉令安住正法中。
菩薩已飲佛法海,法雲普雨十方界,法日出現於世間,闡揚妙法利群生。
常為難遇法施主,了知入法巧方便,法光清淨照其心,於世說法恆無畏。
善修於法自在心,悉能悟入諸法門,成就甚深妙法海,普為眾生擊法鼓。
宣說甚深希有法,以法長養諸功德,具足清淨法喜心,示現世間佛法藏。
諸佛法王所灌頂,成就法性智藏身,悉能解了法實相,安住一切眾善法。
菩薩修行第一施,一切如來所贊喜,所作皆蒙佛忍可,以此成就人中尊。
菩薩成就妙法身,親從諸佛法化生,為利眾生作法燈,演說無量最勝法。
隨所修行妙法施,則亦觀察彼善根,所作眾善為眾生,悉以智慧而回向。
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諸群生,願令一切皆清淨,到佛莊嚴之彼岸。
十方佛剎無有量,悉具無量大莊嚴,如是莊嚴不可思,盡以莊嚴一國土。
如來所有清淨智,願令眾生皆具足,猶如普賢真佛子,一切功德自莊嚴。
成就廣大神通力,往詣世界悉周遍,一切眾生無有余,皆使修行菩薩道。
諸佛如來所開悟,十方無量諸眾生,一切皆令如普賢,具足修行最上行。
諸佛菩薩所成就,種種差別諸功德,如是功德無有邊,願使眾生悉圓滿。
菩薩具足自在力,所應學處皆往學,示現一切大神通,普詣十方無量土。
菩薩能於一念頃,觐等眾生無數佛,又復於一毛端中,盡攝諸法皆明見。
世間眾生無有量,菩薩悉能分別知,諸佛無量等眾生,大心供養鹹令盡。
種種名香上妙華,眾寶衣裳及幡蓋,分布法界鹹充滿,發心普供十方佛。
一毛孔中悉明見,不思議數無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禮一切世間燈。
舉身次第恭敬禮,如是無邊諸最勝,亦以言辭普稱贊,窮盡未來一切劫。
一如來所供養具,其數無量等眾生,如是供養一如來,一切如來亦復然。
供養贊歎諸如來,盡彼世間一切劫,世間劫數可終盡,菩薩供養無休懈。
一切世間種種劫,於爾所劫修諸行,恭敬供養一如來,盡一切劫無厭足。
如無量劫供一佛,供一切佛皆如是,亦不分別是劫數,於所供養生疲厭。
法界廣大無邊際,菩薩觀察悉明了,以大蓮華遍布中,施等眾生無量佛。
寶華香色皆圓滿,清淨莊嚴甚微妙,一切世間無可喻,持以供養人中尊。
眾生數等無量剎,諸妙寶蓋滿其中,悉以供養一如來,供一切佛皆如是。
塗香無比最殊勝,一切世間未曾有,以此供養天人師,窮盡眾生數等劫。
末香燒香上妙華,眾寶衣服莊嚴具,如是供養諸最勝,歡喜奉事無厭足。
等眾生數照世燈,念念成就大菩提,亦以無邊偈稱述,供養人中調御者。
如眾生數佛世尊,皆修無上妙供養,如眾生數無量劫,如是贊歎無窮盡。
如是供養諸佛時,以佛神力皆周遍,悉見十方無量佛,安住普賢菩薩行。
過去未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善根,令我常修普賢行,速得安住普賢地。
一切如來所知見,世間無量諸眾生,悉願具足如普賢,為聰慧者所稱贊。
此是十方諸大士,共所修治回向行,諸佛如來為我說,此回向行最無上。
十方世界無有余,其中一切諸眾生,莫不鹹令得開覺,悉使常如普賢行。
如其回向行布施,亦復堅持於禁戒,精進長時無退怯,忍辱柔和心不動,
禅定持心常一緣,智慧了境同三昧,去來現在皆通達,世間無有得其邊。
菩薩身心及語業,如是所作皆清淨,一切修行無有余,悉與普賢菩薩等。
譬如法界無分別,戲論染著皆永盡,亦如涅槃無障礙,心常如是離諸取。
智者所有回向法,諸佛如來已開示,種種善根悉回向,是故能成菩薩道。
佛子善學此回向,無量行願悉成滿,攝取法界盡無余,是故能成善逝力。
若欲成就佛所說,菩薩廣大殊勝行,宜應善住此回向,是諸佛子號普賢。
一切眾生猶可數,三世心量亦可知,如是普賢諸佛子,功德邊際無能測。
一毛度空可得邊,眾剎為塵可知數,如是大仙諸佛子,所住行願無能量。”
現在,我們繼續學於菩薩,修習法施善根功德,回向一切有情眾生。上一次,我們選出了楞嚴經前五卷的一些內容,來進行學習,這一次學習後面五卷的一些內容。
楞嚴經卷第六中的內容: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這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開示依靠耳根能力聞熏聞修的耳根圓通法門。
楞嚴經卷第六中其後的內容: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雲何獲圓通?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恆其所覺, 雲何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恆一, 雲何獲圓通?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雲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雲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雲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雲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雲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雲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雲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 诘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雲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 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雲何獲圓通?
