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
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
沒有哪種罪過像嗔恨那麼惡毒,也沒有一種修持像安忍那麼難行。所以應當以種種正理、方便,努力修持安忍。
所有罪業之中,沒有一個像嗔恨心那樣嚴重地障礙修行,斷滅福德善根。大家都知道,自性罪與佛制罪有許多種,但這些罪業,哪一種能在剎那間摧毀所有福德善根呢?比如修行人為貪心所轉,毀壞戒律而造下惡業,壓制了善根的增長,可是以前已經積累的福善會不會毀掉呢?這點我們在經論中沒有見過宣說會毀掉的觀點,其它如癡、慢、嫉等,也是如此。但嗔恚卻不一樣,它不但能壓制善法的增長,而且要將以前積累的福善全都摧毀。
嗔恚煩惱發作起來,能將千劫所積的福善在一剎那中全部摧盡,這種惡業的破壞力確實有點讓人發怵。在《學集論》中,詳細地引用眾多教證,論述了嗔恚在諸惡業煩惱中是最嚴重的罪業。《佛遺教經》中說:“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劫功德賊,無過嗔恚。”天台智者大師說:“嗔恨心乃行人失壞佛法之根本。”意思是說嗔恚是摧毀修行人行持佛法功德最厲害的惡業。
正因為嗔恚煩惱有如此猛烈的破壞力,我們要對治它,去修安忍,非常非常困難。修布施、持戒苦行中,沒有能比得上修安忍這樣的難行。每個人大抵都有過生嗔恨心的體驗,比如說別人無緣無故打你、羞辱你,開始時也許能忍,但到了一定程度,自心突然如火山一樣噴發,憤怒的情緒如同巖漿、濃煙四處噴射,自己雙眼圓瞪,牙齒緊咬,頭上血管脹得大大的……此時要生起安忍,保持平靜,可比做什麼都難。一些脾氣暴躁的人,平時沒吃沒穿,饑寒冷熱基本上都可以安然處置,但遇到嗔恨心爆發時,要他去修安忍,很難辦到。這時他聽聞過的佛法起不了作用,道友們怎麼勸告也不行,甚至上師怎麼說、佛菩薩怎麼說也不管了。一個人憋到了極限的時候,如果他自己不能掌握真正有力的對治方法,外人再勸導,也極難起作用,他要在這時候忍下來,沒有比這更難之事,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中也說:“勇進無同忍”——精進等修法沒有能超過安忍的。
要對治破壞力最大的嗔恚煩惱,應該依憑各種教理,深入詳細審觀思維,運用一切辦法,去修習調伏嗔恨心的安忍。這些殊勝的教理方便,作者在本品中作了系統的闡述。我相信通過這些系統地安忍竅訣,我們嗔恨煩惱最厲害的人,循照著一層層聽聞思維下來,自己的嗔心定能漸漸消弱,乃至斷除它的根,生起安忍波羅蜜多的功德。
故見怨或親,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緣生,受之甘如饴。
因此當怨敵或親友無理傷害我的時候,我應立即想到“這些傷害都是從因緣聚合而生的”,於是欣然如遇安樂般去承受。
在日常中,每一個人總要遇到一些他人的損害。一些人或非人中的怨敵會無端給自己制造眾多違緣,毆打、誹謗、侮辱、疾病……還有一些親友,以前也許相處得不錯,但到了一定時候,他們也會翻臉不認人,平白無故地鬧許多是非,給我們帶來身心傷害。類似事件,每個人都會有過親身的體驗,在這種時候,有些人以前也許不知該如何調伏自心,但現在聞思過《入行論》,學習過如何安忍的訣要,此時應立即“思此乃緣生”,將心安住於這種境界後,也就能面對一切痛苦而“受之甘如饴”。
“思此乃緣生”的意義非常深邃,如果不能透徹地理解,我想要面對傷害而“受之甘如饴”,恐怕有點勉強,難度很大。我的上師曾經說:“諸法緣起生是佛法的關鍵,弄清了這個理論,方能真正地進入佛法。”佛在說法過程中,對緣起生有詳盡地闡述,如《造塔功德經》中說:“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等偈句,當時在佛弟子中,幾乎是人人皆誦持的法句。現在的藏傳佛教中,對此也是非常的重視,乃至作為佛法的象征,用來裝藏佛像。
說諸法是緣起生,首先是說諸法沒有獨立自主的主體,也非常有不變,“因緣所生法,即此無自性”,這是《十二門論》中主要的觀點。淺層去說,嗔害等諸法,無有主體,也不是誰人可以自主地生起,前面我們對此作了分析;深一點去理解,嗔害等由緣起生,本體即是空性,只是觀待凡夫眾生的無明習氣,在大空的本體上有這些幻相的顯現。在遇到傷害時,內心真能契入緣起性空的甚深法義,即能生起無可言喻的大安樂,這點需要你們真實地去修持,方可達到。不能達到這種層次,也可從另外的角度去考慮,既然嗔害等法是緣起生,那就找不到該嗔怨的主體,於是因無有可嗔之主體而息嗔恨。息嗔之後,進一步去觀察,他人對自己的傷害,是自己往昔惡業果報的成熟,現在以此能消宿業,何不樂而受之呢?或許可以去想,這是自己善業的感召而現的,以此能消除自己驕慢,增強自己的出離心、悲愍心,能迅速成就安忍波羅蜜多等,這樣難得的修法機緣,理應去“受之甘如饴”。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