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經文‘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這一段為我們解釋法供養的真實義,一切諸佛沒有不尊重法的,為什麼呢?諸佛之所以能成佛都是依法修學而成就的,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弘法利生,法寶之所在就是如來的住處,這個是佛在大乘經典裡面常常為我們說的。那麼如說修行,出生諸佛,佛從那裡來的?佛從修行來的,如法修行,你就能成佛了,那麼他如法修行,他也成佛了,所以這些新的佛都是從如法修行當中而出生的。
佛願一切眾生各各成佛,快快地成佛,所以對於法就看得特別重了,只要能修法供養,那是真正供養如來,所以諸菩薩們沒有一個不是積極熱心地在弘揚佛法,為什麼呢?那就是真正的供養如來,這個意思我們要懂得。我們今天如何能供養十方如來呢?你要是積極地依教修行,弘法利生。弘法在前面跟諸位說過方法非常之多,並不局限在講堂裡面講經這一樁事情,真是方便有多門,自己要用智慧,要隨時隨地都能夠攝受一切眾生,都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接觸到佛法,理解佛法,修學佛法,全都是屬於法供養,我們要這樣地修,這才是真正地修普賢菩薩的供養大願。
再看下面一段經文,‘此廣大最勝供養’,這就是指前面的法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個是總結供養願的一段。我們特別著重就是最勝供養,一定要懂這個理,要懂怎麼個供養法,必須要修學。如果不修供養也是沒有法子成就的,自己不能成就,也不能夠利益眾生,那麼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四段忏悔業障願,‘復次善男子,言忏除業障者。’這個忏悔是修學裡面重要的一個科目。十願,前四願的確是修行的根本,你要是沒有盡心就不能入門;沒有稱揚贊歎之心不能去我們的障礙,不能親近善友,不修供養,那沒有福,沒有福也不行,都要修福。那麼現在講到要忏除業障,因為業障忏除之後,這才成為一個法器,才有資格接受佛法。否則的話,縱然遇到善知識、遇到佛法,自己本身業障太重,遇到了也沒有用;人家給你了,你沒有法子接受,所以必須要修忏除業障。忏這一個字從梵文裡面翻過來的,梵文叫忏摩,意思就是悔過,悔是中國字,所以忏悔是梵華合譯,上面一個是印度話,下面一個是中國字。那麼一般的解釋,忏是發露的意思,是我們自己所造的罪業絕無隱瞞,露是表露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看到,大家都見到,我們在造罪業。那麼別人看到了免不了會責備你、指責你,指責就是消業,業就報掉了,所以罪業要發露,發露很容易就報掉了。
你做的些善事好事別讓人知道,為什麼呢?你要讓人知道了,人家贊歎一下、恭唯一下,也都報掉了,馬上就報掉沒有了,一下就沒有了。現在人造作,他相反的,他善事要馬上就報,馬上就得到人家贊歎,恭唯贊歎表揚,立刻就報掉了。惡事隱藏不讓人知道,那個罪在後頭攢,越攢越多,以後到那裡報呢?到惡道去報。善呢?現世就報掉了;惡要到來生、到後世、到惡道裡去報。愚癡啊!這是愚人。聰明的人,惡事現在馬上報掉,報掉就沒有了嘛!罪就沒有了嘛!善事不要讓人知道,所以叫積陰德,陰德就是我做的好事、做的善事,不願意讓人知道;所以人家不曉得也不會贊歎,也不會恭唯,也不會表揚你,你這個福德越攢越多,將來福報就大了。
那麼說到忏悔,注解裡面諸位自己去看,那麼我跟大家講注解以外的一些意思,忏悔有三種,第一種叫伏業忏,實際上伏業忏就是忍辱的功夫,忍辱功夫得力了,能夠把業障伏住,讓它不起作用,這是一種。罪業實在講太多太多了,這一生所造的就說不盡,不但我們身造的,言語上造的口業,最嚴重的就是意業,心裡面起了些念頭,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造作,統統是罪業;一切自私自利的念頭、造作,也全是罪業。何況我們人不只這一生,我們有前生,前生還有前生,無量劫以來積的這些罪業,佛在經上說過如果這些罪業要是有形象的話,那怕它再小,甚至於比微塵更小;無始劫來所造的罪業,盡虛空也容納不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學佛不知道罪業之多,不曉得罪業之重,不知道罪業後果之可怕,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才曉得忏悔是我們修行裡面最重要的一門課程。
