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二  

圓瑛法匯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2007.9.15——2008.3.9 文殊講堂

第十二張DVD

[卯四 顯見不失 (分三)] [辰初 阿難因悟反疑前語] [二 如來發明因倒說失] [三 深責迷倒結合前喻 今初]

這是根據前面,前見是心,顯見不動,顯見不滅,接下來我們要講顯見不失。什麼叫做十番顯見呢?就是佛陀、世尊十次顯示這個見性,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用種種的善巧比喻,讓我們體悟到,每一個人本自具足的不生滅的涅槃妙性。這一段顯見不失,意思就是說:我們雖然在迷,但是我們的如來藏性是沒有失去的。所以,顯見就是顯示這個見性並沒有失去,只是因為眾生不會用,非失似失。

經文,[阿難即從座起,禮佛合掌,長跪白佛:世尊!若此見聞,必不生滅,雲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願興慈悲,洗我塵垢]。

這一段文字簡單,[此科顯見不失,與上科顯見不滅,俱屬常義]。這四義當中——寂、常、妙、明,四義當中,都在講這個常字。[上科顯盡未來際,究竟常住不滅];換句話說:只要見性,無量劫來的無始無明一破,他就能究竟常住於涅槃妙性。[此科顯從無始來,雖然顛倒],底下加一個字更清楚,但[不失]。沒有失去。[阿難前問答客、塵之義],這個[客]就是粗煩惱、就是見惑;[塵]比喻作細的煩惱,是比喻作思惑,所以,客、塵煩惱就是見思二惑。[以身境有動],有動就是有生滅。[如客如塵],客就是來來去去,因為它不是主人;塵的話,陽光一照,它就浮現上來。[見性不動,如主如空],[主]就是主人;[空]就是如同虛空,這個主人是對客人講的,客人來來去去,主人常住在那邊。也就是說:生滅的意識心是剎那生剎那滅、剎那執著、剎那分別,老是動個不停,叫做生滅意識心,如客;但是本性如主人,它並沒有改變,永遠就住在那兒,也就是比喻不生滅。塵是跟虛空來作比喻的,塵自生滅,自性不動,這個[塵]也可以比喻作微細的思惑,微細的意識貪著,難以覺察,這個叫做塵。[佛已印可,復普告大眾,當以不住者,名之為客],[不住]就是住不下來,他要跑。[搖動者名之為塵],這個塵它會浮動,浮上來,飄動。所以,搖動者名之為塵,[後乃斥責遺失真性,顛倒行事。適聞上科佛雲:彼不變者,元無生滅,與不動之見性,絲毫不異,遂起疑問,謂若此見聞,必不生滅,即上文彼不變者,元無生滅];所以,在這裡阿難[此起疑之端也]。

[雲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此正所疑]。這正是阿難所疑問的。[阿難因後疑前,以為性有生滅,可說遺失,既是見性不滅不動,以何因緣,佛責遺失?但我等二障所纏],二障就是煩惱障跟所知障,煩惱障跟所知障所纏,就是束縛,就像拿繩子來捆住一樣,[如染塵垢],就像染污了外面的塵垢。[願佛興大慈悲雲,而降甘露雨,洗滌我之塵垢。故佛下文答意,以因顛倒而說遺失,非因斷滅而說遺失也],顛倒的意思就是不會用,佛性用不上來,不會起佛性的作用,老是用生滅意識心在做事,卡了一層深厚的煩惱、觀念和意識型態。所以,顛倒就是說:正知正見、正覺、正法的般若智慧他不用,老是用生滅的意識心,顛倒!諸位!一個人在顛倒的時候,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都救不起來,他只有一個答案,就是要等待時間,他一定要慢慢的等這個人慢慢的醒……五年後,他再看今天,啊!這多麼的荒唐!或者十年後才驚覺到說:唉!我當時候怎麼會這樣子?這當時、現在在迷的時候,不管你用什麼方式,他都醒不過來,這個就是眾生。所以,我們對沒有學佛的人,我們必須要用更多的耐性、更多的慈悲,用佛菩薩的心,來寬恕、來理解,因此,要當個菩薩,他真的需要有耐性。因為眾生他顛倒,不會用佛性的。以因顛倒而說遺失,非因斷滅而說遺失,斷滅就是不存在了。[可見非真遺失。本科全示,非失說失],非失,但是不會用,所以,佛陀只好說:失去了真性。[失本不失之相。初阿難因悟反疑前語竟]。這句話意思是說:雖然說失,但是,其實本來並沒有失去,叫做失。[失]的前面要加二個字:雖說[失去],雖然說失去,[本]的上面再加一個[但]字,但是,其實本不失。所以,這個答案很清楚,就是說:眾生他佛性不會用,很可憐,也很可惜!

[辰二 如來發明因倒說失 (分二)]

[巳初 即臂倒無失為喻] [二 以心倒無失合喻]

[巳初分三 午初 定臂之倒相]

[二 定臂之正相]

[三 明顛倒非失 今初]

[即時如來,垂金色臂,輪手下指,示阿難言:汝今見我母陀羅手此雲印手,為正為倒?阿難言:世間眾生,以此為倒,而我不知,誰正誰倒]。

師父先解釋一下:就在這個時候,阿難生疑,因為佛陀也沒辦法直接跟他講,所以,只好用種種的比喻,來讓他了解。說:即時如來,垂金色臂,輪手下指,就是把手臂垂下來,等一下佛陀就會把手臂拿上去。現在佛陀的這個輪手下指,往下垂。示阿難言說:汝今見我母陀羅手此雲印手,這個母陀羅手叫做印手,這個母陀羅簡單稱為叫做印,我們密宗常常講結手印,這個就是手印的意思,印。這個母陀羅,也就是密教曼荼羅海會諸尊;曼荼羅就是壇場,這是密教曼荼羅海會諸尊各標示其內證三昧之印,標示內證三昧,這內證的功夫要由外相來表達。所以,未成佛果的修行人,跟諸尊之本誓相同,發的願一樣,皆為成就三昧涉入之義,密宗講身、口、意相應。而在手上結這個密印,所以,我們看每一尊結的手印都不一樣。我們修過安樂妙寶,我們也教過蒙山施食,這個大家都會結手印,而且也很熟練。而手上結密印屬於身、口、意三密當中的身密,身就是要結印。蓋[印]者就是所謂標幟之義。以此方便顯諸尊內證之德,意思就是說:密宗所有的手印,都有深含的意義、義理在裡面,不是隨便的。說:如今見我母陀羅手,為正為倒?佛陀把他的手垂下來的時候,說:這個是正還是倒呢?阿難言:世間眾生,他把這個責任推給別人,這世間的眾生以此為倒,阿難不敢負責,以此為倒,而我就是阿難,不知,誰正誰倒,我不知道這個到底是正還是倒。因為被罵怕了,被佛陀呵斥怕了,現在不敢負這個責任,說:世間人大家都說這個叫做倒嘛!我阿難不敢講那是正還是倒。

