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二十一講  

佛光禅師解讀《金剛經》第二十一講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受者,修一切善法,既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往後幾品都挺短,但內容並不少。接著昨天的話題。

何謂無法可得,何謂淨心行善,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有一個所謂的目的性,因為你要達到某一種目的而去做某一件事,這叫有法可得,也不叫淨心行善。“淨心行善”,這裡的善,跟我們平常人之常情所理解的善義不太相同,我們認為的善義是對個人,一種特定的局限性的非常有局限性的一種群體也好,對他有一種增上的善行,一種行為、一種語言表現出來,這是所謂的善。

世間所流行的善的觀念,我對某某人好稱之為善,對那個人來講,稱之為善,對社會大眾有很好的意義,很好的利益也稱之為善,但是究竟的善呢,從教義上講,他是沒有外相,所謂形象上的局限,他普對一切,他對待一切生命的跡象,他都是以平等的心性,平等的認識來對待的時候,那樣的一個觀念稱之為善。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從這個角度去觀察所謂的善,而這種善行,他是通過什麼行為來所謂實踐吧,或者說表現出來,他通過清靜的認識,不夾雜對現象所影像的一種感受,情緒這種狀態下,去做所謂的事,付諸於行動也好,怎麼樣也好,這稱之為善。我們要想明了,要想增加在生命因素中善的因素,你首先得明白什麼是善。

常人會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我這樣做,為什麼沒有好的結果,好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我也做了什麼什麼,為什麼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呢?”非常多的人有這樣的疑問,所以就產生了一種錯誤的結論,認為善無善報,善沒有所謂的善報,就是有這一個所謂的論點。但是這就是對我們生命跡象當中的一種誤解,沒有真正的從客觀的因素去看待所謂善的概念,所以就會產生一種善無善報,就是好人沒有好報,這種錯誤的認識。在我們印象當中的好人,這個人脾氣又好,怎麼樣怎麼樣,誰都說他是個好人,但是你發現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在你的家庭生活裡頭,外面都說你家誰誰真是好人,其實你會發現,他是好人?他才是壞蛋呢!這個現象很普遍的。

經常有這樣的例子,但凡跟某人結識的,認識的都說,那個人是好人,另一些人從來不說他是好人,這就是觀念不同,認識的角度不一樣,他所產生的認識就不一樣。到底哪個是善呢?我們要明白一個究竟義,你只要明白什麼叫究竟真實的善,那樣你才能切實的,在你的生命過程當中你才會過得踏實,才會真正的把自己的生活狀況從根本上去改變,因為這個“善意”是增上你所有的福德,增上你的生活質量,生命現象的言行,這屬於善;這個善沒有起到這個作用就不叫善,你這個行為和語言沒起到增上。把你的生命跡象趨於健康,趨於快樂趨於光明這種方向發展,這叫善。

不是說你喜歡不喜歡叫善哦,不是說你憑著個人意識判斷說這個事我喜歡就叫善,不喜歡就叫不善,那這個事你就可以想象,這個人好喝酒,他喜歡酒,那你說喝酒那個行為對他就是善嗎?肯定不是善,所以常人意識當中認為這個東西,意識觀念當中有很多事情值得去思考,去思維一下,為什麼?我們要明了方向性,明了原則,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去體驗佛法的利益,不然的話你修行,稀裡糊塗過了一輩子,不知道為什麼好,為什麼壞,好多人過一輩子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好不知道,為啥倒霉他也不知道。哎呀,今天運氣來了,今天有運氣了,不錯,打麻將也順手,連贏好幾把,運氣不錯,這叫賭場得意,回家就干仗,今天真倒霉,我在那兒高高興興,回來碰上你就倒霉了,就開始埋怨你這個喪門星啊,掃把星啊,就開始了。

所以你就生活在這種波浪起伏這種生活境界裡頭,一日一時一刻不得安寧啊,沒有說哪天說你安祥的快樂的非常陽光燦爛的過了一天,有沒有,在你的生命跡象裡,記憶裡,有沒有,很難的有了,咱們不要說一整天,一整天無憂無慮,沒有任何憂慮過了一整天,肯定沒有,所以說我們生活得可憐,為什麼佛祖說我們叫可憐憫者啊,那真是可憐啊,不是假可憐。

