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容易飄浮不定


 2009/2/26    熱度:3119    下載DOC文檔    

遠行與獨行,無形隱深窟。誰能調伏心,解脫魔羅縛。

僧珈邏仕達是捨衛城的一位長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兒子時,以他的名字為名。這男孩後來也出家為比丘。有一次這年輕比丘停留在某個村子的精捨時,有人供養他兩件袈裟,他決定把其中一件供養給長老比丘—他的舅舅。

結夏安居以後,年輕比丘就去找長老比丘,並把袈裟供養給長老比丘。但長老比丘說自己的袈裟已經足夠了,所以加以拒絕。年輕比丘多次懇請,但長老比丘堅決拒絕。年輕比丘因此十分傷心,認為舅舅不喜歡他。他甚至覺得既然舅舅堅定拒絕與他共享必需品,他最好還是還俗,過世俗的生活。

從那時候開始,他的心念紛飛,思緒紊亂,心中想著,還俗後,就賣掉袈裟,買只母羊,然後快速生育,就有足夠的收入,娶妻生子,他再攜帶妻小搭車去探訪舅舅。他甚至想到在路途上,他會告訴妻子,由他來照顧孩子,但她卻要他駕車,不要管孩子的事,而他堅持要照顧孩子,就去搶孩子,結果孩子卻掉下車子,被輪子輾過,他非常忿怒,拿棍子要打老婆。

其實,這時候,他正用扇子幫舅舅扇涼,但由於胡思亂想,而不小心打到長老比丘的頭。長老比丘明白年輕比丘的心念,就告訴他:“你自己不能打老婆,怎麼來打舅舅呢?”年輕比丘十分驚訝,侷促不安地想立刻離開精捨。但長老比丘卻設法帶他去見佛陀。

佛陀知道事情的原委後,很仁慈地告訴年輕比丘,人心旁骛不定,即使是遙遠的東西,心都能夠加以胡思亂想。所以人應努力使自己從貪、嗔、癡三毒中解脫出來。


心念無色無相,紛沓而至,神游虛空,是識的基礎,能夠調伏心的人,解脫魔障。

摘自《法句經》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故事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