[此即臂之正倒以喻不失],這個手臂,以是正的手臂,還是顛倒的手臂,來比喻不失,就是比喻我們的佛性並沒有失去。[以顯心之正倒,亦復不失。諸佛眾生,真性平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減尚不減,豈有失耶?祗因顛倒,則非失說失耳。佛以心之正倒不失難知],難知就是很難去理解,心,它很微細,要講什麼念頭叫做正?什麼念頭叫做倒?眾生很難去理解,只好用手了,所以,佛陀善於比喻。[故借臂之正倒易見,令其觸類旁通,遂即垂金色臂,以千輻輪手,下指於地,示阿難言;汝見我手,為正為倒?當機因常遭如來當頭棒喝,不敢以己意自答,乃引世間眾生,以此為倒,而我不知,誰正誰倒?猶言不知何者謂之正,何者謂之倒。初定臂之倒相竟]。

[午二 定臂之正相]

[佛告阿難:若世間人以此為倒,即世間人,將何為正?阿難言:如來豎臂,兜羅綿手,上指於空,則名為正]。

佛再進一步的逼迫他要回答,說,佛告阿難:如果世間人手指指著地,這樣叫做倒,那麼,世間人用什麼角度,來說手是為正的呢?阿難言:如來豎臂,兜羅綿手,上指於空,這樣叫做正。佛一定要他回答。

[佛緊就其語而追之曰:若世間人,既以此為倒,即世間人,又將以何為正?阿難至此,不得不言,如來豎臂,以兜羅綿手,上指虛空,則名為正。二定臂之正相竟]。接下來說明顛倒,並沒有失去。

[午三 明顛倒非]

[失佛即豎臂,告阿難言:若此顛倒,首尾相換,諸世間人,一倍瞻視]!

這個文言文看起來,還不太容易懂,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佛馬上就豎起這個手臂,告訴阿難:若此顛倒,首尾相換,因為本來手指是向下,首尾,手指向下,現在把它舉起來,就是手跟尾巴調換過來。若此顛倒,就是把它交換,而把,中間加二個字就更清楚了,若此顛倒,[而把]首尾交換過來。諸世間人,一倍瞻視。世間人就是不懂佛法的、沒修行的、沒證悟的,都可以這麼說。一倍瞻視是什麼意思呢?是不了解這一只手臂,本來沒有一定,這樣叫做倒,這樣叫做正,意思就是:手臂本來就沒有倒跟正,倒是你定的,正也是你定的。手臂本來就沒有倒跟正,可是你一定要強迫定位,一迷了,一定要執著,說向下叫做倒,向上叫做正,又加一迷。這個一倍就是加一倍的迷執,就是這個意思。手臂本來就沒有倒跟正,你硬要說這樣叫做倒,這樣叫做正,加一倍的迷執。意思就是:佛的手舉起來,頭往上,說這個叫做正;佛的手下垂,頭往下,這個叫做倒。一倍瞻視,瞻視就是這麼樣子來看,站在這樣的角度,加一倍的迷執來持。意思就是:手臂本來就沒有倒跟正,你硬要執著說向下叫做倒,向上叫做正,多一倍的迷執。知道吧!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換句話說:你只要定位在這個世間,你看到緣起的假相,只要定位:這個是善、這個是惡,諸位!就已經落入意識型態的觀念,只要落入這是是、這是非;這是好、這是壞,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空間,緣起的假相,你硬要把它定位成某一種觀念,這個觀念就會卡死。所以,為什麼叫做不思善、不思惡,就這麼時,是明上座本來的面目?也就是說:不落入意識型態的觀念,我們就是真正修行,要懂得歇即是菩提。所以,佛陀這一段的比喻,比喻的非常好!

[良以手臂,本無正倒之相,但阿難隨順世間,謂如來豎臂,則名為正。佛即豎臂,告阿難言,若此顛倒;此句即告以顛倒之名,下句乃指其顛倒之義;但是將下垂之首,換作上豎之尾,首尾相換而已。縱說上豎為正,臂亦無增;下垂為倒,臂亦不失。諸世間人,不了手臂本無一定正倒,一迷也];一迷就是產生定位上的執著;一迷就是落入無明意識型態,你只要在緣起法裡面,定位一個我、一個你、一個他、一個善、惡、事、非,那麼,所有的恩怨就會一直重復的出現,這個就叫做輪回,一迷就是輪回停不下來。為什麼?不知道佛法是沒有內跟外的,禅是無內外的,只要一定位,一起無明,那麼,痛苦就會接踵而來。[定要執著下垂為倒,上豎為正,即是加一倍迷執之瞻視,即下結文,所謂迷中倍人。瞻視二字,與上汝今見我,母陀羅手,見字相照應。瞻為仰瞻,則看上豎之首;視為俯視,則看下垂之尾。但加一倍看法,無論說正說倒,皆不離此臂,雖說倒時,臂本不失。初臂倒無失為喻竟]。

底下用這個心倒沒有失來比喻

[巳二 以心倒無失合喻 (分三) ]

[午初 標名合定]

[二 身無正倒]

[三 正倒從心 今初]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那麼,現在就知道,你們這個身體,跟如來的清淨法身來比類、來發明、來討論的話,就眾生的身跟如來身,來作一起討論的話,如來的身叫做正遍知;這個[遍]就是滿的意思,或者是全,遍滿一切覺性。所以,佛陀就是處處相,處處無相,處處無相,就是正知、正見、正覺,所以,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眾生都是顛倒行事,因此我們的煩惱,其實是多余的,我們的執著也是多余的,我們用這個必定敗壞之身,想要追求無窮無盡的欲望,是絕對不可能的!要你爸爸、媽媽不死亡,是不可能的;要你最親愛的人不離開這個世間,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也明明知道,將來會化作一堆骨頭,那我們又為什麼會活得這麼辛苦呢?就是顛倒行事,佛菩薩是很憐愍眾生的,諸位今天既然聽了這個正法,就應當把每一個人的權力拿出來用,不要讓你的佛性睡著了,不要讓你的覺性睡著了。

[此以法合喻,舉生身佛身之法],第一個,[生身]就是眾生,舉這個眾生身,還有佛身的法,[合上手臂倒正之喻。承上言,手臂下垂為倒,手臂上豎為正。無論倒正,皆不離此臂,由是即喻觀法],比喻我們的這個觀法。[則知汝阿難之身,與諸(助語詞)如來清淨法身],為什麼叫做清淨法身?注意看!底下那個解釋很重要,[此是離垢清淨],為什麼講離垢呢?這個離垢有很深的含義,用大家很熟悉的名詞,千萬不要被假相黏住,這一句就是一百分了!修行就是看到現在你面前的緣起的,它統統是在騙你的清淨心,你千萬不要被假相所蒙蔽、所騙了。這個離垢,修行要抓到重點,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有居士說:師父!說一個人不著相,很難啊!我說:很簡單!如果你做不到,先遠離惡緣,生死是自己的事情,別人是關心不上的,自己不給自己解脫的機會,佛菩薩就在你的前面也沒轍、也沒有辦法的!所以,自己要改變自己,自己一定要給自己一次解脫的機會,你就是很聰明、有機會的,變成佛菩薩。但是,你不給自己機會,聽了佛法當作耳邊風,右耳聽,左耳出,也不好好的冷靜思惟生命、宇宙的真理,老是在污垢裡面打轉。那麼,苦的是自己,不是佛菩薩,也不是祖師大德,那更不是師父了,看你受苦,我很難過,但是,幫不上忙。所以,你會修行,離垢清淨,一念之間,馬上就是轉煩惱成菩提。但是,就是不肯!

