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文章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百喻經新白話版3  

  37.殺群牛喻

  昔日有一人,有二百五十頭牛,常驅趕到水草中,隨時有吃的。

  當時有一老虎來,吃掉了一頭牛。

  這時牛主就這樣想:“已經少了一頭牛,數目都不齊全了,要牛有什麼用!”牛主把牛趕到深坑高岸上,再推到坑底,都殺死了。

  凡夫愚人,也是如此。受持如來具足的戒,如果犯了一戒,不生慚愧心,清淨忏悔,就這樣想:“我已破了一戒,就不具足了,何必再持戒?”一切戒都破了,沒有一戒保持。如那愚人,殺掉群牛,不留一個。

  38.飲木筒水喻

  昔日有一人,行路又渴又乏,見木筒中有清淨流水,就飲用了。

  飲水以後,就舉手對木筒說:“我已喝完,水不要再來。”

  雖然這樣說,但水流如故,他就生氣說:“我已喝完,說了不要來,為什麼還來?”

  有人見了說:“你太愚癡,沒有智慧。你為什麼不走,對水說不要來?”就拉起他,牽到別處去。

  世間的人,也是如此。為了生死渴愛,喝五欲鹹水,然後對五欲有所厭倦,如那人喝夠了水,就這樣說:“你色聲香味,不要再來讓我見到啊。”但這五欲連續不斷來。他見到又來後,便很生氣:“叫你趕緊消失,不要再生起,為什麼還來,讓我見到?”

  這時有智人對他說:“你要遠離五欲,應當約束你的六情,控制心意,妄想不生,便能解脫。何必不見,想讓它不生起?”如那飲水愚人,等同無異。

  39.見他人塗捨喻

  昔日有一人,到別人家,見別人家的房屋牆壁塗抹過,牆面平正,清淨好看。便問:“用什麼塗的,這樣的好看?”

  主人回答:“用稻谷皮泡水煮熟,和泥塗牆壁,所以這樣好看。”

  愚人就這樣想:“如果純用稻谷皮就好看,不如用稻谷更好,牆壁更白淨,更加平正。”

  便用稻谷和泥,去塗牆壁,本來希望平正,卻反而高低不平,牆壁都開裂了。浪費了稻谷,完全沒有好處,還不如布施,可以有功德。

  凡夫的人,也是如此。聽聖人說法,修行善事,捨得這個身體,可以生天,以及解脫。便自殺身死,希望能生天,以及解脫。白費了生命,什麼也得不到,就如那愚人一樣。

  40.治禿喻

  昔日有一人,頭上沒有毛發。冬天就很冷,夏天就怕熱,並且被蚊蟲叮咬,晝夜煩惱,很是痛苦。

  有一醫師,醫術很高。當時那禿人,就去醫師那裡,對醫師說:“只願大師,給我治好。”

  當時那醫師,也是禿頭,就脫帽給他看,對他說:“我也一樣,覺得痛苦。如果我能治好禿頭,應當先治我自己,除去病患。”

  世間的人,也是如此。被生老病死苦惱,想求長生不死,聽說有沙門、婆羅門等,是世間的良醫,會治各種病,就去找他們說:“請為我除去這無常生死的病,讓我常在安樂中,長存不變。”那時婆羅門等就回答說:“我也患這無常生老病死,種種尋求長存的方法,終究得不到。現今我如果能使你得到,我也應當自己先得到,才能讓你也得到。”如那患禿病的人,徒自疲勞,不能治好。

  41.毗捨阇鬼喻

  昔日有二毗捨阇鬼(食肉和精氣),共有一箱、一杖、一鞋。二鬼相爭,各自都想得到。二鬼喧鬧,整天不能平息。

  當時有一人,來見到了,就問它們:“這箱、杖、鞋有什麼奇異?你們相爭,這樣氣忿?”

  二鬼回答:“我這箱子,能出一切衣服、飲食、床褥、臥具,各種用品,都從裡出來。拿這根杖,怨敵就歸服,不敢與我爭。穿這鞋子,能使人飛行無礙。”

  這人聽了,就對鬼說:“你們讓開一點,我就為你們平分吧。”

  鬼聽了他的話,馬上躲開。這人當時抱起箱子拿起杖穿上鞋就飛走了。

  二鬼驚愕,什麼也沒得到。

  那人對鬼說:“你們爭的,我已拿走了。如今使你們再沒相爭的了。”

  所謂毗捨阇,就是比喻眾魔,以及外道;布施如箱子,人天五道的用品,都從裡出來;禅定如杖,降伏魔怨煩惱賊;持戒如鞋,必定上升人、天。諸魔外道爭箱子,比喻在有漏中強求果報,什麼也得不到。如果能修行善行,以及布施、持戒、禅定,就能離苦,獲得道果。

  42.估客駝死喻

  譬如商客,游走經商,正在路上,而駱駝突然死了。駱駝運載的,多有珍寶、細軟、上等毯子、種種雜物。駱駝已經死了,就剝它的皮。

  商主趕路,留下二弟子對他們說:“看好駱駝皮,不要讓它濕爛。”

