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十五講  

佛光禅師解讀《金剛經》第十五講

我們昨天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十七分開始的意思,十七分開始跟我們所讀到的第一分好象是有點一樣的句子。文字好象是一樣,但是他其中的意義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那樣。第二次又提到了“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服其心”,這是昨天比較關鍵的一點。對於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如何能夠使我們的心念以及心所念及,換句話說能覺和所覺這兩個如何能夠搞搞明白搞搞清楚,怎麼去用好他,後面這段文字裡頭就是說明這個意思。

我們作為修學般若思想的人,覺悟的人,對於我們自己修行的過程以及心路歷程關鍵就是這兩個東西,過程就包括你自己通過觀念的改變,不斷的聞熏聞修,而產生一種生命現象的變化,這就是所謂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你不要認為他有,也不要認為他無,作如是之觀就好。

很多修學的人,他總要認為這個東西究竟如何,其實只要你有究竟之意想,就是說,你想去探其究竟這個同時,其實就是無明。我們對自身生命的真實意義,沒有真正的一種感受的同時,你決定不能去隨便去想啊,用能覺的心去觀察所對境,以所見的東西,就是說,以見的所對境,然後再立出來這個見,不能這樣想。

我們不能依見然後再立見,我們不能依靠我們所見的境界,然後再立出來一個所謂的見,那是必定要生出障礙的。這個怎麼去理解呢?從現象分析,佛祖在《楞嚴經》裡開示得很明白,狂心歇,歇即菩提。什麼叫狂心?不是正覺的心,狂亂啊,他就象風吹花絮一樣的。你看春天柳絮毛毛,我們這個心這個念頭呢,他其實就跟那個毛毛一樣,你說他從哪兒發起來的,不知道,亂吹一通,而這個亂吹這個東西是什麼,就是我們過去無始劫以來所形成的無明業力。

無明業力,業力是什麼?我們要弄明白業力跟業障,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他起到的是哪方面的作用,不然的話你根本沒有辦法去發現他而去調伏他,你連他是個什麼樣子你都搞不清楚,你就沒有辦法把他發現出來加以調伏。

我們知道業障,業障是主觀意識,一說能淨業障,怎麼業障就清淨了呢?我們對道理絕對認同了,還不等於我們一般地認同。都說自己信佛啊,怎麼樣怎麼樣,你信的力度有幾分呢?你真正能夠毫不加懷疑地去信受奉行嗎,你一到境界裡頭是不是能這樣呢?通通都要打個問號,所以這叫一般的世間法當中的所謂的信心力度。

世間法當中的信心力度參雜著絕大多數是無明,他叫染雜,染雜種性,偶爾我們也覺得我們挺好的啊,我們也信佛啊,偶爾也不錯啊,瞬間即逝,一瞬間就消失贻盡。表現在什麼方面呢?簡單舉例說吧,去年正好快過春節了,廟裡頭欠某居士香錢,跑這裡跟我要來了,我又不欠他的,那意思就是讓我替人家擋擋帳也就是二百塊錢的事,這個不是人好壞的問題,他也講他是信佛,也是大居士了,也是蓋寺院了啥的,也挺發心,就二百塊錢讓人笑話了,我一個和尚,你化緣化我頭上來了?這倒無所謂,咱們不是說這事大小的問題,這就是信心表現處,我們不是說人家好壞,以事論事,這就叫信心層面的表現,那麼你說他這樣的信心,能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必定他與之相應的結果是什麼,就是他現在的狀態。

現在一大部分學佛的人,他學的都是時髦的佛法,一說我也信佛,當作一種裝飾,一種愛好去做,平時我也拜拜佛了,偶爾做點什麼善事啊,別人還贊歎他,什麼大居士,某某某大菩薩,你看,都這樣去贊歎。這種人信心表現的層面是什麼?就是經文上所講的這段內容,他認為有一個法則,有一個方法和軌跡,我順著這個方法和軌跡,這個軌跡他認為是一定的,好象是一種絕招一樣,所以說他就跟你親近啊,怎麼樣怎麼樣,希望能教給他。就是這個心思嘛,他就認為你肯定有什麼招,我告訴你,這通通都是一種最大的錯誤認為,他沒有真正去體會到佛法真實的教義,而我們修學般若思想,恰恰就要擺脫這些錯誤的認識。