[比類發明者:即生身佛身,比例形顯,自可發明,如來之身,名正遍知身;了知心包萬法,為正知],諸位!心包萬法,這個形容還不是很貼切,把這個[包]改成[即]的話,那就叫做一百分,心就是萬法,萬法就是心,等同,沒有一法不是心,心就是萬法,萬法不離心。心包萬法,形容得並不貼切,包就是有大跟小才叫包嘛!是不是?我們被文殊講堂所包圍,那文殊講堂就大,我們小;文殊講堂在高雄,高雄包住整個文殊講堂,台灣又包住整個高雄,地球又包住整個台灣,太陽系又包住整個地球,無窮盡的銀河系又包住整個太陽系,那要包到幾時?有包來包去,就是有大跟小才包嘛!所以,你要記住,一動念那個就不對:我很行!要記住!意思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有比你更行的。我很平凡,也沒什麼了不起,平常心就是道,不必落入比較的觀念,就是這樣子了,平實、平常、平凡,這樣過日子了,處處相,處處無相。這個[無]字參得透,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增無減,哎呀!快樂!以前講的快樂如神仙,清淨法身就現前。佛法一句會用:離垢清淨,你不能離垢,那你找不到清淨了。

[萬法唯心為遍知;如手上豎為正。汝等之身,執心在身內,執法居心外,號性顛倒身;如手下垂為倒。此文不必在手臂上豎下垂,爭正爭倒。阿難說,世人以此下垂為倒,上豎為正,佛即順彼之說,但取臂之雖倒不失,喻明],就是用比喻來說明[心之雖迷不失也。當知真心,本無迷悟],本無迷悟是什麼意思?就是不落入迷,也絕對不動到說:我悟!悟是對迷講的,仍然不離二分法的對立的觀念。所以,當知真心,本來就沒有所謂的迷,也無所謂的悟。為什麼講大徹大悟呢?那是因為對眾生講的。究竟本體,不有來去、生滅、增減,[但為生佛迷悟所依,悟時名正遍知,雖悟亦無所得;迷時號性顛倒,雖迷亦本不失,不過多一分迷執而已]。這句話要特別的意思,不過多一分的迷執,諸位!聖、凡的關鍵在哪裡?聖就是不迷也不執,凡就是深深的著迷,也深入的執著,不可救拔,沒有救,你也救不起來,除非他願意讓你救。這個迷跟執就是修行的關鍵,轉迷為悟;轉執著把它放下。[如手臂本無正倒,而為正倒所依,上豎說正,臂無所增;下垂說倒,臂亦無失,亦不過多一倍瞻視而已。初標名合定竟]。

我們眾生常常要講顛倒的話,他才聽得懂。譬如說:農歷年到了,我們說我們多一歲,其實是不對,我們的生命又減少一年,應該講:喔!又少一歲了!但是,你跟人家講又少一歲,人家聽不懂。所以,講又多一歲其實是錯的,我們生命又少了一年,怎麼會多一歲呢?應該講我們今年又少一歲,你答對了,又少一歲,又漸漸接近死亡嘛!這樣講才對!明明被錢賺走了,卻說:我在賺錢!不對的!我們怎麼能賺錢,錢賺走了你的時間,錢賺走了你的青春,錢把你的健康,為了賺那幾毛錢,把你的青春統統賺走了。不是你在賺錢,是錢把你的生命統統賺走了呢!所以,當我們出去的時候,你要跟老婆告假的時候,老婆!我要去給錢賺!嗯!你講對了!我要出去賺錢,你錯了,這一句是不對的!我們往樓上跑,我們在這裡講一樓、二樓、三樓……七樓,不一定,樓上有時候就變成樓下了。好!聽不懂我舉個例子,譬如說:這是地球,如果在北極蓋樓,在北極可以說是往樓上跑,要是把樓蓋在南極就不一樣,南極在北極的對面(下面),在南極往樓上跑叫做往樓下,它是角度不一樣,你知道嗎?觀念轉得過來嗎?這個叫做觀念,這樣知道吧!叫做相對的觀念,你這個反應要快一點,正確的觀念。

[午二 身無正倒]

[隨汝谛觀,汝身佛身,稱顛倒者,名字何處,號為顛倒?於時阿難,與諸大眾,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顛倒所在]。

我先解釋一下,說:隨汝谛觀,谛觀就是阿難!你好好的觀照一下,好好的觀察,你的身跟佛的身,你們稱為顛倒,名字到底是為什麼?何處,號為顛倒?顛倒是從哪裡出來的?為什麼叫做顛倒?前面的用手比喻,下面是倒,上面是正,這個容易知道。現在用你的本身,更貼近了,用你的身跟佛的身。前面用手臂,我們容易理解,現在隨汝谛觀,現在更進一步,你的身跟佛的身,稱顛倒者,名之何處,號為顛倒?是到底哪裡不對勁,叫做顛倒?於時阿難,與諸大眾,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一點都沒有轉動,[瞬]就是轉動。那時候,阿難不知身心,顛倒所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說:阿難不知道為什麼它叫做顛倒。

[此佛明知身無正倒之相,故問阿難,令其觀察。以手之顛倒,人所易知;心之顛倒,人皆莫解,若能觀察,恍然自悟,則不至遺失真性耳。故曰:隨汝谛審觀察,汝此色身,與佛法身比較,汝身稱顛倒者,既有名字,定有相狀,何處號為顛倒?正要阿難循名核實,谛觀身上何處,號為顛倒之相,分明指出。於時阿難,與諸大眾,被此一問,恰似木偶,不能開口,瞪瞢瞻佛。瞪、雙目直視,瞢、昏悶不了,瞻仰於佛,目睛不瞬動也,不知身心,顛倒所在,望佛待教也。不知者,因有甚深義趣,所以不知。一、顛倒名雖在身,義乃從心]。說這個生身顛倒,到底哪裡顛倒?其實是心顛倒。[由心起顛倒,故於身上,不知顛倒相之所在;二、其相更不在心,義乃在執],諸位!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由迷真起執,號為顛倒],這裡要畫雙紅線,這個就是修行的關鍵,[迷]就是沒智慧,我們用現在的心情,以前過農歷年的時候,媽媽發這個壓歲錢,對不對?喔,就很高興,放鞭炮,然後,大家都穿新衣服。雖然我們窮,但是我們有母愛,也很知足,過農歷年,大家都很熱鬧。現在悟到了:喔!緣起就是性空,過農歷年,每天都在過農歷年啊,每天都在過年啊,你只要心境把它提升,不起顛倒,沒有一天不快樂啊!為什麼一定要農歷年叫做快樂呢?為什麼農歷年叫做過年?

