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恆順眾生,普皆回向
普賢菩薩十願(五) 恆順眾生,普皆回向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三集) 2009/5/18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五頁最後一行: 【施戒忍進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這兩句話是講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文殊師利菩薩為班首,以這十個科目就是十度(十波羅蜜)勸進這些法身大士。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在法身菩薩的分上,他們已經把根本無明破了,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還有這十條嗎?還有布施、持戒、忍辱嗎?有這個不就是又起心動念,又有分別執著了嗎?再加上普賢菩薩的十願,有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有,不但是初學,連老修也不免有這些疑慮存在。這事有沒有?有,事上哪裡沒有。究竟果地,無始無明習氣統統都斷干淨了,不但事上沒有,習氣都沒有了,那是究竟果位,圓滿的佛果。在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就很清楚、很明白,究竟果位裡面,不但是六道、十法界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講華藏世界、講極樂世界,有沒有?也沒有了;習氣沒有了,境界就不會現前。可是習氣還沒有斷盡的這些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現的就是華藏世界,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這裡面有沒有究竟果位的諸佛如來?我們現在可以說肯定有,不但有,有很多,為什麼?感應!眾生有感,如來就有應,感應。實報土有感應,四聖法界有感應,六道裡面也有感應,只要有感,他就有應;只要有應,普賢的十願、文殊的十度自自然然就顯示出來。 菩薩要不隨順我們眾生,就無法可說,所以今天我們學到的這個科目叫「恆順眾生」,為什麼?眾生還有分別、還有執著。菩薩到究竟果位的諸佛如來,還是要恆順眾生,要隨順眾生的習氣,要隨順眾生的煩惱。他隨順,這就妙了,他會不會生煩惱?會不會現習氣?不會,真的不會,所以這叫妙用,什麼都能隨順。在這個境界裡面,不但是究竟果地,《華嚴經》初住菩薩以上無明煩惱都斷了,也就是說,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他確實沒有一念不覺,這個決定沒有,這我們要肯定的,決定沒有。我們有,十法界的眾生有,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都有,都有一念不覺,也就是我們講的起心動念。證得法身之後就沒有了,這個一念不覺是永遠不會起來了,但是他有習氣,在實報莊嚴土裡有習氣。我們前面也做了多次的報告。雖有習氣,不妨礙,習氣再濃,十住菩薩習氣很重,也不妨礙,不妨礙與十法界裡面眾生起感應道交。而且我們知道,十法界絕對不限於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就是娑婆世界,不限於在這個地方起作用。而他起作用范圍太大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他都有能力起感應,只要眾生有感,他就會有應,就會現形。現什麼樣的形?沒有一定,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為什麼?恆順眾生,沒有自己的意思,眾生想什麼樣的樣子,他就現什麼樣子。所以佛在大乘教裡面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是對的。諸佛菩薩跟我們感應道交,是從我們的心想生,他沒有心想。這世間裡面的事,無論是依報、正報,我們講環境,依報的環境跟正報的環境;正報環境,實際上就是依報裡面的人事環境,沒有一法不是從心想生。知道從心想生,我們才能夠體會到佛、菩薩,還包括阿羅漢、辟支佛,為什麼?他們都有能力在六道裡面現身說法,我們明白了他們是如何來幫助眾生、來接引眾生、來成就眾生。這裡面講的眾生,專門指的是六道眾生。 順,這個順字意思太深太廣了,我們這個世間聖人也教我們順。順用在哪裡?用在孝。什麼叫孝?順,順就是孝。這是講我們,我們的范圍講得還窄小,順父母,孝順父母。把孝順父母擴大,引申擴大,孝順一切眾生,為什麼?這個事情我們不知道,我們沒有智慧、沒有神通,不知道。佛告訴我們,《菩薩戒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講得很多,「一切眾生」,這講有情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所有一切有情眾生,這些有情眾生包括一切動物,這把六道裡頭都講盡了。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裡面所有的眾生跟我們什麼關系?