我們過去那種主觀意識,過去啊,不是說一生一世,我們今生已經活了幾十年了,我們不知道,我們過去無量劫以來,我們做過什麼樣的惡習啊,不要以為那種力量在消失哦,那種力量叫業力,習慣的那種延續叫業力,我們那個意識思維延續叫業障,但是這種延續是生命的基礎。

佛告訴我們一句話叫法-輪常轉,法-輪是什麼?不要以為他比喻說是一個理性的觀念,不是,他是一切萬物運行的根本——法性,法性是不斷地在運動,他是永恆的那種狀態裡頭在運動,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運動。他不是說那種靜止,那種圓滿的狀態裡頭在進行他的軌跡。這一切萬物都有他的本性,他那個本性不會停止的,他停止他就死了嘛,他有停止相,就不稱為法身了。

他不停止,他隨緣。啥叫隨緣應化呢?因緣成熟的時候,就會示現、顯現成某一種景象,就凡夫界眾生來說。那在諸佛菩薩那種聖解脫境界是什麼呢?那就是自在功德嘛,那就是他那種自在受用,莊嚴國土就那些東西,就是他自身的那種生命軌跡,那種超然解脫。

那你說那些菩薩們他為什麼能在微塵國裡轉大法-輪呢?這句話說明一個透徹的觀念,告訴我們,我們生命的軌跡啊,你在所有的地方都是圓滿的,我們整個的生命體啊,所有一切法性本體運行的軌跡,無論大小,不分環境,不分所謂層面,通通都不斷地在運行,所以稱為在微塵國裡轉大法-輪,這是我們真實生命的狀態。

這個轉大法-輪是什麼,微塵國很小吧,那為什麼轉大法-輪呢,大小本來是相對的,在佛陀的境界裡頭,他是相容的。你看他能夠相容,這就是我們佛性的功德。這句話從我們現象界生命裡頭怎麼觀察得到呢?非常簡單,過去的種種世界,森羅萬象,宇宙萬有,存在於何處啊,存在於一念之間嘛。

而你的一念之間就包含著所有的一切,但是你的一念停止了嗎?就是你的念心運止,運動的軌跡從未停止過,他一個勁的要往下延續的,他那個延續的動力從何而來,有沒有去想過?首先肯定不是來自於外界空間宇宙吧,他來自於這個身體?不可能嘛,你要來自於這個身體啊,睡著了念頭還在動,要來自於這個身體,好,我們就叫他別動了,別動了我們就不不老了不死了嘛,你能阻止衰老嗎?

這個身體有變化,我們的心念沒有變化。心念有衰老的跡象嗎?我們的念頭有沒有衰老過?不會衰老的,只是這個色身相,一天天地老。其實你說他具體老到哪兒了嗎?他那個組成成份還是跟小時候是一樣的,只是排列次序差一點算了,小的時候比較緊密一些,老的時候比較松馳了,這是我們見到的相。

眾生界在相法裡頭不得解脫,這就是所謂的業力。他總要順應他的業力去想、去做。想是什麼?想就是見惑生起,做是思惑延續。我小時候聽我媽媽講,那你為什麼要結婚成家呢,人家都這樣,我不這樣行嗎,你看,人家都那樣,好象在遵循著某一種規律,這種規律從哪兒來,她也不知道,所以稱為迷昧的眾生,蒙昧的眾生。

人心啊,你那個心靈,心的本體生命一旦蒙昧的時候,你整個生命的光彩就失去了。他會陷在種種現象的局限裡頭,被那些現象所拘束住了,被種種現象所拘束住了。一個有家有業的人,首先有家有業,最起碼你想去哪兒不一定能去哪兒,不一定能拔腿就跑,你得想一想俺家孩子還沒飯吃啊,俺家老頭下了班還沒人給他做飯,被現象所拘束住了。

