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二〇〇八年為遼寧凌源市居士開示(請勿忽略不看


 2012/1/11    熱度:6565    下載DOC文檔    

  • 妙祥法師二〇〇八年為遼寧凌源市居士開示
  • (本文視頻見:http://www.suyuan.org/fbst/ShowSoft.asp?SoftID=2183

          http://www.suyuan.org/fbst/ShowSoft.asp?SoftID=2184

       錄音見:http://www.suyuan.org/fbst/ShowSoft.asp?SoftID=2114

                http://www.suyuan.org/fbst/ShowSoft.asp?SoftID=2115

    目錄

    問題一、看經書多,“問號”也多。

    問題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指什麼?這五行是指什麼?三界和五行它不屬於六道輪回嗎?

    問題三、求神通跟成佛、修行,是兩碼事還是一碼事?求神通他能不能成就?

    問題四、這個緣是定業還是什麼業力?

    問題五、關於社會上傳言未來佛執政,關於掛大小號不去地獄,是不是正法?

    問題六、出家的師父對居士稱為“師父”可不可以?

    問題七、癌症的因緣?得癌症怎樣修行才能獲得解脫?

    問題八、先修淨土宗念佛法門,後是念咒語,也念佛,是不是夾雜?能成就嗎?

    問題九、修得中道義,怎麼能體會到偏離中道呢?

    問題十、誦經必須得了義嗎?

    問題十一、佛家指的心是什麼?

    問題十二、女人是五漏體,今世能成就嗎?

    問題十三、有好多的善男信女他覺得不懂經意。可是在六祖慧能大師講佛法時,有的人就是不認識字,為什麼立即能成佛?

    問題十四、居士幫助有緣的人助念,真正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真正能有這個成就的願力嗎?

    問題十五、助念期間出現瑞相,在這時是需要寺院的師父念經、助念好,還是請在家的這些居士幫他助念好。使他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國土中

    問題十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快的方法是念佛,這種看法對不對?思想境界提不起來,它自然就慢,不知道對不對?

    問題十七、有關佛骨捨利的形成,是否能作為我們眾生修行成為未來佛的標准?

    問題十八、有不少學佛的人,雖然覺得精進一些,但是業力很重,身體越來越不好。身體怎樣才能健康?

    問題十九、在家居士修行佛法,必須得上早晚課嗎?

    問題二十、在家居士可以誦《地藏經》嗎?

    問題二十一、我上了很多寺院,供這個護法仙的還挺多,這個我始終不理解。

    問題二十二、在家設佛堂一定要把佛像開光嗎?

    問題二十三、在家居士選擇誦哪部經,是根據自己的根基,還是隨便誦哪部經都行呢?

    問題二十四、誦《地藏經》是白天誦還是晚上誦好?

     

    二〇〇八年為遼寧凌源市居士開示

                                                            ⊙妙祥法師

    時間: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六

    地點:遼寧省海城大悲寺念佛堂

    聽眾:遼寧(朝陽)凌源市居士約三十多人

     

    維那:禮敬和尚三拜

    禮佛一拜

    大家請坐吧!聽說是凌源過來的?有一些問題要問。我想這麼樣,你們提問題,我給解答,這樣好不好?

    眾居士:好!

    好,那你們就開始提問題吧,放掌吧。你們有什麼修學上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問題一、

    一居士:請問師父上下怎麼稱呼啊?

    釋妙祥。

    一居士:如果在家經書看多了,“問號”多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太愚癡了,還是太鑽牛角尖?

    坐下說。就是看經書多,疑問比較多?

    一居士:看經書多,“問號”也多。

    剛開始看經書必然有這一種現象。因為有很多和我們理解的,和我們知道的都不一樣,它必然要有疑惑。疑惑也就是探討,這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好的現象。這是可以的。但是時間長了,就不要老懷疑了,慢慢就增加信心了,這就好了。

    問題二、

    一居士:師父,我問一個問題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指什麼?這五行是指什麼?這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和五行它不屬於六道輪回嗎?

    三界本身就是在六道裡輪回,就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欲界,天上有色界。比我們高一層是色界,再高一層就是無色界。一般超過這個三界,就是脫離六道輪回的一種表示。因為這三界都是眾生界。

    等到五行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一般的稱之為五行。這個說法在佛教裡一般很少用。換句話說,從佛教的理解,就是不受任何物質世界的影響了。因為金木水火土都屬於物質世界的一種表現,一種表法。“不在”指它不再受這種色欲所影響,也就是遠離了顛倒妄想。是指這個說的。能聽明白嗎?

    一居士:聽明白了。

    大家誰有問題可以提。

    問題三、

    一居士:我還想問一個問題,現在修佛的人,我看見有很多人求神通。求神通它跟成佛、修行,是兩碼事還是一碼事?求神通他能不能成就?

    這個神通,在佛呢有五眼六通。外道呢有五通,他沒有漏盡通。

    這個“通”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種通達。也就是說我們眾生是未來的佛,也就是說我們自性是圓滿的,是不增不減、本來具足的。但為什麼我們成為眾生了?就因為我們有了顛倒妄想。顛倒妄想越多,我們就越不自在,被顛倒妄想所控制了。這個顛倒妄想,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都受到限制了。所以說這種不自在是我們的一種虛幻的妄想所致。

    修行佛法,就是為了去掉顛倒妄想。去掉顛倒妄想,也就是我們遠離了妄想的束縛。有的人去得比較好一點,定力大一點,他就會出現一種超出凡夫的現象。這種現象比如說,不受物質的控制,有的能進海,有的能上天,有的能入地等等,還有一些變化。我們稱這種現象為神通。

    換句話說,神通是每個人都具足的,只不過是在修行過程中的一種現象而已。但它並不能說明在修行佛法上已經達到了究竟的目的。當然了有神通必然能說明我們有所修行,這是正確的。

