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一哭念佛往生之啟示


 2009/4/4    熱度:4603    下載DOC文檔    

一笑一哭念佛往生之啟示——楊母 、羅婢往生紀實   

楊母,貴州三穗縣人,自幼為鎮遠縣楊家的童養媳,年十七歲,與丈夫楊維新成婚。十九歲時,因難產痛苦難忍而昏迷,夢見跪在佛前,求生貴子。承蒙白衣觀音,送子入懷,才以甘露水入口,忽然感覺身心清涼而醒過來,此時兒子已呱呱墮地了。後來才明白自己已昏死一日,所幸公婆信佛,祈求觀世音菩薩賜大悲水,保佑她母子平安,並發願婆媳以後要長年持齋信奉佛法,以報佛恩。祈求發願後,大悲水才灌入嘴唇就醒過來了,從此以後婆媳即持長齋念佛。丈夫隨即入學拔貢(每十二年由廪生中,選拔優秀者入京城),隨後早逝。公婆先後逝世,兒子也出外求學,而後從軍抗戰。家中僅留楊母及婢女羅蓉蓉等人,日夜念珠不離手,念佛不離口,早晚功課,無論寒暑從不間斷。年紀超過九十歲後,頭發由白色轉為黑色,牙齒掉落又再長出來。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勝利,兒子楊少新,巳榮任司令官。戰爭結束復員還鄉,帶著洋妻刁斯皮、兩個兒子戎戎、球球、兩個女兒梅姑、梅娘,及洋女婿奚不得牧師等人,光榮還鄉團聚。只有兒子楊少新隨母親吃素念佛,其余均信基督教,指責楊母為魔鬼。第二年孫女梅姑,與孫女婿奚不得在貴州鎮遠縣建立悔心布教所,宣傳基督教,吸引信眾非常多。長孫戎戎,赴湖南求學不成,交到損友而染上惡習,病危送醫求診,經護士施惠人,代求觀世音菩薩憐憫保佑而很快地病愈。因感念其看護及救命之恩,而被說服,改信佛教。於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九日,向彌勒寺超凡和尚求受三皈五戒,法名“了緣”。十二月初八日,娶護士施惠人為妻。

  孫女梅姑因丈夫遭車禍而死亡,悲傷欲絕,也被施惠人勸勉化導而信佛,於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九日,皈依鎮遠西天寺的不空老和尚。將悔心布教所,改造為悔心居士林。六月十九日舉行落成典禮,及西方三聖像開光典禮,同時啟建護國息災法會三日。到處通知教友,並歡迎各界參加,請老和尚主持,並請祖母為林長。楊母在法會中,精進修行而不中斷。十九日下午一場演講後,楊母即登台說:“第一,我要往生極樂世界,現在將居士林交給長孫戎戎負責。第二,奉勸大家要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其方法並沒有什麼巧妙的,即是日夜不歇地念下去,工夫到家,決定往生。第三,現今預告你們,我將要往生西方淨土,希望你們都能親見,可為念佛榜樣,增加信願。”

  至二十一日法會圓滿時,皈依者千余人。楊母登台笑著向大眾說:“我早就提倡青年信佛及佛化家庭。你們青年人,現在均皈依三寶,我家也已經佛化,這是孫媳婦惠人的功勞,完成我畢生心願。三天以來承蒙諸位所作功德的加被,我已淨業成就,一個月以前觀世音菩薩約定今日來接引我,這就向諸位告假。”長孫戎戎、孫媳惠人、孫女梅姑等一齊跪下。楊母隨即阻止他們發言,並大聲說:“人誰不死,佛亦涅槃,但在未走之前,先問我們佛教中的前輩——有坐脫往生,站立而亡,海葬,自焚,甚至倒立等,往生的方式不一,敢問:有笑著往生的人嗎?如果沒有,我就是。”說完即哈哈大笑,笑聲漸漸低微而往生。親屬在旁哭泣,老和尚即警策雲:“不許哭!不許動!如此才是孝子賢孫。盡速為其念佛,增高品位。”大眾即齊聲念佛。

  婢女羅蓉蓉忽然趕來大哭說:“老祖宗一個月前寫一封遺囑,保存在玉佛的下面,說死後特許我哭。其他任何人,均不許哭,不許搬動,到了明日此時,才抬回家治喪。”隨即向佛禮拜,再向老和尚及大眾禮拜後,笑著說:“諸位大菩薩,請各自為法保重,傻丫頭要哭也!”於是跪在楊母旁,放聲大哭,哭聲漸漸停止而往生。老和尚又說:“羅居士也往生了!請各位加緊助念,因為有生必有死,要想不死,先要無生,只有皈依佛教,遵照佛陀所開示的教法修持,必能體證無生。

  楊母與羅小姐的往生,即事實證明,為大眾所親見,一位是笑著往生,一位是哭著往生,皆是往生的瑞相。諸位有緣皈依佛教,即是有大善根,如能依照楊母教你們念佛的方法努力去實行,定能了生脫死,即生成佛。

  隔日移回家中治喪,兩人均面容如生。


  評曰:

  念佛並無巧妙的方法,即日夜不歇地念下去。故能一個月前預知時至,與羅蓉蓉安詳辭別大眾,一笑一哭等瑞相,能使大眾共見共聞,想要不信佛也不可能了。

  (以上選自文殊講堂版《淨土聖賢錄易解》第6冊第242—246頁)


  《蜀中淨土》編者按:

  念佛法門最簡單、最容易,只要信得真,願得切,一句佛號念到底,就能一生了脫,而且最驚人、最感人的是在千人大會上一笑一哭自在往生的瑞相就出現了。這是弘法的最佳方式,要人不信也不可能。

  還有,念佛人只要真為生死,老實念佛,不求人天福報自能一切圓滿。如楊母的兒子楊立新富貴還鄉,孝親奉佛;長孫戎戎因病住院,感護士施惠人照護、救命之恩,而歸依三寶;孫女梅姑因丈夫死於車禍,受勸化信佛,並改建“悔心居士林”,吸引上千人參加落成典禮,同沾法益。她只一心念佛,就感化全家,造福一方。如果念佛為求人天福報,所得福報反而有限,要想了生死便不容易。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