那你說人就不該負責任了?不是講這個意思,是說我們這個生命現象的可憐啊,本來是無限的光華燦爛,無限的受用,就被現象越卡越小。你沒看人老的時候,那天超度某某媽媽,那死的時候,活脫脫的干骷髅,包著皮的骷髅,牙也掉了,人要活到這份上,沒啥意思了。

你們沒見過百歲宮的無暇禅師啊?他那肉身嘛,你去看看,這個真的叫報啊,看到某某媽媽也是一具屍骨,那無暇禅師也是一具屍骨,但是他是一個師父一個修行過的人,那個屍骨是他用過的,結果人家那個屍骨就貼上金,裝到龛裡頭,供養供奉起來了。某某媽媽就黃土一埋,拉倒了,一把火一燒,誰還會記得她,某某能記住,再往下兩代就忘記了。

但是無暇禅師,明朝的人,到現在還有那麼多人朝拜他呢!但是屍骨也很難看哦,法性是平等的。你不要以為那個屍骨好看,同樣是干的,也是一個干骷髅嘛,但是你看見人家那個不害怕,沒有害怕的感覺,他渾身都貼著金啊,金薄啊,那也是人的一生,這也是人的一生,好象是從事相上有差別,你不要認為修行苦,修行並不苦。

真正的人生是苦的。某某媽媽生幾個孩子,她爸爸脾氣還不好,還動不動揍人,你們都當媳婦的,老頭肯定都打過你們吧?沒打過?那還不錯挺幸福的。過去當媳婦的哪個沒挨過揍啊?那種心靈的瘡傷,是很難彌補的。

但是無暇禅師,好象看著人家風餐露宿啊,什麼都沒有似的,最後實際證明人家贏得百世的傳誦啊,這是證明,不爭的事實。但是諸法平等相,在這裡就講了一個法性的平等,絕對的平等,他們同樣是眾生,眾生的法性是平等的。什麼是法性?依這個緣起啊(拍拍身體),示現這種相,這個東西絕對是平等的,你就把他那個無暇禅師,那個成份化驗化驗,跟她的那是一樣的,那個成份是一樣的,都是骨頭,但是她那個骨頭就輕,人家那個就如金生。

要說差別,佛祖的骨頭比人的骨頭就沉嘛,真的有差異。你怎麼去看待這個問題?封神演義有一個故事,商纣王和妲己看雪,前邊過來一老一小,小的怕冷,不敢過河,老的無所謂,蹭蹭蹭過去了,妲己就耍妖術,她說纣王,你說為什麼小的怕冷,老的不怕冷,她妖精嘛,她說,小的那人是父母在年老的時候偶爾成孕,年老氣衰,他所承受的好處就少,骨髓是空的嘛,精髓不滿,畏冷。那個老年人是他父母年輕力勝的時候成孕,自然秉持得就厚嘛,你要不信,就把他們弄上來,敲骨驗髓,就把人家倆人腿骨砍下來一看,真是那樣子。

雖說這個比較荒暴,殘暴,但是這個證明一點法性是平等的。法的基礎啊,我們所依存的生存的法,眾生界所依生存的法則,絕對是平等的。不要以為我們的生命比豬的生命多尊貴,不是那樣,人跟人比也是一樣,人跟一切眾生比通通都是這個道理,不要說人的生命多尊貴你就可以隨意踐踏別的生命,那是你絕對的錯誤,那你一定要遭到報應。

前段時間鬧非典,已經是很明顯的現象,非典怎麼起來的?就是吃野味吃起來的,為什麼會這樣,就是我們說的這道理。那你說這個諸法平等,你能違背嗎?你違背不了,這個法性絕對是這樣的,一切萬法的本來,絕對是平等的,我們要從那個角度去看待這個所謂分別相的問題,相法上的差別,你就看得到,這個差別是不重要的,可以叫忽略不記啊。