    但是現在有一種外道,就是說佛有六種神通,而以這個名義來欺騙信眾,說我已經練出什麼神通了,我能看見什麼——往往就虛妄的追求。有時候沒有的,只是為了自己的名譽和利益,就開始撒謊了,說我能看到什麼,我知道什麼。這和修行人所證得的神通是不一樣的。這是我們應該警惕的。

    還有一種外道,專門是修神通的。他並不想了脫生死,就想獲得一點神通。以為獲得神通,他就有了自由或者能了脫生死。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神通只是暫時的一種現象而已,它並非是究竟的目的。

    所以我們修行人對神通應該有正確的認識。我們既不否認神通,在修行中的一種作用,它是證得一定層次的體現,這是正確的。但是也不能執著於神通,而以神通為修行目的,這是不正確的。

    現在就出現兩種現象:有的人就極力反對神通,這也不是正確的看法。因為神通是修行過程中的一種必然反應,他不修行是不會有神通的。所以說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另外,還有一種拼命地追求神通,他已經離開了了脫生死的根本目的,而只追求一種現象。就像打掃灰塵,他不去打掃灰塵,而是追求這個灰塵所起的變化,這也是不正確的。這兩個都應該遠離。

    剛才我講了,特別注意的是第二種,就是以假神通冒充真神通而欺騙信眾,騙取錢財,這是應該特別警惕的。還有個別信佛而沒有正見的人,以自己的夢覺,或是修行中稍有一點定力所產生的一點反應,就認為自己有神通,這是很危險的。所以說《楞嚴經》講了,在修行中有些現象出現,不能作聖解。如果你作聖解就招群邪,如果不作聖解就是善境界。所以在這方面應該特別加小心,特別要注意的。

    大家可以提問題啊!頭一次來,有的可能不太好意思。坐那說就可以了。

    問題四、

    一居士:師父,再問一下,這個緣是定業還是什麼業力?

    這個緣啊也有定業,也有不定業。緣只是我們自性的一種表現而已,我們心中所有的表現都是一種業力。因緣它都是根據我們心裡的起心動念,所產生的相對的、心外的一種反應。如果心內沒有這種種子,外面不會生起這個緣。所以說緣實際上還是自己內心的反映。

    就比如說,有一個典故,就是風動和幡動的問題。有的說是幡動,有的說是風動,而六祖說是“仁者心動”。這個世上只要存在這個幡的問題,它必然有風,它倆也是必生的、俱生的。有幡它就有風。因為它倆都是妄想所造成的,必然造成兩個現象,一個是幡,一個是風。實際上,有風它必然有動,有幡它也會產生風,也會產生動。所以最後六祖給講啊,這兩個都不是根本,是心動所產生的。因為幡和風都是心動所產生的。所以說因緣也是這樣。有時候我們強調了一種因緣,表面看是外在的,實際上還是我們內心的一種變化。

    下面有一個紙條,我看一看提的問題:

    問題五、

    我有以下問題,請回答:第一個,關於社會上傳言未來佛執政,關於掛大小號不去地獄,是不是正法?

    這個我還真沒有聽說,就是未來佛執政的問題。佛從來不去參與世俗的事情,不會產生什麼執政的問題。所以這個社會的傳言我估計還是沒有正見。

    “關於掛大小號不去地獄”,我看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不是說你在哪掛了號了,就不去地獄。地獄去不去也不是佛說了算,還是由你自己造的業大小來決定的,也不是說你跟誰不跟誰的問題,所以說它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我們對社會上的言論要特別加小心,因為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外道特別多。佛在世時有九十六種外道。如果以我們現在的情況看來,那可能不止九十六種,可能是上千種、上萬種、甚至上億種外道,非常多非常多。所以我們應該特別加小心。不管是誰打著佛的旗號,我們一定要以佛的經典、戒律來作為我們的指導方針,不能社會上誰說什麼我們都信。這個應該特別加小心。

    特別有的人以佛的名義來傳播一些不正確的思想,破壞社會的安定等等,往往都以利益來勾引。比如像這講的,不去地獄等等的事。這去不去地獄不是說靠關系的,關鍵是你造的業是不是那個業。如果是那個業也不可能不去,你要不是那個業,誰也送不進去。

    問題六、

    第二個問題:出家的師父對居士稱為“師父”可不可以?

    這個呢,我的看法最好是不要稱。因為“師父”這個詞,本來是中國的語言,在佛教裡,就用作對出家人的稱呼,逐漸的形成專用名詞了。如果對在家人再稱為“師父”的話,就會亂了賓主,主次不分了。

    可能對在家人在一般的世俗上,你比如有哪個居士,有一些手藝,學徒,都叫他張師傅、李師傅,可能是從這個角度說。所以出家師父有時候為了隨俗,他也對居士稱為“師傅”。但是還應該避免。特別是到寺院來應該加小心,因為在寺院裡能稱得起“師父”的,也就是能稱為老師的,只有出家人。居士是不能稱的。所以說我們對這個稱呼應該注意。

    如果在世俗上,居士和居士的互相稱呼,如果稱呼的學佛人,就只能稱為“居士”,不能稱為“師父”。特別為佛事,出家人這麼樣稱呼居士就有點亂了。我看不太好。

    問題七、

    下一個問題:癌症的因緣?得癌症怎樣修行才能獲得解脫?

