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長(二)


 2011/12/27    熱度:2825    下載DOC文檔    

來源: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作者: 皇甫軍偉

    第三個字“相”。這個“相”,是相互、相對的意思。我們把目光從孩子身上轉移到我們自身的素養上。今後再談家庭教育,我們不要去看孩子,不要想著怎樣管孩子,你先看看自己具備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這樣的狀態,這樣的素養去管孩子。我提到哲學素養的積蓄和沉澱——“相對”,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點,萬事萬物相對以生,相對以成,相對以利,相對以化。我們談孩子的教育的時候,先看到孩子對立的另外一面,父母的狀態、父母的教育素養,父母的文化和哲學層面的沉澱。為什麼講到哲學素養呢?哲學素養高的人看問題很容易看開,他的情緒很容易自控,我們情緒為什麼不容易自控,一提起來孩子很煩,你看不開這個問題,或者說你看問題的角度很單一,所以我提出這麼一個內在的要求。

  第一個字是“止”,止住自己不容易,止住自己之後,就變得清晰和簡單,我們內在的定力可能會有所提升,在目前發展這麼快的社會形態下,人內心有定力是不容易的,比定住自己更難的,明知道是對的,能不能“守”得住?尤其是教育。明知道是對的,能不能“守”得住?6月份的時候,我在中央電視台做過兩期談話節目,我們在爭論一些觀點,幾乎兩次辯論的結果是只剩我一個人。一撥兩個人,到最後那三個人到一塊兒,只剩我一個人。到最後主持人問我:“你真不容易”。我說了一句話:“中國教育的底線得有人去守”。我絕對不會因為熱鬧,因為搶這個鏡頭,而改變自己做教育的姿態,“守”很難。

  今天我們直接切中的是“根”的東西,就是決定表面的東西,所以我用了三個根,第一個是守住家庭文化之根,這裡面有兩個字——理、禮。這裡面要守住什麼,誰來守?父親守“理”,母親守“禮”。理多了,變成了道理,這個理代表原則、標准、方向。我們過去講“有理走遍天下”,你的孩子將來能走多遠,這由父親守理能守多少決定,決定他將來生命的長度。“禮”,這個禮是人和人之間最恰當的心理距離,也代表了一種心靈的秩序,這個字是由母親來守住的。如果母親著急的時候,什麼話都可以跟孩子交流,這樣的孩子到學校,老師從內心裡來講也很難接納。母親們要守住這個字,你至少在家裡面對孩子要做到尊重二字。這個尊重不是放縱,是非常有分寸的和孩子內心的距離。禮厚了變成德。這個“德”是什麼意思呢?左邊是雙立人,右邊是十、四、一,下面是一個心,也就是一個人心中的數字,這個數字既代表多少又代表距離,你孩子有沒有數,你孩子心裡是不是一個有數的人,取決於母親對這個字的堅守程度。如果一個母親在家裡面都談不上對家人的尊重,以及對孩子的尊重,孩子出去也很難被老師接納,被周圍的同學接納。其實我們母親的狀態,也決定了孩子對外在的學習環境。

  守禮的母親,她身邊走出來的孩子能夠非常容易引起老師對他的關注。講這句話也是基於我們現在的教育現實,我們一個班至少有40個孩子,再少的也有30個孩子,但你們要知道,一個老師上課的時候眼光裡面最多只能容納15張面孔。一般老師能照顧到10個孩子就不錯了,一般照顧三五個是習慣性的,那這個眼光老到誰家孩子臉上,不是你跟老師交流一下,請他吃點飯,或者送點東西能夠達到的,這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也就是我在講課的時候,我的眼光在和誰交流,誰的表情能表現出對我的尊重,我會不斷的跟他對話。包括一個老師跟我講,誰一點頭,我就看他,當然你們都不要點頭。這說明是老師的內心,因為講課也是一種互動。所以說誰決定了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我剛才講了二八定率,家長20%的動作決定了孩子在學校80%的表現,決定性因素在我們手裡面,不要去找學校,找學校就找錯地方了,當然學校有它固定的內容,在這裡我不多講。

