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慈濟月刊第二九五期 作者:靜宥
大家是不是都喜歡有“福”?什麼是“福”呢?平安就是福。但一般人常常忽略了自己擁有的福,也就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今天我要特別強調“福不是向外求來的”。
什麼是“最美”
各位同學,知道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眾生”嗎?
“眾生”就像雞、鴨、豬、狗……一樣會吃、會睡、會玩,看起來和“人”很相像;但是“人”和“眾生”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地方在那裡呢?
“人”和“眾生”的差別就在於人有思想、有道德;人有良知、還能夠發揮“良能”。
還記得在慈濟護專的畢業典禮上,我告訴同學們什麼是最美的東西?“最美的”就是“最能吸引”我們的事物。這最具吸引力的東西並不是外在的美麗,而是來自內心的那份善念、愛心與信心。
舉一個例子說:前些時候,有幾位企業家的太太邀約我在“來來飯店”聚餐,她們要我過去收捐獻給慈濟的善款。餐點來了,每一樣菜色都很可口,但是她們都只吃上幾口就停下筷子。我很納悶地問:“為什麼不多吃一點呢?”結果她們竟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正在減肥。”
我笑著說:“我體重才七十二公斤‘而已’,你們都還離我很遠哪!我都捨不得糟蹋這些食物,你們何必如此虧待自己呢?”
雖然我的身材超重又長得不怎麼樣,但是我先生依然對我很好,很愛護我。不為什麼,只因為我有一份來自內心的自信;知道怎麼作是最恰當的——不管是待人處事,都保持誠、信的態度。這樣一來,自然流露出一份吸引力。
有一次,警察廣播電台要訪問我們幾位慈濟委員,我難免會有一點緊張。就問我的女兒:“如果主持人問我踏入慈濟之前和踏入慈濟之後有什麼改變?我怎麼回答?”
女兒就說:“媽媽,您可以告訴她說,您除了體重沒有改變之外,其它的都改變了。”真是快人快語。
經常“洗心”增長智慧
她又接著說:“以前您只會教我們洗衣服、洗碗筷;現在還會教我們‘洗心’。”
什麼是“洗心”?就是用慈悲的甘露水來洗淨我們心中的污濁、缺點。
我有三個女兒,小女兒比較驕縱。有一天她跑來向我告狀:“媽媽,姊姊欺負我。”我說:“姊姊真的欺負你嗎?”她很肯定地說:“是啦,她對我非常壞,我不再理她了。”於是我笑著對她說:“你到房裡去,想想這三天裡姊姊對你好的事情,想出三件,你才可以出來喔!”她嘟著嘴說:“姊姊那有對我好?她壞透了!”不過還是進房間去“洗心”。
不到二十分鐘,她出來告訴我:“有啦,姊姊前天買了相簿給我,昨天又帶我去吃麥當勞,又送我東西.....。”
所以,人在生氣的時候,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點,把人家的優點都置諸腦後。因此我們要記得常常“洗心”。
曾經有一位委員倒茶給證嚴上人喝,當她端到師父面前時才發現杯子有個缺角;於是非常抱歉地要去換個完整的杯子來,這時候師父笑著說:“我們不看它的缺角,這個杯子還是圓的呀!”
由此我們知道,有智慧的人懂得看別人的優點;沒有智慧的人就會專找別人的缺點。
我們仍都是凡夫,凡夫都有許多缺點;所以我們要盡量看清楚別人的優點,同時也要多原諒別人的缺點。
懂得原諒別人就是“有福”。我們和別人能夠多結善緣就是“培福與惜福”最好的方法。
做一個高品質的“名牌人”
最近我有一個機會去歐洲。旅行團中有兩個年輕女孩,其中一個沿途都在采購自己的衣服、用品。我問她可有買一些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物?她回答說:“他們有很多了,不需要我再買給他們。”
另一個女孩則是省吃儉用,到義大利時我看到她在一家名品店裡找尋一件夾克,是要送給爸爸的禮物。
義大利名品店的夾克是非常昂貴的;這個女孩子能夠節省自己的開銷,把錢留下來替父親買夾克。當下,我發覺這個女孩實在很可愛,一股高貴的氣質流露出來。
再看看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孩,她為自己添購了許多“名牌”服飾、用品。可是讓我覺得沒有“名牌”的人格,就是全身穿戴名牌服飾,也無法增添她的氣質。