但是就是這樣子,我們還不覺醒,還要繼續錯誤到底,不知悔改,你去看好了,真的,這個生活跡象當中比比皆是,在我們周圍現象裡,自己的生活經歷,很多很多的,其實你過來以後呢,你那個事情過來以後你自己都覺得很可樂,怎麼會那樣呢,怎麼會那麼沖動呢?就像今天來的那人,要說也不小了,四十了,要跟他愛人鬧離婚,為啥呢,人之常情嘛,男子漢的尊嚴,被侵犯了,我就問他一句啊,他就不肯吭聲了,我說,咱先不管你那口人,對和錯,咱先問問你,你有沒有這個經歷,在沒有跟你愛人吵架以前,有沒有一個想法,在大街上看見小姑娘,漂亮的多看兩眼有沒有,有沒有這想法啊,他哈哈就樂了,將心比心,人不是聖人,他是個凡夫,你自己就完美無暇嗎?一下就說得他不吭聲了,今天來了也不再提跟他家那個人鬧離婚的事了,鬧離婚是最沒意思的,你多為別人想,為孩子想想,幾句話勸活了,我說,你經過一個月冷靜冷靜,然後再處理。還挺聽話,今天來氣色好多了,他心裡頭想開點吧,他總鑽那個牛角尖,好象受了什麼奇恥大辱一樣,人生活當中難免會碰到這樣那樣的際遇,那你碰到點事的話就要死要活的,那太沒意思了。

你略微在意自我感受的一念,你得氣得蹦蹦的,但是現在我發現,學佛有個好處,尤其學那個般若空觀啊,那叫一個臉皮厚,沒事打坐。隨便他們說什麼,無所謂,後來我給他又總結出來一個意思啊,為啥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呢,那個般若空性啊他那個力量就象金剛不壞,隨便你講他不在意,你沖著天吐唾沫他理你啊?這叫堅固如金剛,我發現哪兒堅固如金剛呢,這張臉是堅固如金剛了,什麼都不怕了,好使,活得潇灑,你天天在乎這個在乎那個,你把你自己就在乎沒了,所以為什麼人家說學佛的人會獲得一種自在,而這種自在是什麼意思呢?珍惜自我真實的存在。

真實自我絕對的存在,那樣你的生活就有意思了,你去在乎別人,我告訴你,你就不叫自在,就是他在,你在乎別人是不是他在啊?女人有一句話,女為悅已者容,你穿得漂亮為誰穿,不是為自己穿,你成天打扮都為別人。其實你在乎自己嗎?你不在乎自己,你在乎的是別人,所以你就不自在。今天褲子摺了個縫,明天衣服又皺了,三天沒洗頭,頭臭了,這就是他在啊,太注意別人了,你說這叫善嗎?這個絕定不是善,這是你生命中的一種扭曲,一種病態的現象。

當然我們不是那種完全自我為中心的放逸,是什麼,我們要看到客觀的真理現象,我們對待一切生命的境界要去客觀的去看待他,這個客觀是什麼,從客塵角度去觀察他。客觀這兩個字來自於《楞嚴經》,他並不是現在這種哲學裡總結出來的,而《楞嚴經》對客觀的解釋是什麼意思呢?是從客塵角度去看待一切問題。什麼是客塵角度?這個東西對於我們來說,他就象客人一樣,他是我們生命過程當中的一個過客,包括我們所有的經歷。我們所有的人生經歷,全部都是匆匆過客,而我們不變的是什麼?是我們自己的真覺本心啊,正覺本心,那是主人。