    佛說啊,一切病苦皆因殺生而得。癌症的因緣也是由於我們不正信和殺生的果報所得來的。這個因緣很多,往往在殺生這方面特別重。有的人你比如說吃肉,雖然他沒有直接殺生,他也會得癌症、得病苦。因為中醫的說法就是:吃什麼補什麼。在佛教是:吃哪報哪。這也是有道理的。

    你比如說,有人愛吃動物腿上的肉,他就在腿上報。昨天還是前天?有個秦皇島的老居士,他說他腳特別疼,腳底疼。我說:“你是不是老愛吃眾生的腿啊?”他說:“是,我老給孩子做豬腿什麼的。”所以他的果報也在腿上,腿上老有病。不是光殺生得病,就是包括吃肉他也一樣得病。

    還有一個居士,她做小女孩的時候,就喜歡把螞蚱腿底下那部分給掰折了。掰折了以後,就看這個螞蚱痛苦地在地上蹦,她就高興了。這是她做小女孩時的事。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突然就得了病。這個病就是腿下不了地,腿從膝蓋往下特別疼痛,而且不治療還好,越治療越重。後來她突然想起來了,在小時候種過這個殺生的因緣。最後她忏悔,病漸漸好了。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切病苦都是殺生和不正信所來。

    我們得癌症以後,怎樣修行才能獲得解脫?主要的一個是要有正信。正確的信仰是很主要的。因為正信它就像陽剛之氣,也叫正氣。有了正氣,這個邪氣就會逐漸的排除。

    中醫有一句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是說你得病啊,它怎麼來的?是因為你的正氣不足,邪氣就興盛,所以才會得病的。中醫還講:“正氣內守,邪之何干(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你有了正氣,這個邪氣就不可侵了。所以說我們得了病,首先要扶正氣。

    正氣在哪?就在我們正念裡。我們讀佛經、禮拜佛、特別是嚴持戒律,這就會使我們生起正氣。還有放生,當我們放生的時候,這個慈悲心一起來,這個正氣就出來了。正氣一出來,裡面的因緣就會改變。所以說得病,首先要扶正氣,真正的正氣還在正念裡。這是一個。

    另外呢,我們得病以後,對這個病苦要看開、要看空。不要執著這個病,因為這個病而產生了痛苦和恐懼。應該有正念,把它看空了以後,我們就不會恐懼,被病苦所嚇倒。這是第二個問題。

    我們得病苦以後,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說我們要持戒修行。這個很主要。過去我遇到一個人,他算個中醫吧,半拉中醫。他父親是中醫,他也學會號脈、開藥,也很好,也學佛。後來有一天他就得了胃穿孔啊?類似胃穿孔,疼痛非常重。當時到了醫院進行減壓治療,就是不讓吃飯了。腹部減壓,胃腸減壓,減壓以避免穿孔。

    當時他躺在病床上就發願,流著眼淚就發願了,他說,我這回一定要吃素,求觀世音菩薩一定保佑我。我要好了我肯定吃素。他就這麼發願,當時我也在場,發願以後就沒有手術。過了幾天果然就好了,確實好了。

    他好了以後,可能吃了一段時間素,後來找個理由又不吃了。再後來聽說可能是第二次有病,我就不太清楚了。就是說,我們得病了以後,要持戒修行。包括受持三皈五戒、吃素等等,都是一種持戒修行,這個很重要。

    我們知道了這三個方法,還有一個就是應該多放生。為什麼多放生呢?因為我們造的業,往往都是由於不慈悲而引起來的。如果我們發起慈悲心,就會改變因果。因為放生得生,你放別人生,你就得生。你救別人,別人救你。這是很有道理的,為佛所稱贊的。所以說,放生能改變很多病苦的因緣。

    過去有一個人,還不完全是居士吧,一個信佛人,她得了一種癌症。得癌症以後很上火。後來告訴她:連續放生,放二十天,在二十天裡天天放。於是她(親屬替她)就天天放,每天放生量非常大,都得放幾千塊錢。可能放了將近一個月左右吧。當初在沈陽檢查的時候,確實是癌症。後來到北京經過七個大夫診斷,不是癌症了。這已經過去能有七年了。

    頭一段時間聽說身體又不太好了。我說:“你這一段是不是放松了?”她也沒法回答,只是笑了一笑。因為她也不太注重修行,以為病一下好了,就放松這些東西,這是不可以的。

    因為她放生救護了那麼多眾生,這因果是可以改變的。另外她那時候也積極護持三寶,所以確實會有這種力量。所以說我們對這個病苦啊,應該知道它的因緣,知道解決它的方法,才能獲得解脫。另外,還可以拜佛、禮佛、忏悔,這都是很好的,這些方法都不錯。

    問題八、

    下一個問題:先修淨土宗念佛法門,後是念咒語,也念佛,是不是夾雜?能成就嗎?

    什麼叫淨土宗呢?佛教分成五大宗派,禅、淨、密、律、教。我們現在說的“淨土”是以念佛法門為主的,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法門。但是淨土宗的意思就是說“心淨國土淨”。取名的由來,並不是說念佛就是淨土宗了,是“心淨國土淨”。只要是我們心裡清淨了,達到這個目的,那就是淨土法門的目的了。

    他想先念佛,先修念佛後念咒,問這樣夾不夾雜?實際上念佛和念咒是一樣的,本來是平等的。因為念咒和念佛它倆本來沒有區別。念佛和念咒目的都是一個,因為它倆都是工具,都是讓我們心裡能夠清淨,沒有妄想,這就對了。所以說它倆不存在夾雜的問題。只要你心裡清淨,就不夾雜,如果你心裡不清淨,那就是雜。這個雜不雜啊,並不是根據你學什麼來定,應該根據你心裡這個妄想多少來決定雜和不雜。

    有的人認為:我既然念佛了,任何法門都不應該修。這種說法我看還不是全面的。因為念佛首先應該從戒定慧開始修。這個三無漏學,是佛所定的。你必須持戒修行,首先得學戒。戒裡其中就含有很多的咒,那你能說我學戒就夾雜嗎,是不?這個不能。

    你比如說印光大師,他專門誦“大悲咒,這也是非常好的,所以說它也不算夾雜。再講,你比如《藥師經》說,如果念藥師佛或是念“藥師咒”,便有八大菩薩接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說既然是念《藥師經》、“藥師咒”都能往生西方,你說那是雜嗎?它也不是雜。