在這裡我要告訴各位同學“孝心”就是我們人格中的一種“名牌”。我們只知道買東西來保值,殊不知人格也要保值-也要提升為“名牌”的高貴價值。
孝順父母就是在“培福”;現在各位都是求學的年齡,好好用功讀書來報答父母恩、師恩。讓父母以你為榮是大孝;至少不要讓父母為你操心。
我們一般人都希望從別人手中得到些東西,以為“獲得”是一種快樂;其實能“施與”,懂得“給與”才是真正的快樂。
讓“良知”引導出“良能”
記得過年那段期間,很多事情都停擺,生活一下子空閒下來;我並沒有感到輕松,反而覺得慵懶沒有精神;生活顯得沒有活力。這時候我體會出“生命的力量泉源來自實踐”。
慈濟團體中有位洪金蘭師姊,她原本是一位怨天尤人,非常不孝順旳人;既是惡妻又是惡媳。有一天她到花蓮慈濟去,證嚴上人正巧講了一則故事:某地大火,有位母親為了救她的孩子,沖進火場裡去,孩子是救出來了,但是這個母親的臉上卻留下一大片無法抹滅的疤痕。
漸漸地,這個小孩長大了,也成了一位頗有成就的商人。
與他來往的對象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人,他也自以為很有體會。如果有人指著他的母親問:“她是誰?”他都回答說:“她是我家的歐巴桑。”讓他的母親傷透了心……。
師父引述這個故事,告訴所有在場的弟子,千萬不可像那個不知感恩、不懂孝順的人一樣。像那樣不孝順的人不可以稱他為“人”,因為他的行為像“畜生”。
洪師姐聽了這個故事;回想起自己種種的過錯;似乎比故事中的人還要不如。因為她恨他的父母貧窮,竟然不認他們是父母。
聽完了師父的開示,洪師姊走過去向師父忏悔,師父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再恨了,回去要懂得感恩。”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現在洪師姊確實實踐她的諾言;感恩她的父母,重新過一個“人”的生活。
我們都知道感恩是最快樂的。我們也要有個觀念——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會懷恨別人、不原諒別人而自己卻很快樂的人。
前面提過我的小女兒,她比較驕縱。有一天又和她的姊姊一言不合,就跑進自己的房間,“碰!”地一聲用力把門關上。接著又大聲吼叫:“不要看電視了,我在用功讀書啦!”
這時候,我板起面孔,給她一句棒喝:“你說你在用功讀書,怎麼讀成目無尊長呢?”她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過了不久,她自己從房裡走出來告訴我:“媽媽,我有話要告訴你。”我故意不給她好臉色,問她:“什麼事?”
她就說:“媽媽,我自己在房間裡仔細地想想,我覺得我變大了!姊姊卻變小了。”
我明白她所說的“我變大了”是表示她已成長、懂事多了;“姊姊變小了”,是因為她懂得去包容姊姊的缺失。
這使我想去證嚴上人說過的一句話:“要做一個包容人的人,不要做一個被包容的人。”因為懂得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自我成長;所以我們要知道去包容別人,自己才會成長。不要老是要求別人包容自己,那樣自己就永遠長不大。
“愛”與“包容”力量大
有一天我去參加小女兒學校的家長會,老師告訴我:“前幾天我嘴巴破了一個洞,慈婉(我女兒的名字)來問我:‘老師,您知道為什麼您的嘴巴破一個洞嗎?’我回答說:‘不知道!’結果她對我說:‘老師,那是因為您愛罵人嘴巴才會破一個洞。’沒想到隔天,慈婉又來安慰我說:‘老師!您嘴巴破一個洞一定是講課太辛苦,您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水果才會快快好起來。’才差一天工夫竟然完全不一樣,判若兩人。”
我回到家裡就問小女兒:“你怎麼對老師這麼不禮貌?”她很老實地告訴我:“那天我心情不好,就對老師說了不禮貌的話,結果老師並沒有責罵我,還拍拍我的肩膀、摸摸我的頭。我回家一想,覺得很慚愧,很對不起老師。所以隔天就去向老師忏悔。”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不能像我的小女兒一樣率性而為。更要明白,我們應該學習老師的包容。
包容是一種力量;它使我的小女兒知道自己錯了,知道去向老師忏悔並且改正過錯。
同學之間要互相包容,就需要從“不計較”著手。
什麼是最好的修行?結好緣就是最好的修行;而要與人為善,就要有“不計較”的胸懷。
