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貪欲對人的危害


 2011/12/27    熱度:4670    下載DOC文檔    

    在物質文明的典范——現代化大都市中,環境污染嚴重,空氣中彌漫著汽車排放的尾氣和工業廢氣,人感到胸悶壓抑,耳朵聽的是嘈雜噪音,眼睛見的是五光十色斑駁的色彩,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容易心煩意亂心情壓抑,盡管自身不願意,但這些都難以躲避,這到底能給渴望現代化物質享受的人們帶來多少幸福的感覺?

  在追求財富者當中,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6年人類發展報告》,358名億萬富翁所擁有的財富相當於總計25億人口所擁有的財富,即幾乎世界一半人口的財產。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最富有國家決定著全球84.7%的社會總生產,這些人消耗著全球能量的70%。

  盡管大部分人都向往財富,然而財富僅僅落入少數人的口袋之中,這個世界大部分人仍然過著貧困的生活,物質發展的成果也僅供部分富裕者享受,對大部分人來說仍然是個夢想。從世界范圍來看,雖然城市在不斷發展,然而其中的貧民窟也在不斷增大,成千上萬的農民湧入城市,在城市的角落裡尋找生活的機會,在充滿歧視的環境中過著艱難的生活。

  國家統計局2002年抽樣調查顯示,中國20%最高收入家庭與20%最低收入家庭的差距是15倍,在富裕階層追求享受追求時尚的同時,底層人民還在為維持基本生存作艱苦的努力。富人可以打高爾夫球,可以出國旅游,而許多窮人卻看不起病,為養老、為子女的學費焦慮。

  再看看貪欲對人內心世界的影響,當人們追逐財物滿足貪欲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日益冷漠,人變得自私只顧謀求自身的發展,很少去考慮是否會傷害他人的利益,社會財富的總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多了,另一部分人就少了,自然會引起矛盾沖突,有的人看見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會產生嫉妒和憤憤不平,這些都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人心裡想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內心變得幽閉,不會去關心他人的疾苦,慢慢地內在的心靈世界也日漸沙漠化。我們可以看到物質繁華的經濟發達地區,人情普遍冷漠,人和人之間不願意交流,沒有什麼真情流露,人際關系往往和利益相聯系,貪欲使彼此卷入到利益爭執的漩渦之中,為了一點些微的利益,有時連親友也翻臉不認,“唯利是圖”之風如同癌細胞一樣在人們的內心世界中擴散,由此帶來的是倫理道德觀念深刻的裂變。

  今天,大力謀求發展和技術進步造成了生產效率的提高,同一項工作過去花費的時間現在大大縮短,這又導致職員大量裁減,即使出現新興產業也只需要高技術人才,世界的人口在不斷增長,而職業崗位需要的人數卻呈下降趨勢,由此致使失業成為沉重的社會問題。而且高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少有人能始終跟上這股趨勢,結果一批又一批人被甩向社會邊緣。就象社會學家所比喻的那樣,現在整個社會發展如同不斷加速的長跑運動,作為社會的成員,每個人都不得不加入這場長跑運動,試問在現今社會這樣的形勢下,有幾個人不被趕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人人內心都蒙上了一層懼怕被社會淘汰的陰影。物質再豐富,如果連生存的安全感都沒有,又何來幸福可言呢?

  現代人對物質世界的寄托是更高更新更快更多,這已經成了一種共業趨勢,成了難以制止的慣性運動。人們似乎步入一個怪圈,雖然相對於正常生活所需現代人已經制造了不知超過多少倍的財富,但是卻不讓自己停下來安靜地享受,而要再去繼續制造更多的財富。到底是什麼驅使人們如此樂此不疲?其中的發動者就是內心的貪欲。

  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領,首先考慮的就是本國每年經濟增長的速度,如果經濟增長緩慢,政府的壓力就會增大。國與國之間比的是國家經濟總量,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成為經濟強國,不願意被淘汰出現代化進程。考察地方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也是當地的經濟增長率。在世人的期待下,這些經濟數字成了只能上升不能持平更不能下降,這些數據直接和官員的升遷相關。反映到家庭和個人,就是每年的年收入只能長不能退,否則就有強大的精神壓力,這個壓力既來自群體之間的比較,也來自自身的期望。物質財富的增長成了評價社會與個人進步的標准。

  人們為什麼不能回歸自心靜靜地思考,除了不斷去刺激物欲,不斷去占有外物之外,人生是否還另有別途?對於人生價值的評判,難道真的只剩下去構造一個日益龐大繁雜的物質世界?

  可憐的現代人為什麼不去想想這種外強中干的發展,對人類自身有沒有必要?當今世界人口眾多、資源破壞日益嚴重,而人的欲望卻在不斷持續擴張,在這樣的現實狀況下,這輛瘋狂的欲望列車將會把人類帶向何方?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