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弟子規》之斗鬧場絕勿近


 2012/2/21    熱度:10019    下載DOC文檔    

蔡禮旭老師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這個“斗鬧場”是指比較復雜、比較奢華的地方,我們的小孩不要進去。孩子為什麼會進去這樣的地方?為什麼?心理空虛,沒有人生目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根本問題,他沒有判斷能力,他不知道交什麼樣的人,近什麼樣的環境,做什麼樣的事,才是對的,才是對他的人生有所幫助。這個判斷力從什麼時候養成?所以很多的家長他會很緊張一件事,他會說:我很害怕我的孩子以後會交到壞朋友。諸位朋友,你有沒有這個擔憂?有沒有?有!繼續擔憂有沒有幫助?沒幫助。所以我們要思考怎麼樣才能建立孩子的判斷力。

  我曾經也看過一個報導,剛好一位孩子犯了很重的罪,警察局打電話通知他媽媽。媽媽接到電話,在電話裡就說:絕對不可能是我兒子,不可能!我兒子不可能干這種事。結果後來到了警察局,還沒進去,還在那裡說:不可能,一定是同名同姓的。結果等她打開門,看到坐在那裡錄筆錄的是她兒子。結果她馬上就說:都是被那一群朋友帶壞的。所以這句話把責任推得一干二淨,這樣對不對?聖賢人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假如我們沒有這個態度,你人生犯了多少過失你完全不清楚,這個人生就真是活得太不值得。

  所以我就跟很多朋友講到,我說遇到好朋友跟壞朋友跟他自己很有關系。我們不能順著自己的煩惱去思惟,常常在那裡擔心;要順著理智、順著真理去面對。在《易經》裡面有提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現在一般都講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原文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意思就是善的人就會跟善的人在一起,惡的人就去吸引惡的朋友。所以當我們的孩子非常善良、非常重德行,自然而然招感來的朋友就是好的。所以最重要的一點要先長孩子的什麼?善心。

  我的外甥,她的母親也三歲多就開始教他讀《弟子規》,然後講解《弟子規》給他了解。結果三、四歲帶他到外面去跟其它的小朋友交往,當其它的小孩,比方說惡言對別人或者還動手打人,我的外甥看了就會拉拉他母親對她說:這個小孩不可以打人、這個小孩不可以罵人。為什麼他會這樣判斷?當你有教《弟子規》。比方說,你教孩子孝是對的,你教孩子孝是善,他知不知道什麼是惡?諸位朋友,知不知道什麼是惡?(沒那麼難,你們不要被我嚇)不孝(很對不起,造成大家的緊張)。當你教他友愛兄弟、尊敬長輩,他知道是善,他知不知道什麼是惡?不敬、不悌。當他知道謹慎很重要,當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是善,他同時也知道什麼是惡。當他知道愛人是善,他知不知道什麼是惡?對,所以孩子就善惡分明。善惡分明,他會有所取捨。

  所以,當他常常心存善念,到斗鬧場的環境,他保證怎麼樣?渾身不舒服。所以現在假如叫我去歌舞廳站一分鐘,我一定呼吸困難,頭都發痛,那個磁場很不好。因為你“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你已經接受聖賢的熏陶,心裡面想的、做的都是善,把你放在不善的環境,你馬上感受很不舒服,自然就會敬而遠之。所以善惡分明他才有所抉擇。現在家長有沒有教?他小時候善惡不分明,等上了初中、上了高中遇到一些不好的朋友,馬上就被帶過去了。

  所以萬法因緣生,一個人會交到不好的朋友,原因是什麼?善惡不明。緣是什麼?緣才是惡友出現,才會結惡的果。所以人往往只重這個緣,沒找真正原因。所以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多少的聖哲所處的都是亂世,但是他們都能做到屹立不搖,因為他們心中那把做人的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諸位朋友,您假如讓孩子善惡的根基扎穩了,你的中晚年才能夠高枕無憂,所以我們的人生規畫要能夠深謀遠慮。

    我們也分析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會到不好的環境,根源還在他不懂得是非善惡的判斷。假如要從根本來解決,必然是要從小把他德行的根基扎好,自然而然他就不會去接觸不好的朋友,不會去接觸混亂的環境。有一位老師常常帶著他的小孩在路上走,小孩才一、二歲。每次經過一些聲色場所,一些打電動玩具的地方,他就跟他兒子說,這種地方會污染人,會讓人學壞,所以這種地方絕對不能進去。因為從小就教,所以長大了,這樣的地方他走過去連看都不想看,這叫先入為主。所以教育確實要“禁於未發之謂豫”,一定要在他還沒有養成、還沒有染上的時候就要制止。當他已經養成這個習慣就很難導正過來,這叫預防法。所以當家長教育的敏感度愈高,就能掌握預防的技巧。

