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寬見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十 1 慈——予樂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十(1)
——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十原文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捨莊嚴故,於順違境,。

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講記

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慈悲喜捨皆具足。四無量心是菩薩的特點,是菩薩道的精神所在。我們學佛也就是為了超越我們現有的生命狀態,成就圓滿的人格,成佛。那麼要成佛就必須要行菩薩道,菩薩道的特點就是要有慈悲濟世的胸懷,就要從這四無量心開始修學。極樂世界那裡都是菩薩,當然也有聲聞,但是以菩薩居多。菩薩就要從四無量心開始修學,如果我們自己有了四無量心,去極樂世界就容易。我們講三福裡講到四無量心,深信因果、發菩提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菩提心的四個方面就是慈悲喜捨,是菩提心的四個重要的內容。

一、慈——予樂

第一,慈無量。“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慈和悲有什麼不同?慈就是予樂,給人快樂,總是願意把快樂和別人分享,願意讓別人快樂,這樣的心,就是慈心。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慈的這種心態,他就能夠做到“於諸眾生,不起惱害”。因為一個人有慈的修養,隨時都會想著給眾生帶來快樂、幸福,他自然不會去做惱害眾生的事情。我們只對自己慈,時時刻刻都想著給自己帶來快樂,這就是普通人。菩薩不是這樣子的,菩薩是時時刻刻都想著給眾生帶來快樂,所以說你是凡夫還是菩薩,就看你慈的對象是誰。有人說,我不僅僅為自己啊,我還為我兒子啊,我還為我親戚啊……你慈的對象是有限的。佛慈的對象是無限的。我們一般都這樣,我們出門有什麼好事先把誰叫上?跟我關系好的。跟我關系不好的怎麼辦?不理他,這就是凡夫。所以我們慈的對象是有限的,就是跟我有關系的,跟我關系好的我對他慈,跟我關系不好的,誰對他慈!這就是普通人,菩薩則不然,菩薩是慈無量。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