我們從你主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變化,這個變化是什麼?你不要再加你的主觀意識,加你也加不進去,你要想加個主觀意識,你得從緣起上講,源頭啊,好比說你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杯子,這個已經成為現實這種樣子了,這個緣起法建立了,就這個樣改樣,你說能不能?除非你把他打爛了,你打爛了還有沒有啊?我們從源頭上去設計、施工出來那是我們想要的。在這個三界六道之中,以源起法建立萬有。我們怎麼樣去增上我們在緣起法當中的生命跡象,這是所謂的善。也正所謂菩薩畏因,覺悟真理的人,他始終會看到一切的開始,開始的作用是決定他的一切,這是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為啥?煩惱眾生他害怕的什麼,他只要結果,他看到結果,他不會在乎他剛開始啊原始時期,他不會在乎。咱們鄧主席不是有一句名言,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你說是不是他只看結果?不是佛經講的眾生畏果嘛,菩薩畏因啊,菩薩知道事物發展,是從緣起開始的,所以說我們去注意緣起,緣起好了,如意了,健康了,吉祥了,你的結果一定是好的,從緣起到結果,可能會有一段成熟的過程,也可能沒有一段成熟的過程,這個成熟的過程根據你自己的促緣力,就是說你是否能把他那個助緣力去增進,這叫善。我們三界六道當中生命跡象所謂的善是什麼,是增上你善的緣起,吉祥的緣起,那種行為那種信念那叫善,這叫三界六道當中的究竟善意。

佛陀是至善之人,他給我們在三界當中的眾生種下一個或說結了一個最好的緣起,解脫的緣起,以他的形象,以他的種種方便,智慧力量,來讓我們有一個建立解脫的緣起,所以那稱為圓滿的善。他臨走的時候不是說嗎,所應度者皆已得度,所未度者皆作得度因緣。他就給你做了一個得度的因緣,就包括我們,我們可能在三千年前,也去參加他的法會了,那時不信啊,那時覺得聽聽而已了,當作業余愛好,現在好多老居士啊,學佛就是業余愛好,你從他說的話就聽得出來,“哎呀,我沒事的時候念念經可好了”,我們問:你有事的時候念啥,還念不念?“有事還能念,有事就不能念了”,你看有事做事,是不是業余愛好?典型的業余愛好,這一類信心的人,他只能在這五十六萬七千億年後。彌勒佛降世再給他說法,他才成就。沒辦法,因為他把他當作業余愛好。

人的業余愛好有的還搞得不賴呢。你看,咱的生活現象裡也有啊,你的專業,或者說你自己賴以謀生的技藝可能水平一般,業余愛好搞得還挺不錯的,最有名的南唐李後主,他專業是皇帝嘛,他應該去經營帝王之道,他那個專業太稀松平常了。業余愛好可好了,風花雪月啊,吟詩作對啊,那個作得不錯啊,李後主是有名的詩人。還有宋徽宗書法家,那瘦金體不容易寫的,這就是業余愛好比正經事做得還好,這叫不務正業。現在好多師父們也叫不務正業,出家人應該干嘛呢,自利利他,自利是你自己去行持佛法,受持佛法,自己得到的利益去展示給有緣的人去看,能感染有緣的人去生出信心,於法而生出信心,不是跟你這個人生出信心。人是凡夫,自然有煩惱現象,別管你是凡夫還是他是凡夫,反正只要有一個是凡夫,你看著他就有煩惱。但是你要讓人家於法生信心,而不是以神通生信心,不是以盅惑人生信心,不是以下棋生信心,不是以喝茶生信心,不是以書法生信心。

我在南方碰到一個師父,那字寫得漂亮,那些名人啊,那些居士啊,找他一天到晚討字啊,一幅字好貴啊,那叫務正業啊,到他到“大年頭那一天”,那鬼使神差就來了,告訴他,某某某法師啊,閻王爺請你寫字去,咋辦,沒辦法,閻王爺請他寫字去了。所以說佛在菩薩戒本裡就講啊,不准那些弟子們搞這個,就是不准沒修成就這樣,搞這個星相,卜易,世俗文墨這些東西,不准你去搞這些東西,包括養寵物啊,就是包括作為在家人,我勸你也別弄。為啥呢?分神。那都是業力相牽,你修行沒有真正的有把握,什麼叫把握,你信心不退信心不變,你自己真正有正念了,那行,你得利益眾生嘛,我們沒有那樣的正念的時候,就盡量不要動這些東西,就包括喜歡佛像也是個業障。

