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大家晚上好!在家裡的就把香點上,如果沒有在家的就心香九柱,我們一起來祈請。
我們首先祈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大家用心隨著我的口令一起來祈請,用我們真誠的心來祈請:
祈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祈請南無阿彌陀佛!
祈請南無東方藥師琉璃佛!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唵。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南無三滿多。母馱喃(tuó nán)。唵。度噜度噜。地尾薩婆诃。
唵。誐誐曩(ě ě nǎnɡ)。三婆瓦。韈(wà)日喇斛( lā h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奉請青除災金剛。奉請辟毒金剛。奉請黃隨求金剛。奉請白淨水金剛。
奉請赤聲火金剛。奉請定持災金剛。奉請紫賢金剛。奉請大神金剛。
奉請金剛眷菩薩 奉請金剛索菩薩。奉請金剛愛菩薩。奉請金剛語菩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昨天我們講到第四分的時候,釋迦佛告訴須菩提以及聽法的諸位徒弟,要破四相首先要發一個願,就是發心菩提,什麼叫發心菩提呢?就是你想做一個事情之前,首先要發一個願力,你的心量才可以慢慢的打開。
如果沒有這個願力做為一個鋪墊的話,心量是打不開的。阿羅漢雖然能修到涅槃,住在涅槃之中,但是他沒有發度眾生的願,所以也就得不了佛那麼大的果。
只有你發大願,然後才能得到最大的果。釋迦佛發的願非常大,再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地藏王菩薩,他發的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願就大到無邊了,因為地獄永遠是有人在的。地獄什麼時候空,他才什麼時候成佛。我看這個太陽系或銀河系消滅了,他才可以成佛。發這麼大的願,是要有心量來作為主導的。
大家修行一定要有心量,心量不大,發願又不大,修起來非常累的。只能說自力,自力能得到多少利益呀,這個不好說了。只有你的心量大,然後你的願力再大,將來證得的果才能大。
我們學佛修行首先要發願,你不發願就證明你的心量不大。只有你發願之後,心量才能看得出來。皈依的時候,有個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有發大願的心量,沒有發大願的心量,將來是證不到果的。
如何發願哪?是要在佛菩薩前發願的。如果沒有佛菩薩的像,就在心中燃起九根香,九根香燒出的香可以飄到十方國土之中,所有的諸佛菩薩都能聽得見,都能感應到,你是真心發願,還是假心發願。真心發願會得到十方護法的護持,假的就得不到了。
如果家裡有佛堂最好,點上九根香,然後鄭重其事的在佛菩薩面前發出一個真誠心願。口說、心想、還要行,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修行、學佛。因為做菩薩的必須要知行合一。
九是個吉數。佛家講三六九,三是個最基本的數,代表佛法僧。燃九根是把你的這種願力心帶到九天之上。九天正好是在三十三層天,修行到一定層次的時候,是通過三十三層天出三界。想出三界,九根香是最圓滿的,佛家講九為圓滿,也為回歸的數字。
昨天和前天講了破四相的問題,然後是讓大家按照他說的方法去修行,如何去修行哪?釋迦佛教導我們如何發心,如何明心。剛才講了發心菩提,現在再給你們講一下明心菩提。
發心菩提之後,自己在實踐當中慢慢的就會體悟到,自己這個心確實是太浮躁了,妄想太多了。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一分鐘前想吃,一分鐘後又想穿,所以說妄念翻飛,奔流不息,沒有一個自主的意識。
我們發心修行,修正自己歪曲的心,主要是落在修上。行是讓我們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你會感知到宇宙不可思議的能量在自己身上起的作用。
經常說:相由心變。五官相貌,如何去改變?真正的改變是從心開始。心正止惡,眾善奉行。只要把心修正了,自己的五官自然就會漂亮。本來並不是多麼好看,但是你的心非常善良,別人看你的時候就心生喜悅,美是從內心中流露出來的。有的人不善良,外表會隨著心惡的變化而發生扭曲變化。經常打罵別人的人,一看就是一臉的橫肉。
大家都有這樣的同感,所以說修行可以改變自己的身和心。發心之後就要付諸於行動,慢慢就會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間微妙的作用。當自己能體驗到佛家講的真空妙有的時候,才真正的感歎到釋迦佛是多麼的偉大!
前面整個就是發心菩提和明心菩提。大家首先要明白《金剛經》講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問須菩提?須菩提翻譯成中文叫解空,所以說《金剛經》講的也是空。這個空不同凡夫的空,凡夫的空是沒有。釋迦佛講的空是有,但你不能執著有。說它沒有也不對,說它有也不對,這個空叫性空。
只有你真正明白了宇宙,也就明白了這個空。如果你不明白宇宙,也就不明白釋迦佛說的空。不明白釋迦佛說的空,就會落入凡夫見的斷滅空,那就是邪知邪見,就是外道。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理實見。就是以佛法的真實妙義能明白心的本源,能領悟到宇宙的實相。對於一個真正入道的人來說,只有知行合一、心行合一的時候,才能看到宇宙本來的面貌,也就是說實相。
《金剛經》講的是智慧般若,般若分三種般若:第一種般若為文字般若,第二種般若為觀照般若,第三種是為實相般若。
從經文上依文解義,是文字般若。大家首先從文字般若開始,通過讀經了解經背後的意思,來開發出自己的智慧,這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屬於顯。
如果某一位菩薩聽一句半句,就像釋迦佛說的依四句偈等能開悟,說明他在無始劫很多佛前已經種下了善根,所以說他一聽就能開悟。
觀照般若屬於密,這個密也算密中顯、顯中密,也不算非常深。很多開了天目的都屬於觀照般若,能看到佛菩薩直接來了。
實相般若,就是你自己的無位真人完全的修煉出來了,自己知道宇宙是怎麼生成的,像釋迦佛那樣能觀到宇宙的本來了。
現在的科學已經研究得知,宇宙有一百五十億年了,太陽有一百億年,地球有五十億年,這是大概的數字。科學研究的范疇並沒有超越釋迦佛所看到的范圍,釋迦佛集科學家、天文家、哲學家等等於一身,所以說他是最偉大的聖人。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佛問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你是怎樣認為的哪?可以用我們色身相見到如來嗎?須菩提回答:不可能的,世尊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色身是有為法中的身相,是通過父母因緣和合而成的血肉之軀,這個色身是假我,是小我。色身相是有生滅的,是後天思維的色身。色身造善造惡在六道輪回的生死海中自己去承擔。
我們佛堂供的佛像是人為的,起初是紀念釋迦佛而造立的佛像,後來又發展出很多的像:阿彌陀佛像、地藏王像、觀音像、藥師佛像,這都是用各種材料色體造成的非常莊嚴的各種形象的佛像,都屬於有形象的色身,這是能看到的。但只要你是凡夫就永遠看不到法身。只有通過修行打開了慧眼、法眼,才能見真實如來。這個需要修行達到一定的定力才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如果一下子看到了,我想這個人就不用修了,也不用學了。