這講倫常、倫理,跟我們有什麼關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佛經上佛常常講,「孝順父母師僧三寶」,那這個順的意思范圍太大了,真的是盡虛空遍法界全含攝在其中。從這個地方,我們要真正能體會到慈悲,慈悲心、愛心、尊重的心。我們的心生不起來,現在人對父母那個孝心都生不起來,這是什麼原因?這是煩惱、業障把自己的性德障礙、蓋覆起來了,將性德轉變成煩惱。佛告訴我們,這種障礙(就是業障)太多了,無量無邊,佛菩薩把它歸納為三大類,這說話就容易了。第一類,根本無明,也叫做無始無明。根本的意思,那就是所有的業障就從這裡出生的,像一棵樹一樣,這是根,這是本,那些枝枝葉葉都是從這根本生的,所以稱之為根本。無始,這意思就更深,無始是什麼?無始不是說這個理太深、事太雜、時間太長,我們沒有辦法找到它的根源才說無始,這是我們把意思全都會錯了。無始真正的意思,它沒有開始,沒有開始那就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意思好,沒有開始。世出世間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唯獨無始無明沒有因,它沒有原因,所以它是假的。 無始無明一發生之後,我們的自性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有因,那個因是什麼?就是無始無明,就是一念不覺,那個是因。一變成阿賴耶,就是惠能大師說的「能生萬法」,宇宙出現,宇宙是依報,我出現了。我從哪裡來的?我出現了,我跟宇宙同時出現的。這個我,諸位要記住,不是這個肉身,那我們這個宇宙多少年,我們這個肉身才多少年,不能用這個肉身來代表。就是肉身有生滅,我不生滅,我沒有生滅。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跟我們講得清楚,「何期自性,本無生滅」。自性是我,自性也是整個宇宙,宇宙是自性變的,我也是自性變的,我跟自性是一不是二,宇宙跟自性也是一不是二,我跟宇宙原來是一體。無始無明起了之後,很快的連帶就起了分別、起了執著。阿賴耶這裡頭有三細相,「無明業相」,業是振動,業就是動,就是一念不覺,就是無始無明,業相。業相才現前,馬上它就有轉變,速度非常快,「轉相」,什麼東西出現?我出現了,正報出現,用現在的話就是精神的現象出現,這就是末那識,第七識。從第七識,也叫見分,這一出現,有見分,見分是能見,所見的現象出現了,所見是物質現象,「境界相」,境界相出現了,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從三細相就變現出六粗相,宇宙形成了。 我們是愈迷愈深,不知道回頭。所以從常寂光,要知道自性就是常寂光,變成實報土;實報土裡頭不覺、迷了,就變成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又迷了,就變成六道輪回,愈迷愈深。迷得再深,實際上講關系不大,只要覺悟,只要回頭,回頭是岸。我們今天從很深的業障,來問我們幾時才能夠修成圓滿的佛果?從理上講,一念,一念覺悟就回頭了。諸佛菩薩給我們表演,我們在這一段期間裡面,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這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外國是二千五百多年,他做了一次實驗,在菩提樹下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回歸自性。像我們這個題目「妄盡還源」,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妄就盡了,盡了就還源,就成佛,一念之間。非常明顯做給我們看。釋迦雖然如是的示現,真正看得懂的人不多,可以說在當時、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人懂。釋迦牟尼佛示現找不到知音,那來怎麼?來的時候就沒意義了,就只有回歸自性,就還源。這個還源的念頭,就是回到常寂光,這還源念頭才動,淨居天人知道了,淨居天是四禅天,那裡頭有修行人,三果的聖人在那個地方修行。他們聰明,立刻就下來,從淨居天下來,他們有能力變現成我們人的樣子,做代表向釋迦牟尼佛請法,為我們大眾講經說法,教化我們大眾,幫助大眾回頭。所以佛法要有人啟請,沒有人啟請,佛菩薩就滅度。釋迦牟尼佛恆順眾生,留在這個世間教學,接受啟請開始教學,到七十九歲緣盡了,緣怎麼盡?根熟的眾生都得度,緣最重要就是根熟眾生,根不熟的那個不算數,最重要就是根熟眾生。什麼叫根熟?最低限度有能力證阿羅漢果,佛出世,沒有這個能力,佛不出世。證阿羅漢果,我們曉得,最低限度要把見思煩惱放下。一般講,你真有能力斷見思煩惱,你才能感得諸佛如來應化到這個地方,我們有感,佛就有應。真干,真放下,這前面講的請佛住世,這是請佛住世的條件,不是口裡隨便說的,那佛請不來的。你真正發這個心,佛菩薩就來了,感應道交,立刻就示現。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有誰真正放得下?我們常常講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癡慢,這很難!但是,這是只在佛的門口,沒進門,能不能感動佛菩薩應現在這個世間?不能,但是能感動小果聖人,他們教我們就足夠了。所以不發大心怎麼行?