今天剛好是二00八元月四號,好!全世界都在舉辦這個跨年,電視出來,有雪梨港、紐西蘭、奧克蘭,然後,放這個煙火。美國那個廣場,進去一百萬人在那邊要跨年,如果我們沒有學佛,也會去參加那個高雄舉辦的,或者台北什麼大型演唱會,我們也會拿一支熒光棒在那邊跟人家搖:(法師唱)你問我愛你有幾分~~~~也會跟人家一起搖,就沒有佛法,不知道這個是生滅,你就是跨年不跨年,它也會跨,不如在家裡睡覺比較舒服!沒有學佛跟有學佛的生命觀,是迥然不同的。師父!你要不要去跨年,他們已經夠顛倒了,你還學他?一百萬人,你要上廁所怎麼辦呢?好幾呢,有需要去那邊擠嗎?需要這樣子嗎?沒有你去,年就會卡住嗎?我們現在學佛了,有正知正見,好!你們去吧,你們去參加演唱會,生滅無常,這年你不用跨也要跨啊,時空本來就是虛妄的假相啊!我舉個例子給你聽:比如這是地球,太陽光射過來,一面是白天,一面是晚上,火箭發射外太空,哪裡是白天,哪裡是黑暗?沒有。時空本來就是一種嚴重的錯覺。全世界都這樣子啊,都在廣場舉辦演唱會啊,這就有學佛跟沒有學佛,他的生命觀是完全不一樣的。你跨年,我們隨喜;你唱歌我們也不排斥。我有錢,多做一點事情,沒有錢,我就是安貧守道,安貧守道就這樣子。我現在電視弘法,電視弘法法界漲了十萬,一個月四十八萬,法界這樣六點半到七點半,電視一開,你有沒有看,就是二萬,一個禮拜六集,一個月四十八萬。十點到十一點,這樣四十萬。我們的網路,一個月三萬多,法界衛星四十八萬,佛教衛星四十萬,一個月。換句話說:我們一個月簡單的弘法,要九十一萬,算九十萬就好,九十萬乘以十二個月,一千零八十萬。文殊講堂不管有沒有收入,只有弘法,吃飯、薪水都不算,單金都不算,一年很單純的這樣弘法,要一千零八十萬!你想想看!我們的《楞嚴經》做到楞嚴三已經超出了一千萬,收入還不夠,再支出一千萬,你可想而知。要不然,法師就是有這個責任,生命只有一次的機會,生命不像紙張不能回收的。你說你掌握了度眾生的機會,有這個因緣,他就是要認真,這個就是題外話。

由迷真起執,號叫做顛倒,但是如果我們有正知正見,我們就過得很充實,這世間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都知道它是緣起如夢幻泡影的,也不實在的。[而心實不依之真成顛倒],是真正成為顛倒,[故於心上,亦不知顛倒相之所在。三、非可相見,只可義求],你要找到那個義理,[因迷執而說顛倒,迷執亦非有相之物],迷執也不是有物相,因為那是心。[豈能指其相之所在耶?故曰:不知身心,顛倒所在。二身無正倒竟]。

[午三 正倒從心 (分三)] [未初 標如來慈悲告眾] [二 引昔教以明正相]

[三 責遺認以明正相 今初]

[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

海潮是無念,但是,海潮一到,不失時,比喻佛應機說法,不待請也。諸位!講到一個科學的問題,講到這個海潮,這個科學的問題。有一個科學家,預測美國舊金山在地震,會很大,當時候美國人都不相信。他為什麼能夠預測呢?太陽、月亮、地球只要成一直線,災難就到,為什麼?它的引力特別的強,會造成地殼的變動。還有美國研究,只要十五號,人類的荷爾蒙就會起強大的變化,每個月的滿月。美國科學家研究,只要是滿月,犯罪率就愈高,人類作案的次數就愈高,而且做過統計的。為什麼呢?太陽、月亮、地球,成一直線的時候,它的二個引力,會引發我們整個地球板塊運動。整個地球七個板塊,它的拉力太強的時候,有月球的拉力,還有太陽的引力,二種力量一拉力的時候,海底的地殼就會變動。一層向上拉,一層向下拉。還有,大地震以後,為什麼會海嘯?大地震以後,河床它會崩塌,象一座山,整座山崩塌的時候,會掀起海浪。海浪的時速一個鐘頭八百公裡,就等於飛機的速度。最快的海嘯一個鐘頭二千公裡。換句話說:發生大地震以後,海水的容積是一樣的多,因為遇到岸邊,海平面愈來愈低,海浪就愈來愈高。所以,到岸邊的時候,它就好幾十公尺,好幾層樓!所以,這個大地震會引起海嘯,就是這樣子。海底最深的地方十公裡,就是喜馬拉雅山聖母峰的十倍,海底最深的地方。我們的海底跟山一樣的,就像高山一樣,有高的、有低的、有深的深溝。因為你眼睛看出去的是海水,所以,你認為海底很平靜,是不對的。世界上有二個地方不需要陽光可以活的,就是海底。海底深的地方靠地熱產生二氧化硫可以活;還有產生甲烷,有熱度,所以,在深海生物是不需要陽光過日子的,陽光是沒有辦法穿透到幾公裡的深海,一百公尺、二百公尺下去就幾乎沒有陽光了。不是全世界的生物都需要陽光。

[佛興慈悲:興者發也;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不待請問,運無緣慈,與以正遍知樂,運同體悲,拔其性顛倒苦。哀愍者:因見阿難大眾,不知身心顛倒所在,以目直視如來,昏瞢不了,實堪哀愍!海潮音,應不失時]。漲潮、退潮它有一定的時間,時間到,它就是漲潮。諸位!這個也不是永恆。有一天,月亮會遠離我們而去,五十億年後的今天,就不是像這樣的情形了。三十億年前的地球,一天運轉只有六個鐘頭,因為月亮離得很近;三十億年後的今天的地球,一天的運轉是二十四個小時。地球的運轉,分秒會愈來愈增加,將來的一日,絕對會超過二十四個小時,本來二十四個小時,幾分鐘、幾秒鐘多出來;再來一直增加,地球的旋轉,慢慢一天就變成二十五個小時,因為太陽、地球、月亮距離會慢慢愈來愈遠,它只是一個宇宙,它是一個慢慢膨脹,漸行漸遠的……所以,佛講的才是究竟,這個世間有成、住、壞、空。我們人類也是生物的物種裡面的一種,全世界的物種統統消失了,只有二種生物不會死的,不會在這個地球消失。二種生物,目前知道一定是最慢消失的物種,是哪二種呢?一就是蟑螂、二是螞蟻。意思是說:蟑螂會在人類物種全部死掉,蟑螂還是活著!它不打你就不錯了,你不用打蟑螂了。這個就是佛陀講的成住壞空,當我們在臨命終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個宇宙當中,只有佛講的是正確的,當科學愈來愈發達的時候,哎呀!這個世間只有佛陀講的是真的!就是這樣成、住、壞、空!時間是對立性的,在我們這裡的一天,也許在其他的星球是一年。在《華嚴經》裡面講了,極樂世界的一天,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一劫啊!時空它是相對性的東西,現在科學家都是這樣講的,沒有錯!因此我們就了解,你只要定位,統統叫做暫時的。[阿難大眾,殷殷待教,故不失其時,而遍告同會也。初標如來慈悲告眾竟]。

[未二 引昔教以明正相]

