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思想蠡測~六
我國自周朝以下,有人創造了神仙說,煉丹服食了以後就會長生不死。周武王的第四代孫,周穆王喜愛旅游而不理國事,當時鄰國進貢了四匹駿馬,日行千裡不疲,穆王駕了駿馬走遍天下,游到現在的天山,天山中有一山潭叫做天池,古時名瑤池,天山也出有雪蓮,也有水蜜桃,這地方天氣很冷,是一少數民族區,有一位女領袖,人稱瑤池金母,也有人叫她西王母,此女領袖住這寒冷地帶,因沒有受到強烈的太陽紫外線刺激,皮膚嫩白保持了青春容貌,傳說她是神仙,不老長生秘方是吃了仙桃所致,穆王駕上山見到西王母,受她招待吃了仙桃,穆王問西王母,我已經吃了仙桃了大概可以長生不死吧!西王母說:不斷七情六欲之心是沒法長壽的,穆王說我可以斷,王母說那麼可以長生了。穆王回來還是如故縱欲不斷,雖吃了仙桃,到了七十歲仍然死了。
歷代帝王享受了無限的人生,但怕不能長生不死而苦惱,想盡辦法,四處求取長生不老藥,最著名的是秦始皇、唐太宗和武宗。
秦始皇廿八年聽方士徐福說,東方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上有仙人居住,並出有長生不死之藥。據說這是日本群島,日本又名扶桑島,或叫東瀛,台灣叫南瀛。
秦始皇命徐福帶領童男童女三千名,乘船前往蓬萊,徐福終於到了日本,即現在的新宮市地方,一去而忘返,當了日本第一代天皇,名神武天皇。新宮地方的山上聽說出有一種長生藥,即天台烏藥,徐福還吃了長生藥,但徐福到了老了還是死去。
假如人能不老不死,也不算是到彼岸,如果唐太宗或其他的人可以活到現在不死,又能活到未來永無止境,那麼他們已經一千多歲了,他的所有子孫也已經作古,經過一千多年滄桑歲月的流轉,睜眼看他的帝位被人取代,看他子孫一個個不幸死去,豈不傷心,而感覺獲得沒有意義。他是長生不死的,服毒自殺也死不掉,大概會煩得發狂,這不算到彼岸了。
波羅蜜多是從煩惱的感受世界,到了知一切無常,不被欲望束縛證悟涅槃當體,空有不二的境地的大安心為指歸的。此雖為解脫,還是自利自私行為,未證到宇宙一體,眾生一人的大悲境界。
佛是兩足尊,自利利他的,以人溺己溺,人成我成,才算成佛。
他人饑寒,與他飽暖;他人患病,令他健康;他人煩惱,令他安心,拔苦與樂,才是佛心菩薩心。
心物是不二的,若能在物質的缺陷中給予救濟,令人安心,這就是淨化社會,化悲哀為歡喜,自他都安心眼前就變成了釋迦淨土。
成佛的前提是行菩薩道,菩薩以六波羅蜜作為武器去打天下。布施、忍辱是利他,持戒、禅定、智慧是自利,精進是實踐,所以波羅蜜應該是要度到彼岸的工具。
波羅蜜多的實踐
六波羅蜜的實踐中,智慧(般若)是最重要的,以智慧來觀照世間和出世間,了悟宇宙實相。“世間一切”是變化虛幻的時空流程,“實相”是本有法性的永恆性,這種隱顯的常的“變化無常涅槃體”的常住性,顯為生,隱為滅。其實生滅、生死、涅槃,皆是假名,不知此理叫迷,迷著“有會變成無”、“得會復失”、“生會變死”,起了煩惱。依佛經記載的方法去觀照,就能悟出生死即涅槃,生滅即實相當體了。
覺悟時迷情一掃而空,如雲散月現當空。我未悟時此岸,悟時就是彼岸,悟了的人要趕快去教化他們,使人人都能悟境的彼岸。
若只有自己到彼岸,而其他都無人到彼岸,你是會孤單無聊的。待有朝一日大家都到了彼岸了,你會被認為是自私的人,而被擠到無地李錐,這就非到高山打瞌睡不可了。
這種雖然證到羅漢果,卻是佛陀最排斥的人物。所謂羅漢在高山打瞌睡,菩薩落荒草,佛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菩薩在人間的荒草中救度同胞,使他們得到心靈物質的救助,同舟共濟,患難相救,度過安心的境地。眾生度盡就是證了菩提。佛是在世間成就的,若沒有世間,就沒有佛,也不需要佛教了。世間與出世間不二,佛與世間眾生不二。你有了智慧,就即時開始工作活動,內度自己之心中迷昧眾生,外度大地所有的眾生。立下宏大誓願,度盡煩惱的地獄眾生,就是發菩提心,要堅固之不可中途退轉,則絕對成佛有余。佛是覺醒迷惑之世間的工作者,故佛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度眾生方法有言教與身教二種,其意要身莊嚴與心莊嚴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