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慧淨法師: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經》講記 第五講 建造幸福美滿的家庭  

第五講  建造幸福美滿的家庭

  下面講正宗分的第三部分:乙三正說六方。這部經有四個譯本,其中一本的題目就是《六方禮經》。到了這一部分,才只說到什麼是六方,六方各代表什麼,在所代表的對象中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這樣操作性就更強了。這一部分可分為兩大部分:丙一長行,丙二重頌。

  1

  乙三正說六方

  丙一長行

  丁一總標

  “居士子!聖法律中有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聖法”是指聖人所說之法,“律中”指“條目之中”,聖法律中就是聖人所說法的條目中。佛陀的教法當中也有六方的說法。《阿彌陀經》六方諸佛贊歎阿彌陀佛,《優婆塞戒經》等許多經典都講六方,這是印度文化特有的傳統。中國往往講四方、八方,佛教則講六方、十方。

  丁二別釋

  戊一東方父子

  “居士子!如東方者,如是子觀父母,子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雲何為五?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養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雲何為五?一者愛念兒子;二者供給無乏;三者命子不負債;四者婚娶稱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以付其子。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東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東方者,謂子父母也。居士子!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這段是講兒子對父母有何責任和義務,然後講父母對兒子又有什麼責任和義務,各有五條,是佛教處理父母子女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實實在在,沒有半點不著邊際的話。我們作為在家居士,做父母的也好,做兒女的也好,按照這十條處理家庭問題,一定美滿幸福。家庭幸福了,才有修行可言。家裡天天鬧別扭,都像貼反了門神一樣,不是面對面,而是背對背,那還談什麼修行呢?

  2

  要實現家庭的和睦,首先是子女成人以後要懂得如何侍奉孝敬父母,當然,子女還在幼小的時候,做父母的也要落實好分內的五條。我們出家人是不是也要落實這五條呢?我們雖然出了家,也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孝敬父母,這五條雖然不能完全適用於出家人,但也要有孝敬心。首先,子女對父母應做到:

  一者增益財物。要使父母生活過得富裕,財產日益增多,生活安定。

  二者備辦眾事。家裡有什麼事,做子女的要盡職盡責地去做。在家裡不要像少爺小姐一樣,橫草不拈,豎草不動,坐在那裡等飯吃。我總是跟年輕人說,下了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掃地,擦地板,吃了飯要洗碗,還要幫家裡買菜、洗衣服、買煤、換煤氣。像這些活做子女的要負起責任,使老人能真正安享晚年。

  現在的老人很苦。有的老太太跟我叫苦,說自己要照顧三代人。要照顧公婆,要照顧老伴,要照顧子女,搞不好還要照顧孫子外孫。我們時時刻刻要感念父母的恩德,時時刻刻想到老太太的重要性。我時常跟弟子講,老太太們到這裡休息幾天來念佛來聽法,應該非常歡迎她們。因為她們在家裡有非常重的家務勞動,來一趟不容易。老太太在家裡的責任很大,她做三代人或四代人的保姆,實際上也是三代人或四代人的主心骨。不管是自己的父母也好,老伴也好,孫子也好,誰有病她都想著,誰沒衣服她也想著,誰沒吃飽她也想著,誰沒有零花錢她也想著,什麼時候給小孫子買冰棍她也想著……所以,這些老太太非常了不起。我們這個社會沒有這些老太太,不知道會亂到什麼程度。為什麼呢?她能夠把兒子、孫子好好管教起來。

  另外,我希望老太太們不要去打牌。你們去打牌,兒子孫子就沒人管了,那你們就有很大責任了。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誰有病了,她都在操心,今天在這裡燒香,明天到那裡還願,後天到哪裡普佛,大後天又到哪裡去供牌位。做這些事家裡人認可還好說,如果家裡人不認可,她又非常想做這件事,覺得不消災不祈福,就會有更多的病痛,於是她就把兒子給的零花錢,老伴給的零花錢,或者自己攢的錢,就去布施,去給子女祈福,很了不起。我就看到有人拿著供養的錢,一塊一塊的,而且用手絹包了一層又一層,掖得很緊,生怕家裡人發現了,生怕丟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呀!所以觀音菩薩現母親相,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她是代表了人類的至愛,代表了人類的大慈大悲。