 

 

  第二個守住(守住生命發展之根),這句話是對我們父母的眼光提出來的要求。我們眼光能不能跨越孩子成長的現實,在孩子將來的年齡段裡面去等待孩子,因為教育必須要占到孩子心靈和生命的前方去等待,而不是被動的等孩子出了問題再解決,或者陪孩子一塊。在座的家長肯定都陪孩子寫作業了,你的位置就站錯了,你要站到他前面去。如果孩子6歲,你要站到他12歲的時候,孩子12歲,你要站到24歲的年齡,一個最基礎的年齡就是翻一倍。有的家長連一年都跨越不了,有的家長聽課就是想讓孩子成績提高多少名,提高一萬名都沒有意義,因為孩子的根沒人養,等他的根和干發展不相匹配的時候,一陣風就把這顆苗給吹倒了,甚至有的孩子的“根”已經“腐爛”了,家長還在那裡提高成績。過去和未來是一個發展概念,我們的眼光要有能力跨越現實的浮躁障礙。我相信深圳再過30年,我們的文化形態和今天會有非常大的差距。我們的孩子到那時候是他最好的年齡段,我們不能因為現在的形態作依據要求我們的孩子。另外有的家長對孩子出國、學英語特別玩命,英國的弱智都能說英語,英國的傻子都說英語,美國的智障都說英語,我們花那麼多力氣,從小讓他那麼拼命的學英語干什麼?這不是教育,我們的家長要有發展的眼光。

    最後一個守住(守住養、育之根),家庭教育重在“養”和“育”這兩個字,現在學校裡面80%的是教,家庭80%應該是養和育,這種育的形式就是通過養的狀態達到。怎麼養孩子的心,怎麼養孩子,我相信在座的都比較陌生。怎麼教孩子,大伙不用打稿,不用准備,站起來就能講不少。因為家庭教育難講,每個人都可以對它講幾句,而且都堅信自己的觀點。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裡面最難解決,但是也最具決定性的一塊內容,上到教育部的領導,下到普通的老師都意識到了,家長也意識到了,但是都在無奈,在方法層面折騰。我們應該站到更高的地方,孩子的心強大了,就不愁他智力的發揮。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為什麼學習不行?因為心裡面缺乏熱情,沒有動力,一看書包就煩,最喜歡過禮拜天,禮拜一就很煩,內心缺乏熱情。為什麼缺乏這份熱情?就是“養”他的這個人,看待教育的時候,看待孩子成長的時候,這個情緒變得非常的現實、功利,甚至冷漠。這個“冷”就是孩子周圍的環境先變涼了,孩子的心不僅僅是冷,甚至有的十四五歲的孩子面對學習、求職變得麻木,甚至拒絕教育。

  如何提升孩子內心的這份熱情,這份溫度?這要從環境解決。這個環境誰決定?第一個是母親,母親的情緒是養孩子的心的,母親的情緒就像一個容器一樣,孩子的心就在你的情緒裡面放著,你的情緒有多高,尤其是你們看待孩子的時候,你們眼神裡面的溫度有多高。很多家長眼睛裡面的溫度是0度以下的,看到人臉上就讓人的臉上結冰,我經常被凍著,家長往我面前一坐,我一看那眼神,就興奮不起來了,就覺得自己做了什麼錯事。看你一眼就讓你覺得我做錯什麼了,這種眼神也是長期修煉的結果,通過孩子的成長把自己修煉成這樣。有的家長跟我講:“我的孩子在外面很好,一回到家就變成混蛋”。我說:“他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表情,他才能變得混蛋”?她說:“只要一見到外人,他文質彬彬,回到家什麼都不是”。我們要找到那面鏡子。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