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化滅,聖王去後,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最先化滅的經典是《楞嚴經》,然後是《般舟三昧》,隨後是十二部經。當出現在人世間的這位聖人之王離開世間,出家沙門穿戴的莊嚴的袈裟,也都自然而然地變成了白色。
按經文的前後內容,聖王指的是帶領大家五十二年的月光菩薩。當這位大菩薩在人世間示現圓寂後,也就沒有真正的佛法了。因為沒有真正的佛法,出家人的衣服,不管穿成什麼樣,都是平民百姓的衣服,就算穿的是莊嚴無比的袈裟,也因為沒有佛法可以遵循,而失去意義了。
《楞嚴經》是釋迦牟尼佛宣講的佛經中非常特殊的一部。如果把三藏十二部比喻為海洋,《楞嚴經》就是定海神針,就是鎮店之寶,就是龍脈。
它在,一切安好;
它不在了,其他的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主心骨,失去了照明和指導。
這部經的意義非常重要,可以說八萬四千法門都在裡面了,修持的二十五種法門都在其中,分別是:
1、六根六塵六識,這是十八界,也就是十八個基礎修持法門,
2、七大:地水火風空根識,這是七個基礎修持法門。
沒有一個法門是超出這二十五個基礎法門之外的。
它們是所有修持的落腳點,也就是說,一切能落腳給我們修持的地方不可能超過這二十五個了。
從修持上來說,《楞嚴經》是不可或缺的瑰寶級經典,是密不示人的國寶。
經文中非常深入、系統地解釋了三界六道的形成,雖然前後的部分沒在一起,分得有點距離,但是只要用心就會發現:
世界形成的原因,眾生形成的原因,眾生在世界中遵循因果的部分,在經文中交代得清晰了了。
列舉了十種不同的心態,對應招感每一道的十種境界,這就是《精研七趣》。
六道之後又介紹了一道——仙道,從而真正把三界中各種各樣的眾生都列舉出來了。
如果想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怎麼來的、會有什麼結果,《楞嚴經》中有答案,清晰明白!
隨後也就是讓人最最不舒服的《五十陰魔》部分,可以說這個部分是最受诟病的。
《精研七趣》和《五十陰魔》兩個部分結合,出現了一個非常奇妙的效果,就是:
真的能看得明白每一個眾生的來龍去脈,能看得明白他從什麼地方來、也將去什麼地方受生受苦還是享福。
再加上《四種清淨明誨》章,可以說這部經典的鋒利、分量、作用、意義,實在沒有第二部經典可以對比。
《楞嚴經》住世——
就代表佛法住世,
就代表佛陀的清淨法眼住世,
就代表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住世,
就代表一切諸佛教誨的修行方法住世,
就代表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住世,
就代表了一切學佛人的照明住世,
就代表了一切愚癡、顛倒、有疾菩薩的救療醫藥住世!
大德說《楞嚴咒》是咒中之王,如果說心咒,只有《楞嚴咒》最應該叫做心咒!真是從心中流出,源源不斷地。
五會的咒子,代表五方佛,每一方佛會鎮住一方魔軍,《楞嚴咒》的五會在,就是五方佛在,就會鎮住五方魔軍,保護世道不會遭受魔軍的破壞。
為此,大德推薦學佛人背誦《楞嚴咒》,《楞嚴咒》也是寺院早課的一個部分,但凡出家人都要背下來的。
妖魔鬼怪真想翻身,必須把身上的這個大山解除掉,這就使得有些人開始打擊、诟病這部經典和咒語,三人成虎,你說幾句這樣的話,他說幾句,最後的結果就是假的也成真的了。
當人們失去了正行,也就沒有正信可言,自然也就不會有正見;沒有正見,有的見解都可以叫做不正見,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歸類到邪見中去。
當世間很多學佛人在各種邪見中時,佛教的教義、佛教的精髓、佛教的宗旨、佛教的行做也就全部面臨危險,這些基礎的部分被一一瓦解,能去領會佛教精髓的基礎喪失了,也就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
所以,當現在還有正法可學時,我們千萬不要錯過、放逸,別等到正法沒了的時候,哭都不在調上了。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