  剛好我們在深圳有幾位六、七歲的孩子一起學習經典。有一天晚上,老師就問他們什麼是好心?什麼是壞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六個孩子答出來底下的答案,我念給諸位朋友聽一下。學習經典一、二年的孩子他的判斷力,他的存心是如何?首先講好心。第一位同學說:一件東西自己想要,但別人想要就讓給別人。這是一種禮讓的態度。第二位同學說:孝順父母,上課專心,對別人恭敬,是好心。好!孝跟敬是一個人德行的大根大本。

  我跟孩子上課,上第一節我就跟小朋友說,我就畫了一個圖問他們。諸位小朋友,這是什麼東西?(從諸位的眼神看得出來,我小學畫畫學得不好,我再畫生動一點,好像又太誇張了),透出小小的一個部分,我跟學生說這叫做冰山,冰山的一角。冰山的一角只占冰山的多少?百分之五。所以我就問他們,你們有沒有看過冰山?有沒有?有。你看的是冰山什麼?一角。整個冰山在哪?百分之九十五在哪裡?在海底下,沒有開發。所以人的潛力就跟冰山一樣,大部分都埋沒了。那怎麼把這九十五開發出來?老師今天送你們兩把鑰匙把它開出來。哪兩把?第一把是“孝順”,第二把是“禮貌”。禮貌其實本質就是恭敬之心。所以我就告訴他們,你看古代舜王,他就是因為孝順,所以智慧很高。不只智慧很高,還因為他的智慧跟德行贏得全國人民的愛戴跟推崇效法,所以你看他的潛力就可以發揮得非常好。第二個是禮貌、恭敬。我就跟小朋友說,老師因為很有禮貌,所以認識盧叔叔,所以就把很多盧叔叔的智慧跟經驗可以得到,讓自己的能力可以開發出來。

  那一節課講完,孩子會有什麼轉變?現在連孩子都很現實。所以從那一天以後,看到老師、看到其它的家長都會鞠躬問好。諸位朋友,教人之善勿太高,你不要說他們很現實,這樣不真誠。不會!只要肯鞠躬,鞠到最後,由外內化到裡面去了。很多人都說,有些人去行善都想要有好的果報。我說想要有好的果報有什麼不好?最起碼他做出來的可以讓其它的人得到幫助,也會“見人善,即思齊”。而當他持續繼續行善,一開始是有目的,後來愈看愈多很可憐的人,慢慢他那顆本來的善良就自然引發出來。假如我們只站在旁邊說,他都有求行善,那個也一樣。我們只是在看別人,自己停在原地都沒動,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批評人家?所以當別人已經是行善了,不管他有求、無求,我們都應該隨喜稱贊,隨喜功德。那他就會愈來愈受鼓舞,自然而然愈做愈真愈歡喜。所以我就送給孩子這兩把鑰匙。

  什麼時候可以開?這兩把鑰匙沒有年齡限制,八十歲也行。所以我在杭州演講的時候,有位長者七十歲,然後我講到第四天,突然在中場休息他就過來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蔡老師,人生的第一課我七十歲才上,孝道!但是有開始就不會太晚。孔夫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只要明白道理,真正去做,這一生絕不空過。

  另外,在上海演講的時候,第一天我們剛好把“入則孝”講完,有一位長者六十歲帶著兒子一起來聽。第一天上完課,吃飯以前,他就到我們老師的這一桌,很激動。他說他終於知道他修身修行十多年,為什麼都覺得上不去?怎麼學就覺得這一顆存心還是不夠真誠、不夠恭敬,一直都找不到原因。聽完“入則孝”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第一層樓沒有蓋好,直接就蓋第三層。可能別人勸他:你先下來蓋第一樓。我們可能說,我都已經在三樓了,怎麼還叫我下來?其實我們在三樓的時候,是用兩根竹竿撐上去,確實是站到三樓,但是隨時都怎麼樣?所以別人很好心說:來!下來。他還說:你程度比我差,還叫我下來。所以當他明白到原來根基重要,原來他為什麼搖搖晃晃,終於找到原因。人理得,心才會安,而往後所跨出的每一步他才會扎扎實實。