學佛從那裡學起?從忏除業障學起,首先就是要能夠把這些業伏住,伏令不起,用什麼方法呢?譬如我們現在用念佛法門,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伏業,就能把一切業伏住。真能伏得住了就是功夫成片,所以叫做帶業往生,業沒有忏除得掉,只是伏住而已。你這一句佛號得力,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信心得力了,這個佛號得力,信願行這三個條件有力,把你無始劫以來,以及今生所造這些業障能伏住,叫它不起作用,不起現行,現行就是作用,雖有,不起作用,這叫帶業往生。
第二種叫轉業,能把業轉過來,轉業比前面伏,那就要高明了,轉也有斷的意思,轉變了,也就是把業障斷掉了。這個要用念佛功夫來說就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斷見思煩惱;功夫成片是伏見思煩惱,像石頭壓草一樣,壓住了,沒有斷根。到事一心永遠不起了,見思煩惱永遠不起了。不但不起,而且能夠把它轉變為善了,怎麼會轉變呢?這就是你用智慧去運用它,它不但不作惡業,它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那麼這個事情也許諸位乍聽不太明白這意思,我舉個例子給諸位說。譬如一個人做小偷,他做了多少年小偷,很有經驗,偷東西本事很高,造罪業啊!現在一下後悔了,曉得自己錯了,不但以後不再偷盜了,他去當警察去了,專門捉小偷。因為他很有經驗,他把他自己做小偷那個本事再來捉小偷,那保護大家的治安,保護大家的生命財產,那他就變成無量功德了,他可以轉,這個轉就是這種意思,真是轉惡為善,他能夠轉業,那一轉變就變成無量的功德了。所以佛在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迷的時候你用它是煩惱,覺悟之後用煩惱,煩惱就是菩提。
所以善惡真的叫沒有標准,善惡沒有標准,標准是從迷悟當中分,悟了的時候,惡也是善,迷了的時候往往善都是惡,因為它後果不好。這是我們要懂得第二種的忏,就是轉業忏,轉業忏決定不墮惡道。第三種更高,叫滅業忏,那是智慧現前了。以念佛法門來說,要念到理一心不亂,不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沒有了,無明也破了一分了,破無明見本性,這個時候業才能夠滅。好像注解裡面末後一行裡頭所說的,在三十二面第五行最後一句,這是‘理忏,如普賢觀經雲,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就是大徹大悟之後,業才能滅得了。
那麼昨天也跟諸位說了,滅罪,心地清淨光明完全顯露了,可是在事上還是有,像佛成佛之後,他還有些果報,這個講定業啊!佛都不能免,但這種現象現前,佛也表示有頭痛的事情,他頭真痛不痛?他真的不痛,那是示現,他有特別的用意,佛那裡會受果報呢!特別用意就是告訴我們惡業決定不能造。還有就是決定不能殺生,殺生欠人是命債,將來總要還的;非法之財決定不能取,取了之後你欠人的錢一定要還錢,欠命決定要還命。你這一世逃過了,你來世逃不過,來世逃過了,後世逃不過,生生世世這個債務決定要還。所以不要想著我占了別人便宜,這是我聰明他愚笨,沒這個道理的;你今生占了他的,來生還要被人家占你的便宜,沒有辦法的事情,一飲一啄決定是避免不了的,他有果報的,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通達三世因果他對於自己造作就謹慎了,決定不造惡業。所以滅業忏,那個罪業就好比黑暗,智慧好比是燈明,不怕黑暗久遠,千年暗室,你隨時點一盞燈就照明了。這個意思就告訴我們無始劫以來所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怕的是你智慧不開,智慧開了統統照破了,這個業才能滅得了。那麼在忏悔方法上講有兩種,一種叫事忏,一種叫理忏,這是有事有理,事是在事相上,那麼佛在一切經戒裡頭告訴我們,如果犯遮罪可以做法忏悔。什麼叫遮罪呢?罪有兩大類,遮罪與性罪,性罪不管你受不受戒,你造作了都是罪。遮罪呢,你是受了戒犯了戒,那麼這才有罪,你要沒有受這個戒,你犯沒有罪,那個叫遮罪。