一定要發大心,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現前這個階段是亂世,人心反常,起心動念完全違背性德。性德是純善純淨的,中國人的老祖宗說得好,「人性本善」,所以《三字經》第一句話就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那個善都不善,這個善是圓滿的意思,沒有絲毫不善的欠缺,這是說什麼?這就是講自性。我們在這篇文章裡面讀到,前面讀過,「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不但沒有善惡、染淨,所有一切對立都沒有。我們現在的人起心動念,倫理、道德、因果全沒有了,倫理、道德、因果都是自性善裡面的東西,與性德相應,就是與本性相應,是自性的性德。這個地方講的恆順,這順是性德,性德雖然恆順眾生,但是性德永遠沒有改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我們就經論的教誨,我們做了一個例子,這三種不同顏色代表妄想、分別、執著,黃色的代表無始無明,《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妄想就是無始無明,藍色的代表分別,紅色的代表執著。《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有這是凡夫。我們把我們的眼睛比喻作法性,外面的境界是法相,法性是能現,法相是所現,法相也就是法身。凡夫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完全迷了,迷了之後就扭曲,好像我們眼睛戴上眼鏡,遮住了,外面什麼都看不見,這是六道凡夫。同時你想想看,它有沒有障礙眼睛?沒有,這就是它與法性不相干。它是不是障礙外面境界?也沒有,外面境界它也沒有障礙到。這個東西虛妄,不是真的,它為什麼起作用?你以為它是真的就起作用,就讓我們永遠不能夠回歸自性,所以一覺悟,它就沒有了。這是比喻,到底還有個形在,實際上妄想分別執著你也摸不著,你也看不見,你也聽不到,你也想不出來。妄想是什麼?想不出來,所以叫妄想!妄就不是真的,我們不得已用這個做比喻。你統統放下就成佛,就回歸自性,法性跟法相就融成一體,這叫常寂光淨土,身土是一不是二,佛經上佛常常把它比喻作性海,也是說這個意思。 我們不能像佛、像大菩薩根性那麼利,一聽,他就放下,他立刻就成就,這個難。我們不是這種根性,佛教我們,你慢慢放,一點一點的放,先把執著放下,執著是最嚴重的煩惱,我們這紅色代表執著,執著放下。執著放下,看外面好像戴太陽眼鏡,就能看得清楚了,這是什麼境界?這是阿羅漢、辟支佛,他們在這個境界裡頭,他們有分別、有妄想。如果再把分別放下,分別是藍色的,把它放下,這個是只有無明,這是什麼?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這叫無始無明、叫起心動念。這個再放下,就沒有了,回歸自性,十法界就沒有了。不但六道是假的,有執著就有六道,就現六道的境界,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執著叫做見思煩惱,見是見解,就是你看錯了;思是思想,你想錯了,你的想法絕不是正確的,你的看法也是錯誤的,這是六道。 六道是什麼?實報土裡面的一真法界扭曲了、變形了,像我們有了這個障礙,外面境界統統都變色、變形了,本善變成不善。你看看自性隨順,自性實在有沒有障礙?沒障礙到,我們這個比喻你能看得很清楚,它障礙不到,並沒有真的障礙到我們的眼,就是障礙自性,沒有,也沒有妨礙法相;換句話說,與法性、與法相不相干,自以為有這個東西。這是什麼東西?我們講得粗一點,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就這個東西。諸位要細心想想,你去追究追究,自私自利在哪裡?你到這個身體每個細胞裡找,找不到。你看不到它,你抓不到它,甚至你也想不出來它,想不到,這個東西害了我們。要怎麼樣才把這個事情解決?不想就沒事。佛確實有他的善巧方便,頭一個你不要想身體,身體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上講得很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壽者是什麼?時間,告訴你時間跟空間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這個理跟事講得深,它是真的,都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抽象概念,你生活在這裡頭,真是所謂作繭自縛,你跳不出來。所以佛菩薩稱六道叫苦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你肯回頭,不再想。頭一個,不要執著身是我,可以說無量無邊的煩惱都是從這個執著裡生的。 第二個嚴重錯誤是對立,佛經上講的邊見,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物對立,有我、有你、有他,就對立。有對立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沖突,錯了、冤枉了,沒有對立。在《華嚴》,這是大乘、一乘法裡面,佛給我們講,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好比我們的身體是整個宇宙,我是什麼?