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文章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陳義孝居士: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十二 重重誨勉  

(四十二) 重重誨勉

佛語彌勒: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眾惡,悉令就善,棄捐所思①,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
   (這是總示佛的本意)
   佛告訴彌勒菩薩:娑婆世界的眾生,大都造作上面所說的十種惡,在佛平等的大悲心中,無分彼此,都哀愍他們、欲度他們。佛來人間成佛,即欲以佛法之威神力,摧滅一切眾生的惡因惡果,悉令成就善因善果。
   修行佛法的人要注意,在奉持佛所說之經,或受持佛所制之戒,以及在自行化他之時,務必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應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要做到無住生心,那才符合佛法之真義!如能這樣修行佛法,沒有任何的違背和失誤的話,就肯定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和證得佛所說的大涅槃境界。

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
   (這是佛教誡世人要以聞思修三慧來止惡行善)
   佛說:今天你們三界諸天的人民,以及一切後世的人,已經得到了佛所說的經語(這是聞慧),應當詳細思惟其義理(這是思慧),然後依經教之行法,去端心正行(這是修慧)。以聞思修三慧,去止一切惡,行一切善。
附記:經文說要“端心正行”。所謂“端心”,即遠離意業的貪、瞋、癡、邪見及妄想、分別、執著;所謂“正行”,即遠離身業的殺生、偷盜、邪YIN,和口業的妄言、绮語、惡口、兩舌。所以“端心正行”四個字,已包括了修十善和斷十惡。

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
   (這是說要做到上行下效)
   社會各階層的領袖人物,應以其特殊身份,以身作則,止惡行善,如此必能表率其下屬,使他們亦止惡行善。這樣上行下效的結果,人人端心正行,遠離十惡,奉行十善,則人民和樂、社會安定、天下太平矣!

尊聖敬善,仁慈博愛,佛語教誨,無敢虧負。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無量憂怖苦痛之道。
   (這是說共遵十善的功效)
   人人都要尊重聖賢(包括佛菩薩和出家僧眾),敬愛一切之善知識,以仁慈博愛的心平等對待一切眾生。與此同時,要對佛的教誨,如教人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的指示,決定依教奉行,並立志要在此生中,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這樣便能拔斷輪迴六道生死之根本,也是永離墮落三途備受眾苦之道。

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②,勿犯道禁③,忍辱精進④,一心智慧⑤,轉相教化,為德立善
   (這是佛勸以十善為本進修六度)
   你們在娑婆世界這樣惡劣的環境中,能夠修行十善業,即是廣泛地培植世出世間的善根和功德。有了十善業作基礎,應該更進一步地修行六度中之布施度,布施恩惠給人家,和不可違背道理,勿犯禁戒的持戒度,以及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之四度。像這樣的以十善為根本,六度為枝葉,最後你們必能證得無上菩提之華果。並要自行化他,輾轉互相教化有緣的人,以便大家共同為積集無量功德和實現一個盡善盡美之人生而努力。

正心正意,齋戒清淨⑥,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髮之惡
   (這是說要以清淨心來奉持齋戒)
   在這樣充滿誘惑和惡劣的環境裡,一個人若能正心誠意地以清淨心來奉持齋戒,修行一日一夜,其功德就勝過在極樂世界修行100年。為什麼呢?因為無量壽佛的國土,一切都是稱性自然而有的,人人都積德修善,根本就沒有造惡的因緣。此即顯示,在五濁惡世修行十善,那是非常地難能可貴!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為善者多,為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
   又在此娑婆五濁惡世中,修善十日十夜,勝過在他方諸佛國土中修善1000年。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方佛國,修善的機會很多,作惡的機會很少,大家福德自然,根本就沒有造惡的地方。

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殆,心勞形困⑦,飲苦食毒⑧,如是惡務,未嘗寧息⑨。
   (這是說此土眾生作惡不休)
   唯有我們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惡,因為一切都不是自然而有的,逼得大家都很辛苦地去追求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在追求當中,互相你欺我詐,弄得人人身心交瘁,簡直有如飲苦(飲三苦、八苦)食毒(食貪、瞋、癡三毒)一樣,每天都在罪惡之中打滾,從來沒有止息過。