譬如五戒裡面前面四條是性罪,不管你受不受戒,你犯了都有罪,不能說我沒有受過戒,我犯了就沒有罪,這個講不通的,那是性罪,殺、盜、YIN、妄,這性罪,不管你受戒不受戒。那麼第五條是飲酒,你不受戒,你飲酒不犯罪;但是你受了五戒,不飲酒這一條,那你飲酒你就有罪了。但是飲酒這一條叫遮罪,遮罪可以事忏,那麼戒律裡面屬於遮罪的也很多,有很多條,所謂遮就是預防,是一種防范的意思。
酒為什麼也列在重戒之一?你看看凡是犯殺盜YIN妄與酒都有關系,酒醉亂性了,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了,才去犯性罪;他要不飲酒,保持頭腦清醒,有的時候他就不會犯這些罪。所以酒是預防的,酒本身沒有罪,怕你喝醉了以後犯別的戒,是這個意思,所以它列入重戒,道理在此地。那麼做法就是發露忏悔,就是決定不隱瞞,那麼在佛法裡面講做羯磨,就是大眾僧在一起的時候,你自己把你自己的過失說出來,受大家的責備,下一次不能再做了,用這種方法來忏除自己的業障。如果是犯性罪這就重了,性罪一定要起行,起行這有兩種要用修行的功夫上來忏了,功夫裡面也分事理兩種,但這兩種最好統統都有。在事忏的方面不但是要發露,不像遮罪,遮罪一發露,那你以後不做就可以了,就沒有事情了。
性罪發露之後還要性修法,那麼修法裡面最常用的就是拜佛,譬如說訂的一個時期,或者訂七天,或者是訂三七二十一天,每一天拜三千拜佛,用這種方法來求忏悔,所謂是日夜精勤禮十方佛,這是個修忏悔法,這是屬於事。如果能明理,事與理合起來修,曉得業性,就是罪業的體性是從無明顛倒生的,清淨心裡面沒有,實實在在沒有,所以罪性本空。這是大乘菩薩的忏悔法,可是他的心是真正達到了清淨。事忏除末,理忏是拔根,才能將罪業的根本拔除。但是理忏必須要見性,罪業才能除得掉,如果不見性不行,不見性沒有用處的。
那麼見性與不見性如何區別呢?我們怎麼曉得呢?細說很難,也不是我們境界,我們從最粗的相來說,見性的人沒有我執,沒有法執。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我執,有沒有法執?如果還有我執還有法執,那我們決定沒有見性。或者我見性了,我開悟了!你們想想有沒有開悟?有沒有見性?還有個我在嘛!他怎麼會開悟怎麼會見性呢!沒有啊!真正開悟見性的人無我,這是一個最粗淺的區別的方法,這是對我們自己來講的,我們自己究竟到什麼樣的程度,自己要知道。尤其在今天那個妖魔鬼怪欺騙人的把戲很多,決定不要上他的當。
他把你找去,你跟他學幾個禮拜,或者他叫你參禅,叫你打坐,叫你念咒,念個七、八天了,他來給你受記,你明心見性了,你開悟了。你自己真的以為我被某人受過記了,我已經開悟了。你想想你還有我,還有人,還有是非,那是人家欺騙你的,不是真的。像我昨天告訴你們的洛杉矶有五個人,不知道那個什麼上師給他受記,他們已經是大徹大悟了,他跑來問我,所以我就斷定他沒有開悟。為什麼呢?我說我沒有開悟,你跑來問我,要我給你印證,那你一定沒有開悟。我沒有開悟我給你印證,絕對沒有開悟。騙人的呀!騙人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千萬別上當,自己還有是非人我是凡夫,開悟了是菩薩,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事實的真相。那麼如果講到事理雙忏,古德曾經教給我們有十種,就是要能夠通達明了逆順的十種心,首先要忏除順生死的十種心,要真正把它捨離掉。
那麼這個十種心,順逆十心,慈舟法師普賢行願品親聞記有,這個書大概能夠很快地這兩天就可以送來,諸位好好地去研究,因為他那個裡面有許多注解,我們這個注解沒有,可以把它合起來看。那麼第一種就是身見,把這個身當作是自己,當作我,這個是所有一切凡夫,六道凡夫各各都是這樣。我,身是我,這個見解是個錯誤。如果身不是我,那你又恐懼了、恐慌了,身不是我,我在那裡?我沒有著落了;一切凡夫都是把這個身當作我。身是不是我呢?嚴格地講身是我的一部分,身不是我的本體,身是我所有的一部分;就是衣服,這衣服是我所有的,這個身是我所有,不是我,是我所有。我所有不是我,因為我所有可以捨掉的。我呢?不能捨掉。我所有可以捨掉,我所有可以常常換,所以我們這個身體在六道,生生世世在換身體,身體壞了,再換一個。