  有一些干部走到廟裡來,說盡是些老太太。我就對他們說,你們不要輕視這些老太太,如果沒有這些老太太,廟裡就沒有這般熱鬧,廟裡的香火就斷了。不是說男同志不信佛,他要忙工作、忙生產,抽不出時間來。只有這些老太太,作為家庭的總代表,代表一家幾代人來到這裡,是不容易的。所以作為子女要時時刻刻有一種孝心,要承擔一部分的家務勞動。

  三者所欲則奉。父母需要的東西你給他,父母不需要的東西你就不要給他。如果你的父母吃素,你非要買魚買肉給他,他不要,那就不是“所欲則奉”了。你父母是信佛的人,你走到哪裡給他請一本經書、請一尊佛像,回去以後你的父母很高興,走到哪裡都說,這是我兒子在五台山給我請的,這是我女兒在普陀山給我請的。經常有老太太走到我這裡,見了我的面,就把她的手串、經書給我看,表揚她的家人,這就是所欲則奉。也有的說,我在家吃素,我的兒子非要把肉放在飯底下,上面是飯,下面是肉,吃著吃著就吃出肉來了。這就不是孝順父母。百孝不如一順,孝要建立在順上。

  四者自恣不違。父母對你有所教育,你從父母那裡得到什麼教導,或者說父母囑咐你做什麼事,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完成、去落實。

  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要做到這一點實在太難了,假使家裡只有一個兒子一個媳婦還好說,如果說家裡有三兄弟,我給了,他還沒給呢。所有私物都奉獻給父母,父母也應一碗水端平,不要對哪個兒子有偏心。否則的話,大兒子把東西給你了,你都給小兒子了,那小兒子倒高興了,大兒子就不滿意了,所以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所有私物都給父母,在這個時代只是個要求,坦白地說不容易落實。現在的社會很復雜,人際關系很復雜,應該有這個要求、這個願望。你不能做到這一點,至少也要讓父母知道你有多少家當。這才是孝子的標准。

  3

  子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哪五件事呢?

  一者愛念兒子。“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這是對父母恩的生動寫照。我們無論怎樣孝敬父母,都不過像小草一樣微小。小草長在地上,如果沒有春日陽光的照耀,小草又怎麼能長起來呢?所以說,母親愛念兒子的恩德,是永遠也感激不盡的。

  二者供給無乏。在子女還沒有成人時,一定要衣食有依、四時有食,要有房子住,他缺少什麼東西就盡量滿足。

  三者命子不負債。假如欠下債務,做父母的盡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掉,不要把債務留給子孫。子女缺乏時,要盡量幫助他,不要讓他負債。負債利滾利,有多大家產、多少財富也經不起驢打滾。

  四者婚娶稱可。子女大了,要選擇合適的對象,門當戶對。作為一名在家居士,有子女,男婚女嫁是終身大事,處理好了順善法,處理不好順惡法。兒子有個好妻子,對他的學習工作有好處、有利益;女兒有個好丈夫,生活會安定,工作會順利,家庭會幸福,修行才有希望。所以,不要把男婚女嫁看成是庸俗不堪的事,男婚女嫁做得好是善事,做得不好才是惡事。善惡是有一定的標准和層次的。作為在家居士要特別關心子女的婚嫁,但也不要包辦。兒女不樂意的事情不要勉強,但是一定要做好參謀,指出他應當選擇什麼樣的配偶。一定要以善法為標准,以社會人倫道德為標准,不能以財取人,也不能以貌取人。