如來是法身,法身是無形無相的,眼睛是看不見的,也摸不到的。法身也不參與後天的是非善惡的。只能憑我們的心靈去感應它。說有天目的人可以看到法身,錯了!天目看不到。有慧眼的人能看到,阿羅漢就有慧眼可以看到,但不一定是每個阿羅漢都能看到,因為阿羅漢證到了四果的時候,並不一定是五眼開開,他是把自己無始劫的陋習修成無漏。無漏就是沒有煩惱和習氣了。
我見過很多活佛智慧確實非常大,陋習和妄念已經基本上沒有了,但離四果純正的阿羅漢還有一段距離。有些人確實能把宇宙中最原始的東西看到,但是講不出來,這不是最究竟的。
最究竟的就是自心自性把籠罩在心頭上的烏雲撥開,看到朗朗明月。自性好比珍珠埋在了沙土之中,我們要把它挖掘出來擦掉泥土,它自然就會放射出原本就有的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光芒,這個就是原始本性,也就是我們的清淨法身。
法身、報身、化身都在我們的色身中。如果離開了色身,找不到法身。清淨法身就是法身佛,也就是佛性(佛根、光明),它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化身是因為我們有思維了,然後應化於三界之中也叫應身。報身是在三界之內做善做惡都是由色身去受報,所以叫報身。
肯定有人問,天眼開了能不能看到?天眼的層次比慧眼和法眼的層次低很多了。修行達到四果阿羅漢沒有煩惱和陋習了,這個時候你的慧眼才能開。所以說修行非常艱難的,不是說想修成你就得到了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辟支佛可以看到法身,但是他也是通過不斷的修行達到了清靜無為的一真法界,法界也為法身,所以說我們要摒住一切往外散馳的心念,守住原本清淨無為的真如,去掉污垢的煩惱,這個時候就能見到法身。
通過不斷地修行懂得理了,然後還得有行動。知和行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在某一天某一時刻突然之間大徹悟。我們平時是小悟不斷,大悟沒有。那個小悟,我起了個名稱叫瞬間智慧,瞬間和宇宙的信息波接通了,就像發電報似的滴滴答滴滴答滴滴答,正好這個時候你和宇宙的某位佛菩薩的信號接通,他給了你一定的能量,你的智慧突然之間打開了,你說出的話和你給別人解的經文都如理如法,這個是瞬間智慧。
釋迦佛讓我們不斷地把這瞬間智慧擴展成永恆的智慧,也就是說大光明,讓這個光明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它本來就是圓滿俱足的,只不過是在無始劫生死流浪中,把這顆圓滿的珍珠給沾滿了髒東西,我們就通過修行、念佛號、拜忏、讀經,慢慢的把髒東西抹掉,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須菩提雖然知道不可以用身相見如來,但對所以然的原因並不是太清楚,接著佛又繼續開示“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如來所說的身相是實相,是空相,它不是凡夫認為的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緊接著告訴須菩提,凡是能看到有形象的,都是我們妄念生出來的,都是不真實的如來本義的身相。如來本義的身相是實相,不是虛妄的相,什麼叫如來真實的相哪?下面緊接著又開示,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法身佛為了眾生而開顯一切方便法門,都是為了針對凡夫的各種思想病,才有了八萬四千種佛法或者是法門。
諸相就是萬事萬物所呈現的各種形象,為色。假如你看到了諸相,不去執著這些萬事萬物色相的時候,也就看到了原本的那個非相,非相就是最原本的不是相的相,因為法身是沒有相的。
對於萬事萬物,不執著於心念的時候,不落在兩邊見的時候,你看到的才是真正的法身,法身為非相,才是真實如來。有一句詩: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佛身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就是這個概念。
你真正心念不去外馳求什麼法身佛的時候,也就看到了法身佛。唐朝的禅宗大德們把《金剛經》已經悟透了,於是就用大白話說: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只有你不去執著三界內的一切法或非法的時候,你才是真正見道,才能悟道。
如果說看見如來來了,這個如來在哪?我們兩個眼睛看不見,因為我們沒有到五眼六神通的地步,所以說看不見。什麼叫能看得見?就是你心領神會,心與虛空中十方諸佛菩薩相應相合相融的時候,你才是真正見到了佛菩薩。
什麼叫神?就是你第八識阿賴耶識。第七識末那識是被污染了的神。污染了的第七識把第八識裡的清淨的這些種子輸送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就形成了後天思維,妄念多多,念念不相斷。
慧能從《金剛經》裡悟出來: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無相為體。之後在廣東嶺南開始了自己傳法的路。
無相為體。慧能說: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就是說眼睛看到的不要去執著它。就像我們每天穿衣吃飯一樣,都是很自然的,沒有掛礙的。如果你每天執著穿衣吃飯,就會被吃飯穿衣的相所束縛,就會煩惱而不自在了。三祖向二祖請問:請和尚為我解縛。和尚就問他:誰來縛你?他一聽這句話就開悟了。就是讓我們看到任何一件事物都要用正思、正信、正念、正知、正見來思考的時候,就不會住在相上。所以說見相要離開相,是為無相。
如果你看到相而去執著於相的時候,我們原本清淨的真如又被一樣東西所束縛,就會有掛礙。天津有個老太太念佛三年,能預知自己什麼時候走了。她的家人尤其小孫女不相信佛法,但老太太臨走的那天中午十一點半的時候,她家屋頂上金光閃閃,天籁之音從天上飄下。她家的兒子、兒媳婦、還有孫子看到了聽到了,小孫子看到了西方三聖在他家房頂上,一家人全都相信了。老太太這個時候兩眼一閉,雙腿一盤,合十就走了。可這老太太有點私心雜念,想起牆角裡還埋了兩萬塊錢放在一個瓦罐裡頭,她又下來了睜開了眼睛,說還不能走,小孫子我給你存了兩萬塊錢哪。
這就告訴我們,心念不能住在世間萬物上。如果你住留在萬物上,走時會不順利。《阿彌陀經》裡講: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果在往生的那一剎那之間,本來你已經上去了,就因為你心中還有所牽掛,牽掛那個東西重如須彌山,這一顛倒老太太又下來了。下來之後她就講了這個故事。
無住為本。《金剛經》是禅宗的根基,涵蓋乾坤,言語道斷。就是告訴我們,不要用後天思維住在後天的妄念上,心如如不動,隨它去,隨風飄逝,這樣念頭就駐扎不了,就好像你站在岸上看滔滔的江水東流去,心是靜靜的。只有這個時候,你念念不住於一切事物上,也就沒有任何一個萬事萬物能束縛了你的心念的,這樣才是無住為本。
