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對淨土經典的介紹(一)
一般人認為《阿彌陀經》很簡單,實際上《阿彌陀經》很深邃、很難懂。佛講經有的是深法作淺法講,有的是廣法作略法講。那麼這部經典它確實是深法,非常深的一個圓頓妙法,卻以淺顯的形態表現出來。它所展示的是無量無邊的境界,卻以簡略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它很難懂,全體都是佛的境界。這就需要祖師大德為我們把《阿彌陀經》的正確意思以疏、鈔的形式,論的形式進一步闡發出來。《阿彌陀經》自從鸠摩羅什翻譯以來,也有諸多的注解。印祖從中挑選出三部,一部是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一部是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一部是幽溪大師的《圓中鈔》。 這裡重點介紹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蕅益大師是淨土宗第九代祖師,他首先在宗門下開悟,然後通達教下,最後把宗門教下全都歸攝到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大經王裡面,真正做到了通宗通教一心導歸。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是印光大師極力推崇的。這部要解是《淨土十要》的第一篇,也是應去病居士的請求撰寫的。在49歲那一年,用九天的時間,寫完了這個要解。他自己也不斷地講這個要解,在臨往生的時候還對弟子口述了幾個修改的地方,以後就成為定本留傳下來。在臨命終時他說出了自己所證的位次:“名字位中真佛眼,畢竟未知付何人”。就是他在天台“六即佛”當中只是證到了名字位,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是什麼樣的境界呢?就是見思惑還沒有斷,不僅沒有斷,伏都沒有伏住。但是他開悟了,見解與佛同齊。所以我們了解到蕅益大師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我們就放心了。放心什麼呢?他所寫的東西是正知正見,不是一般的人從心意識裡面想出來的、推敲出來的、琢磨出來的,就好像現在一些學者寫的東西一樣的,那就麻煩了。 也唯有祖師才能了解祖師,印光大師就直接推薦《彌陀要解》,說要解無論在理上的闡釋,還是在事相上的闡釋,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是釋迦牟尼佛宣說這部經典以來第一注解,是微妙到了極點,正確到了極點,縱令是古佛再來到這個世間,重新來注解這部《阿彌陀經》,也不能高出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大家聽聽這種贊歎已經是無以復加,推崇備至了。 《無量壽經》的注疏不是太多,在魏晉漢六朝時期,就已經有十一種《無量壽經》的譯本問世。在中國的佛教史上,漢代、晉代,宋梁陳五代,是中國佛教非常鼎盛的一個時期,也是我們這個民族這種超越性的文化發展得非常好的時期。那個時代為淨土宗的扎根和傳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文化土壤。所以當時東晉的慧遠大師能夠在廬山東林寺結白蓮社,能夠樹立起淨土宗的一面旗幟。這些都出現在六朝時期。六朝遺風到了隋唐,也是有它強盛發展的勢頭。《無量壽經》到現在有五本原譯本,五種本原譯本大家比較推崇康僧铠的本子。隋朝的慧遠法師對《無量壽經》的注疏也是選擇了康僧铠的本子。(待續)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