如果說我,我不能換啊!我所有的可以換,我的衣服穿破了,不要了。再做一件新的,要明白這個道理。我有沒有?我是真有,你看證到如來果地上的時候,常、樂、我、淨四淨德,有真我啊!我們今天迷失了真我,把我所有的身分當作我,這就叫身見,這是第一個錯誤的見解,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這個錯誤見解發生。所以小乘須陀洹,這叫入流了,入聖人之流了,他有什麼本事呢?他就是知道這樁事情,把這個見解捨掉了,知道這個身不是我,是我所而已,身見破了。身見破了,八十八品見惑才能斷掉,雖然不出三界,絕不墮三惡道,所以稱之為聖人,天上人間七次往來必定證阿羅漢果,那麼在大乘圓教裡面初信位的菩薩就是這個境界。
我們今天在圓教講,我們連菩薩位次初信我們都沒有資格,初信要破身見的,不破身見不能算初信,華嚴經裡五十一個等級最低的是初信位,我們都不夠資格,我們都差得很遠。那麼在藏教裡面來講,初信位差不多,我們可以夠資格,那就等於是幼稚園的小小班,這個勉強行。圓教的初信位我們沒有資格,圓教的初信位相當於藏教裡面的四果裡頭的初果,初果須陀洹,跟那個是相等的。就是第一個起身見,有身見才有生死輪回,這是我們要曉得的,要明了的。那麼第二條順生死的心,就是你內有煩惱,外面又碰到了惡緣,使你的煩惱加深,使你的造業越來越嚴重,內煩惱,外頭的惡緣。
惡緣,這個惡也把它認清楚,要認識清楚,外面一些惡人惡事,你遇到了,你心裡不高興,生嗔恚了,那是惡,這是你不大願意遇到的。外面有很好,你很喜歡的,叫你貪愛了,叫你捨不得了,還是惡緣。凡是發動你貪嗔癡慢的心都叫做惡緣,內裡面喜、怒、哀、樂、愛、惡、欲,是內裡面的煩惱,外面凡是能勾引起來的,勾引你喜怒哀樂的,統統是惡緣。菩薩的心是清淨心,是不動心。外頭一接觸境界就勾引了,心就動了,不管你是喜歡也好,發怒也好,你心動了統統叫惡緣,所以惡緣就太多太多了。善緣只有一種,那是佛菩薩、善友,這個是善緣,他把你這個真相點醒,給你點破,唯有佛菩薩是善友啊!
這個要知道,嚴格講起來連諸天、小乘羅漢都不能算善友,為什麼?小乘法執沒破,雖然三界之內的生死輪回沒有了,三界之外還有變易生死,所以真正的善友是佛菩薩,這個是我們一定要明了的,知道外面惡緣之多。但是實際上外面的緣嚴格地來講沒有善惡,我們內心有煩惱,遇到緣心有所感動,外頭的緣統統是惡;如果我們內心清淨,連到外面一切緣,我們不為它所動,外面的緣統統是善緣。可見得外緣沒有善惡,善惡是你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果然你要能夠做到外不取相,內不動心,所有外緣統統是諸佛,所以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道理就在此地。這也是大經裡頭常常給我們開示的境隨心轉,外面境界是隨我們心轉,我們以煩惱心看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統統是惡緣;我們以清淨心看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統統是善緣。
提婆達多,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怨家對頭,生生世世的怨家,專門找他麻煩,可是釋迦牟尼佛眼睛當中的提婆達多是佛,是大善知識,釋迦牟尼佛說如果沒有提婆達多,他不能成佛,他不能這麼快地成佛,他的成佛是得力於提婆達多的幫助。為什麼?提婆達多考驗他,你們在金剛經裡面讀到的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出在大涅槃經裡頭,大涅槃經裡面講得詳細,金剛經只引用。那個時候歌利王是誰呢?那個忍辱仙人又是誰呢?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修菩薩道的時候,專門修忍辱波羅密的時候;那個歌利王,歌利是梵語,翻成我們中國就是惡王,非常地殘忍凶惡,我們一般稱為暴君,不講理的,無道的君王。遇到這個修行人把他凌遲處死,用刀一片一片把他肉割下來,用這種方法處死他。有沒有罪?沒有罪。
