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村醫竹筏撐起水上120 不求利潤為村民看病8年
她不收診療費,對特別困難的村民還免藥費;她的診所不賺錢,她就搞副業來補貼維持……這就是女村醫黃淑文堅持了8年的生活。她走村串戶給村民看病所撐的竹筏,俨然成了漓江邊幾個村子的“水上120”。 返鄉做村醫,呵護一村人 陽朔縣楊堤鄉浪洲村在漓江邊,黃淑文的家兼診所,就在距離江邊百來米的地方。11月25日,記者見到黃淑文時,她正在給一位婦女量血壓。 “80/110,正常。”黃淑文跟這位婦女交代了幾句飲食、作息的注意事項,又不忘交代:“我撐竹筏送你過江吧。下次過來時,提前招呼一聲,我過江對岸接你。”
看病的婦女是從漓江對岸過來的,以前也曾找過黃淑文看病,前兩天覺得有些頭暈,擔心自己血壓有問題,所以過來檢查。該婦女這樣評價黃淑文:“來這裡量個血壓什麼的,她都不收錢,還撐竹筏到江對岸接送,挺細心的。” 今年31歲的黃淑文,當上這個村醫,有8年的歷史了。2003年,衛校畢業的黃淑文,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奶奶,決定回到浪洲村,方便給生病的長輩們看病。 村上的人都知道回來了一個會看病打針的女孩,大家有個病痛,都來家裡找她看。就這樣黃淑文成了浪洲村裡的村醫,自家的10多平方米的客廳,就成了一個小診室。 一位村干部告訴記者,鄉村醫生待遇低,走村串戶又辛苦,沒什麼人願意做。黃淑文回村後,村民們看病方便多了。不僅給村上的人看病,幾個村子的疾病防疫和宣傳,也攬在黃淑文一人身上。她經常走幾個小時的山路,挨家挨戶發放預防疾病宣傳資料、給孩子們發放防疫糖丸。 最怕走夜路,常常走夜路 趁黃淑文撐竹筏送病人過江的空隙,記者走訪了浪洲村的村民。說到黃淑文,熟悉她的親友說她“膽小,最怕走夜路”。作為村醫,晚上出診又在所難免,遇到晚上有村民生病,她還是會去出診。 有一次,浪洲村附近的沙子巖村有一名產婦半夜臨產,產婦家人把電話打到鄉衛生院求救。由於沙子巖村離衛生院很遠,衛生院的醫生打電話給黃淑文,讓她同時往產婦家裡趕。如果她比衛生院醫生先趕到,就由她做前期處理工作。 當時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的黃淑文,考慮到路途較遠,又要過江還要走山路,沒敢背著孩子去,只好把還在襁褓中的女兒一個人留在家裡,就匆匆出了門。為了給自己壯膽,她把手機裡的音樂,調到最大聲。黃淑文撐著竹筏過了江,又趕了1個多小時的山路。快到達產婦家時,她接到衛生院醫生的電話,他們已經趕到將產婦接走了。黃淑文如釋重負:“沒事,就當給自己走夜路多練練膽,只要產婦沒事就好。” 膽小的黃淑文晚上出診,經常要丈夫陪著。有一天凌晨,村民李雄燕發燒、嘔吐,請黃淑文到家裡幫看病。當時她丈夫不在家,她硬著頭皮只身走夜路前往。因擔心幾個月大的小女兒半夜醒來,她背著女兒、拿著手電筒出了門。這一路走得她戰戰兢兢。 黃淑文膽小出了名,可她丈夫覺得她“膽兒挺大的”,“半夜她還敢一個人撐竹筏、走山路去看病,還敢將襁褓中的女兒一個人丟在家,你說膽子大不大?” 診所難維持,副業來補貼 由於浪洲村及附近的村子都在漓江邊上,至今沒有通路,村民們出行都靠撐竹筏擺渡。正因為如此,黃淑文家的竹筏,就成了這些村子的“120救護車”。接送前來看病的病號、過江到鄰村出診,黃淑文都撐著竹筏前往。 那麼多人找黃淑文看病,在常人的思維中,她應該很賺錢。可在親友們眼裡,黃淑文“不往裡填錢就算不錯了”。因為她給人看病不收診療費,打針開藥都是按成本收。遇到困難的村民,她連藥的成本費都不收。撐竹筏出診,接送病人這些油費,都是自己承擔。 因為不追逐利潤,黃淑文診室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進些藥品回來。養家糊口的壓力,完全落在丈夫一人身上。孩子及家裡需要贍養的4個老人,讓黃淑文家一度背上不少債務。 為了減輕丈夫負擔,也為了讓自己的診所能維持下去,黃淑文找了個副業:看病之余給游客提供一些旅游服務。 當這個村醫沒錢賺,還這麼累人,如果只搞旅游不是更好嗎?可黃淑文不是這樣想,她說:“周圍村子這麼多人,有個頭疼腦熱總是需要人的。我沒想過要什麼回報,大家都是鄉裡鄉親的,就力所能及吧。” 黃淑文的丈夫也在默默用行動支持她。早年,看著妻子撐竹筏去看診辛苦,他把自家的竹筏加了驅動馬達。這兩年,又將自家的竹筏更新換代,完全機械化,更快速也更安全了。 (南國早報 唐曉燕)
:世间百态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