無住就是清淨的本性念念不住,雖然現前起了煩惱的念頭,但是不去執著煩惱的念頭。很多人念經、拜佛、參禅的時候,妄念是一個接著一個,有人就害怕,其實煩惱是菩提根呀。剛開始修行時,用一個參照物的方法來降伏自己的妄念,比如誦佛號,把念頭住在佛號上,各種妄念似流水,不住在妄念上,這樣慢慢的心就會越來越清淨。隨著自己定力的提高,就可以用正知正見來度化自性眾生了,正如六祖所說: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如果心住在妄念上,就會被妄念所束縛。比如說,我兒子學習不好,怎麼辦呀?每天為此憂慮,這就是心住在妄念上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隨他去,就不會自生煩惱。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因這句話而開悟,慧能大字不識一個,但他心性純厚,昨天我說過一句話,只有心性純厚的人悟道見道快。越是狡猾的人,越不易見道。
無念為宗。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在一切境界上心不被外界事物所牽連、污染。比如說你正在學佛的時候,突然有朋友來叫你,學什麼佛呀,佛還能給你飯,還能給你錢花,走,跟我去卡拉ok。這個時候,讓你去卡拉ok的話進到你耳朵裡。是啊,還不如去吃喝玩樂。心念一動即為染著,就被外界環境事物所染了,牛鼻子被牽著走了。
無念就是自己原本自性清淨,不被外界所牽動。只有你自性離開境界、離開外相的時候,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才會建立萬法。為什麼能建立萬法?自性清淨不為外界所牽縛,萬法才會從心中油然而生。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慧能從《金剛經》裡總結出來: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無相為體。無念為宗,但又不能脫離對事物本體的觀點和對主體思維的觀點,所以說這三點又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
學佛非常困難,困難在哪兒呢?因為大家都沒有見道,會因文解字,很多自認為有學歷的人是依文解文,不是依文去解釋那個真實的第一義,更不是依字來解釋宇宙第一觀。觀為照,覺是覺悟,只有你自己心念覺悟的時候,才能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不要被外境所牽動。比如說正在這聽法,別人叫你趕快上別的網,你耳朵一聽,就像風從耳邊一刮走了一樣,但身和心不要被這個話所牽動,這個時候你是入定了,是心在入定。
剛才給你們講了慧能悟出來的道理,在佛教中有這麼一句話:在心為宗,出口為教。在心為宗就是以心為根本,以無念、無住、無相為最終的根本,你才可以達到定和慧。慧能不太講究顯教或者漸悟法門的戒律。今天下午我在休息的時候,佛王(文殊師利)來了,給我說了一句話:那些戒律是給凡夫設定的。這句話我剛開始也沒聽明白,這不是誹謗嘛?後來突然之間明白了,凡夫必須有法律來約束他,要不他會翻天的。顯教宗派的戒律是給漸修漸悟的人,也就是給凡夫用的。慧能講慧、定、戒,你的自性本身就清淨,哪有戒可以去持呢?!直心是道場就是定,不入不亂是為慧,定慧一如。
大家如果喜歡禅宗的書就去看一看,禅宗是中國化了的佛教,而非印度佛教了,已經演變成中國式的博大精深的宗派。真正有智慧的人不需要戒律,因為他自性上是有戒律的。所以說很多禅宗大德呀不注重戒律,有沒有戒律哪?有!是在自心裡。外在的戒律是因為釋迦佛在的時候,很多比丘屬於強盜或是小偷小摸的人,沒有飯吃混不下去了混入佛教隊伍裡頭,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釋迦佛就給這種人定的戒律。但是戒律也有個好處,就是控制你不讓你犯更多的錯誤。如果犯的錯誤越多,那智慧也就越糟糕。這句話可能一時你們還聽不太明白,不過沒關系,將來會有機會明白的。一旦你真正的智慧打開的時候,你就懂得為什麼要定這麼多戒律了。
慧能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六祖慧能講法不離自性,我是看完《金剛經》後,又看了一部有關他的電影,明白了非常多的道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如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在這裡佛明確告訴了我們一個修行的過程,以及宇宙與人生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你真的是直心是道場,平常心是道場,這些經文都統統不用看了。馬祖沒有看過,馬祖和慧能幾乎是一樣的大字識不了幾個。中國的禅宗是從馬祖之後才走向了巅峰,才有以後的五宗七派。
達摩西來寫了一首偈:一花開五葉,五葉自然成。現在臨濟宗和曹洞宗在中國還是有的,其它的三個宗派已經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是因為傳法的地域非常窄,又沒有那麼大智慧的人來接法,所以說他的法門就斷了。
臨濟宗傳播非常廣,臨濟義玄在河北傳法一直傳到江南。曹洞宗想當初也非常壯大,但傳來傳去也是機緣都不算太好,他現在的法脈香火不是那麼旺盛。
正信希有。何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和信念。什麼叫希有?就是我們在無始劫已經種好的善根才叫希有。如果你現在聽聞我講一句半句,或是看一句半句,你突然開悟了,或者是明白釋迦佛所說的話了,這不是你現在就有的根基,後面說:不是在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種的善根,而是在無量千萬佛所。因為無始劫種的善根,所以說一聽就會開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須菩提又一次直截了當的向佛請問,世尊啊,非常多的眾生聽您老人家說完這個真實不二的法義之後,他們能不能生起信心呢?
“頗有眾生”有兩個說法,一個是當時聽釋迦佛講法的這幫人,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另一個講法,就是說釋迦佛涅槃後的眾生,他們聽到了這樣的說法,能不能生信心?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佛馬上告訴須菩提以及在法會上的聽法的眾生,不要有這種想法。我釋迦滅後五百歲,有持我的戒律,來修他的福報的。
在我釋迦佛去世後五百年後,他能按照我的戒律去修持,他會得福報。比如說你們打三皈依的時候,戒律只有五個:殺盜YIN妄酒。你要真的能按照五戒持戒的話,你的福德是無邊無量的。
【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章句就是佛經裡的話,或者說《金剛經》裡的某一句話,不僅深信,而且信心十足,並且履行於實踐中,他才是真正的心無所住、無有牽掛的真修行人。只要他心無所住、心如虛空,常常住在常寂光裡的時候,他的身口意是一致的。口說心行,是為般若行。口說心不行,是為凡夫行。
【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緊接著就告訴了,既然信我釋迦所說的這些話,認為是真實不虛的,而且又心無所住,不會被外界所干擾的時候,這個緣分就不是在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種的善根,而是在無始劫無量千萬多佛的國家,在佛跟前侍奉佛種下的善根,而非今朝種諸的善根呀。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只聽聞只言片語或者一個偈子,就直契內心深處,深信不疑,具有這樣清淨的一念的為淨信者,也都是在無量劫佛所處所種下的善根,才會這樣的。