鼻想本權機, 只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雲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雲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雲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雲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雲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雲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雲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雲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雲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雲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 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 雲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於恆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迩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谛聽, 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余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為最。 自余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余者, 真實心如是。”
這是佛讓文殊師利菩薩,從二十五種具體的實修法門中,擾優選擇適合此土眾生的最優法門。我們都知道,文殊師利菩薩曾為七佛之師,如今不過顯為菩薩身,助釋迦牟尼佛轉佛法輪而度眾生。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他代表著大智大慧,我們凡夫眾生的生死,最終要靠什麼來度?最終要靠大智來度,所謂大智度生死,才能滅盡無明迷惑。為了徹底地讓人們在自己的內心當中生起決定的信心,斷除人們的疑病,所以佛才讓文殊菩薩來擇決,從這二十五種修行方法當中,選出最適合我們的最優良的方法,以此作為我們修法的標准,以供我們遵從學習。對於悟界的聖者來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法圓通,本無任何障礙。可是對於迷界的凡俗眾生來說,因為有煩惱障和所知障的障礙,是法就不平等,而有高下優劣的差別了。這就是佛讓文殊菩薩為我們優選法門的道理。文殊菩薩以他平等佛智的大智慧,在一一分析其他各個法門的優點和缺點,作了如實的差別比較之後,為我們擇決出的是哪一個法門呢?他說:“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請大家高度注意!------“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他為我們明選出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
宇宙當中各個時空范圍內的眾生,依循其共業,而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安住和生存。由於這各別的共業所致,而使各別時空當中的眾生,他們的根性的特殊性是不相同的,比如說,有的在眼根的功能上占優勢,對色相的感覺就很銳利,而在其他根上的功能就低劣,感覺也不是那麼銳利;有的在耳根的功能上占優勢,對聲音就很敏感,而在其他根上的功能就差,敏感性也不太強。其後文殊菩薩又說:“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這是他以耳根本身具有的能力為依據,說明我們的耳根能力,自身就是“圓真實”的道理。其後文殊菩薩又說:“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隔垣聽音響, 遐迩俱可聞,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在文殊菩薩的大智能力觀照中,他是把我們這些娑婆眾生的一切了如指掌的,哪個根的能力優,哪些根的能力差,分明得一清二楚絲毫不錯。這裡,他是以對舉六根,通過互相比較而分出高低,說明我們的耳根能力是“通真實”的道理。其後文殊菩薩又說:“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這裡,文殊菩薩分析耳根能力和聲音之間的關系,說明我們的耳根能力是不依賴於聲音塵相的自主獨立性存在,這個耳根能力,是聲塵有也有,聲塵無也有,並不受聲塵的影響,是超脫聲塵的自立性實有的東西,由此說明我們的耳根能力是“常真實”的道理。其後文殊菩薩又說:“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說明了我們的耳根能力,身心的其他所有根的能力都比不上。在這裡,文殊菩薩一連用了“圓真實”、“ 通真實”、“ 常真實”、“ 身心不能及”這幾個說法,來說明和確定出我們的耳根能力的特殊的超勝性,由於這幾個殊勝性特點的存在,耳根能力不共於其他身心各根,依耳根能力修行的觀音法門不共於其他的法門,而使觀音耳根修行法門,在其他所有的法門中脫穎而出,孤標傲立,優異於其他所有法門。
因此之故,文殊菩薩接下來就為我們鄭重宣明,我們的生死流轉,是因為耳根攀緣聲塵,妄隨聲塵旋轉,故而引起生死輪回;我們修證返本還原,實際所依賴的根,正是耳根: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谛聽, 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誰能留汝形?