  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付其子。做子女的不一定能做到這一點,但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到這一點。因為做父母的畢竟是桑榆晚景,來日無多,應該把自己的積蓄盡早告訴子女。存折放在什麼地方,別人欠我多少錢,我還有多少東西埋在地下,都要告訴子女,否則百年之後就沒有歸屬了。所以,將自己可意的財物,盡可托付給子女,使子女了解自己的積蓄有多少,然後他們好做處理。有幾個兒子就在幾個兒子面前說這個話,最好生前立下遺囑,第一個兒子得多少,第二個兒子得多少,第三個兒子得多少。遺囑是有法律效力的,免得百年以後打架。做父母的要根據這五條來處理好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責任和義務。

  東方是講父母與子女之間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南方是講師徒關系。師就是老師,弟就是徒弟。老師與弟子之間,學生把老師當成父親一樣,老師又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弟一樣。所以往往有老師給自己的學生的題款用“某某學弟”的字樣,這固然是老師的自謙,實際上代表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佛教特別重視老師。所謂老師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善知識。善知識包括老師,也包括朋友。

  4

  戊二南方師弟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觀師,弟子當以五事恭敬供養於師。雲何為五?一者善恭順;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業善;五者能奉敬師。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養於師,師亦以五事善念弟子。雲何為五?一者教技術;二者速教;三者盡教所知;四者安處善方;五者付囑善知識。師以此五事善念弟子。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南方者,謂弟子師也。居士子!若人慈順於師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一者善恭順。學生對老師應該恭順,非常周密地處處檢點自己。“善”在此不僅是善惡的善,而是非常圓滿、非常周密地順從老師。因為要從一名老師受教,要得到他的知識技術,或者是為人的道德品行,就應該非常善於恭敬、順從。這個“善”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善於做什麼”的善是一樣的。

  二者善承事。承事就是晚輩對長輩在生活起居上的照應、照料。

  三者速起。弟子每天要起在師前、睡在師後。老師有什麼事吩咐,不要拖拖拉拉,應該非常迅速,說做就做。“速起”就是要勤奮,干淨利索。

  四者所作業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向善、向好的方面發展。善就是善法,就是好的方面。

  五者能奉敬師。包括我們的心態、言談、舉止和物質各個方面。因為老師來教你,不能喝西北風,應當得到報酬,沒有報酬是不能生活的。所以從古到今向老師學習都是交費的。記得小時候讀書,就是一個學期交幾斗谷子;每逢過節,還要給老師送點禮品。有的父母比較明白事理,到了清明節、端午節還要煨湯,叫學生送到學校裡去。這是一種恭敬心,知恩報恩。“能奉敬師”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精神方面是指言談舉止和心態要真真實實地有奉敬的心情,然後還要有物質上的表示。


  5
  “師亦以五事善念弟子”,“善念”就是時時不忘,事事把學生放在心裡,全心全意為學生著想,逐個地考慮每一名學生,誰有什麼優點和缺點,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這與菩薩善護念眾生是一致的。

  一者教技術。老師對學生的責任和義務,首要的一條是教他技術,教他人生的正道,教他如何從事正業,以正當的方式來謀求生活資源。技術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書本上的知識,一個就是在實際中的操作。如果一個人只有書本上的知識而不能實際操作,不能說是完美的。一個人有了一技之長,這一輩子生活基礎就有了,就不會做壞事,就會以所掌握的技術,以誠實的勞動立身於社會。一個人有了一技之長,一生衣祿無虧。這就是八正道中所講的正業。

  二者速教。老師不僅要教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和實際操作,而且要速教,不要拖拖拉拉地拖延時間,要讓學生盡快地掌握。學生勤奮,老師也要勤奮。