吾哀汝等天人之類,苦心誨喻,教令修善,隨宜開導,授與經法,莫不承用⑩。在意所願,皆令得道
   (這是勉勵世人要修善才能得道)
   我哀愍你們這些天上和人間的人,而特地到人間來成佛,講經說法,苦口婆心地教誨你們,更以種種的方便作譬喻,教導你們務必修善,並隨著各人的根性而作最適宜的開導。我所授予你們的經法,無一不切實際,都可以承當受用。只要你們願意依教奉行,人人都可以了生脫生,共同證得無上之菩提道果。
附記1:釋迦佛這次來人間成佛,說了49年的法,他觀機施教,隨宜開導,授與眾生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經法。法雖有五乘,可都是教令眾生以斷十惡修十善為基本。後因見所說之法,不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故說《本經》,作苦海慈航,普度眾生,盍本經所說之念佛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凡有遇者,皆度生死。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治;如十方虛空,萬象總含。普令聖凡,現生成辦道業,所以末法過後,尚留此經住世百年,以度有緣之人,足見本經正如經文所說:“隨宜開導,授與經法,莫不承用,在意所願,皆令得道。”
附記2:語雲:“玉不琢不成器”,同樣的,人雖有佛性,若不修行,便不能得道,也永遠不能成佛。一切眾生,本具佛性,皆可成佛,為何我們至今不能成佛呢?因為人人本具的佛性,於無始即染無明(如妄想分別執著是),使它本來具足的德能被障蔽了,不能顯現。為何佛性於無始即染無明呢?這與礦金於無始即與泥沙混雜一處,一無二致。礦金汰去泥沙,便能成器;佛性也是一樣,只要我們滌盡無明,便能顯露。我們若去一分無明,便可顯一分德能;去十分無明,可顯十分德能。此即人人雖具佛性,但要修道,斷盡無明,才能成佛的原因。
◎注釋
①棄捐所思 是說修行佛法,不可執著,應無住生心。
②布恩施惠 布施恩惠給人家,也就是六度中之布施。
③勿犯道禁 不違背道理,不犯禁戒。
④忍辱精進 指六度中之忍辱和精進。
⑤一心智慧 “一心”這裡是指六度之中禅定;“智慧”也是指六度中之般若。
⑥齋戒清淨 以清淨心受持齋戒。一般而言,清除心的不淨叫做“齋”,禁止身的過非叫做“戒”,因此“齋戒”就是守戒,以杜絕一切嗜欲的意思。又齋戒亦指八關齋戒,又名八齋戒、八關齋、八支齋、簡稱八戒。一、不殺生,不殺有生命的動物;二、 不與取,不取他不與之物;三、 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四、 不虛诳語,不說不符事實的話;五、 不飲酒,不飲一切的酒類;六、 不塗飾鬘舞歌觀聽,即不身塗香飾花鬘及觀舞蹈聽歌曲;七、 不眠坐高廣嚴麗床上,即不坐臥於高廣嚴麗的床上;八、 不非時食,即不食非時之食,亦即過午不食。離上述八種之非法為八戒,又因此八戒中之第八離非時食是齋法,故總名“八戒齋”。
⑦心勞身困 身心交瘁。
⑧飲苦食毒 譬喻人們每天造作惡業,猶如飲三苦、八苦,食貪、瞋、癡三毒。
⑨未嘗寧息 從來沒有止息過。
⑩莫不承用 無不承當受用。

佛所游履①,國邑丘聚②,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③,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④,務修禮讓
   (這是勉人皈敬三寶)
   佛在世間,所到之處,和所教化過的地方,大如一個國家、都市,小至鄉鎮、村落,所有的人無不蒙佛的感化而改惡向善。故此,天下太平,人民和睦,日月清明,風調雨順,災害不起、瘟疫不行等等。再者,一個有佛法的國家,人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當然就不會有動亂和戰爭;加上人人皈依三寶,崇尚道德,修行十善,彼此以仁義相待,互相謙敬禮讓,這樣的社會必定朝著和諧、文明的方向邁進!
附記:尊崇佛法之處,國泰民安,茲舉二個歷史實例: (一) 宋太宗崇尚佛法,坐享太平,後徽宗排佛,遂有靖康之難,成一強烈對照,令人嗟歎不已。(二) 清朝時代,最初的順治、康熙、雍正三位皇帝,下旨每月初一、十五,在宮內萬善殿,集合文武百官,共同虔誦《佛說無量壽經》。於此期間,國泰民安,被稱為清朝盛世。之後廢止不誦,帝運遂日漸衰落,乃至滅亡。

佛言: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今我於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
   (這是佛勸勉世人要離惡滅苦)
   佛說:我憐憫關懷你們這些天上人間的人的心,超過了一切父母對自己子女的關愛。我在此世界示現作佛,目的就是要幫助世人降伏化除五惡的業因,以消除現世花報之五痛,和杜絕墮落三途果報之五燒,所以我教導大家要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因為唯有這樣才能把生死的痛苦連根拔除。
附記1:佛來人間作佛,教導世人“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到底生死有什麼苦呢?就以人為例:人之出生,在胎如處牢獄,出胎如鑽穴隙,嫩膚一遇空氣,痛如刀割,所以初生之嬰兒,無不呱呱大哭;有生必有死,人之死苦,比生之苦更加劇烈,人將欲死,四大分散,痛如五馬分屍,其苦實非筆墨所能形容。生也苦,死也苦,所以佛來人間成佛,目的就是要教導世人如何了生脫死。
附記2:佛教所說的“了生死”,即了生脫死,亦即把無量劫來的生死徹底了斷,劃上休止符。用現代的話來說,了生死就是“超越生死”。凡是人,有生必有死,欲要不死,唯有不生,不生才是永生,也就是佛教所說的“了生死”或“涅槃”境界。然而,欲了生死,非常困難,必須斷盡“見思惑”才能辦到,而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我們連其中之一品都斷不了,如何能了生死呢?如今知道了有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只要一心念佛,發願生西,臨終佛來接引,便能往生佛國,一往生即證無生,永遠超越生死,壽與佛齊!