接下來,文殊菩薩為我們開示實際的修證方法:“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最後,文殊菩薩總結說: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為最。 自余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余者, 真實心如是。”
文殊菩薩盛贊說,這個依於耳根能力修證的觀音法門,是諸佛如來“一路涅槃門”,殷切勸導我們這些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從而在二十五修行法門中,一槌定音。最後悲心無盡地重重勸勉我們:“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 真實心如是。”
淨宗十祖行策大師,認為文殊菩薩是明選觀音法門暗選勢至念佛法門,在他的著作《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中說:“然則觀音雖獨登科,勢至豈全下第?但於觀音則明選,於勢至則暗選耳。良以圓根別入,故明選;諸根總攝,故暗選。此方教體,故明選;此土有緣,故暗選。通益當機時會現未眾生,故明選;別益惡世末時不見佛眾生,故暗選。虎榜高題處,人所共知。朱衣暗點時,人所不覺。故曰大有淆訛,須善讀善會也。”此文還有其他精辟的說法,這裡沒有完全錄出,請大家自己去看。
時至今日,釋佛入滅已二千多年。此時此界眾生,靈明日昧,福德日薄,慧觀日淺,或無因緣不曾遇得解脫生死正法,或雖遇解脫生死正法,亦心中曲疑,不善自深信佛語,錯信盲人,以盲導盲,盲修瞎煉,而致誤入歧途,不得解脫生死大苦海者多矣!佛垂悲憐,特開示無上殊勝念佛法門,以此妙法,導我等出於生死巨苦之海。淨土前賢,已選定出五經,為淨土所宗。我視此五經,如諸淨人,亦覺甚是合我機妙,確是度我劣根最佳勝緣。後來,拜讀印光法師《念佛三昧摸象記》,覺得其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妙義通融,而又互相映照其妙。
現在時處末法,時節因緣至此,究竟應當如何了生脫死?就趕快對大勢至菩薩生起真實的信心來呀,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法門,就是普度我們這些末法眾生的最好最好的法門。希望大家明白了上面的道理之後,也象楞嚴會上的無量眾生一樣,深信大勢至菩薩淨土念佛法門,以深信切願,“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楞嚴經卷第七中的內容: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雲何名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雲何名為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爾時,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為大眾及諸末世一切眾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阿難大眾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阿難,雲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阿難,雲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這個就是在前面說過的,實際修證方法共同的三大步之法理,第一步破除眾生世界顛倒執著,第二步破除物質世界顛倒執著。還有第三步破除無明知見的顛倒執著。佛在以後的內容中連續不斷地講說出來。
楞嚴經卷第八中的內容: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眾生雲何奉持?”
佛告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啰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汝當奉持。”
這是文殊菩薩問怎麼樣命名此經,佛在解說此經的各種命名,由此命名即可知此經非同凡響。
楞嚴經卷第九中的內容: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幾,回紫金山,再來憑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回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捨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禅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汝應谛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
阿難起立,並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殒,雲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禅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淴-心+日],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魉、妖精,於三昧時,佥來惱汝。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殒。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禅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鹹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殒,如何敢留擾亂禅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只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由此開始,佛一一開示五陰魔幻,所有一切實際修證當中會出現的問題,佛在這五陰魔幻當中開示得一清二楚,所有一切實際修證的秘密,無所遺漏地包含在其中。這個內容很多,就不一一解說了。希望大家好好地去看這個內容,其中也把末法時代出現的妖魔鬼怪作亂的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看了令人一目了然,這是天魔外道的照妖鏡,這是破邪法顯正法的關鍵,非常重要。
楞嚴經卷第十中的內容: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沉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恆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干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捨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能谙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禅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禅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范。”