    那我們要是嚴格持戒會不會往生西方呢?它也會往生西方。念戒、念佛、念死、念生(念死、念生即念無常的意思。)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都不是雜。關鍵是我們應該以什麼為雜呢?以心裡妄想過多為雜,以貪著為雜。只要是你正確的修行,都是完全可以的。所以這個雜啊,我們應該正確看待。

    有的人就是“我只允許你念佛”。別人只要是念一點其它的東西,比如說學戒啊、還有念咒啊,他說都是雜。這種說法沒有根據。他把這個念佛法門當成佛的淨土了,那只是一種方法。“我專門念佛,其它什麼都不念。”這作為你個人行為來講是可以的。你說你什麼都不念,都可以。但是只能代表你個人行為,你不能代表淨土,你不能代表佛國。

    那佛國並不考慮這個說:你念佛就能往生,你念別的都不允許往生。佛土沒有這麼一說。所以說我們應該把這個糾正過來。否則的話,我們對其它修行方法有了抵觸,或是造些口業,甚至誹謗佛法就不合適了。這是不應該的。

    至於怎麼修?都隨著自己的因緣。比如說我們念佛,原先有一個師父,他專門修淨土。他說:“我念佛,老是念得不得力。”告訴他說:“你先誦楞嚴咒。”後來他就每天在念佛之前誦楞嚴咒。誦一遍到三遍楞嚴咒以後再念佛,他覺得這個念佛心特別好,而且能找到勁往哪使,他覺得非常殊勝。後來這個方法介紹給很多的居士,他們也這麼做,效果也比較理想。

    這個就是根據自己修行的需要來決定的,並不是根據哪個門派來決定的。否則的話,就遠離了佛法。所以夾雜這種說法確實誤了很多人的修行,這也不好。當然我們也提倡專修,這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什麼呢?就是不要忘掉戒律,一定不要忘掉了五宗要平等弘揚。要不我們心量就過窄,而造成了不適當的語言,會誹謗佛法的,就不合適了。

    這個能不能成就啊,關鍵是什麼叫成就?成就就是沒有妄想。我們為什麼成為眾生?就是因為我們妄想過多才成為眾生。這個成佛指的是沒有妄想。眾生為什麼成為眾生?就因為妄想不斷才成為眾生。我們本來就具足佛性,一切都具足的,只因為妄想不斷地增多才變為眾生,我們去掉妄想就成為佛。

    所以說我們所謂的“成就”,就是去掉妄想。只要是能去掉妄想的方法,只要是正確的,它就是能成就的方法。所以這個問題,不管是念佛也好,念咒也好,念經也好,念律也好,都是根據自己具體的需要。只要是能把妄想控制住,或最後把妄想斷掉,這樣的話我們必然能成就。

    好,這個問題就答到這裡。下面誰還有問題可以提。你說吧。

    問題九、

    一居士:修得中道義,怎麼能體會到偏離中道呢?

    這個“中道”啊,是中道義,就是不偏不倚為中道義,並不是講的“中間”。有的往往把這個中道當成一種中間。“中間”,我也不上那邊,我也不上這邊,我在中間走,這叫中道,不是這個意思。中道就是不墮於“有”和“無”這兩面。因為有無,稱為“有”是戲論,稱為“無”也是戲論。佛法是遠離戲論的,所以遠離戲論就稱為中道。

    什麼是中道呢?那就是說,我們只要是沒有妄想了,斷掉妄想,不再起心動念,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本來就具有佛性,這就為中道。這個具體修行的方法,就是戒定慧。首先從持戒開始,完了再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就是中道。離開這個,離開戒律作為基礎,就會偏離中道。

    問題十、

    一居士:請問師父,誦經必須得了義嗎?

    你所問的必須了義,就是明白它的意義呗。這個誦經必須明白它的意義嗎?我的想法:佛講的經典並不是讓我們明白什麼,佛的一切經典是開發我們的智慧。我們往往就以學經明白經文為究竟目的了。我們平時也很明白事情,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成佛?就因為明白它並不能成佛,只有開發智慧才能成佛。

    什麼叫明白呢?就是我們的思惟。我們以為我們的思惟為“明白”,他不知道我們的思惟就是一種知見。所以說《楞嚴經》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我們的知見是無明的本,無明就從它生起來的。所以說知見越多,無明越深厚。所以說我們修行佛法,主要的目的就是去掉知見。

    我們學經目的干嘛?是通過佛講的意思來去掉我們的執著,也是去掉我們的知見,這樣就對了。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明,我們自性本來就是明,但是由於我們不斷地追求了知見,就被另外一個“明”所代替,那就是“明”被“明”所明,變成了無明。

    所以說剛才這個居士提這個問題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如果不注意這個問題,我們就會不斷地追求理論,而不去從深入上尋找真正的真理,就把已經得到的理論作為真理了。所以佛講,這種理論只是一種戲論,它不能幫助你了脫生死。

    你比如說,我們這個人突然被一棒子打暈的時候,誰在作主?你腦子不能思惟了,誰在作主,是不是?所以這時候我們就作不了主了;當我們睡著的時候,誰在作主?你的思惟暫時減弱了,誰在作主?我們的思惟有很多時候是糊塗的,有時做夢,以及其它很多的事情,那時候又誰在作主?