我是身體裡的一個細胞。我們身體細胞很多,細胞跟細胞是不是對立?那一對立麻煩大了,不對立。細胞你不容易體會,器官容易,外面眼耳鼻舌,裡面五髒六腑,不一樣,它對不對立?它要一對立,人就生病,嚴重那就得死亡。它是和諧的、和睦的,它是一體的。牙齒跟舌頭,一不小心牙齒咬到舌頭,舌頭咬破了,舌頭跟牙齒對不對立?要不要報仇?沒有,為什麼?一體,知道是一體。一體和睦,身體健康長壽。如果身體眼睛都對立,眼睛好,耳朵聾,人殘廢了。每個器官都第一,這個人健康。我們地球上這麼多個國家,一百多個國家,各個對立,所以這個地球社會麻煩來了。如果放棄對立,大家和睦相處,這不是世界和平嗎?人人都享福,所以幸福的人生。佛在這裡提示我們恆順,順是性德,像自性一樣,無論我們起什麼念頭,起念頭它就變化,它變化,隨你怎麼變,它不變,它能隨你變。像道家講的「上善若水」,上善是大聖,明心見性的人,他像水一樣;你是方的,水流到你那裡現出方的,你是個圓的,他流到你那邊就現成圓的,他能隨順,他一點都不執著,他也不分別。 所以我們要想到性德是那麼樣的圓滿,無論眾生怎樣分別執著,他不執著。見性,見性的人就不執著、就不分別,沒有見性的人就分別執著。所以見性的人能夠恆順眾生,你造作極重的罪業墮阿鼻地獄,他也隨順你,因為阿鼻地獄也是自性現的,離開自性就沒有法相,相就沒有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什麼人?這是佛,這是法身大士。《華嚴經》裡面什麼人做到?初住菩薩以上統統做到了。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說恆順,還有做不到的地方,能順,不圓滿、不究竟。到法身菩薩就究竟圓滿,什麼都能順,行善能順,造惡也能順,雖能順,形相上隨順,骨子裡頭沒有動搖過,這到後面講到四德的時候就會細說,叫隨緣妙用。妙用裡面,就是示現這個妙用覺悟眾生。妙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從來沒有間斷過,為什麼我們沒有覺察出來?業障太重了。所以學佛,修行最重要的修什麼?消業障,沒有別的,業障消除就回歸自性。業障要怎樣消除?我們前面第四願學過「忏除業障」,也有文字裡面講「忏悔業障」。業是什麼?業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造完以後就叫業,這個業有善有惡。障是什麼?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回歸自性。我們這個經題上講「妄盡還源」,你那個妄沒盡,你的障就存在,你就還不了源,這個源就是自性,大乘教裡一般講明心見性,它障礙你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這是業障。如果我們真正明白、覺悟了,我有業障,這在佛法裡面叫解悟。悟有兩類,解悟一定在先,就是你覺悟了。覺悟之後要忏悔,忏除業障之後這叫證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證悟你才能得受用,什麼樣的受用?像《華嚴經》上所說的,你全都得到。 你看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凡夫,生活的圈子很小。如果我們資訊沒有了,便捷的交通工具沒有了,我們的生活范圍就很小,在這個小小的地區老死不相往來,古時候的社會。現在是得力於資訊發達、交通便捷,我們生活的圈子擴大了,大到什麼程度?也不過就是一個地球,現在還不能到其他星球上去旅游。是的,不少科學家都在動腦筋,想到其他星球上去訪問、去旅行,應不應該?應該,可不可以這樣想?這個想法是妄想。如果你能回歸自性,你的生活圈子擴大,大到什麼程度?盡虛空遍法界是你生活的空間。你想到十方世界去旅游、去訪問,要不要交通工具?不需要。如果我們今天制造這些機器、機械,做這些工具,這就像我們在地球上一樣的,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它產生副作用。真的,自從科學技術發展,我們的工商業、農業,許許多多的生產都產生巨大的變化,把自然生態都破壞了。我們要很冷靜去思惟、觀察,去判斷,科技帶給我們到底是利還是害?我很冷靜來觀察,帶給我們的利十分,帶給我們的災害九十分,你們想想是不是這樣。如果沒有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這個地球決定沒有末日。世界末日從哪來的?就從科學技術發展出來的,把整個自然生態環境破壞了,把古聖先賢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統統疏忽、放棄了,相信科學,再不相信古聖先賢。 可是中國有句諺語說得好,「不信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統統丟掉,你相信科學家,那世界末日現前,不就是吃虧在眼前了嗎?物質生活好像是富裕起來,比過去好,可是精神生活沒有了,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感到恐懼,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現象。你到這個世間來是為什麼的?過去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接受聖賢教育,來到這個世間提升自己的靈性,好像是來學習的,提升自己的德行,積功累德,相信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中國人常講,身有生滅,靈魂沒有生滅。