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居士:依教奉行
修法倘欲即生有所成就,必須遇人始得。 (《谷響集》)
你們大家問問,為什麼在這個世上你不念釋迦牟尼佛,你念阿彌陀佛呢?“我們聽師父的話,師父叫我們要念阿彌陀佛呀!”師父沒有說你們要念釋迦牟尼佛呀!所以佛不會見怪,說你們為什麼不念我而念阿彌陀佛?我們聽佛的話,最要緊是依教奉行。所以真正的遇見了善知識,最要緊的是依他的指教去做。中間可以反復,可以匯報情況,可以作些調整,但總之都是要很重視。 (《淨修捷要報恩談》)
《阿彌陀經》:“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本經中是“無不善名”,那就不僅是沒有惡道的名字,並且擴大到沒有一切不善之名。於是龍樹大士的解釋很合本經,龍樹大士說:“彼尊佛剎無惡名,亦無女人、惡道怖,乃至無有諸趣、惡知識。”我們現在就有種種的惡知識,他以善知識的面貌出現,自稱法王、活佛、種種大法師,而實際他是惡知識,是假冒別人商標和包裝的假藥。所以現在修道之難就難於分別善知識與惡知識。要尊師重道,可是你尊的是什麼樣的師?你重的是什麼道?你從惡知識那兒來一點邪道,你要去尊重,最後就同《楞嚴》所說的:“師及弟子,俱陷王難,死墮無間地獄。” (《無量壽經白話解》)
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還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缰繩,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該經復雲:“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要證菩提,就應當求善友。怎麼求這個善友呢?這點很重要啊,所以我們就討論一下。《圓覺經》裡開示得最好:“末世眾生”,現在是末世,“將發大心,求善知識”,發了一個大的心,要求善知識,想修行的,你求什麼人呢?“當求一切正知見人”,要求那個正知正見的人。這種人“心不住相”,他不住於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他不執著於二乘境界。他“雖現塵勞,心恆清淨”,雖然他有好多塵勞事情在做,可是心很清淨。“示有諸過”,他也有過失,可是他“贊歎梵行”,他所主張的是梵行啊。“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他不讓眾生去破戒——現在有人就是主張破戒,這不是善知識啊!他是“贊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不讓眾生做不合律儀的事情。雖然他有錯啊,但是他的主張——見,所以這個見很重要,正知正見,知見很重要。“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能求這樣的人,你就可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量壽經講座》)
《圓覺經·普覺品》勸大家啊:“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識。”叫修行的人,“應當盡命”啊,連命都拿出來,供養善友啊。怎麼供養呢?怎麼恭敬?首先要如教奉行。不是說你要拿什麼物質上的東西,表面上的禮敬,是要如教奉行啊。善知識難遇難求,現在你得到了,對善知識的指示你不能信受奉行,只知道恭敬,這樣就良醫束手啊。良醫真是良醫啊,但是他束手,他沒有辦法,所以遇也同於未遇。故於善知識的教化,“應聞而能信”,能相信,“信而能行”啊。所以這個甚難甚難哪! (《無量壽經講座》)
《四十二章經》雲:“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盼您好好體會這兩句經文。因為“汝意”全體從妄想所生,如何能信,如何能堅持。目前您之真心為妄想所蔽,故汝意不可信,而應虔誠依止善知識,依教奉行,自己少作主張。 (《谷響集》)
所謂“依法不依人”之實旨,正如《菩薩戒》雲:“其法師者,或小姓年少,卑門貧窮,而實有德,是故不得觀法師種性。”意雲:當觀法師之見正與不正,莫觀其種族之貴與賤,此即“依法不依人”之正義,亦即求善知識之正眼。當重正知正見之實德,而不看其人之名望與地位也。近世依人之病更深,只慕名頭與牌號,唯重表面,故學法者如牛毛,而得道者如麟角也。 (《谷響集》)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