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曾有一對夫婦,家有三塊餅。兩人各吃了一塊,剩下一塊,兩人約定道:「若是誰說話了,定是不給他這塊餅了。」之後,為了這一塊餅的緣故,各各不敢言語。過了一會兒,有賊入室來偷取財物,家中所有,盡入了賊手。夫婦兩人因為先前有約定的緣故,眼看著,不語。賊見他們一言不發,就在其丈夫的面前侵辱起他的妻子來。丈夫親眼見了,也依然不說。妻子便大喊有賊,對丈夫叫道:「你這愚癡的人,怎麼為了一塊餅,眼看著賊這般也不喊?」丈夫拍手笑道:「咄!蠢婢子,我得定了餅,你沒份了。」世人聽了此事,無不嗤笑。
凡夫之人也是這樣,為了小名利的緣故,硬是裝出靜默的樣子來,卻受著虛假引致的煩惱,這種種惡賊的侵侮,喪失了善法,墜墮於三塗,都毫不怖畏。也不去覓求出離生死的正道,一意在五欲中耽著嬉戲,雖是遭了大苦報,也不以為禍患。就如那個為餅失財的愚人,沒有什麼差別。
《百喻經》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捨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诃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67、夫婦食餅共為要喻
昔有夫婦,有三番餅,夫婦共分,各食一餅。余一番在,共作要言①:“若有語者,要不與餅。”既作要已,為一餅故,各不敢語。須臾有賊,入家偷盜,取其財物,一切所有盡畢賊手。夫婦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語。賊見不語,即其夫前,侵略其婦。其夫眼見,亦復不語。婦便喚賊,語其夫言:“雲何癡人,為一餅故,見賊不喚?”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餅,不復與爾。”世人聞之,無不嗤笑。
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小名利故,詐現靜默,為虛假煩惱種種惡賊之所侵略,喪其善法,墜墮三途,都不怖畏。求出世道,方於五欲,耽著嬉戲,雖遭大苦,不以為患。如彼愚人,等無有異。
注釋
①要:約。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