如何是清淨的第一念?比如說你恨這個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人,某一天碰到他了,你第一念如果是:這個人作惡多端,把他殺了也是度他,這個念雖然是錯了,但是它是清淨的。大家如果沒有明白這個念頭的時候,你可以回去私下裡慢慢參,因為我已經參過這個念頭。因為殺人放火的人,他會危害更多的善良的人,如果你第一念是為了眾生去把他殺掉,你這個念雖然在佛法上來看是錯誤的,但你這個念是為了更多善良的眾生,把這個惡人除掉,那這個第一念就是正確的。但如果說第一念是偷點錢花,這個念頭就是錯誤的,是不清淨的。我們修行就是修本來的無為的清淨的第一念。而不是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妄念了。
佛在一部經裡講過,如果一個比丘危害到了更多的群體的時候,就可以把他除掉。這個除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把他攆出這個隊伍。第二個是除掉。
如果你清淨的一念一旦生起來的時候,你就會阻止很多的惡緣,自然就會行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今天休息的時候,佛王來了,給我講的同時,我哭得一塌糊塗,感覺到自己的智慧非常糟糕,記憶力也不好,慧能在旁邊還說:哭有何用?眼淚擦干是金蓮。之後我出來了一個偈子:昊天一字輪,九界齊歡呼,用功在方寸,回歸諸佛國。只要你用功用到位了,你從哪兒來的還得回哪兒去。
禅宗裡有句話:三界火宅練金蓮,性海之中蓮花開。就是用火來冶煉金蓮。
學佛不能落在兩邊見,兩邊見就是一邊是有,一邊是空。釋迦佛在菩提樹下開悟後總結出來:不住有,也不住空,住中道,但又不執著於中道。
打個比喻:高速路是中道,高速路下邊都有副道。善根種得好的,他從剛開始就可以上高速路上跑,好比一聞佛法即開悟,這種人是利根人。一上車就在高速路上跑,因為他的資糧夠了,他無始劫的資糧非常足,所以說他能跑高速路。
差一點的,是從副道跑一段距離才到高速路上。因為他的資糧不夠,還得算計這個資糧這個錢,在哪兒上高速路之後可以一下子跑到底,錢才剛好夠。他的資糧剛好就這麼多,說明這個人的善根剛剛成熟。
再差一點的人,從副道上跑到結尾了,還差幾公裡他才上高速路,因為他兜裡資糧就那麼一點點,剛好就夠十公裡的錢,他就在十公裡處上了中道。
這個比喻說明我們的善根資糧夠不夠。如果夠,從剛開始就在高速路上跑,又平坦又快。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就是說他的善根種好了,資糧足夠,一聽聞佛法就中道行不兩邊見,也不空,也不有,但又不執著於中道。如果執著於中道的話也是病根,也會執藥成病的。
釋迦佛苦口婆心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東西都不能執著。如果你執著了就會墮落下來。他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就教導身邊的羅漢。羅漢都是自了漢,自了漢和魔有點相像,因為魔也算是自了漢。
魔和佛的區別就在於:佛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覺行圓滿。魔是自覺覺自,自己覺悟了就拉倒了,覺行沒有圓滿, 不知道去度別人。所以說佛和魔的區別就在這兒。他倆的本領是一樣的,一念慈悲心生起即為佛,一念惡法生起即為魔。
佛和魔本是一體的,藏密有的佛像一面是慈悲相,另一面是非常凶狠的相。凶狠的相也是方便法門,是為了降魔的。自了漢和魔又稍微有點差別,羅漢沒有貢高我慢的那種心,更不會去害別人。魔會害別人的,比他高就不行,只有比他低,跟暴君一樣,所以魔的子民都會慢慢的離開他。
佛法不離世間覺。如果你脫離了世間法,也就談不上覺了。佛是覺悟了的人,能善巧方便的度化有緣人,我們學佛也要學習更多的世間方便法門,善巧方便眾生。別人有病了,可以給抓點藥;別人困惑了,可以幫助他解決心中的疑慮等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要圓融起來啊。
在古時候,高僧大德都會五明,這樣才可以更加方便去度化別人。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在這裡大家了解一下五明:
第一:聲明。研究語言和名、句、文等如何構成的學問。掌握了聲明,所說的話會合情合理,辯才是沒有障礙的。
第二:因明。印度邏輯學,說話邏輯性強,知見正確。就是我們說話的時候,不僅邏輯性嚴謹,而且要真實可靠。說話顛三倒四的,就沒人信。釋迦佛說話非常嚴謹,邏輯性非常好,因為他在出家之前已經把五明學得非常透了。
第三:醫方明。相當於現代的醫藥科學和醫療技術。必須要懂得一些醫藥,給人開個藥方,平常一些疾病要會治療。
第四:內明。即佛學,指釋迦的言教,包括菩薩藏和聲聞藏兩類教典。就是你的內心真正能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真谛。
第五:工巧明。農,商,事王,書、標、計度、數、印,占相,咒術,營造(雕塑),生成(豢養六畜等),防那(紡織、編織、縫紉),和合(調解爭訟),成熟(飲食業),音樂等十二種均屬此。
只有你真正懂得五明,才會更好的去方便度化眾生。不懂五明,教化眾生的時候也非常困難。真正修行的人,必須要懂得五明,五明在教化別人的的時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咱們不敢去評價別人,只能拿我個人來說,我對易經、風水非常懂,在平時的時候可以幫助一些朋友處理心理上的障礙。因為《易經》本身就是一部心理學,佛法也是一部心理學,但各有千秋,很多人還沒有聽聞佛法,用佛法就跟難和他溝通,用《易經》就比較容易接受。因為《易經》是中國的精華,大家都會認可的。
《金剛經》不外乎兩個字:一個法,一個我。就是說法無我、我無我,如果把這兩個字弄清楚了,《金剛經》也就透了。這時候你就會明白,大乘佛法不外乎大而圓。什麼叫大而圓?大乘佛法是非常博大的,是不二法門,又是圓融的,出世和入世沒有障礙,所以叫大而圓。
很多人修行之後,世間的活不干了,世間的事情不做了,夫妻就開始分居了,還有一些把工作辭了,這都是錯誤的做法,都是妄念。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真正的佛菩薩都是在人道上來度化人。只有自了漢,守不住心念的人,才會跑到深山裡頭,因為一到世間法上又找不著自己,這個現象是非常多的。
大乘佛法是博大而圓融的,並不是一修行了,什麼都不要了,這不是真正的空。釋迦佛說得真空妙有,是做事情就像吃飯穿衣一樣,每天飯要吃,衣服要穿,但你不會去執著這個東西,不執著就為空,就為真空。
有一個老禅師跟他的徒弟說,我每天吃飯,但未曾咬破一粒米;每天穿衣,未曾掛一絲絲。這個話就是真空妙有,不要執著空和有,心一執著就會落入兩邊見。每天去做事情,心又不住在事情上,沒有粘附,沒有掛礙,是為清淨心、如如不動心。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接下來佛又告訴須菩提,前面所說的那種人,是他們自性心的流露,是他們如來本性的見聞覺知的顯發,這樣的眾生流露出來的是般若波羅蜜心、智慧的心、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得釋迦的甚深妙意,所以會得無量無邊的福德。
釋迦佛講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般若經屬於大乘中的上乘法門,哪怕是聲聞、緣覺也不一定懂得。只有你在無量佛處種下了善根,你的資糧夠了的時候,一聽即悟,一心受持般若波羅蜜法,就可以達到無相無著。