這是佛開示第五識陰淨盡,終於轉識成智,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楞嚴經卷第十中其後的內容: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這是佛在開示五陰,是因五種妄想生成的,並開示五陰的生始滅終的邊際。還開示“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還明確告訴我們,知有涅槃,應當不戀三界,力求解脫五陰妄想生死。
楞嚴經卷第十中最後的內容: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雲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雲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最後佛開示修行楞嚴法門的無邊功德,悲心勸導我們“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楞嚴經串通一氣的選擇解說到此就完成了。末學在這中間,為什麼把楞嚴經插進來說明一下呢?這是因為現在時處末法,各種異端邪說太厲害太多了,而楞嚴經,就是正法的代表,是辨別正法和邪法的標准,是我們識別邪法的法寶,也是我們破除邪法的強大武器,他在整個佛教中的特殊地位,是相當重要的,也是其他經典無可替代的。末學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修四大發心和四大回向:第一發慈悲心,回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利利他,以種集福德資糧;第二發皈依佛教正法心,回向以楞嚴經為代表的根本正法教義,離棄邪法而永皈正法,種集慧德資糧;第三發出離生死心,回向穩當解脫生死的淨土法門;第四發無上菩提心,以真信切願發即世往生淨土之心,回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達不退轉直至順利成佛。
最後,以印光法師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楷書以供眾讀誦序》(選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為上次和這次的內容作結:
如來藏妙真如性,生佛同具,了無增減。佛以究竟證故,安住寂光,享常樂我淨之法樂。眾生以徹底迷故,起惑造業,受生死輪回之妄苦。雖則染淨不同,苦樂各別,而其本具之妙真如性,仍自無增無減。然眾生但有性德,絕無修德,不能得其受用。反承此妙性功德之力,作生死因,受輪回果。以是因緣,感佛慈悲,示生世間,隨機說法。俾彼各各就路還家,識取衣珠,庶不致孤露無依,了無恃怙也。
大佛頂首楞嚴經者,乃三世諸佛圓滿菩提之密因,一切菩薩趣向覺道之妙行,故名之為首楞嚴也。梵語首楞嚴,華言一切事究竟堅固。何謂一切事,即心境二法。開而言之,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也。此一切事,皆如來藏妙真如性之全體大用,本自堅固,了無生,滅,垢,淨,增,減之相。而眾生迷真逐妄,背覺合塵,若心若境,皆成幻妄,皆是生滅,皆不堅固矣。故因阿難請問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如來於是征心,顯見,歷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以顯示一一皆如來藏,隨眾生心,循業發現,令其開悟。後又以二十五聖,於二十五法,各證圓通,以實其說。此經為對阿難多聞,及娑婆聞性最利之機,故文殊選擇,唯取觀音。而淨土念佛法門,普逗十方三世一切眾生之機,故列於彌勒之後,觀音之前,以密示其普逗群機之意。否則當列於虛空藏之後,彌勒之前矣。
刻論普通法門,必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唯上上最利根人,可於現生即了。若非此等根性,則或二三四五生,或二三四五劫,或至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回六道中者多多矣。以仗自己戒定慧力,斷盡貪瞋癡煩惱惑業,故難。況時丁末法,人根陋劣,壽命短促,知識稀少,魔外縱橫,正見稍虧,即墮魔羂乎。唯淨土特別法門,仗彌陀慈悲誓願,與自己信願憶念之力,於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俾上上根人,速證無生,即下下根人,亦預聖流。其為利益,何可名言。此義乃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切不可以光之人微,而謂為謬妄也。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有緣遇者,幸勿忽諸。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況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此後嚴示四重戒律,以培其基。備說神咒功德,以期恃衛。詳談十法界因果,一一皆是循業發現。顯示五陰魔境,令知功行深者,尚有著魔造罪墮獄之事,況初心者乎。觀經初七處征心,十番顯見,歷陰,入,處,界,大,重重開示,方令最利根之阿難,圓悟藏性,(即宗門所謂,親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則大徹大悟,誠非易易。經後禅定力深,已破色受二陰,尚被魔惑,失其正見,造諸惡業,生陷王難,死墮地獄。是知欲了生死,唯仗自力,其難與險,莫可比喻。願諸同倫,依勢至憶佛念佛,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之教,與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實為萬全之計。
智茂居士許文菁,楷書楞嚴經,以供覺社蓮友讀誦。瞿智鴻,葉聖方二居士,為之購紙。書畢,祈光作序。光以覺社乃念佛道場,理宜顯示淨土法門勝妙之義,庶不致好高務勝者,專主自力,棄捨佛力,卒成求升反墜,弄巧成拙之結果,故其言似乎泛濫迂腐。縱有以此見責者,亦只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耳。
本次和上次,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白何為真道和正道,拉拉雜雜說了許多,所以本節的內容請大家自己去看去思索,就不多說了。
現在,我們來把今天學習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願所有一切眾生,都結佛緣,都種善根,都入佛門受佛教化。願我們把學習的功德,回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請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禮敬我們的大悲慈父阿彌陀佛。讓我們用至誠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三遍。
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