你這一生造作有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你出不了輪回這個圈,你在這裡面要受報,你怎麼待人,人怎麼待你;你怎麼待畜生,畜生也會回報你。為什麼有天災?為什麼有人禍?為什麼有瘟疫?這都是屬於果,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人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造作的都是不善,感應的就是天災人禍。我們起心動念,樹木花草知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山河大地知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桌椅板凳知不知道?統統知道,沒有不知道的。 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我們聽不懂,這些東西,植物、礦物它沒有知覺,它怎麼會知道?這些年來,日本江本博士他做水實驗,對我們學佛的人貢獻很大。前幾個星期,在我們高雄做了一次講演,他特地來看我,我們也是認識多年的朋友,他東京的實驗室我去參觀過兩次,真的不是假的。他用水做實驗,發現水會看、會聽、會懂得人的意思。我告訴他,在佛經上講,我們底下這個單元就學到了,第三個單元就學到,精神跟物質是一體,分不開的,有精神一定有物質,有物質一定有精神。水是物質,它的自性、它的本性跟我們的本性、自性是一個,不是兩個。自性有見聞覺知,性德有色聲香味。水,他測驗出來有見聞覺知,我告訴他,根據佛在經典上所說的,任何物質都有見聞覺知。他把他的實驗擴大,實驗花草樹木,看它能不能跟人溝通,一樣的品種,同時養的盆栽,培養的,這兩盆盆栽,他用來做實驗。一邊給好的信息給它,我喜歡你、我愛你,那一邊我恨你、我討厭你,結果這一邊給它好信息的長得非常茂盛,那一邊天天給它壞信息,慢慢它就枯掉。二、三個月之後,非常顯著,植物都能感應;礦物,從水當中,他實驗出來了。我告訴他,現在他只看到色相,我說它還有妙音,它還有妙香、還有美味,你還沒試出來,我鼓勵他,你還要努力。 這個實驗給我們一個什麼啟示?這啟示很大,如果我們要是真覺悟了,原來山河大地都有靈性,我們起心動念對它都有感應,那我們盡量有好的念頭,不要有惡念,自然災害全就沒有了。為什麼有地震?為什麼有台風?為什麼地球溫度會上升?我們的念頭不干淨,我們有貪瞋癡慢。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很清楚,水災怎麼來的?貪心。居住在地球上世界這些人,貪婪沒有止境,就會被水淹沒掉。瞋恚,脾氣很大,瞋恚心很重,嫉妒心很重,就有火災。地球溫度上升是屬於火,干旱是屬於火災的現象,火山爆發。風災是愚癡感應得的。地震是心裡面有怨氣不平所感應得的,叫傲慢。所以佛講得好,「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自然災害就沒有了。人人懂得這個道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性德相應,性德是純淨純善。 我們現在可以說,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跟我們地球有沒有差別?沒有,完全沒有差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世界環境那麼美,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現在濁惡到了極處。嚴重的瘟疫,現在瘟疫從動物身上生出來,為什麼?還不是動物來報復人!你們怎麼吃它,你們怎麼殺害它,你用什麼手段對付它,它一回報就是瘟疫。所以這個世間,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植物、人與山河大地,統統都是冤冤相報,這才是事實真相。科學技術偵測不出來,佛給我們說出來,佛憑什麼說出來的?佛憑定慧,甚深禅定裡面他看到了。禅定可以突破空間維次,禅定裡面看到過去、現在、未來,這不是假的,不是迷信,你修禅定,你就能見到。什麼是禅定?清淨心就是禅定。佛家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八萬四千法門就是說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修什麼?統統修禅定。離開禅定不是佛法,佛法的樞紐就是禅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是什麼?慧是通達明了。明了什麼?明了事實真相,大乘教特別是般若裡面講的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禅定裡面一點障礙都沒有,看到了,清清楚楚,六道裡面無非都是冤冤相報。 我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在台灣來講我第一次出國,接受香港同修邀請,講《楞嚴經》。那一次講了四個月,在香港住的時間長,前兩個月在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倓虛法師建的道場;後兩個月在香港藍塘道光明講堂,壽冶老和尚的道場。