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居士:家父往生紀實


 2009/2/25    熱度:5307    下載DOC文檔    

家父王樹林,生於一九二六年十月二日,幼時家庭貧寒,資用乏絕,三餐不繼,萬般艱辛。少年時期勤勉向學、資質穎悟。然兵荒馬亂,難以繼學,後於新中國建立,參加工作在臨清卷煙廠。老人一生忠厚善良,慈悲心懷,不貪不嗔,不言是非。於2007年正月十三日午時,色身莊嚴、諸根悅豫、安祥捨報、往生極樂。

往生正因第一

我們家是一個佛教家庭,我和家母一九九零年依止於千佛山能闡上人授三昄五戒,一九九三年在五台山碧山寺經仁渺師引禮,禮普湛師為羯磨阿奢黎,禮昌善師為傳戒大和尚,禮廣成師為教授阿奢黎,於十方戒壇授在家菩薩戒,法號同名妙音。聽經聞法是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課,佛法的成就離不開業識的熏習,般若智慧也離不開善根、福德、因緣。家父深信因果,與人為善。常常囑咐兒女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做人不肯做之事,忍人不能忍之行,捨已為人,回報社會。

一九六六年家母在醫院生我之時,正當烈日炎炎。有一農婦也在生產,當時家裡沒人照料,農婦只能在病房裡大小便溺,血污穢物,臭惡難擋。病人和護士惡語相加、掩鼻而去,農婦羞奮不已。是時家父不畏惡臭,出手相幫,倒掉污穢,洗淨便盆,至感病人和後來家屬淚流滿面。

一九六零年三年困難時期,每人每月只供應二斤白面。時家父在廠辦公室做文秘工作。一日隨書記去參加會議,會後安排午飯烙白面蔥花油餅。當時困難時期,全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地瓜面都吃不飽。時家父難以下咽,回家用餐。家母問:“別人能吃,你為何不吃?”家父說:“糧食都是工人們供應的口糧,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吃下去良心不安啊!”當時家母觸動甚大,自歎覺悟不如家父。

舅父在臨清建築公司工作,舅母家庭婦女,沒有子女,退休後就依靠舅父微薄的工資生活。一九九五年,單位效益不好,已經17個月沒發工資以後每個月只發200元。兩老人都已70多歲,經常患病在床,工資入不敷出。家父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決定從自己家中生活上每月擠出100元去幫助舅父,但舅父、舅母固執面子不願得到別人的幫助。看到他們生活經常捉襟見肘,家父心急如焚,想到一個辦法,找到了公司財務科商議,每月自己拿100元,就說是公司給漲了100元工資,瞞過了舅父、舅母。至此兩年半時間,家父每月按時把錢送到公司,直到舅父去逝,公司領導才把實情告訴舅母,以至舅母感動的熱淚盈眶。老人總是慈悲為懷,助人為樂,菩薩心腸,善巧方便。許多善事不勝枚舉。

福德因緣第二

無量壽經雲:“十念必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彌陀經雲:“念佛一日至七日,是人臨命終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是知淨土法門若非無量劫中已曾供養恆河沙數諸佛,於諸佛所而種善根、積廣劫功德之因,現生豈能得入彌陀大誓海中,依念佛心一生成就之果!涅槃經雲“於此生中不謗大乘,當知此人過去生中已曾供養一恆河沙數諸佛而種善根故”。應是因地種子久熏方熟。六根依六識攀緣萬境,於無量生中應善緣熏習,眼、耳、鼻、舌、身五根成所做智,多緣於佛色、佛聲、佛香、佛號、佛境之中,思量熏習,於阿賴耶識之中至今生之大用現前,又功德俱足故,所俱根身、器界、種子起不思議現行,所謂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即是唯識三能變之異熟能變。又今生之中賴耶種子緣起,得值佛教家庭,善師益友。往來賓客多是西方蓮種、諸上善人。舉頭瞬目、所見所聞無非萬德洪名,西方淨土。此善境中,則心無旁殆,仗境熏習,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是故動搖未那識勞執賴耶識相分、見分之我、法二執,令妙觀察智起用,即三能變之思量能變。又老人不善言辭,從不言人之功過是非,心直口快,思想簡單,與人為善,寬宏大度,無所計較。雖業障現前,亦坦然而受。安然度日,待人謙虛,不嗔不慢,意識分別極輕,無明心弱,一切隨緣,一切不變。合根身、器界、十八界種子漸熏漸純。重復熏習故,心地純淑,平等性智起用,不起貪、嗔、癡欲諸想,遠離色、聲、香、味、觸、法。無心則妙趨諸法,不起則暗合聖意。於無意中本如來藏心,性見明了。即三能變之了別能變。以至往生之日,誠感四十多位同修蓮友、叢林缁素、法師大德、四眾弟子前來助念。往生時色像端嚴,諸根悅豫,滿面紅光,如入禅定。豈非歷生善根、福德、因緣俱足,安能殊勝若此?是知諸佛聖力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功德善力及佛神力故能爾耳。