無相就是看見一切相而離開一切相,就是不執著於相。不去執著於相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執著不執著的這種說法了,就可以真正的坦然處之,平常心是道了。明白了平常心是道,也明白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了,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的建立了自性中的萬法,自己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
什麼叫無我相?就是沒有色受想行識了,就是說六根已經修沒了。初果阿羅漢就是把六根修沒了,修得清淨無為了,是為無我相。有我相,就說明他的六根六識都還在,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有我們六根六識六塵都清淨下來,不再起念頭的時候,是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自己的身體是四大假合而成,不是真實的。在密宗裡把身體說成是最粗糙的、最粗劣的身體,先把這粗糙的身體修成細的身體,然後再修成較細的身體,再往深裡修,就是修成最微細的身體和最最微細的身體。這時候,就是即身即佛了。
我們的身體雖然是四大假合、粗糙不堪,但我們色身當中有三身佛。六祖以自性解釋三身:(1)清淨法身佛,謂吾人之身即是如來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2)圓滿報身佛,謂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若能滌除一切情感欲望,則如一輪明日高懸於萬裡晴空之中,光芒萬丈,圓滿無缺。(3) 自性化身佛,謂吾人若能堅信自性之力勝於一切化身佛,則此心向惡,便入地獄,若起毒害之心,便變為龍蛇;若此心向善,便生智慧,若起慈悲之心便變為菩薩。在密教中,毗盧遮那佛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圓滿報身盧捨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我們這個身體雖然粗糙但包含了三身合體,也是三魂合體,也是天人合一。雖然粗糙,但通過不斷的修行,不斷的悟我們的本來面目,擦去珍珠外的塵土,回光返照就能得清淨法身現前,也就是見如來了。但是我們現在妄想太多,所以見不了法身。如果大家某一天真的剎那之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突然之間空寂無我的時候,法身即現前了。
人死的時候,地火水風也都散了。中國道家有句話:塵歸塵,土歸土。這句話非常實在,說的就是這個。地,是指皮膚、骨骼、筋脈。火,是呼吸、溫度、體溫。風,也就是骨骼之間縫隙當中存留的風、說話喘出來的氣、鼻子呼出來的氣、耳朵裡冒出來的氣。水,是鼻涕、眼淚、尿、血液。一把火燒的時候,地火水風就沒有了,只有那一把灰土啊。
我們不要認為四大是真實的,比如說動手術把腿鋸下來了,把腎也換了,頭換了,心髒換了,所有的東西都能換了,這樣哪個是你呀,找不到了吧。醫學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地步,四百年前蒲松齡的神話都成為事實。所以說地火水風全都是四大假合,死的時候就是空的。這個空就是真正的空了,因為他已經塵歸塵土歸土了。
什麼叫真空?就是真正本來的我還在宇宙中飛翔,是不生不滅的。妙有是什麼?他還會作用,還會到三界內游玩,變換他想要變換的東西,所以叫妙有。
什麼叫眾生?眾生是生滅的心所幻化的,此生死,彼生起。現在是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又變成貓和狗。眾生就是生滅的心,也可以說成是煩惱的心。自性當中的煩惱是為眾生,自性煩惱是一起一滅,所以為生滅心。
如果生滅的心停止了,不去胡思亂想的時候,你的自性眾生就清淨下來了,這個時候就入定了。定,不是非得坐在那兒,是隨時定,站著定,走著定,無時不定,是為真定。
壽者,是四大和合的身體的壽命,但又不是真實的。因為這個身體本來是空無的,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不真實的可以說成它沒有。世間萬物都是無常的,無常的都是生滅變化的,是夢幻泡影。
佛法有常,只有佛法是永恆不動的。這個佛法引申一下就是說,是我們那顆原本清淨的真如本性。
當我們明白了人、我、眾生、壽都是不真實的時候,也就得了法眼。什麼叫法眼?離開了四相,心就清淨下來了,心法、心門開了,清淨的心就為法眼。
法眼追蹤,慧眼識英雄。追的是什麼蹤啊?這個蹤就是追我們原本從哪兒來,回哪兒去。當明白我們四相是不真實是虛妄的時候,心門、心法就自然開了,自覺自悟了,離開兩邊了,離開有無了,自性本來就是如來,真如不動了,永遠離開塵世間的一切塵勞和妄想了。只有這個時候你的福德是自然而然得來的,福德是無際無邊的是無量的。
我們上有天門、下有地門,中有心門。“心門”(妄念的門)一開,是非就來。“心門”一關,人我是非一概與我無緣。這個“心門”開,和我剛才說的心門打開是兩個概念。我現在說的心門打開,是非自來,是我們的妄想心、是凡夫的心。所以凡夫的心一打開,世間萬物,是是非非,長長短短,黑黑白白全來。
把六根清理干淨之後,心是清淨的,這個時候心門打開是直通天門的,是非永遠與你無緣了,塵勞也與你無緣了,此時法眼通天啊。通的是什麼天?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天,指的是虛無;另外一個天就在身體裡的百會穴,叫天門(天輪、*輪)。
心門打開,性海蓮花開。性海就在我們的地門(海底輪),地門中的蓮花得到了逐步的營養,擴大了心門,心門直沖天門,能量俱足天門開,三花聚頂,這個時候你得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這個福德和剛才講的那個福德又不一樣,這個是福德性,是真正的清淨的法性。你得法了之後就會自在,自然你的福德性就圓滿俱足了。
福慧俱足,佛教裡有句話: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纓珞。珍珠、瑪瑙都往大象身上披戴,大象福德非常好,但它沒有智慧。羅漢有了智慧只想自己自了漢,不去度別人,不種福田,所以要不著飯。
釋迦佛看到苦集滅道的法只能自了,不能去度化別人。然後開始講大乘法門,講了二十二年般若經,開始讓羅漢由小向大,這樣才可以得大福德、無量的福德。
這個福德是心性,不是外觀,外觀的福德只能說是福報。你內心當中清淨下來法義無邊,自性自然建立萬法,這個時候你得的福德是性。性空萬法建立,說的就是這個。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法相是指有為法相,是指顯於在外的的文字或者佛像等;非法相是無為法,是顯於心內的某一層面的認識,沒有外在的形狀。
什麼叫無法相?就是我們的心離開外在的一切有為法相,不執著有為法相,比如說:不離開文字,也不立文字,不執著於文字,這個時候就離開一切法相,就是無法相了。
前邊是把“無我等四相”給破了,現在開始破的是“法相”。你還執著於文字,還執著於釋迦佛所說的某一個法的時候,那你就落入法相了。不要去執著我釋迦說的話或者是經文或者是法義,都不要掛在心上,離開一切法相,離開一切萬事萬物的相,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的入道見道,開始修道。
亦無非法相。就是沒有非法相的執著,也就是不能執著無為法的相。自己入道之後,不能把自己悟到的某一層的認識作為絕對真理,因為每一個階段的認識都不一樣,不要把某一階段的認識成為自己的障礙啊,還要不斷的突破呀,心中沒有非法相的概念啊,才是亦無非法相啊。