  三者盡教所知。作為老師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盡己所知地教給學生,不能留一手絕活不教。有些有技術的人是有絕活的,但有些古怪,如只傳兒子不傳女兒。這就不好。老師的絕活也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讓所有的人都掌握一門絕活,功德多大啊!所以要盡教所知。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一個是聽別人說,一個是自己要有體會。往往有些老師也是看人打發,這家有錢,湯罐子常送,對那孩子教得就認真;那些窮苦的孩子什麼也沒有,老師就淡薄一點。人間的心總是不平。要有平等心,一視同仁,有教無類。

  四者安處善方。“方”是處所,假設學生是跟著老師住,一定要讓學生住在安全的地方,不能讓學生有危險。危險一方面是來自自然界的,一方面來自是社會的。自然界的豺狼虎豹、社會上的壞人都會對人造成危險,所以要安處善方。善方就是安全的地方。

  五者付囑善知識。事事關照他、引導他,學好技術,找個好工作,有了好工作還要有好朋友。這樣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就盡到了。

  作為一名老師從這五方面盡職盡責,就是好老師。我希望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都能從這五個方面來要求自己。當然現在找工作比較困難,給學生介紹職業是學校主管部門的事,但老師可以積極推薦,成就學生踏入社會的第一步。

  “如是南方二俱分別”。“二俱分別”是兩個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都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6

  下面講戊三西方夫婦,講夫妻之間各有什麼責任和義務。

  戊三西方夫婦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雲何為五?一者憐念妻子;二者不輕慢;三者為做璎珞嚴具;四者於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親親。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其夫。雲何十三?一者重愛敬夫;二者重供養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攝持作業;五者善攝眷屬;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後以愛行;八者言以誠實;九者不禁制門;十者見來贊善;十一者敷設床待;十二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其夫。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西方者,謂夫妻子也。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這段特別重要。不僅是具體內容重要,而且讓我們從觀念上明白佛法的廣大性、包容性、多層面性。現在一說到信佛,就看破紅塵了,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都以為信佛是教我們斷子絕孫。都出家當和尚去了,哪裡還有人呢?相反,佛陀強調夫妻之間要互相敬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我們修行佛法的基礎。有人會說這是什麼佛教呢?佛教就是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嘛!這是社會上的誤會,佛教界本身也存在這種誤會。認為佛教是了生脫死,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去,佛家怎麼還講這些呢?這都是生死事。實際上這是一種偏見。

  我們要特別認識到,佛教不僅能救人,還能救社會、救國家。五戒齊身,十善治國,人人能向上、向善,一個社會就會有良好善美的風氣,一個家庭就會是和美幸福的家庭,這樣國家難道不會好嗎?家庭是國家的細胞。佛教不是政治,不是主義,是從每一個人入手,教我們每一個人都管好自己,處理好周圍的關系。每個人都能照管好自己,又能處理好周圍的關系,還會有什麼問題呢?問題是,我們有的人自己照管不好自己,又不能處理好周圍的關系,所以,家庭、社會、國家才會有各種問題出現。

  通過學習這一段,就知道佛法包括各種層面。佛教講五乘法門,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這五乘法門以人為起點,以人為樞紐,上天入地,都從人開始。把人做好了,就一定能生天,成聲聞,成緣覺,成菩薩,成佛,三善道四聖果都有份。人做不好,三途有份。所以人是關鍵。

  女居士可能會想,做丈夫的只有五件事,做妻子的有十三件事,是不是不平等呢?這正顯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很多非常關鍵的問題,都取決於女性如何把握、如何操持。

  一者憐念妻子。“憐”是一種愛心。因為夫妻之間要彼此認同,心同氣和。丈夫占主動權,實際上也是雙方的事。妻子要重愛敬夫,丈夫應時時刻刻有一種高度的同情心、愛心,憶念妻子在家裡做事辛苦。操持家務,生兒育女,都是非常辛苦的事。

