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德遵普賢
皆遵普賢大士之德①,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②。
(這是說一切菩薩德遵普賢)
這些前來參加法會的大菩薩們,人人皆以普賢為榜樣,共同遵守普賢菩薩之十大行願,所以人人都像普賢菩薩一樣,具足了無量的大行和大願,大家都把心安住在一切能圓滿佛果之功德法上。
附記1:人人德遵普賢,而普賢菩薩之德,在於他的十大願王,茲略釋如下:
(一)禮敬諸佛:我們要時常以無比虔誠的心,來禮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二)稱贊如來:我們要時常以言語或文字,來稱揚贊歎佛的偉大和無邊的功德。
(三)廣修供養:我們要時常以上好的物品來供佛,尤其要依佛的教導來修行佛法,濟度眾生。
(四)忏悔業障:我們要時常在佛菩薩像前,誠懇的發露自己的罪過,並發誓以後不會再做。
(五)隨喜功德:我們要時常隨喜眾生的善心善行,眾生就是有一毫之善,吾皆隨喜,決不妒嫉。
(六)請轉*輪:我們要時常勸請佛菩薩及一切精通佛法的人,演說佛法,普度眾生。
(七)請佛住世:我們要時常勸請佛住於世間,以便教化眾生,使之離苦得樂。
(八)常隨佛學:我們要時常跟隨著佛學習,學習佛的思想和他的言行。
(九)恆順眾生:我們要時常順從眾生之善,並幫助他們成就眾善。
(十)普皆回向:我們要時常將平日所修的功德,回向給法界眾生,願一切眾生共成佛道。
附記2:普賢十願之妙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行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願行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正因其願無有窮盡,故被稱為“願王”。
附記3:普賢十願的特點是“行願”。因為一個人要成就大事業,發願固然重要,而實行所發之願更加重要。“行願”的意思,就是要人坐言立行,付之實踐,以免落於空談。假如在發願之後,立即依願起行,則所發之願就會產生一股不可思議的願力,使你所願皆成,一切的理想都能兌現。所以普賢十願的特點,就在於它所強調的“行願”二個字上面,用現代的話來說,行願就是“口動不如行動”。
游步十方③,行權方便④,入佛法藏⑤,究竟彼岸⑥。
(這是說菩薩以善巧方便度生)
這些大菩薩皆依普賢之十大行願,在十方世界中示現,以各種善巧方便的方法來助佛教化、濟度眾生,使到所度的人都能契入於佛之知見,徹底地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從而達到究竟圓滿之成佛的果位。
附記1:菩薩常以善巧方便度眾生,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又如《楞嚴經》雲:“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都是說菩薩以各種善巧方便,度化眾生。方便就是為了引導和教化眾生所采用的手段、方法或語言。懂得善巧方便,往往三言兩語,就能令人開悟大道,例如禅宗四祖道信,到三祖僧璨處求道,說:“請和尚發慈悲,教我解脫的法門。”三祖問:“誰縛你?”他說:“無人縛。”三祖說:“那何必再求解脫呢?”他即於言下大悟。
附記2:佛法藏,即如來藏,亦即真如法性之理體,此理體不生不滅、非空非有。“入佛法藏”即契入真如法性的理體,亦即契入佛之知見。這裡是說這些與會的大菩薩,人人都已契入佛之知見,同時遍至十方世界去示現,用各種善巧方便之法,來引導眾生也契入於佛之知見,以便到達涅槃之彼岸,證入如來之果覺。
附記3:經文從“游步十方”開始,一直到下面的發起序,都是廣明菩薩之行願,這是為了要使一切修行佛法的人都發起大心,積集德本,究竟成佛,這也是本經開章之要領,具有非常重要之意義。
◎注釋
①普賢大士之德 德指道德、行為。普賢大士之德無量,主要是指他的十大願王。
②安住一切功德之法 就是把心安住在一切能圓滿佛果之功德法上。在淨土宗,只要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之佛號上,就是“安住一切功德之法”了。
③游步十方 指佛菩薩游戲神通,到十方世界去度化眾生。
④行權方便 隨著眾生不同的程度而給予不同的指導。
⑤入佛法藏 契入於佛之知見的意思。
⑥究竟彼岸 達到究竟圓滿的成佛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