    所以我們所謂的思惟,就是一個配音演員而已。根據業力它不斷地思惟,實際上就像早晨的露水似的,太陽一出來它就沒有了。它沒有根,這種思惟它沒有根。但是我們往往都是生活在思惟之中,取決於思惟的好和壞,所以我們就在六道裡輪回。所以修行中要遠離思惟。

    當然啦,剛開始我們不可能一下斷掉,可以有正確的思惟,來去掉我們邪念的思惟,但這只是一種對治方法。當對治以後,我們所謂的正確,它就會變成不正確,同樣還得把它去掉。這樣來逐步地達到沒有思惟,遠離了戲論,我們才能開發裡面真正的智慧。

    智慧不屬於思惟。智慧是自動化,我們的思惟只是手工業,很笨重,而且它也達不到控制妄想的這種力量。我們特別應該注意這方面。所以說學經不要求明白和不明白,要求的是我們如何正確的思惟,來達到我們內心的清淨,要回避這個思惟的問題。

    比如說我們看經,看一段,要問問自己明白不明白。但這個問不是用你腦子去想,去問:“這個什麼意思啊?”對比這個紅的和綠的,對比那個白的和黑的,不用這種對比方法。就看看自己這段明白不明白?不要分別。明白當下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不要去對, 比、去思惟去。“哦,這個講的是那麼個意思。和別的對比對比,就知道它的意思是什麼了。”這種做法它又和現在的思惟聯系起來了,要遠離。

    這樣的話,我們雖然是只看一本經書,可能你連一句明白的話也沒得到。雖然你外表的明白沒有起作用,也不用它去思惟,也沒有發現自己內心真正地明白起來。但是你的內心世界早已開始開發出來了。因緣成熟的時候就可能在你什麼道理都不懂的時候,就可能見佛。這個是很殊勝的。我們回避了思惟這一層障礙,也就是說回避了這個知見。我們不用知見來作為我們的修行目的,直接就往自性裡面走。這個方法大家可以試,這是我的個人看法

    問題十一、

    一居士:佛家指的心是什麼?

    佛家指的心是什麼?嚴格來講,佛家也就是佛教指的心,只是一種表示方式。是什麼?它不存在是什麼,也不存在不是什麼。如果它是什麼,我們就墮入“有”裡。如果它不是什麼,我們墮入“無”裡。它沒有任何語言能說明白,但也不是說不明白。

    所以說,“心”,換句話說,也就是指的我們自性。我們的自性有多大呢?那就是遍虛空滿法界,每個微塵、每個事物都是我們心中之物,只不過是我們認識和不認識。我們眾生呢,就不斷地執著著眼前的身體是我,我們的思惟是我。他不知道萬事萬物、日月星辰都是自心的變化,包括每個人的形象也都是自心的變化。所以說如果不知道這點,我們會執著了眼前的一個小小的微塵以為是我。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產生了對立面,這個是我,那個不是我,就遠離了自心。

    問題十二、

    一居士:阿彌陀佛!我是個女居士,我在修念佛法門,我想請教師父一個問題,女人是五漏體,今世能成就嗎?

    這個成就不成就啊,都在於自己的努力。每個人,不管是女人、男人都有成就的因緣,包括佛在世的時候,很多證到阿羅漢的也是女人,女阿羅漢都很多的。所以說成就不成就都在於自己的努力。

    問題十三、

    一居士:阿彌陀佛!師父,我還再問一個問題,剛才你說的大乘佛教,在念經當中,有好多的善男信女他覺得不懂經意。可是在六祖慧能大師講佛法時,有的人就是不認識字,為什麼立即能成佛?

    所以說學佛法不在於認字和不認字,主要是開發智慧。有時候認字也有它的好處,比如說我可以看經,懂得很多的佛經的道理。但是並非你懂得文字這個“道理”就是道理了,真正的道理是在自性裡。

    問題十四、

    一居士:阿彌陀佛!師父,我還再問:有好多的居士都在家修,去幫助所有的有緣的人助念,就是念佛修淨土。可是用他的誠心念佛,真正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真正能有這個成就的願力嗎?能成就嗎,在家居士?

    能夠幫人助念必然是修行中的一個好事,但關鍵是我們用什麼心去助念?這個很主要。現在助念的很多,首先肯定它是一種幫助人的方式,但這裡必須有不貪財色等等。還有一個必須具足正念,如果他認為:這個人通過我念佛,能把他送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種說法我看欠妥當。因為你自己還沒到西方極樂呢,你怎麼能給別人送到西方極樂呢?所以你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我們以什麼心去念佛?“我們念佛是幫助人”的說法實際上是錯的。“我們是在幫助自己”,你要是抱著這個心去念佛,他就有個卑下謙虛的心,這樣地念佛才能得力。

    如果說:“我盡幫助別人去念佛,我把那人送走了。”往往犯了大妄語,因為你沒有這種能力。或出現一點瑞相,他就說:“他已經升西方了。”或如何如何。我看這個事有點欠妥當,要謹慎。

    不是一點瑞相就說明決定是往生西方了。因為有的信佛和不信佛人,有時候也有瑞相出現的。所以這個瑞相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更要注意的就是,我們在說今生或當下成就這句話,要特別加小心,不能盲目的說。我們學佛只管種因,不管成果,這樣比較好,比較穩當,省得犯到大妄語那塊。

    因為成佛,得需要多少時間呢?就是四大阿僧祇劫。在南傳佛教裡講,四大阿僧祇劫再加十萬大劫,這麼長時間才能成佛呢。這個成佛的時間很長,但也是必然要行走的道路。因為釋迦牟尼佛在燃燈佛給授記以後,到三千年前成佛,這段時間相隔了十萬大劫。授記當來成佛,號釋迦牟尼佛,這就相隔了十萬大劫,這麼長時間。

    所以我們現在剛一念佛就喊出:“我當下成佛,當下成就。”這有時候欠妥當。當然不可以否認每個人都修了很多劫了,是不是?修了很長時間。但是要自已沒有把握,最好不要喊這樣的口號。我們只管努力,只管耕種不管收獲。它自然有個收獲。越是謙虛,越不去對自己喊口號,我們反而越能無住地往前走。也就是說應無所住。

    如果你要一喊:“我如何如何,要成就。”這樣的話,你馬上就有所住了。有所住就不符合《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生其心。”只要你一動念,有所目的,實際上就有所住了。所以說這個問題我想還是謹慎一點好。