  後來天下雨了,二人愚癡,用所有好毯子蓋在這駱駝皮上,毯子都爛壞。

  駱駝皮與毯子的價值,自然懸殊,因為愚癡,用來蓋駱駝皮。

  世間的人,也是如此。那白毯,就是比喻不殺生;那駱駝皮,就是比喻財貨;天下雨濕爛,比喻放逸、敗壞善行。持不殺戒,就是佛的法身最上妙因,但不能修,只是用財貨建造塔廟,供養眾僧,捨根取枝末,不求那本源。輪回五道,不能出離。

  所以修行人應當精心,持不殺戒。

  43.磨大石喻

  譬如有人,磨一大石頭,勤苦用功,經歷天長日久,磨成好玩的小牛。用功很重,得到的效果很輕。

  世間的人,也是如此。磨大石頭,比喻做學問,精勤勞苦;好玩的小牛,比喻名聲,互相就有是非。至於學者,研思精微的道理,博學多識,應當履行實踐,去求遠大的勝果。但是求名譽,就會高傲驕慢,增長過失。

  44.欲食半餅喻

  譬如有人,因為饑餓,要吃七個煎餅。吃到六個半時,就吃飽了。

  那人悔恨,用手打自己,並這樣說:“我現在吃飽了,是因為這半個餅。但前面六個餅,白白浪費了。如果知道這半個餅就能吃餓,應當先吃這半個。”

  世間的人,也是如此。從本源以來,常常沒有樂,但是癡迷顛倒,妄想有樂。如那癡人,對半個餅,以為能吃飽。世人無知,認為富貴是樂,而那富貴,求的時候很苦;求到以後,守護也很苦;將來還要失去,憂愁擔心更苦。在三個時段中,都沒有有樂。猶如衣食,吃飽穿暖以為是樂,所以在辛苦中,妄想有樂。諸佛說:“三界沒有安穩,都是大苦;凡夫顛倒迷惑,妄想有樂。”

  45.奴守門喻

  譬如有人,將要遠行,對奴僕說:“你看守好家門,並看住驢和繩索。”

  那主人走後,鄰裡家時常有尋歡作樂唱戲的,這奴僕想聽看,不能安分自己。就用繩索系在門上,放在驢身上,帶到唱戲處,聽唱戲作樂。

  奴僕離家後,家中的財物,都被賊偷走了。

  主人回來後,問奴僕說:“財寶在哪裡?”

  奴僕便回答:“主人先前托付的是門、驢以及繩索,除這三件以外,不是我知道的。”

  主人又說:“留你看守門,正是為了財物。財物丟失,要門有什麼用?”

  生死輪回的愚人作為愛欲的奴僕,也是如此。如來教誡常要守護六根,不要執著六塵。守著無明的驢子,看著愛的繩索。而有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假裝清白,靜處而坐,心意卻在奔馳,貪戀五欲,被色、聲、香、味惑亂,無明覆蓋了心,愛的繩索纏縛,而正念、覺、意,道品財寶,全都丟失了。

  46.偷犛牛喻

  譬如有一村人,共同偷牛,共同把牛吃了。

  丟失牛的主人,追到這個村,找到這村的人,詢問情況,問他們:“這是你們村嗎?”

  偷者回答:“我們沒有村。”

  又問:“你們村中有池,是在池邊共同吃的牛嗎?”

  答:“沒有池。”

  又問:“池邊有樹嗎?”

  答:“沒有樹。”

  又問:“偷牛的時候,是在你們村東嗎?”

  答:“沒有東。”

  又問:“當你們偷牛時,是不是中午時分呢?”

  答:“沒有中午。”

  又問:“縱然沒有村,以及沒有樹,怎麼天底下會沒有東沒有時?所以知道你們是妄語,都不可信。你們偷牛吃了嗎?”

  答:“確實吃了。”

  破戒的人,也是如此。隱藏罪過,不肯發露承認,死後入地獄。諸天善神用天眼觀察,不能隱藏。如那吃牛的,不能欺瞞抵賴。

  47.貧人作鴛鴦鳴喻

  昔日外國節法慶日,一切婦女都持優缽羅花作為妝飾。

  有一貧人,他妻子對他說:“你如果能拿優缽羅花來給我用,就還作你妻子;如果不能拿到,我就離開你。”

  那貧人本來常常會作鴛鴦的叫聲,就到國王的池塘,作鴛鴦叫,偷優缽羅花。

  當時守衛池塘的人就問:“池中是誰?”

  而這貧人失口回答:“我是鴛鴦。”

  守衛就抓住他,去見國王,而貧人在路上反復作鴛鴦叫。

  守衛說:“你先前不叫,現在叫有什麼用?”

  世間的愚人,也是如此。終身殘害別人,作種種惡行,不修習心行,使心變善。臨命終時,才說:“現在我要修善。”鬼差要把他交給閻羅王,雖然要修善,也來不及了。如那愚人要去見國王才作鴛鴦叫。

  48.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

  譬如野干(小動物),在樹下面,有風吹斷了樹枝,落在它的背上,它就閉上眼睛,不想看樹。

  然後離開樹下,來到空地,直到天黑,也不肯回來。

  後來遠遠看見風吹大樹,樹枝上下搖動,它就說:“是在叫我”,就來到樹下。

  愚癡的弟子,也是如此。已經出家,親近師長,因為小呵責,就逃走了。又在後來遇到惡知識,煩惱不已,才回到師父那裡。這樣來去,就是愚惑。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