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專題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常用經咒學習: 回上壹頁



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金剛經》釋義——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在這裡佛明確告訴了我們一個修行的過程,以及宇宙與人生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的。如果真的是直心是道場,平常心是道場,這些經文都統統不用看了。馬祖沒有看過,馬祖和惠能幾乎是一樣的大字識不了幾個。中國的禅宗是從馬祖之後才走向了巅峰,才有了以後的五宗七派。

達摩西來寫了一首偈:一花開五葉,五葉自然成。現在臨濟宗和曹洞宗在中國還是有的,其它的三個宗派已經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是因為傳法的地域非常窄,又沒有大智慧的人來接法,所以法門就斷了。

臨濟宗傳播非常廣,臨濟義玄在河北傳法一直傳到江南。曹洞宗想當初也非常壯大,但傳來傳去也是機緣都不算太好,現在的法脈香火不是那麼旺盛。

正信希有。何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和信念。什麼叫希有?就是我們在無始劫已經種好的善根才叫希有。如果你現在聽聞我講一句半句,或是看一句半句,你突然開悟了,或者是明白釋迦佛所說的話了,這不是你現在就有的根基。後面說:不是在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種的善根,而是在無量千萬佛所種的善根。因為無始劫種的善根,所以說一聽就會開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須菩提又一次直截了當的向佛請問:世尊啊!非常多的眾生聽您老人家說完這個真實不二的法義之後,他們能不能生起信心呢?

 “頗有眾生”有兩個說法,一個是當時聽釋迦佛講法的這幫人,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另一個講法,就是說釋迦佛涅槃後的眾生,他們聽到了這樣的說法,能不能生信心?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佛馬上告訴須菩提以及在法會上聽法的眾生,不要有這種想法。我釋迦滅後五百歲,有持我的戒律,來修福報的。

在我釋迦佛去世五百年後,能按照我的戒律去修持,會得福報。比如說打三皈依的時候,戒律只有五個:殺、盜、YIN、妄、酒。真正能按照五戒持戒,福德是無量無邊的。

【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章句就是佛經裡的話,或者說《金剛經》裡的某一句話,不僅深信,而且信心十足,並且履行於實踐中,才是真正的心無所住、無有牽掛的真修行人。只要心無所住、心如虛空,常常住在常寂光裡,身口意是一致的。口說心行,是為般若行。口說心不行,是為凡夫行。

【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緊接著就說,既然信我釋迦所說的這些話,認為是真實不虛的,而且又心無所住,不會被外界所干擾,這個緣分不是在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種的善根,而是在無始劫無量千萬多佛的國家,在佛跟前侍奉佛種下的善根,而非今朝才種的善根呀!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只聽聞只言片語或者一個偈子,就直契內心深處,深信不疑,具有這樣清淨一念的為淨信者,也都是在無量劫佛所處所種下的善根,才會這樣的。

如何是清淨的第一念?比如說你恨這個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人,某一天碰到他了,你第一念如果是:這個人作惡多端,把他殺了也是度他。這個念雖然是錯了,但是它是清淨的。大家如果沒有明白這個念頭的時候,你可以回去私下裡慢慢參,因為我已經參過這個念頭。因為殺人放火的人,他會危害更多的善良的人,如果你第一念是為了眾生去把他殺掉,你這個念雖然在佛法上來看是錯誤的,但你這個念是為了更多善良的眾生,把這個惡人除掉,那這個第一念就是正確的。但如果說第一念是偷點錢花,這個念頭就是錯誤的,是不清淨的。我們修行就是修本來的無為的清淨的第一念。而不是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妄念了。

佛在一部經裡講過,如果一個比丘危害到了更多的群體的時候,就可以把他除掉。這個除有兩個意思:一是把他攆出隊伍。二是摒棄。

清淨的一念一旦生起來,就會阻止很多的惡緣,自然就會行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禅宗裡有句話:三界火宅煉金蓮,性海之中蓮花開。就是用火來冶煉金蓮。昊天一字輪,九界齊歡呼,用功在方寸,回歸諸佛國。只要用功用到位了,從哪兒來的還得回哪兒去。