經文,[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

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就是色法;[心]就是心王。心王就是八識心王。諸緣,因為心王會緣色法。以及心所使,[心所使]如果加一個字更清楚,心[王]所使,也就是附帶在心王,叫做五十一心所有法。諸所緣法,諸所緣法就是二十四心不相應行法。為什麼叫做心不相應呢?因為它不是色法、不是心王、也不是心所有法,但是,不離色、不離心、不離心所有,唯心所現。底下這個就講百法了。所以,師父講:聽《楞嚴經》要有三種基礎:一、唯識的基礎;二、《百法明門論》的基礎;三、《大乘起信論》的基礎,才有辦法聽《楞嚴經》。

這一段就是引過去佛所教的,[佛引常說之教,以明正遍知義。此大乘了義,是佛常說,亦各隨機解。如一切唯心造,凡]就是凡夫,[小]就是小乘,[解為業造,權教]就是權教菩薩,把它理[解為識造],[識造]就是意識所造。業造就是業感緣起;識造就是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圓頓之機,直了真心所現,真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今約深義,重明昔教]。現在就很深的含義來講,重明過去的教法,再一次的說明以前佛所教的。[色心諸緣,及心所使四句,明萬法唯心所現。色即十一色法,心即八識心王。諸緣者:生心有四緣],生心有四緣就是:心法生起來。不是物質,心法,心法是對色法講的。升起心法的時候,要具足四緣。[謂]一、[親因緣]、二[增上緣]、三[等無間緣,亦名次第緣],四[所緣緣];一二三四,也就是心法生起心法,必須具足四緣。親因緣、增上緣、等無見緣,亦名次第緣、所緣緣。

[色法只有前二緣],生起色法只要親因緣、增上緣,譬如:一棵樹,只要親因緣——種子;增上緣——那就是陽光、養分、水分,這是色法生起。如果心就不一樣了,親因緣——有八識的種子;有增上緣——外在,等無間緣就是念念,前念滅,後念起;前念起,後念滅。知道嗎?等無間緣,一時一刻的念頭都不能間斷。所以,我們的念頭沒有間斷,因此我告訴你說: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一句是沒有見性人講的話,聖人有沒有念?當然有念,是什麼念?就是正念啊,慈悲喜捨的念;所有慈悲喜捨的念,統統叫做無念。要不然,發什麼菩提心,最究竟的菩提心是什麼?就是無心。雖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可度。因此我們要慢慢的去理解。還有所緣緣,所攀緣的那個緣,第一個[緣]當動詞,第二個[緣]當名詞,所緣緣,以前都解釋過了。說:[不須後二緣故]。也就是色法只需要親因緣跟增上緣,不需要等無間緣還有所緣緣。[及心所使者,即五十一心所法:遍行五法,別境五法,善十一法,根本煩惱六法,隨煩惱二十法,不定四法。此五十一法,隨心王所驅使;故名心所使。五十一心所法,八識所具多寡不同],先從第八識,把筆拿起來,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有五識,全部框起來。這一段是指第八意識的心所有法,所擁有的心所法,跟第七意識不一樣;第七意識的心所有法數目,跟第六意識也不一樣;前五識所具足的心所有法也不一樣。八識稱為心王,五十一稱為心所,是為什麼呢?就像國王跟大臣,國王出去,大臣就陪在旁邊,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識、第七意識、第八意識,怎麼樣?出現的時候,有能所的時候,八識心王只要現前,心所就跟在旁邊,附帶的。

[第八識唯具五遍行心所;第七識具遍行五法,別境慧]、五別境當中的慧,叫做別境慧,五別境當中,別境有五嘛,其中的慧心所。根本煩惱,就是六大根本煩惱裡面的四個,[根本四法貪、癡、我見、慢;大隨煩惱八法,共十八心所];所以,第八意識有五遍行心所;第七意識有十八個心所。[第六識,力用最強,具足五十一心所;前五識具遍行,別境各五法,善法十一,根本煩惱前三,中隨二法],也就是無慚、無愧。根本煩惱前面三,就是貪、瞋、癡了;中隨煩惱裡面有二法,就是無慚、無愧。[大隨八法,共三十四心所]。也就是前五識相應心所是三十四;第六意識的相應心所是五十一;第七意識的相應心所是十八;第八意識的相應心所是五遍行,這個我們在百法都講過了,在這裡是沒辦法,不得已,只好簡單解釋一下。[諸所緣法者:即二十四種不相應法]。二十四不相應法,說:諸所緣法者,即二十四種不相應法,[因不與心王、心所、色法無為法相應,乃色心分位假立之法]。什麼叫做色心分位假立之法?我們只舉第一個例子,得,我們得到東西,這是一種觀念。譬如說:我大學畢業,領得了這張大學畢業證書,內心裡面有[得到]這個觀念,得到,它是一種觀念。它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但是,不離色法,不離心法。我這個人大學畢業後,從校長那邊拿到這張畢業證書,心中說:我得到畢業證書。[得]是一種觀念,畢業證書是色法,我的心裡面去感受,叫做分位假立。即不是色,又不是心;又不離色、不離心,色心把它分位,把它假立出來的,所以,[得]是一種觀念。

好!現在把筆拿起來,二十四不相應行法,[得]標號一,[及命根]標號二,[眾同分]標號三。[異生性]標號四,[與無想定]標號五,[滅盡定]標號六,[及無想報]標號七,[名身]標號八,[句身]標號九,[並文身]標號十,[生]標號十一,[住]標號十二,[老]標號十三,[無常]標號十四,[流轉]標號十五,[定異]標號十六,[相應]標號十七[並勢速],這個並,它只是偈頌裡面一個合起來的,這個[並]只是一個偈頌裡面的多一個字,使語意變成偈頌。[勢頌]標號十八,[次第]標號十九,[時]時間,標號二十,[方]就是空間,標號二十一,[及與數]就是數目,標號二十二。[和合性]標號二十三,[不和合性]標號二十四。[二十四種不相應是識所緣],也是不離識,是識所緣。換句話,我們來講叫做把假相化作觀念,就是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重點就是這個。[及六種無為(是智所緣)],識所緣有能所,智所緣就是絕對,六種無為法。[此中即百法五位,廣如唯識百法論說。以上百法,即統一切法,惟是真心所現,真心如鏡,諸法如鏡中像而已。此文重一現字,見萬法即心也]。此文重一個[現]字,見萬法就是心。

《楞嚴經表解》:

 

 

 

 

 

㈠色法(11個)——⑴五根—眼、耳、鼻、舌、身。⑵六塵—色、聲、香、味、觸、法。㈡心法(八個)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為前五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㈢心所法(51個),⑴五遍行—作意、觸、受、思、想。⑵五別境—欲、勝解、念、定、慧。⑶十一善法,我告訴諸位,我們善法只有十一個,而煩惱就很多;信心,就是很有善法,你對三寶信心具足,這個是大善。有慚、有愧,沒有貪念、沒有瞋恨心,無癡,稱不為三善根,這個就是善法。精進,就是正知見的精進;輕安,就是暫得、獲得法的喜悅,不是究竟解脫,叫做輕安。不放逸,就是不懈怠,認真修行,不達到菩提目的,絕不休息。行捨就是能捨,行捨的意思就是很能布施。身心都能放得下,叫做行捨,明明接受了一切的痛苦,也不牢騷,也不抱怨。不害,永遠不動一個念頭,加害任何一個眾生,就是沒有害別人的心,這個就是善法,用現在來講,就是不會去設計別人。

