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消亡的是《楞嚴經》,隨後這些大乘經典就陸續化去,消失了,找不到了。
是真的找不到嗎?
現在很多學佛的同修很精進,背誦《楞嚴經》、《楞嚴咒》,這很好。
《楞嚴咒》在,《楞嚴經》就在,也就是說還有一個人會背《楞嚴咒》,《楞嚴經》就不會滅。
這麼重要的內容,難道末法時期沒有人去做嗎?
背《楞嚴咒》不容易,但只要努力也可以背得下來;經的化去,則是另外一層含義。
經的作用不是讓我們沒事磨牙用的,不是給我們沒事磨嘴皮用的。
經是路徑,是綱領,是中心,是伏藏,是總持,是樞紐,是榜樣,是源泉,是動力,是佛法根源,是文字般若,我們要在經裡得到的就是修持的方法。
三藏經典分為戒律、禅定和般若三部分。律藏為基礎,經藏為手段,論藏為顯用。
我們能遇到的很多經典,其實就是在給我們入定的手段方法,給我們修持的榜樣和動力,讓我們知道,彼時刻、彼菩薩因為什麼事情,而發何等心,用什麼樣的方法,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
有的經典也記錄了佛陀的經歷,這不是說來玩的,完全是為了給我們一個可模仿、可學習、可效法的榜樣。
我們在其中要學到的就是這些手段方法。
比如,很多時候被我們忽略掉的基礎戒律,當我們拿到一本經書,如果只是當做故事會,那就賠了大本錢了,這個利益甚大甚大!
如《金剛經》告訴我們怎麼行做,比用滿世界七寶布施還要多;如《普門品》也告訴我們怎麼做,可以瞬間得到與供養稱念六十二恆河沙大法王子菩薩一樣多的福德;從《地藏經十輪經》中可以知道,在諸多大菩薩前求取利益福報,怎麼做是最快、最殊勝的。
這些內容,我們要深入經藏才可以知道!
如果只是淺淺地在那看一看,真當故事了,那就賠得不知道剩下什麼了。
這些還都不算,再深入經藏,必須要在經文中看得到法門,也就是怎麼修持的方法手段。如果看不到這個,說明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深入去讀。
在《大悲蓮花經》中,講述了法供養是怎麼做的,也告訴我們,法供養是多麼殊勝的事情;在《維摩經》中,描述了法供養的兩個例子,其中最後一品就說到了釋迦牟尼佛,在過去是怎麼做法供養的。
大家要學的是啥?
看不到,怎麼學?
光拼臉皮,是不可以的。
如果自己不能知道這些具體的修持內容,可以說這部經,對我們沒有什麼幫助。
展開來說,一部經文的化去,不僅僅是經文消失那麼簡單的事情,也不是文字瞬間變沒那麼容易,更不是袈裟的顏色變成白色就完畢了,而是當經文的作用,對當下的眾生沒有幫助了,而且大眾學習本經裡法門的基礎喪失了,這部經就是無後了,也就是真正地消亡了。
摘自《法滅盡經略說》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