你記住那個差別,就被那個差別相把你本有的智慧和福德因緣全部局限死了。那我們為什麼被這個現象局限,這就叫無始劫以來的業力導致,這叫業力的一種連鎖性,這是業力在你三世生命當中,就是說在你的過去,現象,未來當中他起的一個串起的作用,穿連啊,但是他絕對不是法性的運轉力。

用一條河水來比喻最恰當,河水平靜地流淌,河水包括河床,包括河水運動的方向,以及運動的那種能量、力,這叫法性。我們的業力呢,是河水,抽刀斷水水更流嘛,這句話就說明你那個心思不容易斷。流的方向叫業障,主觀意識,一條河本來從那邊流,我現在需要用他,就給他另辟一個通道出來,那方向改變,業障就變了嘛,同樣的水在這邊作用就產生出來了。河床是理性。運動力是什麼,就是無明,水不得向前運動嗎,這就是人的生命,就這樣。

在這個過程當中,這裡頭主導因素是什麼?理性好說,理性跟方向性是統一的,河岸跟方向是統一的,直接你明白方向就行了,你想東想西那是你自己選擇的,但是你選擇了,要義無反顧地去做就好,這樣你的業力就消除了,這就是在金剛薩垛如意修法裡頭講的對治法。

什麼叫對治法?我們有某一種不好的習慣,這種觀念很容易改變。比如說偷東西,這個偷盜行為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但是他那種不認為是偷盜,他認識不到那麼細,我們一般人認為,我明目張膽地去把人家的東西偷過來叫偷盜,但是佛告訴你的更微細。

我們首先說,你過去在單位也好,或者你是公務人員,或者你是家庭主婦,你有沒有這種現象,咱們說水電費,我們過去講偷電,基本上那時候都干過這事是吧,尤其那個單位啊,公家的電,隨便使去呗,你看偷電。哪怕在單位,我插上個電爐,沒有經過人家有些人的同意,插上電爐去使,那個就叫偷盜,但是我們誰又注意這些行為了?

尤其你在辦公室,寫個字吧,拿一張信紙,喳喳喳。我們那時在醫院,家裡用的酒精,棉球啊脫脂棉,誰買去,那不就順手就拿來了嗎,所以那天咱就給許居士開玩笑,你印錢的,怎麼不順手拿兩錢兒,這個就是這個道理啊,但是這種行為的不斷延續,不要以為這個事小,事小也是在熏習你那暗藏的意識流啊,他把你暗藏的意識流在延續下去啊。

這也是在造偷盜業。而且你這個偷盜業業報還大啊,好比你在單位拿一卷卷膠布啊,單位有多少人,好比醫院有一百職工,二百職工,你記住,你這一卷膠布可欠了二百人的債,那就不是一卷膠布了,那也叫日漲三分夜升七厘,我給你講,第二天就不是一卷膠布了。

有一個有名的公案說一個師父,你們可能也聽說過,修行特別清靜,臨往生的時候,他要走,成就了嘛,剛要走的時候,那個護法菩薩就扥住他了,你不能走,你還欠常住多少多少東西,欠多少布,為啥成布了呢?他說你還記得你哪年什麼時候有人來看你拿常住的一張紙啊,寺院的一張紙,你包了東西送給他們了,按照佛祖規定的利息算法,你現在就得還我一丈多少布,你不還你走不了。他就說,我就欠這麼一點你就依依不饒,那多少人拿常住的啊,護法菩薩就告訴他,他們我倒不跟他算,閻王爺會給他算去,因為你修行清靜就欠這麼一點,他一聽這個就知道因果是真實的了,趕快叫他家人備了那些布還了就走了,那因果是真實的。

靈山會上,蛇王菩薩護法嘛,佛祖規定的,寺廟常住的東西叫日長三分夜升七厘啊,三分七的利,這個從哪兒的緣起來的呢?三分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因為你三世都在受用啊,比如說你拿人家的一個東西,沒有經過同意啊,你過去現在未來這三個念頭,全都占住了,這叫三分,七厘是在這三個空間當中你是七識在受用,八識是管藏啊,你七識都在受用,就是三分七啊!