學佛不能落在兩邊見,兩邊見就是一邊是有,一邊是空。釋迦佛在菩提樹下開悟後總結出來:不住有,也不住空,住中道,但又不執著於中道。

打個比喻:高速路是中道,高速路下邊都有輔道。善根種得好的,剛開始就可以上高速路上跑,好比一聞佛法即開悟,這種人是利根人。一上路就在高速路上跑,因為資糧夠了,無始劫的資糧非常足,所以說能跑高速路。

差一點的,是從輔道跑一段距離才到高速路上。因為資糧不夠,錢不足,還得算計在哪兒上高速路,錢剛好夠。所以先跑一段輔路,才上高速路,即入中道了,說明這種人的善根剛剛成熟。

再差一點的人,從輔道上跑到還差幾公裡才上高速路,因為兜裡資糧就那麼一點點,剛好就夠十公裡的錢,就在十公裡處上了中道。

這個比喻說明我們的善根資糧夠不夠。如果夠,剛開始就在高速路上跑,又平坦又快。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就是說善根種好了,資糧足夠了,一聽聞佛法就中道行不兩邊見,也不空,也不有,但又不執著於中道。如果執著於中道的話也是病根,也會執藥成病的。

釋迦佛苦口婆心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東西都不能執著。如果執著了就會墮落下來。他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就教導身邊的羅漢。羅漢都是自了漢,自了漢和魔有點相像,因為魔也算是自了漢。

魔和佛的區別就在於:佛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覺行圓滿。魔是自覺覺自,自己覺悟了就拉倒了,覺行沒有圓滿,不知道去度別人。所以說佛和魔的區別就在這兒。他倆的本領是一樣的,一念慈悲心生起即為佛,一念惡法生起即為魔。

佛和魔本是一體的,藏密有的佛像一面是慈悲相,另一面是非常凶狠的相。凶狠的相也是方便法門,是為了降魔的。自了漢和魔稍微有點差別,羅漢沒有貢高我慢那種心,更不會去害別人。魔會害別人的,比他高就不行,只有比他低,跟暴君一樣,所以魔的子民都會慢慢的離開他。

佛法不離世間覺。如果脫離了世間法,也就談不上覺了。佛是覺悟了的人,能善巧方便的度化有緣人,我們學佛也要學習更多的世間方便法門,善巧方便眾生。別人有病了,可以給抓點藥;別人困惑了,可以幫助解決心中的疑慮等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要圓融起來。

在古時候,高僧大德都會五明,這樣才可以更加方便去度化別人。五明是: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第一:聲明。研究語言和名、句、文等如何構成的學問。掌握了聲明,所說的話會合情合理,辯才是沒有障礙的。

第二:因明。印度邏輯學,說話邏輯性強,知見正確。就是我們說話的時候,不僅邏輯性嚴謹,而且要真實可靠。說話顛三倒四的,就沒人信。釋迦佛說話非常嚴謹,邏輯性非常好,因為他在出家之前已經把五明學得非常透了。

第三:醫方明。相當於現代的醫藥科學和醫療技術。必須要懂得一些醫藥知識,可以給人開個藥方,平常一些疾病要會治療。

第四:內明。即佛學,指釋迦的言教,包括菩薩藏和聲聞藏兩類教典。就是內心真正能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真谛。

第五:工巧明。農、商、事王、書、標、計度、數、印、占相、咒術、營造(雕塑)、生成(豢養六畜等)、防那(紡織、編織、縫紉)、和合(調解爭訟)、成熟(飲食業)、音樂等十二種均屬此。

只有真正懂得五明,才會更好的去方便度化眾生。不懂五明,教化眾生的時候會非常困難。真正修行的人,必須要懂得五明,五明在教化別人的時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去評價別人,就拿我個人來說,我對易經、風水非常懂,在平時的時候可以幫助一些朋友處理心理上的障礙。因為《易經》本身就是一部心理學,佛法也是一部心理學,但各有千秋。很多人還沒有聽聞佛法,用佛法很難和他們溝通,用《易經》,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因為《易經》是中國的精華,大家都會認可的。

《金剛經》不外乎兩個字:一個法,一個我。就是說法無我、我無我,如果把這兩個字弄清楚了,《金剛經》也就透了。這時候就會明白,大乘佛法不外乎大而圓。什麼叫大而圓?大乘佛法是非常博大的,是不二法門,又是圓融的,出世和入世沒有障礙,所以叫大而圓。