當我們離開四相、法相、非法相的時候,才是真正明白了般若波羅蜜法。如果不明白般若波羅蜜法,而談般若波羅蜜法的時候,既是謗佛,即是謗法。
什麼叫般若波羅蜜法?就是用我們光明的智慧度自己到彼岸,然後用光明的智慧幫助別人從此岸到彼岸,是為般若波羅蜜法,這是從文字上解。如果從密意上解,就是:三界火宅練金蓮,性海蓮花開,這是密法。
如來明白眾生的心,也能看見眾生所走的路。如來是如如不動,如是而來,如是而去,本尊不動,是為如來。從自性來講,如來是自己的那個本來清淨的心。
如來是沒有相的,但我們剛開始修行,首先要從執著自性如來有一個相上開始,然後慢慢轉入內,再拋開這個相,達到真正無我無法的地步的時候,也就是真正的中道行,但又不執著於中道行,這樣才是自性如來自覺自悟,才是亦無非法相。
佛法還有一句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不是羅漢的境界,這是菩薩的境界,而且是八地菩薩的境界,無我無法無非法相了。因為眾生病是我病,眾生苦是我苦,這是八地菩薩往上的境界。所以說學佛很難。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釋迦佛又進一步點化須菩提,知道為什麼嗎?這裡的眾生是已經迷失了本性的人。眾生是迷失了本性的佛,如果一念覺眾生就是佛。如果很多眾生用後天的妄心來取相,就是用凡夫的心住在事相上,也就是執著於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四相了,就會認為我是我,我是真實不虛的;你是你;人是人;眾生是眾生;壽者是壽者。凡夫的心看待事物取決於外表外觀的現象,就會執著四大是真實不虛的我,心處於生滅的煩惱之中,每天都為了別人的事情去考慮,我的兒子將來怎麼辦啊,我的兒子不好好學習啊,或者老公天天出去打麻將,要不天天出去唱歌跳舞,這都是為別人操心,都是污染了的凡心妄想。心住在相上,就會有掛礙,身心就不會自在。
若取法相,如果住在釋迦佛的講的文字相上,或者住在某一個法師的相貌或佛相上,也是執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接著佛又進一步的破須菩提的疑惑,又問須菩提知道原因嗎?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前面已經講了非法相,如果心住在非法相上,也是執著我人眾生壽者了。住在非法相上就屬於頭上安頭,也是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了。
由以上可知,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都會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都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行。只有不取一切相,不住一切相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行。理悟般若波羅蜜法,心行般若波羅蜜行,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大道之行,直入如來地。否則理不明,心不行,成佛更不可能。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以說不應該取法相,不應該取非法相啊,要這樣理解它的意義、要明白它的原因啊。真正的修行,法和非法都應該捨棄呀。
接著釋迦佛又從自性本來上講,你們所有的修行人,法對於自己的心來說就像過河的筏子,過了河就應該捨掉呀,更深一步的講,那些成佛的無為之法也要捨掉呀,就是般若波羅蜜法也得捨掉啊。如果你們真的從此岸到彼岸了,這個般若波羅蜜法也得放下了。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指頭,並不是月呀,非法是指頭所指月的方向中的過程中的心的反應,都不是真正的實相啊,所以都要捨棄啊。
如果執著了,那就要落兩邊見了。一落兩邊見,天人福報是不成問題,但成佛是遙遙無期。因為他只知道有天人這麼個層次,其它層次就不知道了。
修行要拾級而上,天人往上就是羅漢的層次。羅漢還沒有八地菩薩高。羅漢的禅定又分四個層次:
初果羅漢是證悟到了法喜充滿,禅悅為食叫法喜充滿,就是說六根已經清淨下來了,不再為六根所干擾。
二果羅漢達到了自我快樂,打一個很恰當的比喻,就像兩個熱戀當中的男女一樣,一觸摸有一股電流感,二果羅漢禅定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達到這個層次的人是捨不得出來的,所以二果羅漢是最可怕的。一旦陷入像熱戀當中那種境界的時候,就糟糕了,很多人在二果羅漢這個禅定當中都會失敗下來。
如果突破了這個障礙,能管住自心、自性的時候,知道那是虛無空無的,這個時候就可以沖破牢關,達到三果羅漢。
三果羅漢是什麼反應呢?三果羅漢是天女下凡啊,天女比凡界的女人漂亮的多。所以三果羅漢也往往滯留於三果之內,所以說也很糟糕。如果他明白這些都是助緣的時候,三果羅漢沖出牢關,三花聚頂,就是四果羅漢了。
四果羅漢的時候,以往的無始劫的習氣和妄想、見思二惑全都破了,已經證得了涅槃。他開始住在涅槃當中,天下的事和我無關了。釋迦佛你自己度吧,我只想自己成佛了,他認為自己證得了佛果?沒有。他只不過是證得了涅槃這個境界,就是沒有陋習了、無漏了,但是他還有更細微的煩惱。
如果大家想禅定,一定要明了禅定當中的過程。如果你不明白,就會貪戀禅定當中的境界。很多人會在禅定當中死下來的,什麼叫死下來了?第一種死,是真的死亡了,魂靈跑了,只剩個皮囊;另外一種死就是瘋瘋癫癫,這個皮囊被另外一個人給穿上了。這個東西非常可怕的,如果沒有過來的師父、明眼人在旁邊指點你,千萬自己不要入那個禅定。
如果明白了禅定當中的所有境界的時候,你去禅定而不住在禅定當中,這就是:心無所住而生其心。下午我突然悟到一個概念:無心而無念,無念而無相,無相而無住,心為本,心才是我們最原始的根本。
什麼叫無心呢?無心之心,是為真心,真實不二的心叫無心。真正的無心,也就是你本來面目現前了。本來面目現前,自然而然的無念。這個無念不是一點思維沒有,如果一點思維都沒有的話,那可能是死人了或者是呆子。這個無念是心不住在任何念頭上,是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不思善,不思惡,不思長,不思短,不思紅,不思白。所以說這個無念是不去執著,不去住在所有的念頭上。
無念就會無相,不住於任何想法念頭的時候,自然你就不會有執著的相。這個相是色相,萬事萬物都為色相,心中就不會殘留一點點萬事萬物的相。無相有沒有相呢?有啊!吃飯是飯相,你坐在這裡聽法是坐相。但我們沒有執著相。無相自然就會無住。
我們的根本還是這個心,這個心真正修煉出來了,明明了了,不再用妄念去思維一些事情了。妄念有沒有呢?是隨時有,隨時滅。後天的心是生滅的心,先天的心是不生不滅的心。區別就在這兒。
只有我們主客兩忘的時候,心境才會圓融,才會真正的明白了佛法是良藥。只有這個良藥,才能治療各種人的心病。
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龍記大和尚,也是修禅法的。他修行很多年都沒有悟到達摩西來意,一個名叫句子的禅師給他寫的一個偈子,他突然就明白了,這個偈子是:不用將心向外求,各種消息有來由。褒言達摩西來意,只在句子一指頭。句子禅師用一個手指頭來表達佛法的妙用,不管什麼人來,他都用這個指頭來給人家回答佛法的妙用。
有一天他出門了,他的小徒弟看見客人來了,也學他師父那個樣子,把手指頭一舉。佛法就是一,一就是佛法,萬法歸一。這個小和尚並沒有真正的從心裡明了一是什麼,什麼是一?正好他師父從外面回來,一看見他學自己的樣子,就拿起刀子照他手指頭一削,砍了下來。然後就問他,再說一在何處?