令獲五德⑤,升無為之安⑥。
   (這是佛勸世人往生極樂)
   我要令所有世人都獲得五種的善德,由此不斷地提升自己,最終便能出離三界,往生極樂,證得無為之涅槃、安樂。
附記1:經文說“升無為之安”,那是佛勸世人,要自強不息,盡量地提升自己,使人性獲得無限的升華,達到全真、盡美、至善之境界,此境界即是聖人清淨無為、涅槃寂靜的境界。“安”即安樂,此安樂即是涅槃境界之常、樂、我、淨。宇宙之間沒有什麼能比得上涅槃之常、樂、我、淨更加安樂的了。
附記2:“五德”乃指做人應有的五種道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儒家強調做人要有仁義禮智信,不殺生即是仁,不偷盜即是義,不邪YIN即是禮,不妄語即是信,不飲酒神智清明即是智。具備五德,向上提升,念佛求生西方,仗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必能往生極樂,安住於無為之大涅槃,滅除諸苦,永享妙樂!”

吾去世後,經道漸滅⑦,人民谄偽⑧,復為眾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為汝略言之耳。佛語彌勒:汝等各善思之,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這是說世尊預先懸記)
   我入滅之後,以前所說的經(教法)道(證法),將逐漸在此世間消失。那個時候,世人復再谄曲和虛偽,你欺我詐,自私自利,造作猶如前面所說之五惡。這種現象將愈演愈烈,久後小惡轉成大惡,小苦變成大苦,其痛苦難以盡述,前面為你們所說的五痛和五燒,那只是簡略地說說而已。
   佛告訴彌勒菩薩和後世的眾生:你們應該好好地想一想,要怎樣才能自度度人呢?你們今天有緣遇到這部《無量壽經》,和知道了離苦得樂的方法之後,就應該輾轉相告,大家都要按照本經所說的方法去修,那就是:在斷惡修善的同時,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的名號,以及至心發願,求生西方。關於這一點,大家都不得有任何的違背和毀犯。
附記1:佛法在世間,共分為三個時期,即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合共一萬二千年。正法時期,正者證也,佛住世及佛滅度不久,法儀未改,有行,有證果者,故名正法;像法時期,像者似也,此時期,有教、有行,但證果的人已經很少;末法時期,末者微也,此時期已轉為微末,只有教而無行,更無證果之人了。現在正是末法時期,所以佛經有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大師也說:“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丑劣,非仗佛力,決難解脫。”
附記2: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世尊在世時,就預先作懸記:隨順因緣,佛滅法衰,經道漸滅。經是指教法,道是指證法,自從佛涅槃之後,信受奉持教法的人,一日比一日減少,如教修行的人,更是越來越少,這就是“經道漸滅”的現象。雖說現代的印刷術發達,佛經佛書,可以大量出版流通,問題是有幾人肯下功夫精研經典?又有幾人肯依教修持?佛法有等於無,每念及此,委實令人仰天浩歎!
附記3:如何把念佛法門“轉相教誡”呢?最好就是把宋時延壽大師的話告訴大家。他老人家說:“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我們能夠做到“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那敢情好;若是“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那已經滿我們往生之願了,自古以來,單憑一句佛號而往生者,比比皆是啊!

於是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如來普慈哀愍,悉令度脫,受佛重誨⑨,不敢違失
   (這是說彌勒菩薩代眾宣說如教奉行)
   這時彌勒菩薩合掌向佛禀白:佛之所說太好了!世人確實無知愚昧,不停地造作五惡之惡因,以致招感五痛和五燒之果報,個個都是可憐憫者。
   今天聽到佛說淨土念佛法門,這是如來用以普度眾生、慈悲哀愍眾生,及欲令一切眾生一生成佛的無上大法。我們衷心接受佛如此深重的教誨,也絕對不敢違背和忘失這麼彌足珍貴的法門。
◎注釋
①佛所遊履 指佛所教化的地方。
②國邑丘聚 國家、都市、鄉鎮、村落。
③日月清明 日月天體的運轉很正常。
④崇德興仁 崇尚道德,興隆仁義。
⑤五德 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之五種善德。
⑥升無為之安 提升自己的性靈,使之進入聖人涅槃之常樂我淨的境界。
⑦經道漸滅 “經”指教法;“道”指證法;“經道漸滅”是說末法時期,深入經藏的人少,證道的人更少,佛法逐漸在世上消失。
⑧谄偽 “谄”是委曲自己奉承他人;“偽”是虛偽、欺詐。
⑨受佛重誨 接受佛深重的教誨。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