⑷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⑸二十隨煩惱①十小—忿、恨、覆(就是隱藏自己的缺點)、惱、嫉(嫉妒)、悭(悭貪)、诳(欺騙)、谄(阿谀)、害(就是想盡辦法殘害對方)、憍(矯揉造作,不實在)。②二中煩惱,中等煩惱,二中就是二個中等煩惱——無慚、無愧。③八種大煩惱,這個沒轍——掉舉,就是一個人修行學佛道,這個道場跑掉,到另外一個道場;這個善知識親近完又跑;或者是在佛前一坐,心定不下來。掉舉,就心浮動,明明坐在佛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坐,停不下來,定不下來。所以,掉舉的人,通長修行不會太長久。再來就是昏沉,太喜歡睡覺,精進不起來,坐在沙發上,很快就會進入狀況,就會聽到聲音(打呼噜)、不信(沒有信心)、懈怠、放逸、失念(失去正念)、散亂(心定不下來)、不正知。碰到這個八大煩惱,沒轍,你度不了他!說:相信!可是他懈怠、放逸。

⑹四不定法,就是不能確定是善是惡,譬如說:忏悔、睡眠、尋、伺。這講起來又很多了。我們就講一個,譬如說中間的睡眠,睡眠太多了,這個是不好,是二十種隨煩惱裡面的八種大隨煩惱,好!睡眠睡久了,就昏沉,醒了就繼續昏沉。昏沉不好,沒錯;好!如果全部不睡覺呢?那更糟糕了,火氣就上行,百病就纏身,就頭痛了、高血壓了、失眠、荷爾蒙失調、脾氣暴躁。沒有失過眠的人不知道,好好睡覺的人沒有什麼差別,要是失過眠的人就知道,那個失眠的痛苦。為什麼失眠的痛苦呢?你想要睡,人躺在那個地方,眼睛很亮啊,睜開來,怎麼睡睡不著,瞪大眼睛,無計可施!我就曾經過這樣子,在大學裡面的時候,就很用功;出家閱讀藏經,也是有這樣子,就睡不著,太過精進的時候睡不著。所以,這個修行還是要中道一點。那麼,正常人的睡眠時間是多少呢?二十歲以下的大部分是八個鐘頭,三十歲大概七個鐘頭,四十歲大概六個鐘頭,五十歲以上的,大概五個鐘頭,六十歲的話,四個鐘頭。真正修行人,大概二個鐘頭至三個鐘頭就夠。有人聽到說:啊?!阿彌陀佛!沒善根。電視上有一個廣告說:我每天只睡一個鐘頭,你相信嗎?I don’ t believe!我絕對不相信!我們這種修行人,那閱讀藏經的時候,那一天睡一個鐘頭是真的;你那個電視廣告說,她一天只有睡一個鐘頭,你相信嗎?那不可能啊,那沒有辦法,那偶爾,sometime, is not always。偶爾。那個偶爾一天睡一個鐘頭是對的,為什麼?坐在飛機上,沒地方躺嘛,當然就睡一個鐘頭了。所以,這個睡覺睡太多變成惡法,你不睡也不行,不睡不行,所以,這是不定法。

忏悔,我做錯事情了,忏悔!有的人用太激烈的反應,忏悔。激烈什麼?自己跑去跪在佛前,然後跪一天一夜,師父去勸他:你不要這樣子,不要自責了。他說:我的壞的習氣改不掉,我就是要跪在佛前求忏悔。我說:此心可嘉,你已經跪了好幾個鐘頭了,就歇著休息吧!他一定要殘酷自己。有一個比丘尼也是這樣,她認為修行不能貪瞋癡,她七天不吃飯,打餓七,就是統統不吃東西。她後悔自己的業障,我為什麼要變成一個女孩子,自己很忏悔,就自己打餓七,想好好的精進,往生極樂世界。七天,果然七天死掉了!都沒有吃東西,心髒負荷不了,一下子停止活動,生命結束,打七天的餓七,打死人了!所以,有時候,我們這忏悔,也要看情形,有慚愧心很好,忏悔要適得其中,太過於苛責自己,太嚴重的悔變成惡,殘害了自己的生命,是不是?極端的忏悔,不原諒自己。我是個罪人,我不原諒自己,那這樣怎麼能夠處理事情呢?所以,沒有悔恨的心就沒有救,太嚴重的悔恨就變成惡。知道吧!會傷害到自己的身心,所以這個叫做不定法,底下就不談了。

㈣不相應(廿四個不相應行法)—得、命根、眾同分、異生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報、名身、句身、文身,諸位,這個[身]不是我們這個色身的身,這個[名]指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為什麼加一個[身],就是整體性的概念,這個不是身體,不能弄錯了。生、住、老、無常、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不和合。㈤無為法(六個)—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受想滅、真如。因為那很虛耗時間,我們不能說碰到困難的名相,老是一直這樣解釋,這樣又不是在解釋佛學大辭典。所以,這個《百法明門論》有空自己慢慢看。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說:你的身,還有你的心,現在能分辨的心,其實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是什麼意思呢?這句用簡單的單刀直入就是:汝身汝心,本如來藏,就是如來藏,即生滅就是不生不滅,就是這個意思。汝身五蘊皆空,皆空就是真心所現啊!汝身汝心,其實就是如來藏,這一句話就是這個意思,只是你不悟而已。

[此明萬法常在心中。汝身指阿難根身;汝心指阿難識心,其余諸法,俱攝在皆字之中。此如來直指阿難現前身心,以明諸法所依本體。寂照不二],寂是體,照就是用,寂照不二就是體用不二。[耀古騰今],這個[騰]本來就是移動到今天,從以前是照耀古,一直到今天,[騰今]就是一直到今天。[曰妙明;性無妄染,純一無雜,曰真精];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是沒有污染的。[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二句是方便說,應該說:顯現隨緣,隨緣顯現,這樣義理更完美。[不可思議,曰妙心;中即妙心之中,妙心為能現,諸法為所現,即阿難之身心,亦為妙心中所現之物]。

[此二段文中,有二種疑問,須加辨明:一、問:諸所緣法,唯心所現,真如無為,亦在其中,何以真如亦為所現耶?]諸所緣法就是外面的一切境界,能被攀緣的一切境界,其實是唯心所現的,而這個真如無為也在其中。你要悟得真如無為是什麼?就是諸法本空,悟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也就是真如無為也在其中。[答:本經乃圓實大教,是絕待,非對待也],絕待就是當體即空,不是推測那一種空;不是比較大小那一種空;不是分析到最後變成空,不是,叫做當體即空。絕待就是不能透過比較去理解,不能透過數量去觀察,不能透過語言、文字去形容,絕待就是純真心內證的功夫。見一切相就知一切相是幻,就是空,不可得。非對待也,[以彼真如無為,是對有為而立,如下文雲: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故也。]說到這個妄心,是為什麼講有妄心呢?是顯種種的真心。如果你還執著一個真心,立一個真心,那麼妄心跟真心,就變成二種妄,也就是真心是絕待的。所以,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的意思是說:講妄心是不得已的,因為那為了要顯出種種的真心;如果你還執著有一種真心,就變成還一個妄心、一個真心,那麼,就完全錯會佛陀的意思,妄心跟真心仍然同二妄,就是二種都是妄心,也就是真心是絕待的、不可討論的,不能立一個真。

