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冤與藥師佛大願


 2012/3/3    熱度:4951    下載DOC文檔    

三世冤與藥師佛大願

普光  撰

 

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德船。
    修藥師法門的人,都知道這一句玉琳國師對藥師法門所定義的一個最重要特色的注解。這句的由來是出自〈題藥師經日課〉,原文在此不贅錄。直接從其內涵來探討,其中一段雲:『則求其不離欲鉤,而成佛智,處於順境,不致淪胥者,固無如修持藥師願海者之殊勝難思也!……信能修持,久久不懈,知不獨功名富貴,轉女成男,離危迪吉,如如意珠,隨願成就。即得於一切成就處,直至菩提,永無退轉,何幸如之。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德船。』
    此段字字句句都有經典的依據,也可以顯示出玉琳國師對於藥師法門的特色其實是瞭如指掌的;也由此可見藥師法門非常契合這個時代眾生的需求與根基。、

眾生有任何的世間、出世間的求願皆總攝於藥師琉璃光佛之第三大願中:『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晉譯本的第三大願言:『使我來世智慧廣大。如海無窮潤澤枯涸無量眾生普使蒙益。悉令飽滿無飢渴想。甘食美膳悉持施與。』
    這一願的威德力可滿足一切眾生的所有需求,讓眾生沒有匮乏之虞;所以修持藥師法門是允許眾生求世間福報的。有些說法認為只求福報,等未來福報盡了就很可能因為在福中造業而墮落惡道。這種說法在藥師法門中是不成立的,所以玉琳國師才說:『求其不離欲鉤,而成佛智,處於順境,不致淪胥…』,意思是說滿足眾生求福的願望,並且在福報中也不會因造業,而讓將來有墮落之虞,也就是不會變成所謂的「三世冤」之意。
    清代截流禅師說:「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冤。」
    蓮池大師說:「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生淨土,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報,亦多為富貴所迷,或至造業墮落者。」
    上述意思是說因為今生修行,來生必享福報,因為倚福作惡,即導致墮落;以增上心、不捨五欲福報之樂,不管我們做了多大的功德,修得多深的禅定,第二世是能享受富貴榮華、甚至成仙之樂的;然而福德享盡,第三世就得重頭再來,更可能福德用盡而業障現前,向下沉淪,不復人身,此正是所謂的「三世冤」,也就是處於順境,恐致淪胥之意。

但藥師法門的宗趣就是允許一切眾生的世間求願,又能因佛願的攝受而向出世間的菩提道邁進;所以藥師法門是「處於順境,不致淪胥」的法門,為什麽呢?因為向藥師佛求世間福報的同時,都有藥師佛大願生生世世的攝持而不至墮落;所以世人向藥師佛求福報是與藥師佛願力相應的。
    經言:『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既然藥師佛是以「佛的智慧方便」來滿足眾生一切求願,那麽以佛究竟的智慧,有可能會賜予眾生不圓滿的福報嗎?會讓眾生因為求福而有墮落之虞嗎?若真的以求來的福而造惡業,這絕對不是與藥師佛願力相應的福報;所以藥師經說:『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因此至心受持藥師佛名號與藥師佛願力相應的人是不會墮惡道的。若認為太過強調藥師法門滿足眾生世間欲望的求願,很容易讓這些人貪著墮落;其實這是以凡智蠹測藥師佛甚深境界、懷疑佛智、佛願的說法。
    況且藥師佛也說:「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就是說並不僅是滿足眾生欲求為止,還會引導眾生到達究竟的解脫安樂。雖然世間的欲樂是短暫的,但藥師佛願力也是為了拔除眾生暫時及究竟的痛苦,給予眾生暫時及究竟的安樂而發的。如果您真的信受藥師佛的願力,就應該不會有如此的疑惑。

晉譯本藥師經又雲:『佛言:假使壽命自欲盡時臨終之日,得聞我說是藥師琉璃光佛本願功德者,命終之後皆得上生天上,不復歷三惡道中。天上福盡若下生人間,當為帝王家作子;或於豪姓長者居士富貴家生,皆當端正聰明智慧高才勇勐;若是女人化成男子,無復憂苦患難者也。』這一句是說臨終聽聞藥師佛本願功德名號,憑藉藥師佛的願力威神可以得生天上,並且不在墮入三惡道,投生人間也是福慧具足之人。臨終聽聞尚有如此威德,更何況至心受持、如理如法的修持呢?

因此為什麽玉琳國師會說:『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德船。』其實就是從藥師佛大願來理解的;想要求福、求慧、求正覺,又不至於因為發心求福而有墮落之虞,沒有比依止藥師佛大願來修持更為殊勝的了。這也是藥師佛不可思議的地方。因此對於希求世間福報的人,沒有比介紹藥師佛大願給他更適合的了;而且也會因此機緣讓他趨向無上正覺,是絕對不會有後遺症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威神功德是能令眾生:消除業障、現世安樂、來生淨土、究竟成佛;滿足一切眾生世、出世間所有求願的一味無上法藥。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