淨土資糧第三

老人一生之中從不與人為敵,心懷柔忍,意志堅強,勤儉樸素,和藹慈祥,從不浪費一點東西,幾年來未曾置過一件新衣。小有積蓄而樂於幫助親朋好友,每每布施性喜佛事供養,凡有所求從不吝啬財物,遇有艱難則以誠相幫。

2004年5月於七十九歲之高齡朝禮佛教名山靈巖山寺。叢山峻嶺,陡峭崎岖,從山門至方山頂近20華裡路程,老人不用助力,不坐竹轎,意志堅忍,奮力而攀。至方山證盟處觀世音菩薩道場竭誠禮拜,恭敬瞻仰。至千佛殿淨手捻香,禮佛加被。至可公祠懷念古德,自立其志。至捨利塔,拱手合十,敬重如佛。

娑婆苦短,生死無常。於2005年臘月初八佛成道日,老人突現疾病,經醫院診斷為腦梗塞,至此住院月余,回家後半身癱瘓,不能行走,唯獨神智與常無異。老人深知三界緣分已盡,身為老死所逼。意於重病之中當結西方殊勝佛緣,垂暮之體廣積淨土往生資糧,即於2006年2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日,禮請大寧寺主持性雲法師及僧俗四眾在“大自在弘法流通處”做消災放生大法會,與會之中,佛光巍巍,三寶莊嚴,梵音渺渺,法界普熏。法師大德、四眾弟子,恭敬圍繞,舉手捻香,禮佛拜忏。又於2006年2月19日觀音菩薩聖誕日做第二次放生法會,莊嚴隆重,軌范具足。善男信女,一時來集。令蜎飛軟動受持三皈;於蠢動含靈設增上緣;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上報下濟,得度彼岸。又於4月初8釋迦牟尼佛聖誕之日,聯合邯鄲眾居士做第三次放生法會,廣施水陸,普利人天。於街頭巷裡,哄動異常。廣渡眾生脫離水火,演暢如來出世本懷,供養諸佛惠利群生,拯濟負荷救療三苦。又於大寧寺佛像修繕貼金工程中,令家人共同布施壹仟伍百元以做供養,巍巍金容,影暢表裡,寶剎莊嚴,威光赫奕。無量眾生,一睹之下,即種善根,聞即信受,隨緣長養法身慧命。所做功德,三世諸佛悉知悉見。菩薩歡喜,龍天護衛。

是知老人已於無邊眾生廣結善緣,於無量諸佛廣置德本,雖在娑婆穢土,心已厭離。念念西方極樂,究竟不捨。常行慈悲、喜捨、方便以種福田;不起貪、嗔、癡欲諸想而儲功德。當以深信、切願、專一而做日常;不離慈悲、平等、忍辱以做佛事。恆信釋迦如來決無妄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伸廣長舌決無二言。以信、念、持名得入如來大誓海中,一念乃至十念為決定往生淨土資糧。不假方便,萬修萬去。生即得阿鞞跋至,位則證一生補處。橫超八地,妙入三摩,功德善利,得不退轉,從心所願,會當剋果。經雲“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唯曾於佛值眾善,救世之行方能修。如是一心求淨方,決定往生極樂國。”

捨報安祥第四

光陰似箭,剎那不住。歲月流失,猶如電光。2006年臘月初八佛成道日,老人再次腦梗住院搶救,於初發病歷時整整一年。病魔現前,全身癱瘓,身不能動,口不能語,唯獨意識依然清晰。十日之中連下三次病危通知。經家人和醫院協議,調至一單人病房,隨安佛像於老人正前,取念佛機放置耳旁,至此彌陀慈尊,光中永攝。六字洪名,日夜不斷。往來同修每每加持,親屬兒女虔誠助念。壇香缈缈,諸佛遙聞,佛聲瀝瀝,恍若海會。又於寺院中連打三次普佛以消災延壽。

老子曰:“吾有大患,謂吾有身”,孔子雲:“朝聞道,夕死可矣”。老人雖口不能語,但心照不宣,隨著呼吸心中默念。至元月十二日下午呼吸不暢,昏迷片刻。家人知大限已至,隨請善知識開示,禮請蓮友十位,晝夜助念。次日上午神智清晰,呼吸正常。至午時呼吸急促,勉力默念。念佛聲中忽然老人若有所視,傾力出聲,耐無氣力,坦然一笑,安祥而逝。但見諸根悅豫,紅光滿面,如入禅定,色身莊嚴,一時佛聲乍起,遍滿虛空。老人捨報安祥,往生極樂!