跟你這樣算,那你那卷膠布值錢了,因為你那個膠布不是光手用,你眼耳鼻舌身意全用,還有一個我占有啊,你看,七識全有,七識全有你就得還七份。以此類堆,做生意的更慘,你說哪個不偷稅漏稅,國家人越多你越慘,全國人民都是你的債主。

所以說現在的人越過越窮,越過越倒霉,他不知不覺就在做這些惡業,然後反過來他說我怎麼這麼倒霉,老天爺不長眼,他罵老天爺,想不通,其實靜下心來,要我給那些犯罪的人解釋去,你不用去怨天尤人,你觸犯了法性,這個法性是絕對平等的。因為你觸及了他,法性是絕對不二的境界,因為你傷害到所對境界的利益,到一種限度以後,那個法性的平等力,就要把你那個主動的緣給你熄滅,主動的造作的緣給你熄滅。

從歷史上你一看就明白了,希特嘞當年不可一世,那你說不知不覺就把他干掉了?不是說蘇聯紅軍給他打敗的。那只是一個緣,蘇聯紅軍前幾年怎麼不把他打敗呀,那只是個因緣。他觸及到那個法性的平衡力了,自身的平衡力要產生作用,那種法性的平等他要產生作用,一產生作用,自然而然就把他消除了,熄滅了。希特嘞出現那麼多年,那麼不可一世,囂張,為什麼沒有人收拾他,也有人收拾他,也有人刺殺他,那你就干不掉。那回我看那鳳凰衛視,講當時有一個軍官,專門暗殺他,炸彈就放他桌底下,都爆炸了,屋子都塌了,他沒事。希特勒一起來說,殺死我,不可能,我是上帝的寵兒。你炸不死他,不該死,是啊,福報還在,他那種善業報沒有消失,他自身的平衡作用還沒有開始嘛。

您要讀過黨史您也知道,毛主席在黃河岸邊別人打他的時候,走一百多米啊,炸彈就離他一米,他一點點事都沒有,警衛員嚇死了,那你說這些生命現象怎麼去講,就這個道理,你知道嗎,這就叫生命現象,他為什麼能發出那種力量來呢?因為他的念力堅固,換句話說,業障執著很深,他對他的信念絕對執著,他的行為特別增上他,所以他就把他生命的力度發揮到相當的地步。

南非的曼達拉,在監獄裡扣了他四十年,依然不改他的初衷,最後人家還真的當總統了,從一個囚犯當總統了。這個道理為什麼,首先是信念力不夠堅固,但是他的行為為什麼沒有絕對的增上他,因為他行為是在染雜,他的信念力雖說比一般人堅固,但是還是不夠純淨,也就是前邊經文裡講的信心不清淨,因為他參雜著自我的情感啊,這些東西,但他主流方向還是好的,所以他經歷的事大體上還是不錯的,最後他成就了嘛,最終人家當上總統了,那就叫“成就”。最終信念跟行為統一起來了,不二想了,啥叫不二想了?他想當總統叫信念,他行為跟他產生不二的反應了,入不二境界了,他行為就是總統了,是叫理事無礙吧?

你要依那種念力去念佛呢?你也成了。這就是一切唯心造,所有的法界,一切萬有啊,無非是你的信念和行為力的綜合利用,但這個行為和信念這裡頭分的什麼,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明白絕對法性平等這個道理的時候,你的信念就叫業障,行為就叫業力。

我們的業力分在十八個層面當中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根境相對,在這十八個層面當中,都有業力的存在。講證初果,得斷多少多少品思惑,在所有境界裡頭,你那種信念和行為的微細的差別,你在所有的境界裡頭是不是清淨的?是不是你能安住於你的清淨法性呢?