你但凡心有漏,就是心有缺陷嘛,你那個生命就不是至善的,你這樣去檢查檢查,你說你們哪個人心裡頭沒有一點缺陷,那都是危險,那叫危險因素,閻王爺專找你那個弱點掐呢,他不會找你強項掐去,他知道你不怕專找你弱項掐。人說專找軟柿子捏,什麼時候你真正把般若思想,智慧空性練成了,那你往那裡一坐,你堅固如金剛啊,他捏不動你啊,那他沒辦法了,人說那叫強者、適者為尊。你有金剛一般的力量了,閻王老子當然就怕你了,你還沒有那種力量的時候,千瘡百孔的,人家一看你那個心啊,馬蜂窩,盡是窟窿,不用閻王老子親自出面,小鬼一個風一吹你就散了,現在人真是架不住小陰風一吹。

辨析世界萬象你去看吧,咱就說吧,某居士啊,你家哪兒不好啊,哪兒念錯了,哪兒沒功德了,行了,我告訴你,你就睡不著覺了,你就開始問了,某居士,我這個事是不是咋咋了,你這叫金剛智慧啊?其實我們這個心態裡都有這種現象,我們這個心就象一個朽木一樣,稍微有點水就打爛了,啥水呢?喜怒憂思哀傷悲啊,全都來了,那你說這樣的狀態,你能不輪回那才怪。

學般若思想為什麼能不輪回呢?你的心堅固如金剛啊,廣大如虛空啊,那誰能把你打倒啊,又說了,是不是堅固如金剛就是沒有感情了?好多人都這樣認為,人學佛是不是就沒有感情了,沒感覺了?那是不是一進入空就啥都沒了,啥都沒感覺了?那不成傻子了嗎?就包括你們可能都有這種觀念認為,好象一證入空性,腦子也不用動了,你也不用感覺了,你覺得能是那樣兒嗎?要是那樣兒的話,那就直接說釋迦牟尼佛是老年癡呆症。不可能了!他這種力量是一種般若思想,是改變你的意識形態,然後你的行為為之改變,你生活的質量和現象就會改變,這是叫初入佛門,初得利益,也叫初登歡喜地。

你修行到這地步,你算是剛剛得到佛法的利益,明白如何行善之法,行善不是對別人,今天師父教給你一個行善的原則問題,行善是把你那個妄心雜念一天去一點,那就叫行善。把你那個亂動的心不亂動了,你那叫至善,因為你的生命質量完全改變了,你完全改變的同時是不是對你周圍的人一種改變,是不是對你周圍的人有利益了?那你不就成了真正善德了?我們某居士真正完全改變了,也不用天天弄中藥吃,難受,藥湯子不好喝。

一定要從自心當中,自己的認識和行為當中去改變,那是真正的行善。以什麼樣的心態認識呢?就是絕對沒有任何的一種染雜意,不要參雜任何的情緒在裡頭,你的心一定要廣大如虛空啊,清淨如金剛。那樣我告訴你,什麼鬼啊,神的去一邊歇著去吧。首先不怕鬼神了你就厲害了,不怕鬼神你就不怕人了,但是現在好象人比鬼還可怕,那你怎麼就不怕人了呢?你的信念堅固,他對你的影響沒有了,那你自然而然的在人類社會生活空間裡頭質量就改變了,你心不亂想了,你在鬼神界裡頭的感覺也沒了,把這兩大隱患消除了,那剩下就是升仙往升極樂的份了,那樣不是真正的善嗎?所以我們修行要有這個原則來所指導,你的生命才會改變,這樣的話才會顯現出真正的二十四品當中講的福智無比啊。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你的福德和智慧沒有辦法比了,因為你的生命完全改變了,你所有的一切行為,無非是增上你的生命質量,那你說你的福報和智慧能有比嗎?無法比喻了,沒有辦法比了,所以你就成為那個天上天下最有福報的人了——佛陀,你就成佛了,這個好,這個比你求任何的佛菩薩都好,你自己成了佛了,那就某某某佛,菩薩,千年以後別人都不供釋迦牟尼佛,都供你。現在咱們在這講般若智慧,成佛的方法道路,那若干年以後,幾百幾千年後,個個都是佛了。這屋裡都幾個佛了,十來個佛了,咱們了不得啊,小小的縣城出了一堆佛,那這地方肯定要興旺發達,這是絕對的真理啊,這可不是說笑話是真實的。