    至於成就不成就?現在我是凡夫沒法看。因為佛經講的是很有道理的,我想還是謹慎為好。你只要做到了,你就不喊,它該成就也成就,是不是?有時你喊了以後,反而容易阻礙你的前進。

    問題十五、

    一居士:阿彌陀佛!師父,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人了脫生死。世間人就是今生沒有成就,但業力也可以消除一些。比如說人走了,所有助念的人都幫他助念,這個期間他曾經出現瑞相,或者出現好的景色。在這時是需要寺院的師父念經、助念好,還是請在家的這些居士幫他助念好。使他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國土中。

    就是說人走了以後,是要出家師父幫著助念好,還是居士幫著助念好?這個問題吧,兩者各有所長。出家的師父,他是以修行為主,他是修行位。就是你求不求他,他如果能正確地修行,他修行的功德都會布施給每一個眾生,也包括每一個護持道場的眾生。不一定說你去求他助念,他就幫你念,你就往生了。它不是這麼個意思。

    有一句話不是說嘛:“叫師父做做超拔,他就可以脫離六道了。”但是還有一句話說:“閻王爺怕和尚啊?”——閻王爺他不怕和尚,它不是人情的問題。所以說,我們應該以全心全意護持師父修行,是正確的,不要打擾師父的修行。而這樣在護持位獲得加持力,這個比較好。

    居士去助念,我剛才講了,表面上是去助念,實際上也是成就自己的因緣,不僅是我們幫他助念。當然了,助念總比不念要好。但是這裡面一定要注意幾個問題:一個要持戒修行,持戒去助念。另外要恭敬三寶去助念。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我現在比出家師父好。你看出家師父都不來助念,我替你助念呢!你看我對你比出家師父親”。這樣的話,一念遠離了三寶,你助念就會失敗了。因為你還沒等助念呢,就開始誹謗三寶。真正了脫生死是靠三寶。我們念佛、念法、念僧,因為佛法僧是一體的,你誹謗哪個也不可以的。你誹謗了僧,你同樣念佛,它的力量就減弱了,甚至還背了一個誹謗罪,這是不應該的。

    另一個,我們在助念的時候,應該注意不光是念佛,如念咒都可以,更主要的應該是誦戒助念。特別受了菩薩戒的人,一定要誦菩薩戒幫助助念,這個更能提起正念,這個很主要。我們現在往往把這個法門給丟了。以念佛法門為主,這都是好事,但是你一定不要忘了要誦戒。比如這人受了五戒、受了菩薩戒,一定要給他念幾天五戒、菩薩戒,這非常好。另外,你比如說,臨走這個老居士,原先就誦“大悲咒”,那我們大伙就給念“大悲咒”。他能聞到這個熟悉的咒,他就會提起正念,生起歡喜心,這就非常好。

    所以說不管是念戒也好,念咒也好,念佛也好,它們本來沒有差別,都是讓我們提起正念。什麼是正念呢?就是無念,無念就是正念,有念就是邪。只要是正確的開導,正確的運用,我們都會在這上盡到我們應該做的一份力量。

    所以說出家師父最好不要請到家裡去助念,因為這樣的話就容易使佛教走向世俗化。這個助念功德應該是這麼看,在家念是最小,半路上幫著念占中,在寺院念為大。目的就是遠離家庭的這種破壞性。當然了,有時候有的需要師父來幫著念一下,但是我想這個問題,看自己的因緣吧,師父他願意那也沒辦法,是不是?

    我想我們以恭敬三寶為助念的方法是最好的。你比如說我到三寶去供養三寶,或是我到三寶干點活,我到三寶給師父頂禮,或放生等等。這樣來恭敬三寶,我看就能起到助念的作用。

    問題十六、

    一居士:剛開始接觸佛法,學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快的方法是念佛。我也不知道這種看法對不對。你提高你的思想境界,學佛進步就快。你思想境界提不起來,它自然就慢。你這個也執著,那個也執著,那速度就慢了,太慢了。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你說的執著是指哪個方面執著呢?

    一居士:念佛,一心念佛,集中精力速度就快。你三心二意……

    這個三心二意啊,就是要分什麼。剛才這個老居士說,如果集中精力,不打妄想念佛肯定是快,這個是對的。但是這裡要注意一點,就是一定要持戒念佛。因為人在修行中,你比如說,我們念佛一個小時,確實念得挺好,但他的定力只能維持一個小時左右就散亂了。如果我們要持戒修行呢?心裡的清淨能維持多長時間?二十四小時不斷,就睡覺他也不散亂。

    你比如說,很簡單一個例子,吃飯的問題,如果我們晚上不吃了,這頓飯省了,表面上好像只是不吃一口飯,而你要知道,有的人是放不下這一頓飯的,他的貪欲心,到晚上就起心動念了。如果你能夠徹底放下不吃,晚上就不起心動念,一直到明天早晨,他都不動念。這本身就是個大定力。所以我們在持戒的基礎上去念佛,效果就更好了。

    我們有時候為什麼不能專心念佛?有很多因素都破壞專心念佛。比如說我剛才講了,不能持戒,它就破壞了專心念佛。這邊念著佛好好的,那邊飯出來了,見著這個飯我們就起了貪心,這樣的話我們念佛的功德,就有所破壞。所以要想達到無漏,首先從持戒開始,再去念佛,這樣就會很好。

    當然了,有些雜事確實是不應該做的,那我們不做,這樣的話就比較正確了。在念佛之中,一定要注重這個專念,專念的同時一定不要否定戒律,這樣去努力就會更好。

    問題十七、

    一居士:頂禮師父!我想問一下,有關佛骨捨利的形成,它是否能作為我們眾生修行成為未來佛的標准?

