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吉祥法師:不說四眾過


 2012/3/18    熱度:6204    下載DOC文檔    

為什麼佛陀在菩薩戒中,有一條“不說四眾過”呢?

  四眾是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所謂“不說四眾過”是指“不可以跟別人說四眾之過”。

  又所謂的“不說四眾過”是指“不要在大眾中指責四眾之過”。為什麼呢?

  一、因為四眾都是修行人,隨時都在修正自己。如果我們跟別人說某某人如何沒有修行,那是自己造口業,因為可能您未說完人家已修正而增進了。所以不要跟別人說四眾之過。

  二、因為四眾都是修行人,就算有些人不懂得修正自己,是凡夫,是敗類,但是因為他為了得到人家的供養,也還會教眾生不要做壞及給眾生佛經等。也算是人天的福田。如果我們跟別人說了他們的過失,就斷了人家種福田的因緣。所以不要跟別人說四眾之過。

  三、又因為四眾之中,有時是佛菩薩示現過失,以教眾生不宜如此做,否則會有如此如此的惡報的。所以我們不要對別人說他們的過失。以免造成以凡夫眼不識菩薩的方便善巧,而造成謗佛菩薩了。

  四、又因為四眾之中都是修行人,縱然真的有人犯戒,也只是沒有修好,而不是壞人。比起外面的那些為非做歹的人說,已是大善人了。所以我們不可以用高標准來苛求。所以不要在別人前說四眾過。

  五、又縱然四眾之中有人修行使不上力,不能修得很好,或時有犯戒,我們反而要護他們的法,想有效的辦法來幫助他們突破困境,又如何能跟別人說他們的過失。如果他們聽到了,則會令他們失去信心,會想:“大家都知道我沒有修行,我還修行做什麼呢?”故不說眾過。

  六、請您想想自己,當我們做錯時,是希望人家到處說我們的過失嗎?要有同理心。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諸有情於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須發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猶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況依非法。何以故。除其一切持戒多聞。於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諸惡法內懷腐敗如穢蝸螺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恆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如是破戒諸惡苾刍。猶能示導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無量功德珍寶伏藏。又善男子。於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應生十種殊勝思惟。當獲無量功德寶聚。何等為十。謂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或有見已生於念佛殷重信敬殊勝思惟。由是因緣終不歸信諸外道師書論徒眾。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聖戒殊勝思惟。由是因緣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诳語離飲諸酒生放逸處。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布施殊勝思惟。由是因緣得大財位。親近供養正至正行。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忍辱。柔和質直殊勝思惟。由是因緣。便能遠離離間粗惡雜穢嗔忿。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勝思惟。由是因緣。能捨家法趣於非家勇猛精進修諸勝行。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遠離諸散亂心靜慮等至殊勝思惟。由是因緣。心樂山林阿練若處晝夜精勤修諸定行。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智慧殊勝思惟。由是因緣。欣樂聽聞讀誦正法。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宿殖出離善根殊勝思惟。軟語慰問乃至禮足。由是因緣。當生尊貴大勢力家。無量有情鹹共贍仰。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善男子。於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生此十種殊勝思惟當獲無量功德寶聚。是故一切剎帝利王大臣宰相。決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

  佛告尊者優波離言。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刍罪。我尚不許諸苾刍僧不依於法率爾呵舉破戒苾刍。何況驅擯。若不依法率爾呵舉破戒苾刍或復驅擯。便獲大罪。優波離。汝今當知有十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刍便獲大罪。諸有智者皆不應受。何等為十。一者不和僧眾。於國王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二者不和僧眾。梵志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三者不和僧眾宰官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四者不和僧眾。於諸長者居士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五者女人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六者男子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七者淨人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八者眾多苾刍苾刍尼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九者宿怨嫌前率爾呵舉破戒苾刍。十者內懷忿恨率爾呵舉破戒苾刍。如是十種名為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刍便獲大罪。設依實事而呵舉者尚不應受。況於非實。諸有受者亦得大罪。復有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刍便獲大罪。諸有智者亦不應受。何等為十。一者諸余外道呵舉苾刍。二者不持禁戒在家白衣呵舉苾刍。三者造無間罪呵舉苾刍。四者誹謗正法呵舉苾刍。五者毀呰賢聖呵舉苾刍。六者癡狂心亂呵舉苾刍。七者痛惱所纏呵舉苾刍。八者四方僧淨人呵舉苾刍。九者守園林人呵舉苾刍。十者被罰苾刍呵舉苾刍。如是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刍便獲大罪。設依實事而呵舉者亦不應受。況於非實。諸有受者亦得大罪。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