那個時候,壽冶老和尚移民到紐約,到美國,以後我在美國跟他見了很多次面。這個老法師專學《華嚴》,他寫《華嚴經》,每天寫,很勤奮。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寫圓滿,很可能,幾十年,天天寫。他寫的這部經,好像是送在紐約博物館,送到博物館去保存。光明講堂大殿上有一副對聯,老和尚寫的,很能夠警惕人,上聯是寫的,「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很值得人警惕。這是講的什麼?人跟人的關系。現在我們學了《華嚴》,我們知道人與樹木花草的關系,人與山河大地的關系,人與整個宇宙的關系,人還更深入的與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關系,這佛經上講得透徹。跟你說明這些關系,這就是倫理,倫理是講關系。道德是講這些不同關系我們如何和睦相處,這是屬於道德。可是倫理道德必須得有因果做基礎,你懂得這些業因果報,你起心動念都會善,為什麼?善得的果報好!我對人好,人對我好,我對人不好,招來是人對我不好,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這個道理要懂。我們遇到逆境,遇到惡緣,別人對我不好,我要知道這是果,一定有前因,從前我一定對他不好,所以現在遇到,他對我會有這種態度。那怎麼辦?我對他要格外的好,所謂是「冤家宜解不宜結」,生命是永恆的,人是不死的,這個要知道,身死你靈魂不死,你再轉個身又來了,這個事實真相你要懂得。 所以人在世間,我們第一個任務是什麼?目的?把過去所有的怨結給它化解,要建立好的關系,我們這一次到人間就沒有白來。要學法身菩薩、諸佛如來那樣的恆順眾生,沒有條件的,我能隨順,這是真學佛。一定要依照自己怎麼想、怎麼做法,不可以,他就是不善也要恆順,縱然做得很惡,那就隨他去吧,隨他去也恆順,也是順他,我們退出,不跟他在一起作惡就行了。他怎麼做,不要批評他,不要干涉他,隨他去做。他造作的這些惡業,最後他要受惡報,他受惡報的時候,他會醒悟過來。那個惡報是幫助他覺悟的,那個惡報可能是佛菩薩示現的,讓他回頭,那就是好事。回頭,他就會真的想學好,想學好,想想過去所遇的這些人事物,某人你看,我作惡,他遠離我,他沒有批評我,他會想到這個是好人,他要來找你,來向你學習,那你就可以教他。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不結惡緣,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恆順這是真實智慧,沒有智慧是做不到的。恆順,極重艱難困苦對立之下,都沒有疑惑,都沒有惡念,為什麼?因為法身菩薩他們都不起心、不動念,所以他真正能做得到。如果我們要學恆順,必須要放棄成見,要放棄我們主觀觀念,嚴守道德的規范,那這裡面在《弟子規》上幾乎都有,所以說《弟子規》是中國古聖先賢教育落實在生活當中的集大成。真正要改造我們的命運,希望我們這一生能夠得到幸福美滿,認真學《弟子規》,認真的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道》,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三個根裡頭最重要的是因果。前清周安士先生,他有一本著作叫《安士全書》,在佛門裡面流通得很廣。印光大師告訴我們,這是在最近這個世紀最好的一部書,他老人家稱為天下第一奇書。安士先生講了兩句話,講得好!「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你們想想今天世界混亂,什麼原因?不相信因果。過去中國五千年來,這是連外國人都佩服的,五千年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他們能做到長治久安,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什麼原因造成這麼美好的社會?在中國固然有改朝換代,時間都不長。一個政權建立,一般是五年就制禮作樂,社會就恢復秩序。這一恢復,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這在中國歷史上看到的。靠什麼?給諸位說,靠深信因果,所以那個倫理道德的教育它踏實,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不相信因果,《弟子規》跟十善業都做成表面,不踏實,不是從內心裡面做到的。因果能夠幫助人從內心裡頭真做,因為他懂得果報通三世,他會想到來世,那個心地就純善了,這個非常重要。 恆順從哪裡做起?真的,中國古人教得好,從孝順父母做起。要順父母的心,順父母的志,父母都希望兒女好,要能隨順。但是現在這個隨順當中要有智慧,才能夠如理如法的隨順。我們中國倫理道德教育丟掉將近一個世紀,現在年輕人不知道,他父母也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甚至到曾祖父母還未必知道,大概到高祖父母知道這個事情,那他教你,對你的期望就不一樣了。現在你的父母、祖父母可能對你期望什麼?發財!賺錢,這個重要,這就是他方向、目標已經錯了。古時候人價值觀不在名利,在德行,教你要做個好人,榮宗耀祖,光大門楣,他那個價值觀不相同。中國幾千年教育都是崇尚仁義,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以孔孟學說做為國家全民教育的一個典范。