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大寶法王: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戒律  


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邬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6年01月07—12日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翻譯:生命電視台DVD
整理:陳佳雲
校對:普璞/華容

戒律之體性具有四種功德之相,何者為四:

一、從他得戒如法正受 
二、心意清淨 
三、若有違犯速行忏悔已成復戒 
四、維護戒故長以至誠思惟戒相而持守之。

第一項是指如法的從他受戒,第二、三、四項皆是說持守戒律之相。

菩薩戒分析起來是由三種不同的戒律組合而成的:

一、清淨戒(或別解脫戒)
二、攝善法戒(或努力向善之戒)
三、饒益有情戒(或必須行利他之事之戒)

清淨戒,清淨戒的目的是要調伏身心;攝善法戒是要促使自己進步;圓滿饒益有情戒是要利濟和成熟眾生。

別解脫戒的共相是指受戒之七眾。《菩薩地論》雲:菩薩戒之別解脫戒由七眾受之。一、比丘 二、比丘尼 三、式叉摩那 四、沙彌 五、沙彌尼 六、男居士 七、女居士。

此七眾復有在家、出家之分別地。已受菩薩戒之七眾皆必須斷捨損害他人之事。別解脫戒之體性是自利的,而菩薩戒則是要利他的。

《無熱子請問經》雲:不是為了生王族家而持戒;不是為了生人天趣而持戒,不是為了得帝釋王身、大梵王身、大自在天身而持戒,不是為了得大受用、得美妙色而持戒;亦不是為了懼怕墮地獄、變畜生、生閻羅世界而持戒。菩薩是為了樹立佛陀之行儀而持戒;是為了利益有情,為了帶給有情眾生幸福和快樂而持戒的。

這邊所講的律儀戒,這部分可分為“共”與“不共”兩部分。共的部分是七種別解脫戒,不共的部分是菩薩戒。密宗也有五種密戒。這裡主要提到的是守持戒律的動機,必須是依前面所講的一般清淨。

受持戒律的動機,不能是為了獲得人天果位,也就是說不該只為了得到增上身而受持戒律。不能是為了要受生帝釋王與梵天王而受持戒律。不能因畏懼地獄及畜生之痛苦,以及害怕被國王懲罰或順從他人的威權下而受持戒律。

那麼受持戒律時,要保持如何之動機呢?為了一切如母有情安立佛果位,也就是說為了所有的眾生而來受持戒律。這部分有一個故事,過去佛陀在世的時候,佛陀為了調伏難陀,把他帶去天堂,讓他看天堂的美麗。難陀看到天堂之完美,一直想享受天堂的快樂,於是他為了受生天堂而受戒。後來,佛陀對他的弟子們說:“你們不要接近難陀!因為他受持戒律的動機不清淨,他只為了獲得天堂的快樂而已。” 之後,佛陀把他帶去地獄,讓他了解地獄之痛苦,這時候難陀問,這邊為什麼一個人都沒有呢?地獄鬼卒回答,這是難陀安住的地方。因為他為了得到天堂的快樂守戒,如此之因緣,令他往生後,受生天堂,一直享受快樂。最後,到死亡的時候,他將從天堂墮落地獄,去受長時間的苦。所以,這個地方是專門為他安排,是他未來墮落地獄受苦的地方。佛陀如此之善巧方便的教化,徹底改變了難陀的心態,後來他便真的為了得到解脫,而守持戒。

從這個故事,我們能夠了解到天堂和人間的快樂,並不是堅固圓滿的快樂。另外,如果受生帝釋天和梵天王的話,最後可能會變成世間中最下劣的奴才。這說明了,為了得到人天的快樂而守持戒律的話,我們的目的就會是太狹窄了。

一般戒律的部分,有內外的戒律。特別是在我們家鄉,雪域興盛的別解脫戒,過去的大師們提到,因為整個西藏大乘佛法非常興盛的關系,雪域所興盛的一切別解脫戒的律儀,可以說是基於菩提心受持。所以外戒別解脫戒的律儀也好,內戒菩薩戒也好,密的密戒也好,極密的五戒都是一樣,為了利益如母一切有情安立佛果位而受持。如此一來,受持戒律的行為便會非常圓滿。要不然,如果像上面所提到故事一般,是在不正確、不如法的心態下來受持戒律的話,便不能成為正確的修行了。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