小和尚一著急明了自心了。一歸何處?這個答案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龍記禅師明了之後,寫了一段偈子:心淨頓消融,方明色與空,一時本來體,青山白雲中。
什麼叫心淨頓消融?就是你心裡的那些境界都不能執著。如果你執著了就住在法上了。住在法上,就會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心淨不被外物所牽縛,主客兩忘的時候,方明色與空。明了色空不二,心中的法相或非法相一下子消融,冰山融化,露出它本來面目,原來凡聖同體不二。
一時本來體,才知道我這本來就是清淨的,無需時時勤拂拭。時時勤拂拭,是漸悟法門,非常慢的。禅宗是頓悟法門,能在中國扎根一千多年,也是慧能的一大功勞,更是馬祖的一大功勞。
青山白雲中,青山就是原本的我,原本的這個心叫青山。也可以說我們的身體為山,青為清淨(原本的性)。白雲是煩惱的烏雲籠罩了我們的頭頂,一旦烏雲散去,就會露出本來的我。
所以說佛教用布施來度我們的堅貪,用般若的智慧度我們的愚癡,用禅定度我們的散亂。
好了,今天我就說到這兒吧,大家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問一下、、、、
***********************************************************************************
附解答問題:
1、足履流水,而足不為水所?
答:從字面來講,我們走路的這種行為跟水一樣,不會去執著這一步邁五十公分,下一步邁一米,沒有去執著這個,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像流水一樣。自然就是心無掛礙的走路。散步也是走路,快走也是走路,跑也是走路的一種方式。但你沒有執著,沒執著就像水一樣,水從來沒有執著它往哪兒流。
2、性海蓮花開?
答:我給你發一個表情圖
,你就知道了,這個花好比我們身體裡的那個蓮花,它平時是彎頭的,在你迷失本性的時候它是彎的,因為沒有能量啊。如果你覺悟的時候,它的頭是往上抬的 ,你的能量自然是往上走,是一點一點往上輸送的。
如果海底輪能量不夠的話,上面的脈肯定是打不開的,尤其是心輪打不開。如果海底輪能量足夠,會感覺到心真的就像花一樣在往上開,心門打開,花開九天,九天綻放,這個時候就是天門開。
3、入定處處在?
答:按照禅宗頓悟法門,入定是時時刻刻的。這個入定並不是說你真的是呆如木雞了,而是手中干著活,眼中看著活,但你的心念不動。入定就是不去執著它,比如你上班、走路、坐公交車,你的心不再為世間外界環境所干擾、所牽縛,這個時候你就會入定。
入定並不一定非得兩個眼睛一閉雙腿一盤,按頓悟法門說,就是你的心念不動。不要因為外界的眼耳鼻喉舌身意感觸到的東西,來影響你自心自性的入定。如果你能把持住自己,去慢慢的體驗體味體悟自己這個圓滿的心的狀態,你就知道什麼叫入定。如果你在上班的時候,這邊頭腦裡聽著領導講話,可你的心裡頭還在默默的念咒語或是佛號,或是你思考一個宇宙的東西,兩者都沒有錯過,但這個是修行上的忌諱。
如果你真的能練到心有二用,法無二法的時候,那你是高手,你絕對是佛了。我絕對佩服你了,向你頂禮了,那就說明你的心非常厲害,你的智慧非常大。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經常顯露的就是這種神通一心多用。佛可以這邊跟聲聞、緣覺說話,上邊還和八地菩薩往上說話,同時又到天宮裡去說,也可以到其他佛國裡去講。心如如不動,但是又做了很大的佛事。所以說佛法不可思議,很多東西需要去學,需要去悟。如果不悟,光看是沒用的。
4、什麼是壽者?
答:從字面上講就是三界內的萬事萬物都有限量,哪怕天人的福報再好,也有限量,比如說八萬劫,他的福報享完就會掉下來,所以說叫有壽者相;另外一個概念是指我們的心去分辨這個人活的長,那個人活的短。
如果你不去執著外在名相的時候,壽者相自然而然就沒了,因為萬事萬物本是一體。
5、戒定慧分別度什麼?
答:首先說智慧是從哪兒來的?是從內心來的,是從虛空來的,是能量的體現,叫般若智慧,它度我們的愚癡,慧能有句話:心地無癡自性慧。自性是沒有愚癡的。心中明亮,智慧覺照,就不會愚癡。
定,入禅定不是坐在那兒雙腿一盤叫禅定。禅定是無時無刻,心念不動,心不起雜念。心地無亂自性定,定度的是散亂的心。
戒,戒是約束我們的行為的,戒裡面有一個布施,布施是度了我們的堅貪。貪任何一樣東西都是貪。貪法、貪錢財、貪女人、貪當官都是貪。如果真的能布施,就能度自己的堅貪,這也是戒。不貪了,嗔癡慢疑也就不見了,自然就能守得住很多的戒律。從內心來講,心地無非自性戒。
戒度的是我們散亂的行為。定是度我們散亂的思維。慧是度我們愚癡的頭腦。
6、不執著於外相,就無壽者相,像佛有常嗎?
答:我們現在的身體、山河大地都是屬於外相,哪怕這個山它再堅固,也有毀壞的時候。在二三十億年之前,喜馬拉雅山還是個大海底,現在變成了高山。以前的太平洋可能是高山,因為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太平洋底下是有原始人的城堡。
你心不去執著於外相萬事萬物的時候,就沒有壽者相。它生它滅跟你有什麼關系啊。
另外一個無壽者相,就是說我們本來清淨的心。《心經》裡講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沒有壽相啊。有生有滅才會有壽相。我們本來清淨的自性、真我,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所以說無壽者相。
佛是永恆的,有常就為永恆。無常是為生滅,有生就有滅,瞬間就變化了,就叫無常。
7、什麼叫佛法?
答:佛法就是自然的規律,相當於中國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是性空的,就是沒有自主的,也沒有誰去造就它,原本如是的這種規律叫佛法。
佛是覺悟的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是他發現了宇宙的規律,就像我們發現春夏秋冬一樣,冬天是要穿棉衣,夏天是要穿單衣,這種規律是自然的,自然的就為佛法。是覺悟的人發現了這個自然規律、自然法則,簡稱為佛法。
8、如何理解佛法有常?