  二者不輕慢。在今天也有輕慢女性、男女不平等的事,有的地方比古代更嚴重。不輕慢至少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男女之間在知識技能上有一定差距。當然在新社會,出現了許多女強人。現在不是丈夫輕慢妻子,好像也有妻子輕慢丈夫的事。在古代,男女在知識技能上差別很大,婦女往往依賴丈夫生活,不像現在男女雙職工,大家都拿工資,都有勞動權,逐步消除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但盡管有勞動權,也有收入上不平等的地方,所以在知識技能的差別上,不要輕視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

  再就是家庭出身上的差距。佛教的教導也是這樣,要婚娶稱可,最好是門當戶對,這個也要特別講究。完全不講究的話,出身特別懸殊,夫妻之間固然可以認同,但父母、家庭、社會會有種種誤解、種種干擾,也容易滋生輕慢之心。

  三是長相。妻子長相一般,丈夫一表人才,可能也會輕慢妻子。作為一個在家人來講,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出家人,依法自約、依法安居,他有這種自覺自律。作為在家居士,固然可以在佛法上求得一種安慰,求得一種喜悅,求得一種寄托,但他畢竟生活在世間,所以作為一個美滿的家庭,特別是夫妻之間的和睦,對於平衡人生的種種痛苦有很大作用。否則的話,就不會在這裡講《善生經》。

  三者為做璎珞嚴具。要及時讓妻子的穿著打扮莊嚴。“璎珞”就是在項鏈上綴著很多東西,從現在來講就是指的首飾,“嚴具”就都是比較好的衣服,使自己的家室穿著打扮能夠入時,不使人家輕慢。假使自己很注意穿著打扮,妻子卻是一副窮酸相,那一定會受到別人的種種議論。所以,作為丈夫有責任和義務使妻子穿著入時、漂亮。

  四者於家中得自在。妻子在家庭裡有安全感,能當家做主操持家務。現在在現實生活中,家庭不自在的很多,原因也是來自各方面的。但是作為丈夫,應該主動做好各方面協調工作,使自己的家室能自在安全。

  五者念妻親親。丈夫不但要愛敬妻子,還要愛敬妻子的親人,比如岳父、岳母、小姨子、小舅子,要愛念她娘家的眷屬。

  7

  丈夫以五事愛敬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其夫。

  一者重愛敬夫。我想從居士們給我講的事情來看,在家庭裡最容易出問題的是感情專注問題。感情專注是家庭和睦、夫妻和睦的最重要的因素。從女方來講,如果過去有男朋友、男同學,應該在丈夫面前有一定的透明度。作為男方也是如此。如果有女同學、女朋友,在妻子面前也要有透明度。這樣就可以消除雙方的誤解,就能使家庭不安寧、不團結、不自在的因素得到排解。為什麼會有這種體會呢?有很多居士來找我談這方面的問題,分析來分析去,除了感情上存在不專一的問題以外,就是雙方沒有透明度,從而造成誤解。

  二者重供養夫。丈夫應使妻子穿著入時,妻子應使丈夫在飲食上得到及時供養,衣服上讓他穿得干干淨淨、整整齊齊,使他不至於在人家面前受到輕慢。

  三者善念其夫。經常要想到丈夫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很勞累,或者丈夫出差了,應想到丈夫出差勞累,不能正常飲食、休息,要多體諒、照顧他。

  四者攝持作業。攝就是維持,使家產不致破敗,使事業不致破敗,妻子要想方設法,不斷增益家庭的財富,不斷地排除事業進程中的種種干擾和不利因素,這就叫攝持作業。

  五者善攝眷屬。這條非常難,但又非常重要。現在的老人經常有一句口頭語:娶了個媳婦,丟了個兒子。是說媳婦看家裡人,除了丈夫以外,看誰都不順眼。這是不是善攝眷屬呢?不是。我想,可能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故事。要很好地攝受丈夫的家裡人,才能使家庭和睦團結。

  我聽到很多說法,比如,兩個青年男女,在談朋友的時候去男方家裡去看一下,他家裡有個老太太,房子也不錯。

  回來的路上,女的就說:“你必須把那個垃圾打掃一下,我才進門。”

  男青年說:“我家哪裡有什麼垃圾呀,挺干淨的啊。”

  “我不是講那個垃圾,就是那個老東西嘛!”