最後的一口氣讓我竭誠贊歎阿彌陀佛!

最後的一串淚願融入阿彌陀佛的心目!

最後的一分力讓我奮臂迎向接引金手!

最後的一注目願凝聚成彌陀悲切的凝眸!

最後的心跳願與您大慈大悲共振!

最後的容顏願化成您安祥的微笑!

最後的呼吸願納入您慈悲不捨的願海!

最後的一揮手願投入您永恆召喚的懷抱!

我雖業障深厚,卻是您的掌上明珠! 

我雖無明顛倒,卻有您的慈悲感化!

我雖廣劫沉輪,可是您永攝不捨!

我雖貪、嗔、癡、慢,卻有您的無盡包容!

大慈大悲的慈父啊,讓我怎樣報答您的恩情!

威愛兼抱的佛陀啊,讓我怎不竭誠歌詠!

我們只是散亂心念佛,可是您從無一點條件!

我們沒有做到一點點,卻得到了您的永恆呵護!

朝夕澎湃四十八願的大海啊吞盡一切苦痛!

西方淨土遙遠的十萬億程啊融化一切無奈!

極樂世界那是我歸心似箭的故鄉,阿彌陀佛那是我朝思夢回的向往。

我屏心靜氣在聆聽,我閉上眼睛在觀想,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故鄉的山山水水,我聽到了,我聽到了慈父的永恆呼喚!那是彌陀的聲音,真真切切“歸來吧,身心疲憊的兒子!歸來吧,滿目酸楚的女兒!快回家吧,受盡苦難的孩子!歸來吧,我的共命之鳥!”

老人臨終之際,取金光明砂點灑額上,取大寶廣博柚閣善住私密陀羅尼咒輪一枚安置胸口,用金剛陀羅尼經被掩上法體。為怕驚擾老人往生,治療時身上所插氧氣管、鼻伺管、輸液管、監護器等通通沒有拔去,同時輪班念佛,虔誠加持。下午四時,大寧寺性雲法師率四十位居士來到醫院。法師身披袈裟,二眾衣著海青,捻香禮佛,莊嚴恭敬,嚴淨毗尼,規范具足。誦彌陀經、心經、大悲咒、往生咒禮八十八佛,誦十大願王及六字洪名 向西方極樂世界,於鐘罄聲中,阿彌陀佛佛號遍滿醫院上空,所有醫生、護士、病人患者所見所聞悉結四方極樂世界殊勝妙緣。晚上十時,臨清淨宗大德吳文俊老居士率臨西念佛堂聖行等二法師及河北十位居士前來隨喜助緣,晝夜念佛無有間斷,至十四日午時,經助念加持一日一夜後,為老人潔淨更衣。眾居士皆往探試,只見相貌端嚴,諸根悅豫,唯除雙腿已涼,肚腹以上身體微熱,至面部頭頂則體溫與生無異,手腳四肢無一僵硬,各個關節彎曲靈活。諸居士皆言不可思議,希有難見,所見所聞,歎未曾有,雙手合十,同聲贊歎阿陀陀佛不思議智,大乘廣智,不可稱智,最上勝智,皆願依教奉行,同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於佛號聲中,眾居士護送老人法體至家中,安置靈堂。經四日後,大殓出殡之日,禮請山東河北諸位法師、護法居士六、七十位在靈前做往生佛事一堂。圍觀群眾人山人海,殊勝妙事,同來瞻仰,一時鐘罄齊鳴,梵唱悠揚。在經聲佛號中,老人法體送至殡儀館火化,當掀起往生被之時,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見老人紅光滿面,神采奕奕,和藹安祥,栩栩如生,相貌之殊勝,較之生前已年青了十幾歲,比往生之時,不知又殊勝莊嚴了幾倍。連喪葬理事會人員都說:“一年之中不知要打理幾百人遺體,至今天法相莊嚴之往生瑞相,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在場人中,無不驚奇、感動、歡喜、贊歎!

火化之後,在遺骨中現出各種顏色捨利花幾十枚,白者潔白如玉,彩者晶瑩剔透。家人請回供養。火化當晚,筆者從奢摩他中親見老人,身著紫金袈裟與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蓮池海眾恭敬圍繞,放光西去,同時弟弟與一位親友亦得夢如同。是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真切,十萬億程,剎那即至。老人一生功德圓滿,捨報安祥,往生極樂,妙證三摩,承事親近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上善人,得一生補處,花開見佛,諸佛授手,受菩提記,獲陀羅尼,證無生忍,當乘願在來,廣渡有緣眾生。