很多人修行之後,世間的活不干了,世間的事情不做了,夫妻也開始分居了,還有一些把工作辭了,這都是錯誤的做法,都是妄念。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真正的佛菩薩都是在人道上來度化人。只有自了漢,守不住心念的人,才會跑到深山裡頭,因為一到世間法上又找不著自己,這個現象是非常多的。

大乘佛法是博大而圓融的,並不是一修行了,什麼都不要了,這不是真正的空。釋迦佛說的真空妙有,是做事情就像吃飯穿衣一樣,每天飯要吃,衣服要穿,但不會去執著,不執著就為空,就為真空。

有一個老禅師跟他的徒弟說,我每天吃飯,但未曾咬破一粒米;每天穿衣,未曾掛一絲絲。這話就是真空妙有,不要執著空和有,心一執著就會落入兩邊見。每天去做事情,心又不住在事情上,沒有粘附,沒有掛礙,是為清淨心、如如不動心。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接下來佛又告訴須菩提,前面所說的那種人,是他們自性心的流露,是他們如來本性見聞覺知的顯發,這樣的眾生流露出來的是般若波羅蜜心、智慧的心、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得釋迦的甚深妙意,所以會得無量無邊的福德。

釋迦佛講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般若經屬於大乘中的上乘法門,哪怕是聲聞、緣覺也不一定懂得。只有在無量佛處種下了善根,資糧夠了的時候,一聽即悟,一心受持般若波羅蜜法,就可以達到無相無著。

無相就是看見一切相而離開一切相,就是不執著於相。不去執著於相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執著不執著的說法了,就可以真正的坦然處之,平常心是道了。明白了平常心是道,也明白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了,這時候才是真正的建立了自性中的萬法,自己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

什麼叫無我相?就是沒有色受想行識了,就是說六根已經修沒了。初果阿羅漢就是把六根修沒了,修得清淨無為了,是為無我相。有我相,就說明六根六識都還在,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有我們六根六識六塵都清淨下來,不再起念頭的時候,是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自己的身體是四大假合而成,不是真實的。密宗裡把身體說成是最粗糙的、最粗劣的,先把這粗糙的身體修成細的身體,然後再修成較細的身體,再往深裡修,就是修成最微細的身體和最最微細的身體。這時候,就是即身即佛了。

我們的身體雖然是四大假合、粗糙不堪,但我們色身當中有三身佛。六祖以自性解釋三身:(一)清淨法身佛,謂吾人之身即是如來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二)圓滿報身佛,謂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若能滌除一切情感欲望,則如一輪明日高懸於萬裡晴空之中,光芒萬丈,圓滿無缺。(三)自性化身佛,謂吾人若能堅信自性之力勝於一切化身佛,則此心向惡,便入地獄,若起毒害之心,便變為龍蛇;若此心向善,便生智慧,若起慈悲之心便變為菩薩。在密教中,毗盧遮那佛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圓滿報身盧捨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我們這個身體雖然粗糙但包含了三身合體,也是三魂合體,也是天人合一。雖然粗糙,但通過不斷的修行,不斷的悟我們的本來面目,擦去珍珠外的塵土,回光返照就能得清淨法身現前,也就是見如來了。但是我們現在妄想太多,所以見不了法身。如果大家某一天真的剎那之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突然之間空寂無我的時候,法身即現前了。

人死的時候,地火水風也都散了。中國道家有句話:塵歸塵,土歸土。這句話非常實在,說的就是這個。地,是指皮膚、骨骼、筋脈。火,是呼吸、溫度、體溫。風,也就是骨骼之間縫隙當中存留的風、說話喘出來的氣、鼻子呼出來的氣、耳朵裡冒出來的氣。水,是鼻涕、眼淚、尿、血液。一把火燒的時候,地火水風就沒有了,只有那一把灰土了。

我們不要認為四大是真實的。比如說動手術把腿鋸下來了,把腎也換了,頭換了,心髒換了,所有的東西都能換了,這樣哪個是你呀?找不到了吧!醫學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地步,四百年前蒲松齡的神話都成為了事實。所以說地火水風全都是四大假合,死的時候就是空的。這個空就是真正的空了,因為已經塵歸塵、土歸土了。