所有的境界裡頭,包括你一天當中你經歷的種種心境,你能不能清晰地觀察到自己,能不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安住於實質的狀態,所以在你沒有這種能力的時候,你就好好地去依止佛法僧三寶,在家為啥叫你供佛呢?念佛呢?這就是一種依止啊,因為我們的心沒有定性的時候,我們就要依附於一個東西。

你說那個佛像,他會給你說話嗎,他不會,但是你看見佛像,就生佛想,這個有用。很明顯的一個對比,咱們樓底下那個文殊菩薩漢白玉雕的吧,我們覺得好恭敬啊,但是雕成維那斯呢,你就沒那個感覺了,你就不想給維那斯磕頭了。你說那是石頭有差別嗎?不是。相法意義不同,但法性是絕對平等的,法性就是佛性的原始體現。

接著昨天講,然燈佛是什麼意思,所謂的然燈佛從事相上理解的,好象就是過去有一尊佛叫然燈佛,你那樣理解也沒錯。其實我們覺悟的時候,就是借助一個緣,你要沒有燈你看不到那個境界,所謂的燈是我們的心境明亮,然燈佛嘛,心境的明亮自然能發生生命的覺悟。

“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啥他講的有法、無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為啥把那個有和無給你開開,說出來呢?一般人總認為好象有個方法啊,有個什麼樣的軌跡能夠順著這個軌跡去就能找到,是一個固定的方法,能不能找到,這個不是找到,是通過種種因緣的觀察,去發現,他在裡頭是蘊含著的,為什麼稱為五蘊色身?他是蘊藏的,佛性是在這五種現象裡頭蘊藏著的。五種現象的背後就是佛性,就是法性的平等,就叫平等法性。

那你說這五種現象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固定的方法,能夠發現他背後的東西嗎?不是那樣,所以他這裡講,“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就是說,從一開始覺悟的一剎那,覺悟真理的開始,然後依止這種絕對的真理去行持,到最後生命完全解脫,這個過程有、沒有呢?有沒有軌跡可循呢?“不也,世尊”,這個過程沒有所謂特定的軌跡,“如來於然燈佛所,如我解佛所說義”,正如我所理解您所開示的這種真正的意義,他講的是義,而不是說文字啊,當我理解您開示給我這個真理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發生這種變化,我的生命已經就開始發生這種解脫現象的變化了,我並非是真的在過去佛那裡得到的。

所以說佛“於然燈佛所。實無有法”實無有法是真法,實實在在的是以空性而得到,無有法,無所有嘛。以空性而去所謂的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法指的空性,不是說有一個特定的法則,真正的是以空性,般若的那種智慧得到無上正覺的解脫了,一字之差,就差“死”你了。

一般人認為,啊,實無有法,是沒有什麼方法,不是那樣的,以空性的智慧,自在的絕對的真理,而證明那種生命的解脫。“佛言。如是如是”。你看,就是這個樣子的,你要順著他那個文字講,就講迷糊了,就是沒有辦法成佛了,文字意義不就出來了,對不對,“如是如是”,佛認可了。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啊,真正的實在的意思是什麼?要有空性那種智慧和真理才能真正的體現我們真實生命的價值,獲得最上徹底的解脫。無和有,是兩個層面的意思哦,真實的境界是什麼?是遠離無和有,這樣的一種思維,這樣的思維進入空性,才能獲得真實解脫,遠離無和有,依止空性嘛,遠離兩邊。作有想,錯。作無想,更錯。

有和無代表什麼?有是代表我們所對境,無是代表我們的內心,只有遠離這兩邊,才能進入絕對的解脫。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嘛。非非有,連沒有的概念都沒有,這叫清淨了。由此你就判斷,我們日常的觀念裡頭是不是比比皆是業障啊,首先觀念就死了,要麼有,要麼無,你有兩邊必然有生死啊,只要你認為有和無是存在,那你就必有生死之相,沒有辦法解脫生死,般若就是中觀思想嘛,“實無有法”是這樣的。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如果真正的你沒有離開有邊去成佛,你認為佛有一個實質的東西。就是說,在有現象界裡頭,是個能尋找的東西,通過某一種法則可以修成某一個東西,那你記住了,你的智慧就沒有開,然燈佛就不給你授記,為什麼然燈佛不給你授記呢,你心不打開你怎麼知道呢?你心燈不亮啊,你就不能明白什麼是佛。