他是跟那些宮女,隨到國王去游玩的時候,這個仙人在山洞裡面修行,被這些宮女發現了,發現就圍了一群,那麼他跟她說佛法,國王一看到這個很生氣,什麼話也不說就把他凌遲處死,他也沒有做惡事,這個是忍辱度的圓滿。那個歌利王是誰呢?當時是菩薩遇到這個事情了,不但沒有一點嗔恨的心,而且發大慈悲心,我將來成佛得道的時候,一定要先來度他,沒有怨恨心。這個人就是後來的憍陳如尊者,釋迦牟尼成佛了,憍陳如是他弟子,憍陳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所以你要看看佛本行經,他最初度的憍陳那五比丘,過去式都是他的怨家對頭,他是遇到這些人成就他自己的道業,成就他自己忍辱波羅密,成就他自己的慈悲喜捨,成就他自己的無量智慧,定慧都是從這兒修來的。
所以我們現在的人沒有辦法修行,稍稍遇一點點不如意的事情,他馬上就捨離了,換句話說,經不起考驗。就好像你學校念書一樣,老師一來考試,趕快躲避,不要讓他考,念了十幾年一次考試都沒有參加過,所以永遠畢不了業。為什麼?怕考試嘛!其實這一些緣就是天天在考你,學佛功夫從那裡練呢?叫歷事練心,在一切事一切人裡頭去鍛練,練你的定,練你的慧。你遇到境界就捨掉,就跑掉了,他怎麼會成就呢?釋迦牟尼佛要躲避提婆達多,不是不能躲避,能躲啊!他為什麼不躲呢?他正好要藉他來鍛練自己,使自己道業能早一天成就,這個才是真正有智慧,真正聰明啊!什麼樣的境界都不需要躲避,對自己決定是有利而無害。你要認為對你是不利,那你大錯特錯了,你自己錯了,這個就是見解上的錯誤,你內心裡頭有煩惱,有業障,障住你自己。
第三種隨順生死的心,也就是生死心。接著前面來的,既然是內有煩惱,外有惡緣,你善心就減少了,換句話說,凡是行善修善的念頭,你少。不但自己不願意行善,見到別人行善還嫉妒,不喜歡善人,也不喜歡善事。也許你們聽了,世間那裡會有這種人?我要說出來,你們馬上就覺悟到了。到這邊來學佛是不是善事?善事啊!甚至於你家裡還不願意你到這邊來學,這不就很現實的例子嗎!你們今天到那裡去?我們看電影去,跳舞去,去玩去,我相信你們有很多父母說很贊成,好,去玩。去學佛去,他心裡就不高興了,就不願意你來了,這是什麼呢?他自己有隨順生死的心,隨順生死的念頭,善惡不能辨別啊!真正的善,他不曉得啊!那些惡他以為是善,殊不知那些善都是生死的根本,輪回的根本,顛倒錯亂啊!
那麼第四種就是放縱,所謂縱欲呀!放縱三業,無惡不做。真有這麼嚴重嗎?想想佛經裡面講的十善業,假如十善業裡頭條條都犯了,那豈不是無惡不做嗎!身殺盜YIN,口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心裡面貪嗔癡,這是十惡業啊!無量無邊的惡業歸納為這十大類,的確這個十惡業我們沒有一條不犯,只有輕重而已,那一條沒犯呢?條條都犯。所以佛給我們講無惡不做,我們想一想,說得並不過分嘛!真正一反省,真的是如此。第五種是講事雖不廣,無惡不做,事雖然做得不多,可是心是遍布的,惡心是遍布的。而且惡心相續,日夜不斷,我們晚上睡覺作夢,夢中做了幾樁好事?想想看作夢,夢裡是做的好事多,還是做的壞事多?你曉得作夢也能夠堪驗出我們善與惡那一個力量強,那一個造作多,可以能夠看得出來。
那麼第七條就是文過飾非,我們造作一些惡業,總想辦法掩飾不讓人知道。第八種,魯扈抵突,魯是粗魯,就是剛強、粗魯,不怕惡道。佛給你講的惡業是惡果,惡果還沒現前,不在乎,不畏懼;那是現在果報沒現前,現前就害怕了。第九種是無慚無愧,慚是自心的責備,愧是輿論的責備。無慚就是做一切惡事,他自己好像沒有一點自責的意念,我們一般講這人沒有良心;有些人做了事情,雖然不願意別人知道,他自己還難過,那麼換句話他有慚心。無慚無愧,佛都不能救,佛都沒有法子救他。愧是什麼?輿論的制裁,他不敢做惡事,為什麼?怕別人說,怕別人責備他,一個人內昧著良心,外面不怕輿論責備,他什麼壞事他都能干得出來。
第十種,撥無因果,不相信因果報應,這個是在佛法裡面講邪見裡頭最嚴重的,最大的邪見。我們造這些罪業,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到今天,由自己一直連累到別人,全是這個樣子的,這是佛教給我們忏悔提出這十大項目;這十大項目要認真把它忏除,然後才能夠成為一個法器,接受如來的教誨,修行證果。那麼忏除也有十種方法,跟這十種順生死心完全相反的,把這十種造罪的心理把它反過來,反過來就是修正過來,修正過來才叫真正的忏悔。那麼底下這一段我們下午再來討論。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