[又問:前顯見性黎耶體],黎耶就是阿賴耶的體性。[是為能現,今汝身汝心,皆是妙心所現之物,則此心外,另有真心耶?答:七轉識,但為所現],為什麼呢?因為從第八意識變現出來。這個七轉識不是指第七意識,是指前面七識,七種轉識,叫七轉識。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都是第八意識變現出來的。但為所現,如果加[第八意識]就更清楚了。但為第八意識所現,[真心獨為能現,而黎耶通於能所],對真如來講,它是所現,如果對前七識,它是能現,有主導權。譬如說:父親、兒子、孫子。爸爸能生孫子,但是,對祖父來講,祖父就是爸爸的爸爸,所以,變成祖你能生爸爸,爸爸能生兒子(就是孫子)。阿賴耶通於能所,[對純真之心,則降為所現,對七轉識,則升為能現],七轉識是從第八意識所轉識出來的。[與真心非一非異]。你講是一,不對;你講異,也不對。[故本經雲:真非真],[非真]就是妄,講到真心還有妄心,[恐迷],因為它太微細了。[我常不開演],沒有到這個因緣具足的時候,不敢講這個甚深的微細意識。[若悟上文,心包萬法,萬法唯心之旨,則為正真知,而非性顛倒矣!二引昔教以明正相竟]。

[未三 責遺認以明正相 (分三)]

[申初 怪責遺真認妄]

[二 法說認遺之相]

[三 喻說遺認之相 今初]

[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

師父先解釋一下:你們,就是指阿難,為什麼?雲何汝等,這些眾生遺失了本來的妙心,圓妙明心,[圓]就是本覺的照用,[妙]就是從妙起明心,本覺有照叫做圓,從妙明心,就是圓滿妙用明心。寶明妙性,即明又妙叫做寶,叫做寶明妙性。認悟中迷,在不顛倒當中,強迫自己變成顛倒,這個世間明明沒有一種東西可以執著,本來無一物,你硬是要執著,化作一念無明,而且是持續不斷,強烈、強迫自己去追求。認悟中迷,認悟中一點點迷情,來當作自己的心性,叫做認悟中迷。你們為什麼遺失了本妙圓妙的明心,這個寶明的妙性?而認你自己認為的那一點點的迷情,把它當作是永恆的心性?

[此責遺真認妄。前阿難問:‘若此見聞,必不生滅,雲何名我等輩,遺失真性?’其意不知以何因緣,說為遺失,此科即其因緣也。由顛倒而說失,非失似失,雖不失而顛倒],[無倒]前面加一個本字,雖不失而顛倒本[無倒為倒],本來就沒有顛倒,現在,今變成顛倒。[故責曰:雲何汝等,遺失雲雲。本妙者:本來自妙,不假修為,非謂他法妙],不是說另外一法有妙。[即謂心性,本來自妙也。心性單舉,體用自應雙兼,今心性對舉,體用不分而分,自其本覺而言謂之心,自其本寂而言謂之性]。所以,有時候講[心]、有時候講[性];有時候講[心性],角度立場不一樣。[圓妙明心者:圓即本覺照用,圓融朗徹,乃從妙起明,寂而常照,此用妙也;如摩尼珠之光。 寶明妙性者:寶即本性寂體,清淨堅實,乃即明而妙,照而常寂,此體妙也;如摩尼珠之體。此心性,全體大用,原是自己本有家珍,如何遺失]?

[認悟中迷]:是什麼意思?[此即遺失真性所以。認字即屬顛倒執情,不當認而認也。悟者悟萬法唯心,心包萬法;迷者迷法皆心外,心在身中。眾生應當反迷歸悟,雲何竟認悟中一點迷情,為己心性?此即是顛倒,即為遺失真性,一迷也;若更執所認迷情,以為真心極量],極量就是認為就是這樣子,功能到此為止了。[此即屬認物為己],[物]就是四大,錯認這個四大,以為是自己,不知道這個四大本來就空。[迷上加迷,倍迷也,即是顛倒之中,更加一倍顛倒也]。

[心之悟迷,與臂之正倒對論,其理易明。心本無悟迷,而說悟迷,如手本無正倒,而分正倒。其病皆在執之一字,執情若化,則為正遍知,執情不化,則為性顛倒]。廣欽老和尚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你要好好體悟:修行之人要有把有化作無的能力。[有]就是緣起;無就是性空、不可得。你的觀念一事實上要把它修正,沒有什麼房地產、現金,那個都是暫讓我們用的,我們一定要把它化作無的能力。把這個緣起的有化作無,化作無就是無所執著。換句話說:你必須把緣起的假相,所有的執著,化作心性的無所執著。所以,廣欽老和尚這一句話,也是開悟的關鍵,這一句話關鍵性找到了,修行OK![手之正倒,不離一臂,人之悟迷,不出一心,見雖迷執顛倒,而真心實不曾依之,而果成顛倒];[果]就最後,[如人迷東為西,東實不轉為西,但一迷情妄執,東西顛倒,乃是不顛倒中,妄計顛倒,故曰認悟中迷。亦乃不迷中起迷,如第四卷所雲:‘昔本無迷,似有迷覺’也。初怪責遺真認妄竟]。昔本無迷就是:過去其實本來就不迷;似有迷覺,好象是從迷茫當中覺悟了,事實上是多余的,諸法本來就空,本來就覺。

[申二 法說認遺之相]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

這段很難理解,晦昧為空,[空]就是虛空,無明、動念,會把真心智慧轉化成物質,這個物質的色相,同相叫做虛空,差別相叫做日月星辰。所以,晦昧為空如果很單純的解釋就是說:無明會變作虛空,就是一個人沒有智慧,不知道這個虛空,仍然是真心所影現出來的,因為透過無明,卻認為色、心、虛空清楚楚楚的,好象存在一樣,事實上不然!身是四大假合;心是妄識無明;而虛空卻是無明所影現出來的。雖然沒有色相,但是它是跟色法對立,陪襯、顯現出來的。所以,晦昧為空,就是無明會變現出虛空。人家問:虛空怎麼來的?虛空就是無明顯現出來的。空晦暗中,這個虛空當中,晦就是陰歷每月最後一日,就是沒有月亮叫做晦。換句話說,這個空晦暗中,就是這個虛空,它中間會結合了種種的暗,暗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透不過去,就會變成物質世界,沒辦法透視。譬如說:這個色身,這個人用肉眼看,就明明有一個人。可是,你用X光一照的時候,剩下骨頭。我們的眼睛沒辦法穿透這個緣起的假相,就變成色法。知道嗎?所以,叫做空晦暗中。這個虛空,在暗處的虛空,統統結合在一起,透不過去,就變成色法。結暗為色,暗的前面加一個字更清楚,結這個暗[境]為四大之色。就是這個緣起湊合起來,我們卻誤認為,有實實在在的一個人相、我相、眾生相,事實不然!就佛眼一照,諸法盡空,因為緣起無自性嘛!一頭大象,你看!很有力量,一頭大象就是緣起;這一頭大象死的時候剩下骨頭,再磨成粉末狀,一頭大象不見了。好象明明一頭大象在前面啊,佛陀說:那是緣起、無自性、是性空。緣起,就是有大象,站在性空這個角度,沒有這個大象,因為大象就是眾生相。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是怎麼解呢?我們妙明的心性,一念妄動,變成無明,這無明就會產生虛空之假相。虛空當中,把暗的統統結合在一起,透視不過去,就會變成境界的四大的假相。所以,什麼叫做眾生?就是沒有透視的智慧力,處處著相。如果我們有透視的智慧力,處處相,處處無相,眾相本空,不可得。