他重申一遍,我們別管是自受用般若波羅蜜,就是說自受用智慧空性那個真理,還有他受用那個智慧空性的真理,你所得到的受用,你所得到的利益,那是沒有辦法比喻的,佛就用個什麼比喻呢?“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就是說,在我們所有世界當中,須彌山是最大的了,用這麼多的寶物啊,七寶來布施,不如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般若波羅蜜經就是說你要了知空性,覺悟真理。然後你受持,什麼叫受持?在你的生命軌跡當中去運行,讓你的生命軌跡依著他去運行,不但你自己要這樣做,而且要影響別人去這樣做,這叫為他人說。比前面他說的福德多了不知道哪兒去了,太多太多了。福德跟福報不一樣,福報是業報,福德是自在的,圓滿的。

這一品就告訴你什麼意思呢?你真正覺悟真理了,體悟空性了,你就是天上天下最有福報的人了,最有福德的人了,那個個都是三十二好相,無量莊嚴。咱先不講過去,咱講現在,現在眼前這個花報你就會覺得容光煥發,氣色改變,哪兒都變了樣了,那就是花報。那怎麼會改變呢?福報增加了嘛,福德具足了,就顯現改變了。那你說那個福德是什麼?這個福德就是了知生命真實的跡象,了知般若空性的真理,悟知萬法一切皆空,而不留任何的掛礙,進入絕對的真實有境界,那才叫真正的受用開始。那才叫學佛,那才叫念佛,那才叫成佛。

那樣你才知道佛法好,生命世界無限燦爛,這就是我們共產主義思想裡講的,共產主義社會大同嘛。你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精神文明絕對高度發達,而且絕對是按需分配,極樂世界可不就按需分配嗎。你去看看阿彌陀經極樂世界是不是按需分配?所以真正的“共產主義理想”在哪?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體會這個真理,那你怎麼能夠去建立這樣的生活空間和世界呢?你記住從內心改變,就是先樹立那種“共產主義理想”。什麼叫理想?按照這個真理去想,你就成了。這叫理想,跟你們理解的那個理想不一樣。

一般人理解的理想就是虛無缥缈的,是脫離現實的,佛法裡告訴你這個理想是順應真理所起之想,自然有其行,自然得其果。人家那個理想是不離現實生命的,他不是建立在空中的樓閣,不是,他是建立在你的生命實際的現象裡去的,西方極樂世界他這種概念,這種理想境界,跟現在哲學提的共產主義,絕對兩個概念。釋迦牟尼佛的極樂世界到現在傳播了三千年還沒倒閉,而且還如此興旺發達,要相信佛祖講的真理。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所謂化無所化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明白這個真理,好象我們被佛法所變化,好象我們的生命境界也發生了很多很多變化,其實實質上你有沒有變化呢?從本質上是沒有變化的。你今天心情特別好,明天心情格外糟糕;隔一天又好了,你說你那個生命的本質有沒有變化過?沒有變化過,只是一個現象的變化,我們通過一種道理,把現象改變了,但是我們生命的本質並沒有改變。你從你的有為現象的空間裡頭看著好象是在變化:今天念得不錯哦,今天修行挺好啊,明天又不好了,對吧,縷縷這個現象太多了。