    這個捨利的形成,確實能作為修行的一種驗證。因為有了一定的修行,有了一定的定力,它必然要產生一種定力的結晶,往往我們說這個就是“捨利”,這個是很好的。包括釋迦牟尼佛留下了很多的捨利,還有像觀世音菩薩,特別是文殊菩薩都留有捨利,這在中國都有文殊菩薩的捨利。確實證明這個問題,這是不可否認的。所以說捨利對我們來講確實是一種修行的見證。

    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我們內心的這個不執著。有捨利、沒捨利,我們也不想為了練捨利去修行,是不是?我們只管努力,它練出了更好,練不出來,那我們繼續努力吧,是不是?

    問題十八、

    這有一個紙條:請問師父,有不少學佛的人,雖然覺得精進一些,但是業力很重,身體越來越不好。請師父開示,身體怎樣才能健康?

    這個問題啊,我是那麼想:我們既然學佛了,我們就要以生命來換取佛法。身體好了那就更好,身體不好了我們也要去精進和努力。因為學佛啊,要比身體重要得多得多,是無始劫裡最好的一個得救的因緣了,這個因緣一定要把握住。

    像剛才居士講了,由於業力過重,身體越來越不好,這些好和不好,應該把它看開,不能再去顧它。有時候你不顧它,不理它,身體反而變好。你越執著它,實際上反而越變越重。

    有時候我們可能采取了一些方法,比如說,有些人一看身體太消瘦了,干脆補一補。過去有個典故,有個人吃素很長時間,後來身體不好,大夫建議要吃一些魚肉,於是他就破戒了。為了治病吃了魚肉,吃完魚肉以後身體確實好了,比以前強多了。但過不長時間,他就死了。

    後來這個書上是這麼解釋的:他問:“為什麼我學佛了,身體不好?”人家就說:“你啊,因為你原先的業重,所以身體不好。”他說:“我後來吃肉不是身體好了嗎?”後來人家說:“你原先就是因為吃素,生命才延續到現在,因為你破戒了,生命也該結束了。”

    就說明一個問題,因身體不好,為了治病而破戒,這是一個劃不來的事情。因為我們業力很重,身體越來越不好,這個應該把它看開。有因緣治,那就更好了。如果沒有因緣治,那我們應該更加努力。

    另外,一個學佛人,對自己的精進程度一定要注意觀察。我們認為的精進,是否還有漏的地方?比如說持戒方面,是否有漏?如果真正持戒去修行,這個身體就是有重病,它也會轉輕的。因為這個戒律是個大神通。所以在學佛上特別精進的人,身體又不好,一定要檢查這個嚴持戒律方面。

    我就可以作個例子。我原先腳疼,從五台山走回來的時候走傷了。傷了以後,腳幾乎要殘廢,有點像脈管炎那樣,我都作好截肢准備了。那時候就想:截肢也去乞食去,坐輪椅也去乞食去。沒想到這麼堅持走下來,而且不被病苦所動搖,現在的腿和腳基本沒有問題了。恢復得非常好,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

    這就說明一個什麼問題?你越看得開,你越能夠嚴持戒律去做,這個病苦就會有轉機的,不要怕病苦。另外病苦對我們來講也不是壞事,也是好事,它能激發我們的斗志,激發我們的勇氣,也能告訴我們生死無常,也能讓我們真正看得開。把它作為一個好的修道資糧,這樣的話我們心情轉了,病苦它也會往回轉的。所以說,我們要求真正的健康,應該要求心理的健康。只要心理健康,什麼都值得了。這個病苦也是這樣,如果你心裡看得開,這個病痛它也會降低的。

    當一個人決心非常大的時候,你看手上扎個刺他也不在乎,刮破皮他也不在乎。如果定力不大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碰不點皮,他也覺得非常疼痛。它跟心情有關系。所以說心理能影響生理,生理同樣也會影響心理。我們應該注重這方面的轉化。

    問題十九、

    一居士:師父,在家居士修行佛法,必須得上早晚課嗎?

    這個我想是很必要的。因為我們在家居士有很多事情要做,很難能夠自己控制自己。如果給自己定了早晚課,他必須得遵守。這樣的話,就由於這個定課,會使我們精進起來。

    另外,上早晚課有很多好處。你比如說,早晨我們可以早起。早起上早課,第一個克服睡眠。睡眠過多了也是五漏之一,這是一個。另外我們早晨上了早課,我們這一天的工作都會很順利的。這一天,你比如說有的做生意啊,或是出外去做點什麼事情,它都會意外地順利起來。

    過去有一個居士,他是企業家,每天都要上早晚課。上早晚課以後,特別早晨上完早課,他再去辦事就非常順利。有一次填個土方,就是用抓鉤機填土方,這個地方在海邊怎麼填也填不上去,誰填也填不上去。後來就找到他,他去了很快就把這個填上去了。他懂得這個上早晚課,有這個定力,所以說這個海水它也不上來。後來他就接了這工程,又給了他不少活,他也受到稱贊。所以這個早課是很必要的,這是一個。

    另外晚課呢,因為我們一天工作下來,心裡也會受到世間很多的污染。世俗上有很多的事情污染,我們並不都能夠覺察到,就覺察到也不見得能打掃干淨。如果上個晚課,通過晚課就可以把這些都糾正過來。一個過去所污染的要清除。另外,我們身心得到一種自由,晚上也會做一個好夢,睡個好覺。

    題二十、

    一居士:在家居士可以誦《地藏經》嗎?