[妙明明妙之心性,本無迷、悟、世界、身、心等相],因為眾相本空嘛![雲何遺失本妙心性,而起迷認?乃由最初一念妄動,迷性明故],中間加二個字:迷性[之本]明,迷了我們心性本來的明,[而成無明],心性一迷了,無明就顯現。[故曰晦昧(即無明也)。由此無明],把真心轉成一念無明,[將靈明洞徹之真空,變為冥頑晦昧之虛空]。

記住!我們眼睛看出去的那個虛空,就是我們無明妄動所影現出來的,無明所產生的。虛空怎麼來?虛空就是因為沒有智慧,錯認為。所以,有的人看那個雲,一個子變成魚,一下子變成貓、狗,就在那邊雲層作文章。眾生看一座山,一座山裡面樹木、草、露水、種種的物產,雲層就披在這個山上,然後,加上一層神秘,若遠若近,渺渺茫茫,好象清楚,又好象不清楚,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然後,我們畫家就開始畫這個山水畫,詩歌就開始吟誦,贊美山、日月星辰、雲層。然後,男女朋友就相邀約,手牽手去爬爬山,就走,要運動。眾生所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小小的。藝術家把它當作真的有山有水;這個音樂家,就把這個蟲叫,化作一點心的音聲的感應,把它譜成一首美妙的歌曲大家唱。只有佛看到究竟,佛一句話就搞定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句就OK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眾相本空,一句就搞定!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你看佛有多厲害!以前我們看那個電視劇,我喜歡看電影,因為沒學佛,還配合那個主題曲:(師父唱)我是一片雲~~~以前沒學佛啊!現在學佛知道了,走上正知正見正覺的佛道了,發現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原來都是一種妄想。所以,哲學家不究竟;科學是往心外求,也不究竟;藝術學家在相上;文學家在描述、毛筆、音樂、畫畫、雕刻,當然不錯,這個都是對心靈有所貢獻,音樂種種。包括話劇,拍電影、唱歌,還星光一班、星光二班;我們都不用,我們佛光幫,我們是覺悟這一幫的!那個迷的生命觀,跟覺悟的生命觀是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由此無明將靈明洞徹之真空,變為冥頑晦昧之虛空,所以你看虛空,沒智慧,空空洞洞。[故雲為空,是為業相],業相,在旁邊寫:相分,相分就是最微細之相,業相,非二乘人所能理解。[此則從真起妄],只要這一念真心失去了,變成無明。起妄就是無明,妄心。[即經雲:迷妄有虛空也]。這句話什麼意思?虛空從哪來?就是迷了,變現出來。迷了,妄心所現就變成虛空,叫做迷妄有虛空,後面講:想象成國度。[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者:於此頑空,晦昧暗中,復依無明之力,轉本有之智光,為能見之妄見],本來的智光,變成能見的妄見。[是為轉相];在旁邊寫:見分,轉相就是精神作用。[於空晦暗中,欲有所見],沒有見到真實。[而業相本無可見],業相本來空。也就是說:那一些微細的、如幻的假相、煩惱無明,其實本身不存在的。而業相本無可見,[瞪以發勞],就是真如疲倦了。就像眼睛看久了,疲憊了。真心迷惑了,太久沒有用真心了。[故結暗境,而成四大之色,變起山河大地世界],從科學家的角度說,任何一件事情,一種物質世界,把它碎為微塵粉末,就會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佛陀有大智慧,佛陀在《楞伽經》教我們,把所見的相觀想一下,碎為微塵,就能理解,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而成四大之色,變起山河大地世界。所以,一顆星球也好,山河大地、樹木都好,都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你把它碎為微塵,就了解,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依報外色],這個業報有這個色身。[故曰結暗為色,是為現相],[現相]就是妄現境界,在這裡所現的相,就變成妄現境界。所以,我們從小讀書,沒有人告訴我們,日月星辰是假相。我看到那個莊子,那一段很感動,講給大家聽:這個莊子有一天快死亡了。莊子因為很窮,身上都沒有東西,什麼金銀財寶統統沒有。旁邊的人就說:哎呀!莊子,你要死了,我們也沒有任何東西給你陪伴,我們很窮啊!因為莊子也是很窮。莊子就微笑:我將離開這個世間,不需要任何東西陪。日月星辰就是我最好的陪葬物。後來莊子就過世,他這個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需要任何的陪葬,來空空,去也空空。有日月星辰陪伴我,走過生命的最後一個旅程,他就知足、就滿意了,這種功夫!我們號稱佛子、號稱修行人,那個錢都看不破!耳環看不破、珍珠項鏈那些要帶進去棺材喔?趕快拿出來,化作金錢做法寶啦!要不然要陪伴什麼?你死了以後,要掛二個耳環嗎?還掛什麼?剩下爛掉骨頭,這些也沒有用啊!所以,在佛的角度來講,這些金銀財寶,什麼珍珠項鏈,對佛來講,它就是一堆石頭擺在那個地方。為什麼?沒有用啊!世間人戴一戴,可以裝一下假相,參加一下宴會,那能夠參加多久呢?參加名牌呢?所以,名牌對一個修行人來講、究竟覺悟的人來講,它就是緣起如幻。但是,你也可以穿名牌,為什麼?因為要讓眾生看。我們要了解,男眾、女眾出去一定要穿得得體,告訴自己:我今天裝扮,是為眾生而打扮的。

所以說:大悟的人無礙,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如果你是個大悟的在家居士,她戴兩個耳環那麼大,她也知道那個是假相啊!全身都穿名牌,他也知道這個不可得啊!所以,大悟,他就很好,他可以極端的富有。他可以看到這個富有是虛幻的,他也可以過全世界最貧窮的,沒什麼錢,只吃二餐,睡覺的地方,就是地板,他也是快樂如神仙。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日子過得去就好了。所以,有般若的智慧多好,能貧能富;能美能丑;能大能小;能有能無;能做高官,也不看輕乞丐。大般若智慧就是這樣子,一悟即入如來地,萬法都是平等,緣起就是幻,沒有一種東西可以難得倒他,他大悟,心就有彈性,充滿著智慧。很有錢他不驕傲,也知道是虛幻的。台灣首富,首富就首富,我不缺錢,我也是首富啊!我不缺錢,我就是最富有的人。所以,我的首富的定義就是說:誰是台灣首富呢?不缺的人,心中不缺,不貪的那個人就是富,我不缺,我就是最富有的人;我不求,全台灣我就是最富有!所以,大家冷靜,思惟一下佛陀真理。[即經雲:‘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也。合業、轉、現三相,為三細,即阿賴耶識。以上色空等法,迷者誤認虛空世界,心外實有]。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