那為什麼我們總在這種意識心裡去生活呢?那就是我們被境界轉得太快了,被境界所迷了,你執外境界為實有了,你的心就被他轉了。你去看一切境界皆如空幻如夢如幻的時候,那你還會不會被他所轉呢?尤其婦女同志看戲看電影,演得特別感動人的時候掉不掉眼淚啊,動不動就掉眼淚,真叫為古人擔憂啊。明明知道那是假的,為什麼還要哭啊,這就被感染了,所以為啥叫戲迷嘛,歌迷啊,球迷,而且你想想他們為了看球啊,世界杯,人那兒是白天,我們這裡是黑夜,大晚上看球看到幾點,看世界杯啊,很時髦吧,別人進球不給你幾百美元,這就叫被境界轉了還不知道。你就失去你自己的智慧覺性了,結果樂了吧,樂極生悲啊,樂極就會生悲,首先不按時睡覺,你家紀委書記又開始了,你這死玩意兒,還不睡覺,明天要上班了。到了單位暈了吧唧的,你看樂極了就生悲。領導也得訓你兩句,光貪玩去,多大人了,要碰上領導也看球,你兩就有共同語言了。人的生活就這樣過去了,人的寶貴生命就這樣一晃晃過去了,年輕人有奔頭啊,還可以玩玩。一過四十啊就沒勁頭了,看不動,玩不動了,因為你上有老,下有小,全讓你操持著,哪兒還有精神頭看球?要想著小孩上學學費得多少,孩子下學晚了又怎樣,這就是人生經歷,所以你就被這境界所變化了,失去了智慧覺性了。

修行佛法的人要清醒的認識到這點,不被所轉,活得真實,那你說就不讓看球了嗎?你看就看吧,別耽誤事就行,作為在家人看就看吧,但是我勸你別看,關鍵是沒有意義,因為我們不是說時間充裕得很,你要曲指一算啊,人一輩子充其量能活一萬來天,你可以做做試驗,你換一萬塊錢的零票,過一天查一張,你查不完就死了。因為人活一百歲啊,除去了你不懂事,清醒的時候健康的時候,也就一萬來天,屈指可數啊。你們今天小的也三四十了,咱已經過去那麼多天了,咱現在查,差不夠那一萬塊錢就死了。你想那個快不快,這不今天又星期六了,晃晃就星期六了。轉眼就到了跟這個世界說告別的時候了,你能不能哈哈笑著說告別啊?捨不得了,孩子啊,孫兒啊,你說還活個啥勁啊?你真正要做到不被這個境界所幻化,被般若空性所變化,那你就解脫了,好好認識這些道理吧。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你們千萬不要這樣認為,生出這樣的觀念,在你圓滿解脫生命現象,達到這種過程當中,你要不要去所謂的度眾生,“我當度眾生”。我們都認為要成佛就度盡眾生。但是你千萬記住,你圓滿真實的那種解脫生命狀態跟別人沒有關系,跟誰有關系呢?跟你的雜念有關系,跟你的妄心有關系。這就否定了一句話,現在外面流行的一個觀念認為,你想成佛,你得先度眾生。他說的度眾生是什麼?叫人來皈依啊,叫人來學佛啊,那叫度眾生。

真正的眾生不從外面來,從你的心中所生,你的心遇某一種緣,生某一種心,這就是眾生,怎麼把那個眾生度盡呢?緣盡了眾生就滅了。啥叫緣盡了?你比如我今天,我看到一個很好的東西,我的眾生就生起來了,為啥呢,兩種結果,要不我就拿回來,要不我就掂記著,只要你有能力你一定拿回來,用錢去買回來,這叫眾緣和合,這時候你這心就叫眾生,因為你有執著有所對境有相對法。那怎麼把那個眾生度盡呢?歇心啊,把你那個能取心放下,不要了,要他干嘛?要了還得給別人,是吧,看,眾生度盡了吧?那你說為什麼還會生呢,因為你沒根本度盡,沒有把根絕了,你只是把那個現象暫時的熄滅一下,生起來的現象熄滅一下,他生的根本沒弄明白,就是虛妄我執啊,總有個我啊,這個我呢,就要找一個相對境,所依緣,就開始有眾生演變。我沒有了,也沒有眾生可度了,你沒有我了嘛,還有什麼眾生可度啊?相對境沒了,所對境不就成了絕對了?所以“我當度眾生”啊,不要作這個觀念。