  不把老人當作應供養的長輩,而是還沒進門就把老人當成垃圾,怎麼能攝受其他眷屬呢?

  家裡有位老人是件好事,回到家裡,吃飯有人做,萬一工作忙了衣服還有人洗,在外面工作完全不為家務事操勞,不必擔心首飾被人偷了,存折被人偷了,電視機被人捧走了。所以,有個老人來照顧家庭非常好。但這還不夠,還有更重要的。老人有一生的經歷,你可以從他那裡學到很多的美德、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每個老人都是一本活教材。所以一定要曉得孝敬雙方的老人。作為女人來講,特別要愛敬婆家的老人;作為男方來講,特別要愛敬岳父岳母。這樣彼此之間能夠團結,得到心靈上的默契。有心靈上的默契,家庭就會鞏固。所以,善攝眷屬這一條非常重要。

  前不久,我看到台灣的佛教雜志上介紹一個台灣的公仔戲。當時是一夫多妻制,一個父親四個母親,子女有七八個。這家人沒有分家,四位母親之間非常和睦,每一位母親的子女之間又非常團結。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他們都信佛,所以就能營造一個這樣的家庭,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奇跡。如果大家按照佛教導我們的處理家庭關系的原則去做,就一定有和睦的家庭。

  六者前以瞻待。當著丈夫的面,要能很好地供養照顧他的父母長輩。

  七者後以愛行。後就是指背後。在背後絕不說家庭的長短,更不說父母的長短。說父母的長短本身就是是非的發端,是家庭不和的最主要因素。

  八者言以誠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誠實直言,不要說不誠實的話。

  九者不禁制門。就是說有善知識來到家裡,不要限制人家,要熱誠招待歡迎。作為家庭主婦,不要限制男方的父母、親友到家裡來。

  十者見來贊善。不但不限制人家來,來了還要歡喜贊歎,要說一些歡喜贊歎的話,使人家來到家裡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不要來了人就嘴巴一翹,到自己房裡去了。你到底是搭理還是不搭理人家呢?

  十一者敷設床待。古代床和座位是一個意思,坐的地方也叫床。客人來了,應該有座位。

  十二者施設精美豐饒飲食。客人來了,不要吝啬,要用好吃的款待客人,使人感到溫暖親近,感到主婦是一位賢良淑惠的女性。

  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到家裡來敲門,他要什麼東西你就給他一點,她要錢你給她十塊八塊。你不要分辨真假,一分別真假,心態就變了。從戒律上來講,比丘、比丘尼是不能單獨到居士家裡去的,這是戒律。但是你要真是一毛不拔,如果有一位真羅漢到你家裡去了,你不就錯過這個機會了嗎?所以就應該以恭敬心來布施。有時羅漢也會現懈怠相,到你家裡來試探你的恭敬心,所以我們不能失去機會,不能說你是個假和尚,趕快走。包括對待討飯的人也是如此,多少給一點,不管是真是假,你盡你的心,他是真是假他自己承擔責任,你沒責任。所以要供養沙門梵志。

  這十三條講得非常全面,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說明。一是作為妻子對待丈夫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主要是前三條;二是第四條,是關於家產事業的問題;三是第五至第八條,講如何善攝眷屬的問題;四是第九至第十三條,如何處理家庭人際關系問題,包括供養三寶。所以女子在家裡責任重大,至少有這十三條責任和義務。

  夫妻之間一共有十八件事,作為在家居士,不管年輕的還是年老的,按這十八件事各盡各的責任和義務,家庭生活就非常吉祥美滿。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