  所以我們剛剛看到這一位同學提到孝順父母,上課專心,對別人恭敬是好心。已經長養了德行的基礎,孝跟敬。下一位講到,做到《弟子規》的心是好心。下一位講,做到《孝經》第一章到第十八章,然後聽老師的話,做到《常禮舉要》是好心。他們連《常禮舉要》都背起來。有一位小朋友去找朋友,找了以後,剛好朋友不在。他還自己折了一個紙鶴,就放在朋友的門口,代表要告訴朋友他來過。所以我們不要小看孩子靈活運用的能力,他們學的東西都會用在生活當中。下一位講,智慧的心是好心。再來,做好事的心是好心。再來,不用督促就去做事的心是好心。諸位朋友,這些心境已經到了會自我觀照,看看自己的存心是真是假。再來講到知道是好事就去做,這是好心。下一位講懂道理的心是好心。

  接下來我們看壞心,小孩怎麼看壞心?第一位講不幫助人的心是壞心。再來,欺騙別人,浪費的心,比方說電、水,浪費生命,浪費物,浪費人生,浪費時間,這都是浪費的心,是壞心。所以從這位同學所講的這個答案,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他的什麼學得不錯?《弟子規》學得不錯。從時間、人生、生命都可以看得到。再來,侮辱別人是壞心。下一位,開玩笑開過火是壞心,裡面還括號“禍從口出”。所以他們已經從他生活與人相處開始觀照,觀照心,觀照會有什麼後果。下一個,怨恨別人的心是壞心。再來,為自己不為別人的心是壞心。別人對他好,他對別人不好,沒回報的人忘恩負義。我們是把他的原文抄出來,沒有添加其它的文辭。

  再來,記仇的心是壞心,“恩欲報,怨欲忘”。下一個,小氣的心、指出別人缺點的心、堅持錯誤的心是壞心。小氣的心,《弟子規》有教,“己有能,勿自私”。下一位講,沒愛心,害別人的心,是壞心。再來,沒慈悲心,知道應做好事還沒去做。下一個說,對孔子像不恭敬是壞心。因為他們的教室就掛著一幅孔子像,比方說今天到郊外公園走一走,回來的時候,一進門會對著孔老夫子說:孔老夫子,我回來了。這叫落實“事死者,如事生”。

  在海口有一位孩子,剛好海口舉行防空演習,讓孩子懂得防空演習的時候應該做什麼准備。結果老師也抓住這個機會教育告訴他們,在這個時候你就挑一些馬上需要的東西,你可不能拿太多。進一步引導,你可能會渴所以帶一點水。就看每個孩子拿的東西都不一樣,內心比較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拿一大堆走。其中有一個孩子什麼都沒拿,跑到桌子,打開抽屜,拿出了一幅畫像,還裱了框。他拿出了孔子像,然後就對著他的老師說:老師,這個應該要拿!他的老師當場眼淚都掉下來。連這麼危急的情況,第一念是想到孔老夫子像,這樣的孩子,往後他面對人生的際遇,相信孔夫子的教誨他絕對提得起來。

  再來下一位講怕吃苦的心是壞心。因為他們老師每一周給他們一句教誨,其中就有提到“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一陣子苦”。因為趁小、趁年輕好好努力,老了就可以享福報。下一個講到表面做好事,心裡做壞事,是壞心。他們知道言行要一致。下一個說不孝順父母的心是壞心。再來,破壞的心是壞心。下一個孩子說,媽媽不知道就說媽媽笨是壞心。下一個說,不做到《弟子規》是壞心。下一個孩子說,本來可以做到,但老想到做不到,是壞心。這要“勿畏難”,要“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下一個說,己所不欲施於人,是壞心。所以,從這一句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孩子的國文底子不錯。這些孩子已經可以輪流拿著《德育課本》去講課。不要小看孩子的悟性,其實讀文言文,並沒有想象中這麼難。我們底下的課程,我再把學文言文的心得跟大家做報告。

  這個孩子,剛好有一天他母親跟他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想了一想,他說:媽媽,我懂了,學如斜坡騎車,不進就退。所以他在他的生活當中,去體會一些道理。下一個孩子說,高聲喧嘩,打擾別人,是壞心。最後一個講“倘揜飾,增一辜”,是壞心。所以我們從孩子在看好心、壞心,也可以體會到他們的心中都有是非善惡的一把尺。等他們這樣熏習個三年、五年,相信根基就可以扎牢。我們為人父母才真正能夠高枕無憂。所以人生的投資報酬率要會算。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蔡禮旭主講(第二十五集)    52-116-25    
感恩老師!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