我要度誰,度不了,誰也度不了誰。你記住是因緣聚會,就包括我們所見所聞所聽,所覺的一切,都是你心中的東西,你心外沒有東西可得。你想改變這一切現象,心轉了,一切境界自然就變了,你心不轉,境界不可能轉。心怎麼轉?依止正理,轉虛妄而變成真實,這就稱為度眾生。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為什麼這麼說呢?“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真實生命境界當中,沒有什麼所謂的眾生,沒有眾緣和合這個概念,我們真實本有生命那種狀態,是圓滿無礙的,是理事無礙的,是一如境界,一如境界有相對境嗎?沒有。有相對法嗎?沒有。所以稱為“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在我們本來圓滿的生命狀態當中,是沒有這些現象存在的,所以就沒有眾生如來可度,“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如果你要認為你成佛以後,還有什麼現象可得,有現象可得就稱為有眾生可度。在你圓滿正覺以後,你認為還有現象可得,那證明你還沒有圓滿,你還在相對法煩惱界當中。就象那些道士們,修道士那些,道士天天念著要降妖除魔,所以你看他修練得很厲害了,天天碰到妖怪,就包括那些民間的神婆們,他天天看這個那個是精,都是那個妖精啊那個狐狸精啊,那個黃鼠狼啊,你家不要有事,你家要有事,就說你給什麼什麼精纏著的,你問他自己是啥精?我們沒有智慧的人還信啊,不是不信,還真信,弄紙燒燒吧,送送吧,都干過。念啥見啥,他天天念妖精他就見妖精,他天天念鬼他准見鬼,你去看那些神婆們,天天心裡念就出來了,其實都是你心裡的想法,以後記住了,也不要念害怕,不要念恐懼,也不要念今天倒霉了,明天好了,明白嗎?

念啥?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叫無量光無量壽,對吧,無量的福報無量的智慧多好,你念不成阿彌陀佛,你念睡著了,就念無量的福報無量的智慧,你坐那兒念我有無量的福報,我有無量的智慧,好使,省得不專心,你天天那樣念,你放心吧你絕對有。多簡單啊,福從何來,福從心生。什麼叫心?信念改變了,人生方向改變了就有福了,也不是神啊鬼的給的,也不是這個土地爺那個土地奶奶給你的,他們還自顧不暇呢。說一個笑話,就說那土地廟,老百姓拜神弄鬼啊,求這個土地爺告那個土地奶奶,求他保佑你啊,你說他保佑你啥啊,你弄兩個壞蛋把他光光的拆了,他能把你咋了,人有一句話神鬼怕惡人啊,那神婆子就講,那神鬼還怕惡人,當然了,老神家不敢惹他嘛,看,都是他的話,就包括佛菩薩也是這道理,不是說佛菩薩會保護你什麼,而是你的心要不要跟他統一起來,你的信念行為跟他統一起來,自然他那種生命現象就會跟你相應啊,跟你這種生命現象分不開。

所以說好象有佛菩薩來保佑你了,不是了,是你的心跟他相應了,你的生命跡象改變了,跟他統一起來了。那也有佛菩薩不靈的,那文化大革命毀了多少啊,是你的心沒修行到那兒,佛祖當時在世的時候誰敢把佛祖怎麼樣,到現在佛祖一節指頭骨,人還瘋狂崇拜呢,人家那個生命是永恆的威力,一般人百年以後,你們家子孫哪個會看你一眼?什麼兒子,孫啊,去一邊歇著去吧,他要哪天給你遷墳,他還不願意揀你的骨頭,還找人揀去,這就是我們的生命現象,所以如來在我們真正的生命境界之中,這些現象都如幻而有的。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佛陀方便眾生理解,說有一個佛可成,在我們圓滿生命當中的圓滿現象就叫成佛,而成佛呢,其實是沒有這個名詞的,但是為了方便眾生理解,告訴你一個現象可以成佛,可以跟他一樣,而凡夫之人呢,就執著了,執著在我以外還有一個佛,我得跟他一樣成就外面的佛。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所以凡夫在你生命現象圓滿解脫那種境界當中,也是如幻而有的,“是名凡夫”。我們所應化的真理,所要遵循的真理,這個理也是一個方便的講,能夠讓我們理解,在我們真實圓滿生命境界之中是沒有什麼現象可存的,他是一種真如自在的境界,你不要以為境界就是虛幻不實的,是非常真實的。