人與人相處,同樣一句話往往會有不同的解釋;例如同學指責我哪個地方不對,如果我懂得“善解”,那麼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同學是為我好,善意地糾正我,我會感謝她。
相反地,如果我心裡頭充滿“與人計較”的看法;那麼我就會覺得別人是在諷刺我、瞧不起我.....等等,讓自己生氣又對別人無益的情緒充斥在我的心中。不知不覺中就和人結下惡緣。
所以說,不去計較就不會惹事生非。善解一切事情,自然會時時感恩別人,自己也常常覺得很快樂。一般人常說“有理走遍天下”、“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其實有智慧的人應該“理直氣和”。
我們也常聽說:“人要爭一口氣。”可是證嚴上人告訴我們:真正有功夫的人不是去爭一口“氣”。而是把這口“氣”吞下去,再消化掉。為什麼呢?因為你就算爭了一口氣,又怎麼樣?只不過是多樹立一個敵人罷了。
講好話也要“把話聽好”
人和人能相識就是一種緣,我們要惜緣;惜緣也就是惜福。
有個會員告訴上人:“師父,別人罵我,我常常都聽不懂!”上人回答她說:“那是你的福報很大。”
她並不是傻瓜,但是她不願刻意去了解別人罵她話的內容。因為她懂得去包容人家。
相反地,如果別人隨便說一句,你就耿耿於懷,那就是業障深重。老是讓自己心裡難過。各位同學,以後如果聽到別人在罵你,你應該感謝他,他罵人是破壞他自己的形象示現給你看。讓你知道罵人是不對的,自己就曉得警惕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
有一句話說:“忙人無是非。”如果一個人常常想去幫助別人,自然就沒有時間惹事生非,也沒有時間生病。相反地說:“閒人無樂趣。”想想看,人一閒下來,總是胡思亂想,失去正確的心念。
我一直在強調要惜福、培福;這要從那裡做起呢?告訴各位:我們要時時講好話,做好事。
有些人說:“我心地很好,只是嘴巴不好;我也是好人。”
上人說:“嘴巴不好就不能說是好人。因為心就像工廠,說出來的話就是它的產品。那有產品不良的工廠還稱做是‘好工廠’的呢?”
我們常說好話是“口吐蓮花”;常出惡言就是“口吐毒蛇”。
有位李居士曾經告訴我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他搭乘公共汽車,那位司機先生一下子猛踩油門,一下子猛踩剎車。使全車的人東倒西歪,有些站著的人還摔在地上。
李居士下車時,輕聲對司機先生說道:“你這部車的剎車皮很銳利,它的離合器也很靈活。”
司機先生聽了先楞了一下,然後對李居士說:“我從來沒有被罵得這麼痛快過。”
大家想想看,如果李居士口出惡言,指責司機的不是,司機先生一定會為了面子不肯認錯。那麼李居士希望司機先生改善開車習慣的好意,也就沒有辦法被采納。
善言、愛語化干戈為玉帛
所以,我們要常常口出善言愛語。對人說一句好話,就結一個善緣,對人說一句惡語,就樹立一個敵人。請牢牢記住這句話,時時提醒自己多說好話。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犯錯。有時候我的先生會大聲對我講話,有時候一些小事情也會惹他生氣。在這個節骨眼上,我不會發脾氣,只輕輕地對他說:“先生,你好可憐!這麼容易生氣。”結果他反而會覺得不好意思,不再生氣了。
舉個最近發生的例子。
有一天我先生提醒我:冰箱裡的半個高麗菜已經放很多天了,要趕快拿出來煮。當時我答應他中午就煮來吃。
結果事情一忙,竟然忘記了。他在飯卓上就發起脾氣,對我大聲責罵。我心想自己不對,挨罵也是應該的,就不去答腔。
大女兒看了以為我生氣啦!趕忙來安慰我:“媽媽您不要生氣;喜歡發脾氣也是一種病,你要原諒爸爸。”因為她是學醫的,我就問她:“發脾氣是什麼病啊?”
她說:“發脾氣是一種‘自我控制不良’的病。”
在當時,我腦海裡閃過一個鏡頭:有一次回花蓮慈濟醫院當義工,看到有一位病患,年紀和我先生差不多,他從脖子以下都不能動,每天要四個人幫忙扶他去做復健。想想這個情景,就讓我感覺到人生的無常。先生還能大聲說話,表示他身體還很健康,肺活量大。很難說再過多久,他連罵我都不能的時候,又是怎樣一個心境。
想到這裡,心中豁然開朗;知道要好好珍惜自己已擁有的一切。被罵還值得生氣嗎?於是我不禁露出微笑。
我先生自了以為我有毛病,挨罵了還在笑。我就告訴他,師父說過:人要學鑽石。鑽石需要用粗石琢磨才能顯出它的光采。現在你罵我就像在磨煉我,我會變成鑽石……
結果他還滿聰明地回答我說:“那我不成了粗石了嗎?”
