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歷代帝王與五台山有何不解之緣
五台山寺廟建築群
東晉名僧道安說過,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從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史來看,帝王的崇建是五台山佛教興盛的主要原因。魏孝文帝認為佛教有助於王政,在境內大興佛教,於五台山始建了大孚靈鹫寺、佛興寺、清涼寺等寺廟,且歲時香火,遣使敬修,遂使五台山佛教興起。北齊諸帝亦傾心信佛,大起佛寺,五台山建寺200余所,並割8州之稅,以供香火。至北周武帝滅佛,五台山方寺塔悉毀,僧人散之。
隋唐時期,五台山佛教發展迅速。隋代二主都崇奉佛教,敬仰五台。開皇元年(581),文帝即诏令五頂各置寺一所。大業二年(606)隋炀帝改驢夷縣為五台縣,縣以山名,可見五台山在當時的影響。唐代,從太宗到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藥,不斷歲時。至於百辟歸崇,殊邦赍供,不可悉記矣,”(《清涼山》)。唐太宗就認為五台山是文殊所居,“實我祖宗植德之所”,所以建寺度僧。高宗顯慶元年(656)十月,诏有司,五台等聖道場地僧寺,不得稅斂,奠定五台山佛教興盛的經濟基礎。龍朔年間(661—663),曾“敕西京會昌寺沙門會赜共內侍掌扇張行弘等往清涼山檢尋聖跡”(《古清涼卷》),繪制了五台山文殊化現圖,使“清涼聖跡,益聽京畿;文殊寶化,昭揚道路”(同上)。睿宗朝,亦按照常例,給五台山每年敕送衣缽、香花等。玄宗朝重修清涼寺。肅宗曾诏五岳並五台各建寺一區。代宗時,吐蕃兵陷京師,郭子儀兵至解圍,敗吐蕃,代宗以為是五台山文殊菩薩助之力,便不惜耗費巨資,令修五台文殊殿,造丈六鍍金文殊像,供於五台山。並支持不空三藏於五台山修建金閣寺、玉華寺等。德宗時,曾诏五台山竹林寺淨土四祖法照入宮,教授宮人五會念佛;诏大華嚴寺澄觀法師至長安,並賜“清涼國師”之號。唐武宗會昌滅佛,五台山佛教又遭到嚴重打擊,寺廟毀壞,僧眾解散。宣宗即位後,於大中二年(848)正月敕曰:“五台山宜置僧寺四所、尼寺一所。如有見存者,使令修飾。每寺度僧五十人”(《唐會要》卷48)。《廣清涼傳》也載:“宣宗踐祚,重興寺宇,敕五台諸寺,度五千僧。”可見,會昌後趨於式微的五台山佛教經唐宣宗的扶持,很快便得到恢復和發展。
入宋以來,從“太宗至仁宗,三代聖主,眷想靈峰,流光五頂,天書玉札,凡三百八十軸。恢隆佛化,照耀林薮。清涼之興,於時為盛”(《清涼山志》)。北宋諸帝崇奉佛教,在唐宣宗興佛的基礎上,又使五台山佛教得以發展和興盛。太宗敕建太平興國寺,诏令“五台深林大谷,禅侶幽棲,盡蠲稅賦”(《清涼山志》)。並重修五台10寺。宋真宗於景德四年(1007),曾敕五台真容院,建重閣,設文殊像,賜額“奉真閣”。
元興,崇尚佛教。元世祖敬僧禮佛,修葺五台山12佛剎。成宗為皇太後建寺於五台山,並於元貞二年(1296)至五台山,瞻禮文殊,禮重五台山華嚴菩薩正順法師,並敕建萬聖佑國寺。武宗時亦大規模建寺於五台山,禮重五台山真覺大師,授以僧統之職。仁宗時置五台寺濟民局,並“敕五台靈鹫寺置鐵冶提舉司”,開采鐵礦。英宗也曾於至治二年(1322),至五台山朝山拜佛。泰定帝敕建五台山殊樣寺,賜田三百頃。文宗也多次遣使至五台山作佛事,祈福安民。
明代諸帝為了祈福延祚,鞏固邊防,吸取前朝經驗,尊奉佛教,尤其崇奉五台山佛教。太祖幼出佛門,自然崇佛敬僧,曾對五台山璧峰禅師優加禮遇。明成祖於永樂元年(1403),就迎請哈裡麻,後賜銮輿、旌幢、傘蓋之儀,遣使送往五台山,並為其重修顯通寺和大白塔。黃教祖師宗喀巴的弟子釋迦也失,於永樂十三年(1415)至五台山朝聖,成祖曾幾次致書慰問,並敕賜袈裟禅衣、鍍金蓮座等。明英宗敕造《大藏經》5藏,安於5座台頂。憲宗於成化十七年(1481),造丈六鍍金文殊像及畫像百軸、香金5百兩、布帛千尺,念珠萬串,敕賜五台山文殊寺。正德二年(1507),武帝“敕建銅瓦殿,賜額廣宗寺,兼聖谕護持”(《清涼山志》)。又於中台頂建寺,賜額演教寺。神宗受到慈聖皇太後的影響,十分崇佛。萬歷年間,敕建大塔院寺並捨利寶塔;於獅子窩修建洪福萬壽藏經樓閣;於龍泉寺復建萬聖閣;敕建聖光永明寺(即顯通寺)。神宗還多次於五台山舉行規模盛大的法會,使五台山佛教盛極一時。
清朝10代帝王,大多信佛,且特別崇奉喇嘛教。從始至終,推行一套“以黃教綏柔蒙古”的策略,所以對五台山藏傳佛教也給予特殊的禮遇。順治十年(1659),就令阿王老藏卓錫五台山,總理番漢經典。次年,又令老藏丹貝為清涼山住持,修葺菩薩頂等寺。康熙皇帝曾5次朝台。康熙二十二年(1683),第一次朝台,敕賜阿王老藏為“清涼老人”,且賜龍袍、貂座、靴衣、香銀等物,還命老藏丹貝重修五頂寺宇。次年,菩薩頂大殿改覆琉璃黃瓦,並“於菩薩頂設立永鎮把總一員,馬兵10員,步兵30名,護守香火供器”(《山西通志》)。在五台山佛教史上這是絕無僅有的。以後,菩薩頂成為欽命管理五台山喇嘛事務掌印札薩克大喇嘛的居處,前後共駐錫過19任札薩克大喇嘛。同時,從康熙年間至清末,朝廷還讓統轄內蒙古、青海佛教事務的大活佛章嘉呼圖克圖住在五台山鎮海寺。康熙皇帝5次巡幸五台山,敕賜梵文藏經兩部、匾額55塊、作詩15首、碑文20余道,修葺寺院20余座,做各種道場8次。乾隆皇帝也曾巡幸五台山6次,修葺演教、望海、法雷、普濟、靈應、顯通、殊像、碧山、鎮海等20余寺,御制碑文8篇,題匾45塊。雍正、嘉慶也來過五台山。以後,國勢日衰,清室再未朝台。但在光緒九年(1883),還重建了大萬聖佑國寺,稱為極樂寺。慈禧太後還御書了“真如自在“四字,賜予普濟和尚,如今還存於南山寺。
:佛教寺庙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