什麼叫真空?就是真正本來的我還在宇宙中飛翔,是不生不滅的。妙有是什麼?還會作用,還會到三界內游玩,變換想要變換的東西,所以叫妙有。

什麼叫眾生?眾生是生滅心所幻化的,此生死,彼生起。現在是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又變成貓和狗。眾生就是生滅的心,也可以說成是煩惱的心。自性當中的煩惱是為眾生,自性煩惱是一起一滅,所以為生滅心。

如果生滅的心停止了,不去胡思亂想了,自性眾生就清淨下來了,這個時候就入定了。定,不是非得坐在那兒,是隨時定,站著定,走著定,無時不定,是為真定。

壽者,是四大和合的身體的壽命,但又不是真實的。因為這個身體本來是空無的,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不真實的可以說成它沒有。世間萬物都是無常的,無常的都是生滅變化的,是夢幻泡影。

佛法有常,只有佛法是永恆不動的。這個佛法引申一下就是我們那顆原本清淨的真如本性。

當我們明白了人、我、眾生、壽都是不真實的時候,也就得了法眼。什麼叫法眼?離開了四相,心就清淨下來了,心法、心門開了,清淨的心就為法眼。

法眼追蹤,慧眼識英雄。追的是什麼蹤啊?這個蹤就是追我們原本從哪兒來,回哪兒去。當明白四相是不真實、是虛妄的時候,心門、心法就自然開了,自覺自悟了,離開兩邊了,離開有無了,自性本來就是如來,真如不動了,永遠離開塵世間的一切塵勞和妄想了。這個時候福德是自然而然得來的,福德是無際無邊的是無量的。

我們上有天門、下有地門,中有心門。“心門”(妄念的門)一開,是非就來。“心門”一關,人我是非一概與我無緣。這個“心門”開,和我剛才說的心門打開是兩個概念。我現在說的心門打開,是非自來,是我們的妄想心、是凡夫的心。所以凡夫的心一打開,世間萬物,是是非非,長長短短,黑黑白白全來。

把六根清理干淨之後,心是清淨的,這個時候心門打開是直通天門的,是非永遠與己無緣了,塵勞也與己無緣了,此時法眼通天啊!通的是什麼天?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天,指的是虛無。另外一個天就在身體裡的百會穴,叫天門(天輪、*輪)。

心門打開,性海蓮花開。性海就在我們的地門(海底輪),地門中的蓮花得到了逐步的營養,擴大了心門,心門直沖天門,能量俱足天門開,三花聚頂,這個時候得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這個福德和剛才講的那個福德又不一樣,這個是福德性,是真正清淨的法性。得法了之後就會自在,自然福德性就圓滿俱足了。

福慧俱足,佛教裡有句話: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纓珞。珍珠、瑪瑙都往大象身上披戴,大象福德非常好,但它沒有智慧。羅漢有了智慧只想自己自了,不去度別人,不種福田,所以要不著飯。

釋迦佛看到苦集滅道的法只能自了,不能去度化別人。然後開始講大乘法門,講了二十二年般若經,開始讓羅漢回小向大,這樣才可以得大福德、無量的福德。

這個福德是心性,不是外觀,外觀的福德只能說是福報。內心當中清淨下來法義無邊,自性自然建立萬法,這個時候得的福德是性。性空萬法建立,說的就是這個。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法相是指有為法相,是指顯於在外的文字或者佛像等;非法相是無為法,是顯於心內的某一層面的認識,沒有外在的形狀。

什麼叫無法相?就是我們的心離開外在的一切有為法相,不執著有為法相。比如說:不離開文字,也不立文字,不執著於文字,這個時候就離開一切法相,就是無法相了。

前邊是把“無我等四相”給破了,現在開始破的是“法相”。還執著於文字,還執著於釋迦佛所說的某一個法的時候,那就落入法相了。不要去執著我釋迦說的話或者是經文或者是法義,都不要掛在心上,離開一切法相,離開一切萬事萬物的相,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入道見道,開始修道。

亦無非法相。就是沒有非法相的執著,也就是不能執著無為法的相。自己入道之後,不能把自己悟到的某一層的認識作為絕對真理。因為每一個階段的認識都不一樣,不要把某一階段的認識成為自己的障礙,還要不斷的突破,心中沒有非法相的概念,才是亦無非法相。