這個道理就象什麼一樣,你看,我們這個天地之間的萬物,一切都生長於天地之間,但是你看虛空當中沒有任何東西吧,大地當中也沒有任何東西,但是為什麼那些東西都能生長於天地之間,這叫化無所化。啥叫化無所化?他去發生這種變化的同時,他得住無所境界,就是說,住絕對空境界,以絕對空自然生相對有,自然也能成絕對有。再說一遍,我就說這個吧,你一天的好心情壞心情,不好不壞的心情,從哪兒來從哪兒去的呢,從何而來從何而去?來無蹤去無影,這樣說就對了,來無所蹤去無所影啊,如幻而來,這個如幻的本體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絕對空。我們所看到的種種現象叫相對有,而蘊含這種現象作用力這種本體呢?叫絕對有。你說他沒有,他能變化出一切來。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這一段就講得非常明顯了,我們剛才所講的絕對空,就是我們所說的法身,法身是離一切相,所以稱為非相。“相”包括相對有和絕對有,相對有是我們這個現象界,絕對有就是所謂勝解脫性。這個法身是在你一切現象境界當中,能得到受用的那種作用,就包括我們現在這個境界,我們所在的這個境界也有法身的成份在裡頭。法身是不生不滅的融載體,一種附載體。我們現在這個境界,現在這個時空,現在這個時間空間,生命的現象存在於當下,這個現象時過境遷,隨著時間過去,境界就變化,這一切一切變化的過程,包括承載的過程,通通在法身當中。而法身在那個境界當中是起到絕對的作用的,起到絕對的受用,他是身心不二,也叫一如境界,所謂真如法界。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非常智慧圓滿的問他,須菩提你能了解這個情況嗎,啥叫三十二相觀如來?前面我們講的以具足色身見不,不能以具足色身見,而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就問須菩提了。由這一品呢,就可見他並沒有通曉法身意,他只是解空性道了,理解那個空性真理,但並沒有通曉法身意。佛當時有遍知心就知道他肯定沒解法身意,就問他一句,“於意雲何”,可以了解上面所說的情況嗎,可不可以認為圓滿解脫的生命一定就有圓滿的福德相呢?須菩提就答了,是的,當然是這個樣子了,那個圓滿解脫的那種生命,自然就有圓滿的福德相,福德受用。因為他前邊講過,他順應他前邊那個意思依理思維判斷下來了,所以還是以他那個思維心在判斷,“如是如是”,他認為是這個樣子,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應該是這樣子,他認為。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你要是認為有這個圓滿的福德相就是佛,那轉輪聖王的福報跟佛是一樣的,那你說轉輪聖王是佛嗎?“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我現在理解您的意思了,究竟圓滿的法身之相呢,是不應該以所謂福德圓滿和不圓滿相來認為的,他不存在圓滿和不圓滿,具足和不具足,所以不要輕視任何人,不要去抵毀任何人,也不要過於高看任何人,這都是一種錯誤的認為。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什麼叫色?一般人都好落入這種觀念裡,這個人學佛好啊,學得容光煥發,認為拜佛真好,人能拜成佛,有利益了,你拜到佛了嗎?若以色見我,你認為你那個外界環境的改變,就認為你跟佛有緣了嗎?一定錯誤了。認為拜佛念佛,修行佛法的真理好與壞,就必須得福報改變,那就叫有佛了。啥叫以音聲求我?那天不是講那笑話嗎,喊阿彌陀佛來接引。再講一個笑話,我們某同志成天好念經啊,一天哇哇哇的,我說你別騷擾佛祖了,你唱得有唱機那麼好聽嗎?你何苦騷擾佛祖呢?叫佛祖清靜一會兒吧,你看那麼多人求他,就咱們家沒人理他,讓人家清靜一會兒,多好。有人說念經能念成佛,錯了,音聲求我,這個人行的是邪道,他不是如來正覺,不能見如來,佛告訴你了,那樣你是成就不了的。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