什麼叫修成的佛?那本來那個地藏菩薩的相,那是一塊石頭嘛,精雕細刻,人家費了多少工夫啊,雕成了,哎,這佛像真好哎,這叫修成的佛,這個會壞。我們人怎麼修成的佛呢?我今天要念多少經,今天要持什麼戒,我今天要怎麼樣,這叫修成的佛。你修成了嗎?我告訴你,你修不成!因為你認為我這樣做,就是有一個什麼東西能出來,錯了。

這些所謂的清淨的戒行,那你說要不要守戒?一定要守戒。守戒是“受”戒,你那個心靈認識,首先得認同那個規范,你自然就守了。道理非常簡單,你是個人嘛,咱首先說人性,先不說成佛的事,咱就說人性的觀念,人性的觀念你就絕對不能做出跟豬狗一樣的事,你認同這個人性觀念了,你說是不是在守戒?守戒,戒是什麼?戒是規范,行為的規范。而這個行為的規范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建立在你要接受這種觀念的基礎上,自然就守了戒了,沒人去勸你,你自己就守了嘛。

而不是說我守戒守不成會有什麼罪過,你不守戒也有罪過。你不守戒,你殺生就沒有罪過了?一樣的罪過。只是你多一個破戒罪,那是一個戒行細說的東西,所以說我們這個修成的東西,是靠不住的,修成的東西那個不是本來,因為你是有心造作出來,那必然要壞滅的,那個不符合因果的。

最簡單外道天嘛,外道的神仙,修到移山倒海,那到最後業報盡了還要輪回。你看人家說練武功的人,最有感受,他功夫再高,到老的時候一樣的功喪氣盡嘛,他就沒了。禅宗有一個祖師說,修來的禅定,少年時期可以,年青的時候修來的禅定沒問題,你能得到禅定啊,喜悅啊,都挺好,我告訴你,你年老體衰的時候,你那種定力就會消失,啥叫修來的禅定,比如天天打坐啊,或天天念經啊,系心一處,你這樣修來,造作出來的境界,你就會失掉。

很簡單,比如你誦經念佛,老居士們在念經,哎,我今天念得可好了,一不念沒了,轉念就沒了是不是可壞性?他不是究竟的。“若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因為你按照有的軌道是不可能成佛的,是不可能絕對圓滿的覺悟的,“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佛”。不給他授記,沒辦法成就圓滿的覺悟,最上的解脫,“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說,“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為啥叫來世呢?這個符合絕對的因果,這個來世不是很久啊,不是我們死了以後那個來世。真的認識到遠離兩邊的空性思想的時候,你那個當下就是來世。這點在華嚴大教裡講得非常明白,華嚴大教告訴你三世諸佛是同時成道的,三世如來是同時成道的,一起成佛的,沒有先後,所以你真能證到空性思想,遠離兩邊的時候,這一剎那間就已經成佛了,這個來世並非我們講的來世,是當來當下他就會展現出來,那種本有的境界,圓滿的解脫。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為什麼說你能明白空性道理的時候,你就已經進入絕對的解脫境界了,什麼叫絕對的解脫境界?如來就是真實的生命,那種絕對的真理狀態,是諸法如義。什麼叫諸法如義?一切諸法的本來面目,他是不離法性的真實義,是絕對平等的,你要是有先後就不平等了。要有先後就不能稱為大悲平等了,你說你釋迦牟尼佛先成佛了,後邊的人後成佛,那你釋迦牟尼佛不叫佛,他絕對是平等的,“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要有人說,“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真實生命受用解脫從哪兒來,是從我們發現本心體的作用,從那裡起來的。這兩句話聽著好象有點啰嗦,其實不啰嗦,“若有人言”,如果有人這樣去言說,這樣去講,你真實生命的受用是來自於你對真理的絕對相信。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是你的觀念,主觀意識的絕對改變,如來是依著這個絕對的主觀意識和真理去增進你的生命行為,而得到絕對的解脫,就是如來境界,達到諸法如義的境界。“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啊,真是獲得圓滿覺悟解脫生命那種現象,是一定要進入空性絕對的思想。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從哪兒來?我們知道,要想獲得真正的生命的自在解脫,你必須發現心體的絕對真理,你那個心體的絕對真理從哪兒來?從空性當中來,般若思想當中來,實無有法,你真實受用的那個東西,從你的空性般若觀裡來,這是前後套用的詞,後邊是套前面的,一環解一環的。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句話絕對交待給你了,站在絕對的那種角度告訴你,“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說能夠獲得最上解脫,獲得最圓滿那種生命狀態,那種法則,那種信念,那叫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在這個真實法性中是沒有什麼,“無實無虛”,他還是離開那種有邊際和無邊際的,“實”就是有邊際,“虛”就是無邊際,沒有邊際沒有跡象可循。“於是中”,在哪個中間呢,在你的真如法性裡頭。他那個“是中”,他理解不到,他不知道那個“是中”是啥意思?這個“是中”就是如是之見,在如是之中,在你真如法性中,你對真如法性那種觀念的理解,和信力的深度,這個決定了你那個生命獲得自在解脫的力度。