一乘了義第五

善導大師雲:“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當知淨士法門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禅宗。九界眾生捨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門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釋迦世尊屢說,文殊普賢竟指,馬鳴大士示於“起信”,龍樹菩薩闡於“婆沙。”釋迦再來之智者大師說“十疑論”而專志西方;彌陀示現之永明和尚著“四料簡”而終生念佛。大方廣佛華嚴經,三藏中王。乃如來初成正覺,於華藏世界為海會之眾說生佛不二、一真法界之理事圓融、一乘圓頓之妙理。會中雖有捨利弗等二乘阿羅漢、辟支佛,終不見如來勝妙法身,不聞一乘圓頓妙理。至“入法界品”文殊菩薩住福城大塔廟前,善財童子已證十信得已親近,文殊為令遍參五十三位大善知識。首參德雲比丘即證初住,於德雲座下聞念佛法門。末後至普賢所,菩薩以威神力加被善財與普賢位等,為等覺菩薩。普賢進勸善財與華藏海眾同以十大願王, 向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華藏海眾皆是十住、十行、十 向、十地、等覺四十一階位法身大士,尚須 向往生西方以證即心不俱之佛果。當知淨土法門乃一大藏教之本源,一切法要之歸宿。妙法蓮花經契如來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開權顯實,人王權小皆是一乘。普授佛子三根之記,大暢如來出世本懷。甚深妙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首楞嚴經實為實相念佛之要法。所示二十五圓通除勢至圓通正屬持名,余者皆為實相念佛法門。以至七趣因果、四聖階位、五十陰魔則顯示於實相理體。勢至圓通,正屬持名。佛念眾生如母憶子,眾生念佛如母憶時,制心一境不相違遠,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華嚴唯度大機,二乘凡夫無此法緣。故世尊於方等會上特說淨土三經,無論凡、聖、利、純同事修持,至現生出此五濁,往生淨土。初於靈鹫山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四十八願,依願修行,福慧圓通。所感世界,依正莊嚴,菩薩二乘及生死凡夫,皆可往生。次於王宮之中說淨業三福,十六妙觀,是心是佛,是心做佛。十方諸佛,正遍之海,從心想生。後於給孤獨園無問自說,信願行三,臨終十念或得一心,蒙佛接引。是以宗門教下奉為日課,九界眾生希皆同歸。蕅益大師贊曰:“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

真實理體第六

無量壽經雲:“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成佛,號阿彌陀”。

是知實相經體,理事圓融。理由事顯,事由理攝。一乘了議,不二法門。於宗於教、於性於相、於真於俗、於事於理,空性名相,圓融無礙。

修行之人,萬法回歸當下清淨一念。此一念彌陀名號,非空非有,無始無終。不在內、外、中間,亦非過、現、未來。非見非聞非覺非知,亦非受非想非行非識。不可身得,不可心得。非以智知,非以識識。諸法性空,自性亦空。法名寂滅,已離生滅。佛無名相,故無住著。一念心性,恆沙功德。諸佛已有,眾生不缺。大用現前無事不辦。應緣根身、器界,上求下化而不見其有,全身粹為微塵覓之了不可得。即一切法,當體即空。見一切色,當下離相。離相故無相,無相故無不相,是名實相。觀身實相,觀佛亦同。無增無減,不差毫許。故楞嚴雲“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生有,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為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法不孤起,仗境乃生。的的確確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依正莊嚴,法藏成佛號阿彌陀。依佛四十八願故,十念乃至一念,必生安養。佛智為能觀,六識為所觀,六根為能念,彌陀為所念,妙觀察智加持六根,專注佛境。眼所見即佛色,耳所聞即佛聲,鼻所齅即佛香,舌所念即佛號,身所觸即佛境,意所緣即佛法。普令根、塵、識十八界種子住心一處,重復熏習。至本如來藏心,性見明了,無非無量光、無量壽。

淨土實修,貴在住心一境。都攝六根,毋令外馳。念念阿彌陀佛,念念直照心體。全念即佛,全佛即念。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一念佛號,涓涓潤、滴滴涼。瀝瀝在目,聲聲入耳。越念越誠,越誠越切。誠至極處,外緣不入,一塵不染。切至源頭,心神合一,雨打不濕。如此趨至究竟、功純一心之際,突然頂上一聲響雷,當下人、境一時俱脫。佛、念剎那永恆。超然性相一如,心底一汪清水。一絲不掛,清清爽爽。即入無念無不念之實相念佛境界。功行至此,即開正眼。實無一物可得,親見本來面目。但見山河大地皆入毗盧性海,芸芸眾生無非海會蓮池。雖在世間而常現西方聖事,一生之中則妙證無上菩提。故鄉風月瀝瀝在目,德風華雨直潤心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菩薩行處,無非一乘,此一乘者,無所不乘,亦無所乘,是名大乘。

菩薩戒弟子拈花稽首和南謹敘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