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一葉:以智慧啟迪心靈 用慈悲滋潤世間


 2009/3/20    熱度:2890    下載DOC文檔    

有時會在晚上去逛花市。

夜裡九點以後,花販會將店裡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開著的,不會再有顧客挑選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籃推到屋外,准備丟棄了。

多年以前,我沒有多余的錢買花,就在晚上去挑選竹籃中的殘花,那雖然是已被丟棄的,看起來都還很美,尤其是它們正好開在高峰,顯得格外輝煌。在竹籃裡隨意翻翻就會找到一大把,帶回家插在花瓶裡,自己看了也非常歡喜。

從竹籃裡拾來的花,至少可以插一兩天,甚至有開到四五天的。每當我把花一一插進瓶裡,會生起這樣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暫,它若有知,直到臨謝前幾天還被呵護,應該感歎不枉一生,能毫無遺憾地凋謝了。

花的盛放是那麼美麗,但凋落時也有一種難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紛紛落下,無聲的辭枝,以一種優雅的姿勢飄散,安靜地俯在桌邊,那顫抖離枝的花瓣時而給我是一瓣耳朵的錯覺,仿佛在傾聽著遠處土地的呼喚,聞著它熟悉的田園聲息。那還留在枝上的花則是眼睛一樣,努力張開,深情地看著人間,那深情的最後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每一朵花都是安靜地來到這個世界,又沉默離開,若是我們傾聽,在安靜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裡也有美麗的雄辯。

許久沒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過一次,竟撿回幾十朵花,那撿來的花與買回的花感覺不同,由於不花錢反而覺得每一朵都是無價的。尤其是將謝未謝,更顯得楚楚可憐,比起含苞時的精神抖擻也自有一番風姿。

說花是無價的,可能只有賣花的人反對。花雖是有形之物,卻往往是無形的象征,蓮之清淨、梅之堅貞、蘭之高貴、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貴、百合之閒逸,乃至玫瑰裡的愛情、康乃馨的母愛都是高潔而不能以金錢衡量。

花所以無價,是花有無求的品格。如果我們送人一顆鑽石,裡面的情感就不易純粹,因為沒有人會白送人鑽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難摻進一絲雜質,由於它的純粹,鑽石在它面前就顯得又俗又胖了。

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緣更令人懷想。我國民間有一種說法,說世上有三種行業是前世修來的,就是賣花、賣香、賣傘。因為賣花是純善的行業,買花的人不是供養佛菩薩,就是與人結善緣,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調養身心。賣香,賣傘也都是純善的行業,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緣,哪裡有福分經營這麼好的行業呢?

賣花既是因緣,愛花也是因緣,我常覺得愛花者不是後天的培養,而是天生的直覺。這種直覺來自良善的品格與溫柔的性情,也來自對物質生活的淡泊,一個把物質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與花無緣的。

有一些俗人常把欣賞花看成是小道,其實不然,佛教兩部最偉大的經典《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以花來命名的,而在三千大千世界裡每一個佛的淨土,無不是開滿美麗的花、飄揚著花香,可見愛花不是小道。

佛經中曾經比喻過花香不是獨立存在的,一朵花的香氣和整枝花都有關系,用來說明一個人的完成是肉體、感覺、意識、自性、人格整體的實踐,是不可分離的。一枝花如果有一部分敗壞,那枝花就開不美,一個人也是一樣,戒行不完滿就無法散放出人格的芬芳。

愛花的人如何在花中學習開啟智慧,比只是癡癡地愛花重要。在《華嚴經》中有一位名叫優缽羅華的賣香長者,曾說過一段有智慧的話:“如諸菩薩摩诃薩,遠離一切諸惡習氣,不染世欲永斷煩惱眾魔罥索。超諸有趣,以智慧香而自莊嚴,於諸世間皆無染著,具足成就無所著戒、淨無著智、行無著境、於一切處悉無有著,其心平等,無著無依。”長者雖是從賣香而得到智慧,與花也是相通的,我們如果能自花中提煉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來莊嚴心靈,還有什麼能染著我們呢?

花的美是無常的,世間的一切何嘗不是花般無常?若能體會無常也有常在,無常也就能激發我們的智慧,我曾試寫過一首偈:

日日禅定鏡,

處處般若花。

時時清涼水,

夜夜琉璃月。

這世間,“鏡花水月”是最虛幻和短暫的,唯其如此,才使我們有最深刻的覺醒,激發我們追求真實和永恆的智慧。

當我們面對人間的一朵好花,心裡有美、有香、有平靜、有種種動人的質地,會使我們有更潔淨的心靈來面對人生。

讓我們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給這世界看,如果世界不能欣賞我們,我們也要沉靜莊嚴地開放,傾聽土地的呼喚,深情地注視人間!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