孔子說什麼?孔子講仁,「仁者愛人」;孟子講義,「義者循理」,義就是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人人都能有愛人的心,愛人就不會害人,人人都講義,就不會犯法,不會做錯誤的事情。這五千年的太平盛世是用仁義兩個字教出來的,以這個為中心,圍繞著中心,「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是這樣教出來的,人是教得好的。最近這一百年,滿清亡國,民國成立,大家把祖宗教誨疏忽了,看到外國人這些科技文明很羨慕,盲目的去追求,我們今天遭受這樣的苦難,原因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我離開台灣十二年,這次回來是看牙齒,最近幾個月吃東西感到很不方便,一檢查,嚴重的牙周病,需要一段時間來治療。回來之後,看到一些老朋友、老同修非常的歡喜。這些年我們在國外,也是緣分,叫機緣,緣分,沒有遇到,不要去求,求就是攀緣;遇到之後,該做的那應當要做。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果對於國家民族、對於世界的安危,有這個機緣來做出一點貢獻,這都是應該的,無論出家、在家都應該做。所以就遇到,這是聯合國的世界和平組織,參與這些會議,這也是我們自己沒想到過的事情。九一一事件之後,這個社會沖突非常嚴重,怎樣化解?怎樣恢復到社會安定和平?這是大事,不是小事。我們參與之後,在這一方面留意,去思惟、去觀察,尋找病根在哪裡。所以想到中國過去長治久安之道,靠什麼?靠倫理教育,靠道德教育,靠因果教育。正好是中國傳統教學裡頭儒釋道的三個根,現在沒有了,儒釋道雖然有,根沒有了,所以儒釋道也不起作用。儒釋道變質了,往好的方面說,它變學術,不好的方面,它變成迷信,這是嚴重的危機。 所以我們極力提倡,要把這三個根救起來,從哪裡做起?一定從自己本身去做起,依教修行。《弟子規》裡面講一百一十三樁事情,說的綱目很簡單,每樁事情引申出去是無量無邊。就像佛法裡面講的十善業道,十條,這十個是總綱,每一條裡面都有十條,十乘十就一百,一百條裡面,每一條裡頭都有一百條,所以小乘把十善業道展開就是三千威儀,大乘菩薩把十善業道展開就變成八萬細行。《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你就曉得,《弟子規》一展開跟菩薩八萬細行沒有兩樣。所以這三樣東西是一體,可以結合。在現前的社會要特別著重於因果教育,一定要知道生命是永恆的,人是不會死的。身體毀掉,換個身體就是,這個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髒了、破了,你會換一件,同樣的道理,身體用個幾十年不好使用了,換一個,不會貪生怕死,歡歡喜喜換一個身體。歡喜,換的身體就愈換愈好,要是恐懼、害怕,愈換愈壞,那就麻煩大了。這些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 十願末後,「普皆回向」,這一條是把我們所知、所修、所行一切功德擴大,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那就跟法身菩薩一樣。回向三處,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價值觀。我們不是求升官發財,一切目標從升官發財這個價值觀,那太小了,而且什麼?你享受很短。換個身體之後,你帶不去,一樣都帶不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凡是帶不走的,我們不必考慮它,在這一生當中,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要去操這個心。能帶得走的要加以重視,德行能帶得走,智慧能帶得走,你所造的業習能帶得走,這就不能不留意了。所以佛教給我們,第一個「回向菩提」,菩提是什麼?智慧。佛菩薩在這一生當中,他要的是什麼?他要開智慧,智慧能帶得走,這是真東西。第二「回向眾生」,好!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念念都能夠捨己為人。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是王子出身,如果要不出家、不學佛,他繼承父親的王位,他是一國的國君。做一個國君,能夠照顧一國的人民,不錯了,做個好國王,他捨棄了,他出家去作佛。佛是什麼意思?我們中國人講聖人,印度人叫佛,他做老師去了,他服務貢獻的范圍就更大,不止他一國。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身分我們要清楚,用現在人的術語來講,他是什麼身分?他是道道地地的一個社會教育家,用現在的話再加上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一生搞教育,沒搞別的。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一天都沒有中斷過。一個人也教,兩個人也教,只要你肯學,他絕不吝法。他的學生不分國籍,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族群,也不分文化,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多元文化的教學。