答:佛法有常,這個有常你不能按照有無去理解。有常是永恆,佛法是永恆的,就是本來如是的、真實不二的法。但它不參與咱們人的思維過程,也不參與咱們人的喜怒哀樂。
佛法裡面也會有變化,因為佛法裡也包括世間法則,世間和出世間結合起來才能為真正圓滿的法。世間的佛法是有生是有滅,就像地球上北極的冰已經以百分之四十的速度是在融化,南極可能以百分之五的速度是在融化。在99年我就跟朋友說,兩極會慢慢融化掉的,在十五年或是三十年之間,很多沿海國家或者城市就會湮滅,這個是自然規律,屬於我們三界內的變化。
這又跟眾生的心有關聯,是因為眾生非常浮躁的心會產生一定的熱能,散發到宇宙當中。由於是處於無明狀態,所以它這個心波的能量又沖不出去地球層,也就是沖不出去地球保護圈。這個能量不斷的積累之後,向地球四外擴散,所以說它會影響到一些植物動物、一些冰山、海水啊,它都會影響到。所以才產生了兩極冰川的融化,很多動物消失,植物也開始消失。
如果從佛法上來講就是這樣,因為狂熱的心發出的無明的能量波,這種能量波是以波力的形式散發在宇宙當中。如果你是修行的人,這個波力就會成一條直線,它是清淨的,不是散亂的,具有穿透性,會沖出地球保護圈,沖出太陽保護圈,沖出銀河系保護圈,直達宇宙深處,可以和諸佛菩薩相應相合相融。
不管地球如何變化,銀河系如何變化等等,是爆炸是毀滅也好,但是佛法不會變。不管天下雨也好,地球爆炸也好,這都屬於佛法裡面的變化,但佛法沒有變。什麼叫佛法沒有變?它該爆炸就爆炸,它該出生就出生,變的是物質的變化。佛法也可以說成是時間,也可以說成是空間。宇和宙是兩個概念,宙是時間是能量,宇是空間是虛空。時間如如不動,是為真如本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虛空是無邊無際的,這是不會變的。
《易經》裡乾坤二卦,乾為天,為宇宙,無邊無際,乾卦裡頭有個用九,坤卦裡頭也有個用六。九為吉數,六為生數。地是要用六,厚德載物。所以說大家能看明白《易經》,佛法絕對會懂;看不懂《易經》,學佛法比較困難,除非真的是善根深厚,學佛法非常快。
佛法變化和釋迦佛講的法無定法不是一個概念。
大家也要通過實修佛法,明白釋迦佛說的這個理,首先要從理上入門,然後在從行法上入門。理和行合一,理事圓融,一切無礙,就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法。
9、佛法一直在變化?
答:這個話是錯的,變化的是方法,佛法一直如如不動,就像春夏秋冬一樣是法爾如是的,是真實不虛的,是宇宙的運行規律,不管是地球生也好太陽滅也好,這都是佛法的妙用,此生彼滅,但佛法沒有變動。變動的是什麼?是我們的心態。
10、什麼叫法無定法?
答:是釋迦佛因機而講法,因人而講法。他不會對小乘人說什麼大乘、對修大乘法門說小乘的,他是根據每個人的根性來講法,所以叫法無定法。
11、因果律是宇宙大規律?
答:錯了,因果律不是宇宙的大規律啊。九法界內有這個因果律,一真法界是沒有的。因果律是在三界內外的九法界形成一定的規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法術能改變某一個人的因果,這也是在某一定時期內,因為你花錢了,中國有句古語:花錢免災。《地藏經》裡光目女為了救她媽媽,她把家產全部變賣,來做佛事,救她媽媽出地獄,這是花錢買災難。錢在宇宙當中也是能量的一種表現方式,所以說法術確實能改變某人的因果,這個是不定業,改變的是不定業。如果是定業,就改變不了。釋迦佛有大法術,都改變不了釋迦族的滅亡,何況小法術也。
12、通過修行可以不受因果律的控制嗎?
答:這個話不是百分之百對。比如說釋迦佛已經成佛了,已經證到了無余涅槃,但為什麼改變不了釋迦族的滅亡呢?那是定業,定業不可改。不定業可以改,法術能改變某人的因果,是因為他做的惡不大。
通過修行可以轉化一定的因果,比如說那些不定業真的可以改變,因為你修功德回向給這些人了,你的因果律就慢慢改,但定業是改不了的。
菩薩怕因,不怕果。果受報完就完事了,一旦造了因,這個因是時時跟隨著。所以說菩薩怕因。
眾生怕果,不怕因。眾生造因的時候不害怕,比如說貪污犯法的時候從來不害怕,一旦抓到把柄要判刑或者上刑場槍斃的時候,他就要怕了。
佛家講:菩薩怕因,眾生怕果。不要造那個因就不害怕那個果,前世造的因,今生受的就是果報。今生造的因,來世受的就是果報。今生你布施,來生你就有錢花。今生你修法,來生你就會覺悟。因果是不爽的。
佛教裡有句話: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真實本意。止惡心生善,善良的心自然就會去做善事,做善事自然而然會有福報。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來幫自己。心淨了,自然而然的生智慧。不斷做惡事的人,不斷的損自己的福報,其智慧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亡的。
佛事對於小的事情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兩個惡緣很好處理,做佛事就能度的。如果是已經無可挽回的定業,佛事起不到作用了。因為定業是大家共同造就出來的,一個人的力量是挽回不了大家的願力啊。
在整個大范圍圈裡,有些佛事是起不到太多的作用,但也能多多少少會起到一些變化,就是通過這些善因去轉化,去默默地教化開導隱態的生靈放棄仇恨。
13、佛曾經說過三不能?
答:佛能成萬法的智慧,卻不能消滅定受生死苦果的原因;佛知眾生有解脫痛苦的本性,而不能導化無緣之人;佛可以普度無數的生靈,卻不能讓一切眾生都入佛地。
通過這三句話就懂得,佛有神通也沒有神通。如果執著於神通的時候,就沒有神通,因為執著的時候就有牽掛,有牽有掛的時候,神通就不會自在,所以佛有神通也沒有神通。
他在發心度化眾生的時候,為了方便善巧,而心又無所著的時候,神通才顯現。
我們大家學佛要無心通達一切,無心乃是真心,你真正達到了三花聚頂的時候,一切真的是沒有障礙了,但是佛法裡頭又不注重神通。神通是伴隨著你的修行而給你的附加品。這個附加品又不能讓你時時的去顯露,因為你顯露多了會影響到世間人,擾亂世間的規律。佛或中國的那些祖師大德、還有皇帝都不讓顯露神通。只有在萬不得已需要顯露神通的時候,可以適當的露一下,平時是不讓露的。
14、無意無念無妄是一句還是三句?
答:禅宗裡有個故事,有個禅師問另外一個禅師,無意無念無妄是一句還是三句,另外一個禅師就答他:無意叫戒,無念叫定,無妄叫慧。
無意就是心念只相應一個地方,比如說念阿彌陀佛,只相應阿彌陀佛,這個就是心想一處,心直是道,心想一點的時候自然就會定住了。定住就是無念了,一心只想到阿彌陀佛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有雜亂的妄想,自然定了。沒有妄想雜念,內心清淨了,智慧自然從內心流出。
15、什麼叫不生不滅呢?
答:就是說我們這顆本來清淨的心對外觀世界不起妄念,是為不生。妄念不生了,也就沒有滅了。心不粘附,心無掛礙了,也就沒有什麼東西能束縛住自己的心,當然也就隨時隨處解脫自在。
只有真正明了宇宙與人生之間微妙的變化,才能真正從八種苦(生老病死、愛離別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中解脫出來了。
大家學《金剛經》,都是為了自己的心性開悟,禅宗是以《金剛經》是為底蘊,還有一個《楞伽經》也是禅宗的底蘊,這些大家都應該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