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生佛互攝,感應道交。
真如性海,寂照圓融。無能無所,不遷不變之本覺理體,是人人具有的性德。但眾生大多數迷而不知。於六塵的逆順境上,起貪嗔癡惑,造殺盜YIN業,輪回六道,了無出期。反承此寂照圓融真如佛性之力,成為輪回生死之本,豈不哀哉!大覺世尊,愍而示生於世。隨機示導,說種種法。令彼各各就路還家,親見佛性。離生死幻苦,享寂滅真樂。無奈眾生根器不一,乍覺又迷者多,即生了脫者少。於是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良以法界圓融之體,作我一念之心,起心念佛,即是佛法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這個意思。一念相應,一念成佛。念念相應,念念成佛。乃直捷圓頓,速成佛道之妙法也。印祖常說,“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或者有人會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個佛是自佛呢?還是他佛,阿彌陀佛呢?答,既是自佛,又是他阿彌陀佛。怎麼解釋。這就牽涉到生佛互攝的原理。阿彌陀佛是十劫已成之佛,法界藏身,願力慈光,遍一切處,無所不照。攝取十方念佛眾生不捨。眾生心,若不念佛。則不是處於佛法界狀態。而是處其他九法界之另一法界中,則阿彌陀佛慈光就不能攝受於你。何以故?不是同一佛法界故。若眾生起心作佛,就處於同一佛法界狀態。由於眾生念佛時,也會有心光產生,縱不能如彌陀之佛光強烈周遍,但大光小光,是能互攝的。華嚴經上所說的因陀羅網境界門,就是這一境像。猶如帝釋天的因陀羅網,一珠之影,映入千珠,千珠之影,反映一珠相似。須知眾生的本覺理體,真如佛性,本來是佛。若不念佛時,處於迷失狀態。雖有若無。今一句佛號提起,當體就是佛。為什麼?蕅益大師說,“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今能念是始覺,所念是本覺,始本合一,就是究竟覺。豈非當體就是佛。但有一點要說明,印祖說,眾生不念佛時,心就不是佛。這是心的辨證法,不可不知。復次,由於彌陀與諸佛,亦別無所證,但證眾生所迷的本覺理本。今眾生起心念佛,此時的本覺理性,即契合阿彌陀佛的法身。所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是也。並非離開此本覺理性另外有法身佛可得也。因為生之本覺與佛之法身是同體的。生佛不二啊!所以是心是佛,也可說成就是阿彌陀佛。是佛法身在我心中顯現。因此,既是自佛,又是他佛的道理,是成立的,是可信的。既然自他不二,生佛不二。那麼生佛互攝,感應道交,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印光大師說:“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初非心外別有所得也。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亦不可思議,生佛互攝,感應道交,故得易於成辦耳。”印祖法語,十分精到、顯豁。擇要再解釋一下:“初非心外別有所得”者,根本不是離此現前一念“作佛”之心,另外更有“是佛”可得也。“佛力不思議”者,彌陀誓願攝受之力也。“法力不思議”者,信願持名之力也。“眾生心力不思議”者,法界圓融體之心力也。“易於成辦”者,念佛一法,更容易成辦此了生脫死之大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