本身一生為我們示現職業的老師,他是這樣的身分,這總得要清楚。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用現在的話講,他的身分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一生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持戒、苦行、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去建過道場,沒有道場。臨走的時候,臨終在樹林裡面,不是在房屋裡頭,在樹林裡、在野外,告訴我們真放下。這個世間人要爭的,王位是大家要爭的,他是得來了不要,告訴我們有比這個更高的、更高尚的,有比這個對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做國君貢獻的是一國人,他出家行道教化眾生,面對是全世界,影響到今天,在全世界多少人還跟他學習。他所教給我們的是真能解決問題,我們認真努力,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六道的輪回可以解決。如果你的志願更高,你能解決十法界的問題,你能在這一生回歸到一真法界,辦得到,不是辦不到。回歸到一真法界,什麼災難都沒有了。回歸到純淨純善,那是諸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我們通常也稱一真法界,這是我們學佛人向往的目標。 我們在這個世間,不想自己,所有一切貢獻給一切眾生,回向眾生,不為自己,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什麼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佛在經教裡告訴我們,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因為你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你想錯了、你看錯了、你做錯了,就有不善的果報現前。所以六道輪回從哪裡來?你自己惡業變現出來,自己制造的,不是別人造一個六道輪回給你受,沒這個道理。佛講得清楚,六道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就跟作夢一樣。夢從哪裡來的?不是別人制造的,你有美夢,你有惡夢,都是你自己造的。所以佛告訴我們,十法界自己造的,六道自己造的,三途地獄還是自己造的,你怎麼能怨別人?諸佛淨土還是自己造的。你明白了,我不喜歡這惡的境界,我就不造惡了,我喜歡清淨的世界,那你就修淨土,你修什麼樣的因,後面就什麼樣的果報現前,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所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最究竟、最徹底的方法是幫助你覺悟,用什麼方法?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教學才是真正的慈悲濟世。你物質上幫助別人,人家沒得吃送一點吃的,沒有穿的送一件衣服給他穿,解決他現實的困難,不能永遠幫他解決,那不是真正的救濟。幫助他覺悟,這是真正救濟他。他有能力離開六道,有能力離開十法界,有能力回歸到自性清淨心,回歸到實報莊嚴土,這才叫真的救濟。六道是苦海。所以我們要認真去反省、去思惟、去觀察,人這一生當中是苦多還是樂多?我們冷靜去思惟就能想到,苦太多,樂很短暫。樂中有苦,苦中沒樂,這是事實真相。如何能擺脫這苦海?佛告訴我們,那要靠智慧,有智慧你才有抉擇,你懂得怎麼選擇。 底下一個科目,「力波羅蜜」,那個力就是講能力,選擇的能力。這裡面我們好好學習,我們在現前這個社會,我們選擇什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他是因人施教。就好像一個大夫給病人治病一樣,病號很多,每個人得的病不一樣,所以大夫給每一個病號開的處方不相同,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這是好大夫,好的處方。現在我們這個大夫沒有了,大夫釋迦牟尼佛沒有了,留下經典是什麼?是他過去替別人開的處方,這經典是老處方。我們展開了,對不對我們的病?很難講,碰巧了、對了,那我們照這個法門學就開悟,就成佛了。要不對了,不對了可麻煩大了,不對就有害,吃錯藥了,吃錯藥是什麼?病不但沒好,加重了,你說這個多可怕。所以佛才說了一句話,「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一定要找人來領導你,這是什麼人?過來人,真正有修、有學、有證的,這是最好的。從前這些祖師大德他們都證果的,所以讓他們來幫助你,幫助你選擇,不至於太大的錯誤,我們自己很難。可是佛很慈悲,沒有能力選擇的時候,告訴你選擇阿彌陀佛是決定不錯,這個法子妙絕了,「阿彌陀佛」這個處方是什麼病都可以治,決定沒有副作用,這確實是慈悲到了極處。 最後「回向實際」,那就是我們這個題目上「妄盡還源」,還源還到原點就是自性,明心見性,這是我們終極的目標。佛教導我們就是教我們回頭,回到原點,那是究竟圓滿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