所以,我們要當鑽石,經得起磨煉,盡量避免當粗石去磨人。
我們都知道:相愛容易相處難;相處容易相敬難;相敬容易相諒尤難。
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諒呢?我覺得應該從對方的錯誤中找尋自己的責任來。
從別人的錯誤發覺自己應負的責任
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一位英國首相在閱兵大典上,被棒球擊中;隨從們都驚慌不已。他連忙說不要去處罰那個孩子。可是過了沒有多久,他下令去把那個孩子找回來。大家都覺得他怎麼出爾反爾,講話不算數呢?
他趕緊解釋給人們知道:我們國家有這麼好的人才,我怎麼沒有把他找來好好訓練,成為一個一流的投手呢?
由這個小故事讓我感覺到,從別人的錯誤來發掘自己應負的責任,是相諒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像我先生生氣了,是因為我的疏忽才惹他發脾氣。我這麼一想就會感謝他提醒我要改過,而不是去怪他罵我。
還要一次,我讓先生在約定的地方足足等了十幾分鐘,他一看到我就大聲罵。我連忙說道:“該罵、該罵,耽擱了您寶貴的時間。”先生一聽這話,就不再言語。在車上吹起口哨,氣全消了。
想想看,我知道自己理虧就趕忙道歉,我是站在“導演”的位置;可以主控整個局面。相反地,如果我頂嘴相向,我先生勢必生更大的氣。那時變成他是“導演”,我是“演員”,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采取低姿態,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在莊嚴自己。像上面所說的例子,我“幫”先生罵我自己,他會不好意思再指責我,而我又可以隨時剎車。如果兩個人斗起嘴來,先生豈不罵得沒完沒了?大家都不開心。
各位同學,以後如果你不小心犯錯而遭爸媽責罵;你要記得我說的話:“幫爸媽”罵你自己,並且要知道改正過來,你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很高興。
善解使你海闊天空
隨時講好話,稱贊別人,也是在莊嚴自己。譬如你們懂得感恩老師,稱贊老師;老師也會覺得很高興。因為老師也一樣希望得到鼓勵呀!
但是在講好話的時候,千萬要存著一份誠懇的心意;絕對不是信口雌黃,隨便說說。“誠意”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除了要懂得對人和善之外,還要懂得“善解”。
有一天我的女兒在操場上玩壘球,沒想到被一位同學的球棒打到下巴。放學回到家,我一看傷勢嚴重,又青又腫,整個臉都歪了,我趕忙帶她去看醫生。
我是非常地心疼,但是我女兒反倒過來安慰我:“媽媽,您別太難過;我們還應該感謝佛菩薩。因為我只有下巴受傷,如果球棒打到頭的話,這下豈不開花了?”
她能夠如此“善解”這件意外事情,我覺得非常安慰。
我們都知道心理的作用會影響生理的反應。由於女兒對事情的發生能夠坦然接受,還抱著感恩佛菩薩的心,結果一到國泰醫院檢查,知道骨骼、牙齒都沒有受傷,青腫瘀傷也很快地恢復。
我們懂得去善解事情,我們的心才會柔軟;心柔軟才會付出愛心,去關懷別人。而學佛是使心柔軟的最好方法。
做一個活生生的人間菩薩
“學佛”和“佛學”不一樣;“佛學”是讓人來研究的,而“學佛”是要學佛的智慧、慈悲。
有一天,大女兒從學校回來,告訴我說:“媽媽,我今天遇到‘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
我驚訝地問:“你說什麼?”還以為她“腦袋發燒”。
她就告訴我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那天她從學校到歷史博物館參觀。要回家了,同學們就背起書包,各自離去。因為每個同學的書包都只繡著“北一女”的校徽,等她一上公車才發現背錯了書包;她既找不到公車月票,又沒有錢在身上,於是她准備下車。
這時候,公車的司機先生對她說:“干嘛要下車,誰說搭車一定要車票的?”女兒聽了非常感謝他的協助,也就不急著下車了。當下,司機就是像阿彌陀佛,隨時給她幫助。
接著又有一位老太太問她:“你需不需要轉車?”女兒說:“要轉車。”老太太連忙遞給她六塊錢。女兒不好意思拿她的錢,可是老人家堅持要她收下,好讓她趕快平安地回家。這個時候,老太太也就成為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女兒告訴了我這個情況,還提醒我下次遇到像她這種情況的人,請我務必要幫助人家。
頓時,我覺得要當一個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一點也不難,只要六塊錢。
各位同學,請你們也記得隨時幫助別人,做一個人間菩薩。用你的愛心去關懷別人,不一定是財物的幫忙,有時候一個微笑也會給人帶來溫暖。
希望我們都來做一位會走路、會說話、會微笑、活生生的人間菩薩,而結好緣就是一種最好的修行。
佛經上說:“八萬四千法門,最能成就的一項法門就是‘學吃虧’這三個字。”祝福各位同學都能成為一個最有吸引力的人。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