你對真如法性那種觀念深度不深,認識不深你力度就不深,所以你獲得的解脫就少一點。“無實無虛”,你不要認為他還是有跡可循,不要以為他還是可以造作出來,不是。“是故”,所以說呢,“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你能夠獲得真正生命自在解脫以後,以一切的法則反而成了得道的增上緣了,一切有為相法啊,倒成了你能夠解脫方便眾生的一切增上善緣了,不是障礙了。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就是說,這裡所講的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這裡講的一切法,不是我們現象界層面的那樣的一切法了,你獲得絕對自在的解脫以後,那時候你所見到的,那一切的現象,那時你就有力量駕馭,換句話來說,你獲得絕對的力量,去駕馭境界的時候,這個境界就變成你所要用的方便,當你沒有這種力量駕馭境界的時候,你就被這個境界所駕馭,你就成為命運的奴隸了。你有能力去駕馭命運,改造生命的時候,那你就是生命的主人,沒有的時候,就是生命的奴才了,命運的奴才了。

“是故名一切法”。這裡講的既非一切法,並非我們所理解的那種所謂的法,一切有為法的建立,所以只是一個名字罷了。“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這個人身長大是什麼?人的受用那種念力的大,就是說,眾生的身見,受用,用一個比喻說眾生的身見受用你說是大是小,沒大沒小。眾生的身見有大有小嗎?什麼叫身見大小?這個身體,這不是身見,這是身見的一部分,你的家以及你所處的一切空間都是你的身見。

“長”是恆古以來的受用啊,什麼叫恆古以來?他是長時間在你這段時間裡生命裡,他是隨著你時間的東西一直在運行下去,隨著你生命的洪流啊在運行下去,你看你過去,咱說了,你說過去,過去有沒有你的身見啊,過去有沒有,肯定有嘛,你一想起過去,過去好壞通通都有了,通通都出來了,那你為啥還會有感覺。

所以說,“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這所有的身見受用,在我們覺悟的生命狀態裡頭,他不是我們現在能理解的,那種自在的解脫力,也跟現在的截然不同,“如來說人身”,在那個現象裡頭的一種受用,“則為非大身”,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所謂大小的受用。

就是我們解脫以後,換句話來說,我們真正能體悟到空性思想而去證明的時候,我們所得到的受用生命現象,截然跟現在不同了。“是名大身”,那時候才稱為真實的好處。“大身”是什麼?大大的受用,你現在叫小小的受用啊,你現在連個地球都蹦不出去,咱不說地球了,中國都很難蹦出去,這就是受用。“須菩提。菩薩亦如是”。真正覺悟修行的人,就是這個道理。為啥叫“亦如是”,菩薩修行覺悟的人,他肯定要必須得依止真如自性,他不依止那個真如自性而建立絕對的空性觀,他沒辦法獲得生命的解脫。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