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
上面佛說不聞不知諸佛如來教菩薩事不是真弟子、不是真阿羅漢、不是真辟支佛;又說聽聞大法而不信受皆是增上慢人,佛擔心大眾聽了之後心裡會問,難道一切阿羅漢都必定志求無上菩提嗎?其實這件事也有例外的地方,所以佛在這裡開除之。就是哪些人是例外。就是佛滅度後,在無佛期,就是現前無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依權教來說,證阿羅漢的人未必能志求無上菩提。
可能有人就會問了,佛滅度後,不是還有《法華經》住世?這些阿羅漢為什麼不能信受呢?佛解釋說:“所以者何,佛滅度後 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意思是說,佛滅度以後,雖然有《法華經》住世,但是此經甚深難解,受持讀誦的人都非常難得,能解《法華經》的人就更難得了。沒有人為阿羅漢講解此經,沒有人為他們開三權顯真實,那麼這些小果聖人,怎麼能夠自己發起回小向大的心呢?怎麼能夠志求無上菩提呢?正因為如此,所以佛許那些在佛滅度後證阿羅漢果的人是真佛弟子、是真阿羅漢。
如果這樣說的話,這些阿羅漢們就永遠是阿羅漢、永不要再發起志求無上菩提心了嗎?就是說,他們永遠安住在小乘、不要去求一佛乘、求究竟圓滿的涅槃了嗎?不是這樣的,下面佛就為我們來做了解釋。
【若遇余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大智度論》第九十三卷釋畢定品中說:“羅漢受先世身,身必應滅,住在何處而具足佛道,答,羅漢三界漏因緣盡,更不復生三界,出三界外,有淨佛土,無煩惱名,於是國土佛所,聞法華經,具足佛道。”我們解釋一下,意思是阿羅漢已經斷了見思惑,他身滅之後、他這一生報盡之後,不會再到三界來受生;他不到三界受生,他受生到三界外的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裡面連貪嗔癡等煩惱的名字都沒有;他們在方便有余土會遇到佛,佛出世必說《法華經》,他們聽聞《法華經》之後,就能發無上菩提心,就是這個意思。
智者大師引用上面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的這句話,就是前面的我們引用的《大智度論》中說的這句話,智者大師來解釋“若遇余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智者大師解釋說:“有羅漢若不聞法華,自謂得滅度,我於余國為說是事,汝皆作佛。”意思是說,有的羅漢在先前對《法華經》不聞不知,自認為已得涅槃,那麼在他羅漢身滅之後,我們剛才講過,這一世報盡之後,身滅了以後,就會生到方便有余土,余國指的就是方便有余土,這些阿羅漢生到方便有余土之後,又會遇到釋迦牟尼佛為他們說《法華經》,他們聽聞之後回小向大,發起志求無上菩提之心。好,我們回到經文,若遇余佛的余,這裡的余,我們依剛才智者大師的注解,就是指方便有余土;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就是對此妙法決定明了。佛就是這樣不捨眾生,不僅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法界為眾生說法,還要到方便有余土現身說法,幫助這些生到方便有余土的阿羅漢們回小向大、成就佛道。
摘自 宏圓法師《妙法蓮華經》講義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