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淺論-07 藥師法門的殊勝 (5)
藥師法門的殊勝:
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
二、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呪。
三、拔除一切業障。
(一)斷一切惡
(二)修一切善
斷惡即成善:布施捨貪、成正知見、去惡習性,皆為善本。
不造惡因,可遠惡報。無惡報苦,身心安樂。
身安樂故,更造諸善。惡盡善滿,清淨自現。
《藥師經》又雲:
若有四眾。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馀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馀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勐。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
學佛的目的在解脫成佛,成佛的功德在利益眾生。
成佛路上有著許許多多的障礙,即使修得再高的境界,只要稍有退轉或心念不正,恐怕前功盡棄,淪入魔道。尤其不出輪迴,難免隔陰之迷,有福報卻無智慧,反倒沉溺貪愛,誤了難得人身,更是教人唏噓!
最保險的方式就是往生佛國,為什麽?
因為有最好的師友:諸佛菩薩。
因為有最好的環境:可遠諸不善。
藥師佛慈悲,虔請八大菩薩接引未有把握往生極樂的「善男子善女人」至藥師淨土,不是淨土有高下之別,而是不忍眾生繼續迷途。如果淨土資糧不足,則庇護投生天人諸善趣。
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麽樣的環境造就什麽樣的人生,何其有幸得聞佛法:驚覺過往之不足,力修今生福與慧,發願追隨佛菩薩,自化化他利眾生。
但是!
如果下輩子連人都當不起呢?
或者,往生到一個不聞佛法的所在呢?
會不會,成佛大願隨著累世浮沉而煙消霧散!
每念及此,教人怎不驚心!教人如何不讚歎藥師佛的慈悲!
《藥師經》:「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所謂「八分齋戒」分別是: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YIN。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六、不眠坐華麗之床。
七、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不觀聽歌舞。
八、不非時食。
第一戒至第五戒,保持意口身的清淨,亦即「五戒」。比較特別的是《五戒》所言是「不邪YIN」,而《八分齋戒》為更進一步的「不YIN」。「YIN」為貪愛根、輪迴本,無法斷絕YIN心,修行很難更上層樓。
有人強自壓抑,藉由習慣成自然,不過能夠堅持到底的其實少之又少;最根本的方法是勤讀經典、親近善友,等到領受禅悅法喜,便覺YIN欲之樂只是短暫,更會因為身軀衰老而索然乏趣;法喜充滿才是歷久彌深的真自在。兩相比較,無須強抑即能漸息YIN心。
第六、七戒,培養不貪、不執的正念。苦樂之報,皆有因緣,緣聚則來,緣盡則去。遭受苦報時,大眾恨不得趕快脫離種種苦惱,當然不會起貪執;嘗到樂果時,卻極易耽溺其中,甚至起了邪念,反而造作更多的惡因。
怎麽做到不貪、不執?沒有別的,就是「深信因果」,此後受苦知忏悔,得樂知惜福,如是事過不留心,乃能真解脫。
第八戒,長養清淨心。對於若干大眾而言,過午不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概念,因為日食三餐未必飽足,怎麽可能過午不食?事實證明過午不食的修行者不但沒餓扁,甚至比三餐加消夜的大食客更要健康、精神。
食物提供了生活所需的能量,同時也留下代謝的廢物。能量消耗得愈快,就需要更多的食物,留在身體的廢物也就愈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病灶;反之,能量消耗少,所需食物就少,身體相對輕安愉快。
能量怎麽耗盡的?胡思亂想、心猿意馬、妄言躁動、情緒不穩……念頭一起,就是一分消磨。如能心平如鏡,事來映影,事去影去,那麽少吃一些又何妨?我們知道虛雲大師一入定就是十天半月,期間滴水未沾、寸食未進,原因就是大師片刻不離清淨。
常言「持齋」並非單指吃素,最重要的是保持內心的清淨。多了一分清淨,少了一分障礙;少了一分障礙,多了一分清淨,障礙與清淨相差就在一念之距,這也是煩惱化菩提的真義。
清淨之道即如《金剛經》所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用現在的話就是「面對、接受、處理、放下」,認真處理每一段因緣,好好隨順每一段因緣,緣聚緣散能無罣礙,就是「清淨」。
修善就是消業:受苦者苦去甘來,得福者喜樂綿延。修一切善不只提升自己,亦能與藥師佛相應,正念不斷,善緣相續,現世可修善果,往生得去善處,善善相因,終成道果!
此文出處台灣牟尼精捨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