當我們離開四相、法相、非法相的時候,才是真正明白了般若波羅蜜法。如果不明白般若波羅蜜法,而談般若波羅蜜法的時候,即是謗佛,即是謗法。

什麼叫般若波羅蜜法?就是用我們光明的智慧度自己到彼岸,然後用光明的智慧幫助別人從此岸到彼岸,是為般若波羅蜜法,這是從文字上解。如果從密意上解就是:三界火宅煉金蓮,性海蓮花開,這是密法。

如來明白眾生的心,也能看見眾生所走的路。如來是如如不動,如是而來,如是而去,本尊不動,是為如來。從自性來講,如來是自己的那顆本來清淨心。

如來是沒有相的,但我們剛開始修行,首先要從執著自性如來有一個相上開始,然後慢慢轉入內,再拋開這個相,達到真正無我無法的地步時,也就是真正的中道行,但又不執著於中道行,這樣才是自性如來自覺自悟,才是亦無非法相。

佛法還有一句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不是羅漢的境界,這是菩薩的境界,而且是八地菩薩的境界,無我無法無非法相了。因為眾生病是我病,眾生苦是我苦,這是八地菩薩往上的境界。所以說學佛很難。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釋迦佛又進一步點化須菩提,知道為什麼嗎?這裡的眾生是已經迷失了本性的人。眾生是迷失了本性的佛,如果一念覺眾生就是佛。如果很多眾生用後天的妄心來取相,就是用凡夫的心住在事相上,也就是執著於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四相了,就會認為我是我,我是真實不虛的;你是你;人是人;眾生是眾生;壽者是壽者。凡夫的心看待事物取決於外表外觀的現象,就會執著四大是真實不虛的我,心處於生滅的煩惱之中,每天都為了別人的事情去考慮。兒子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辦?老公天天出去打麻將,或者天天出去唱歌跳舞,每天都是為別人操心,都是污染了的凡心妄想。心住在相上,就會有掛礙,身心就不會自在。  

若取法相,如果住在釋迦佛講的文字相上,或者住在某一個法師的相貌或佛相上,也是執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接著佛又進一步的破須菩提的疑惑,又問須菩提知道原因嗎?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前面已經講了非法相,如果心住在非法相上,也是執著我人眾生壽者了。住在非法相上就好比頭上安頭,也是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了。

由以上可知,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都會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都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行。只有不取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行。理悟般若波羅蜜法,心行般若波羅蜜行,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大道之行,直入如來地。否則理不明,心不行,成佛更不可能。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以說不應該取法相,不應該取非法相,要這樣理解它的意義、要明白它的原因啊!真正的修行,法和非法都應該捨棄。

接著釋迦佛又從自性本來上講,所有的修行人,法對於自己的心來說就像過河的筏子,過了河就應該捨掉。更深一步的講,那些成佛的無為之法也要捨掉,就是般若波羅蜜法也得捨掉。如果真的從此岸到彼岸了,這個般若波羅蜜法也得放下了。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指頭,並不是月。非法是指頭指月方向的過程中,心的反應,都不是真正的實相,所以都要捨棄。

如果執著了,那就要落兩邊見了。一落兩邊見,天人福報是不成問題,但成佛是遙遙無期。因為只知道有天人這麼個層次,其它層次就不知道了。

修行要拾級而上,天人往上就是羅漢的層次。羅漢還沒有八地菩薩高。羅漢的禅定又分四個層次:

初果羅漢是證悟到了法喜充滿。禅悅為食叫法喜充滿,就是說六根已經清淨下來了,不再為六根所干擾。

二果羅漢達到了自我快樂。打一個很恰當的比喻,就像兩個熱戀當中的男女一樣,一觸摸有一股電流感,二果羅漢禅定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達到這個層次的人是捨不得出來的,所以二果羅漢是最可怕的。一旦陷入像熱戀當中那種境界的時候,就糟糕了,很多人在二果羅漢這個禅定當中都會失敗下來。

如果突破了這個障礙,能管住自心、自性的時候,知道那是虛無空無的,這個時候就可以沖破牢關,達到三果羅漢。

三果羅漢是什麼反應呢?三果羅漢是天女下凡啊!天女比凡界的女人漂亮得多。所以三果羅漢也往往滯留於三果之內,也很糟糕。如果明白這些都是助緣的時候,三果羅漢沖出牢關,三花聚頂,就是四果羅漢了。