    《地藏經》是可以的。但是現在誦《地藏經》,應該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應該先誦《金剛經》。因為現在有很多大仙啊,利用《地藏經》去辦“大仙事”,最後把佛法本來很好的意思給歪曲了,這個也特別要加小心。特別是《地藏經》講了很多六道輪回的事情,有的被這個大仙講法,所謂的外道講法暗示以後,對《地藏經》的理解就有了偏差,不能用空相理解。所以先誦一遍《金剛經》,再去誦《地藏經》,這個效果就能好多了。

    誰還有問題,可以提。

    問題二十一、

    一居士:師父,我想問個問題。你說咱們學佛人走了佛道,還有必要在家供仙位嗎?這個仙家,像狐仙、蛇仙,它們本來就是在三惡道之中,沒脫離六道,咱們還有必要供它嗎?但是我上了很多寺院,供這個護法仙的還挺多,這個我始終不理解。

    這個問題是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學佛人是不能供養這個所謂的仙道的,因為它屬於外道。在我們三皈依裡就講了,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皈依天魔外道。如果我們在家裡再供養所謂的仙堂,狐蟒蛇仙,甚至去禮拜,以為它們能幫我們了脫生死等等。有這種想法,你的三皈依戒體就破掉了,就所謂的皈依已經失去了戒體了,實際上不能成為真正的佛弟子了。所以說堅決不能供的。

    (編者注:仙堂:在東北地區,有的人認為狐、蟒、蛇等已成仙,能附體到人的身上,對此加以供奉,是一種迷信、不正信的行為。“仙堂”代表整個仙的意思。

    戒體:人如法受戒後,會得到“戒體”,“戒體”能夠生起防非止惡,修善的作用。三皈依雖不屬於戒,但也有能起到此種作用的“戒體”。)

    因為狐蟒蛇仙,像剛才居士所講的,還在三惡道裡,它在修行中還不如人的位置高,所以說我們跟它學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跟誰學?我們應該跟佛菩薩學。為什麼供養佛和菩薩?因為佛菩薩已經超出了三界,跳出來了,就是脫離了六道輪回。因為他們成為聖人,是我們老師,我們跟聖人學,我們學他怎麼來了脫生死,脫離六道輪回。這是正確的老師。像狐蟒蛇仙還在畜生道裡呢,我們跟它學,最後的結果就會墮入畜生道。

    比如說,我們臨終的時候,容易對狐蟒蛇仙有恐懼和崇拜心。如果有一念這個心,佛菩薩都不會來接你的。但誰來呢?狐蟒蛇仙它們這一類的眾生,就會乘虛而入,或是由於你自己心裡不正確的概念,就產生狐蟒蛇仙的影像,你就會隨著這個影像而走了。因為你平時對它有恐懼、順從和崇拜的心,這時就會順著它走,最後墮落到畜生道裡,做畜生的兒女。就是本來是應該升的,反而墮落了,這個是不合適的。

    所以說,這個對我們學佛人是非常有害的,不能圖眼前所謂的便宜,說它能幫助我們護法,實際上佛菩薩無所不能,是不是?還用誰來護法嗎?是不用的。有的還打出一種旗號說:它跟我們一起修。實際上是在掩蓋自己,是在貪著某一種利益。這不合適。

    剛才居士講了,還有很多的寺院也做這些事情。這都是根據世俗人所要求的去做的。有時候你供奉這個狐蟒蛇仙,就有很多人來供養,為了貪求供養,所以他就供這些東西。這種供養是不正確的。寺院必須是供養佛菩薩,是僧人的修行道場,不能供養這個。

    問題二十二、

    一居士:請問師父,在家設佛堂一定要把佛像開光嗎?

    這個佛像開光也靈,不開光更靈。開光呢,你們家佛像開光就你們家佛像靈,其它佛像就不靈了。如果你不開光,哪個佛像都靈。實際上佛菩薩不用我們來開光,我們能給佛像開光嗎?那是沒有道理的。但是通過在佛像前做個儀式,而增強我們的信心,這倒可以。

    但更主要的,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恭敬佛不是就恭敬一尊佛,要恭敬所有的佛。通過恭敬佛,我們知道恭敬所有的眾生。因為山河大地,萬事萬物都是佛的法身。所以說每一尊佛我們都應該供養,都應該恭敬。所以我們寺院不搞開光,也不參加外面的開光。問題不是說開光不好,而是這種開光往往都是為了金錢,拿佛菩薩作生意,那我們就不做了。

    問題二十三、

    一居士:師父,你說在家居士選擇誦哪部經,是根據自己的根基,還是隨便誦哪部經都行呢?

    這個我的想法:在家居士首先應該從三皈五戒入手。因為不管你修哪個法門都得先從三皈五戒開始。如果有了三皈五戒以後,再選擇哪個法門就比較正確了。

    因為剛開始入門,我們心裡還有很多雜念,究竟修哪個?我們也不太清楚,也沒有選擇的能力。所以往往選擇一個法門,過幾天就後悔了。或是別人勸說,說你修禅吧,你修淨土吧,你修密吧,我們盲目地就修了。修了一段時間,感覺到不太適合自己又想換,有時候就產生了煩惱。

    我的想法,你不如先從三皈五戒入手。我就注重這個戒律,注重三皈五戒這塊。當我們這個戒律有所清淨的時候,我們再選擇法門,就能很正確地選擇了。因為佛講“以戒為師”,當我們持戒嚴謹的時候,我們心裡就有了師父。師父是什麼?就是智慧。有了智慧,他就有選擇的能力了。這樣的話,就比較合適。

    問題二十四、

    一居士:師父你說,誦《地藏經》是白天誦還是晚上誦好?

    《地藏經》實際上什麼時候念誦都好,關鍵是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什麼呢?要先誦誦《金剛經》。

    一居士:那沒有時間啊。時間太少了。

    你可以這樣,比如說今天晚上你誦一卷《金剛經》,完了再誦《地藏經》。誦《地藏經》誦半卷也行,誦一卷或是誦半卷都可以。佛經不在於誦多少,有時候半句話都可以成佛,何況那一部經呢,是不是?

    好,大家要沒有什麼提問,咱們今天就到這裡。跟大家講的這些只能作為參考,還是以佛經為准。

  •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