四果羅漢的時候,以往的無始劫的習氣和妄想、見思二惑全都破了,已經證得了涅槃。開始住在涅槃當中,天下的事和我無關了。釋迦佛你自己度吧,我只想自己成佛了,認為自己證得了佛果。沒有!四果羅漢只不過是證得了涅槃這個境界,就是沒有陋習了、無漏了,但是還有更細微的煩惱。

大家想禅定,一定要明了禅定當中的過程。如果不明白,就會貪戀禅定當中的境界。很多人會在禅定當中死下來的,什麼叫死下來了?第一種死,是真的死亡了,魂靈跑了,只剩個皮囊;另外一種死就是瘋瘋癫癫,這個皮囊被另外一個人給穿上了。這非常可怕的,如果沒有過來的師父、明眼人在旁邊指點,千萬自己不要入那個禅定。

如果明白了禅定當中的所有境界,去禅定而不住在禅定當中,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心而無念,無念而無相,無相而無住,心為本,心才是我們最原始的根本。

什麼叫無心呢?無心之心,是為真心。真實不二的心叫無心。真正的無心,也就是本來面目現前了。本來面目現前,自然而然的無念。這個無念不是一點思維沒有,如果一點思維都沒有的話,那可能是死人或者是呆子。這個無念是心不住在任何念頭上,是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不思善、不思惡、不思長、不思短、不思紅、不思白。所以說這個無念是不去執著,不去住在所有的念頭上。

無念就會無相,不住於任何想法念頭時,自然就不會有執著的相。這個相是色相,萬事萬物都為色相,心中就不會殘留一點點萬事萬物的相。無相有沒有相呢?有啊!吃飯是飯相,坐著聽法是坐相。但我們沒有執著相。無相自然就會無住。

我們的根本還是這個心,這個心真正修煉出來了,明明了了,不再用妄念去思維一些事情了。妄念有沒有呢?是隨時有,隨時滅。後天的心是生滅的心,先天的心是不生不滅的心。區別就在這兒。

只有我們主客兩忘的時候,心境才會圓融,才會真正的明白佛法是良藥。只有這個良藥,才能治療各種人的心病。

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龍記大和尚,也是修禅法的。他修行很多年都沒有悟到達摩西來意。一個名叫句子的禅師給他寫了一個偈子,他突然就明白了,這個偈子是:“不用將心向外求,各種消息有來由。褒言達摩西來意,只在句子一指頭。”句子禅師用一個手指頭來表達佛法的妙用,不管什麼人來,他都用這個指頭來給人家回答佛法的妙用。

有一天他出門了,他的小徒弟看見客人來了,也學他師父那個樣子,把手指頭一舉。佛法就是一,一就是佛法,萬法歸一。這個小和尚並沒有真正的從心裡明了“一”是什麼,什麼是“一”?正好他師父從外面回來,一看見他學自己的樣子,就拿起刀子照他手指頭一削,砍了下來。然後就問他,再說“一”在何處?

小和尚一著急明了自心了。一歸何處?這個答案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龍記禅師明了之後,寫了一段偈子:心淨頓消融,方明色與空,一時本來體,青山白雲中。

什麼叫心淨頓消融?就是自心裡的那些境界都不能執著。如果執著了就住在法上了。住在法上,就會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心淨不被外物所牽縛,主客兩忘的時候,方明色與空。明了色空不二,心中的法相或非法相一下子消融,冰山融化,露出它本來面目,原來凡聖同體不二。

一時本來體,才知道我這本來就是清淨的,無需時時勤拂拭。時時勤拂拭,是漸悟法門,非常慢的。禅宗是頓悟法門,能在中國扎根一千多年,也是六祖惠能的一大功勞,更是馬祖的一大功勞。

青山白雲中,青山就是原本的我,原本的這個心叫青山。也可以說我們的身體為山,青為清淨(原本的性)。白雲是煩惱的烏雲籠罩了我們的頭頂,一旦烏雲散去,就會露出本來的我。所以佛用布施來度我們的悭貪,用般若的智慧度我們的愚癡,用禅定度我們的散亂。

下載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