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法師:《祖國-前沿》雜志:寂靜訪談—發現財富
【寂靜按】
【記者按】 但是也許這些都不是財富,你真正的財富是什麼?且聽寂靜法師,一位探尋人生的智士為你娓娓道來。記者采訪智士之時,正逢他剛剛結束歷時5個月,歷程長達 2325公裡的徒步修行。徒步2千多公裡,該需要多強的意志,這是常人所不能體悟之志,在他的眼中人類的財富又是什麼呢?企業的財富又是什麼呢? 記者:您寫了一篇探討、思考蘋果前總裁喬布斯天才與智慧來源的文章,目前中國有很多跨國企業和世界五百強企業,卻沒有像蘋果一樣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的企業,在您看來,中國的企業缺了什麼,如何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寂靜:企業的一切問題要從根本上去探尋——他憑什麼存在這個世界,他最初怎麼來的? 企業是因為我們想建立它就可以存在了?還是因為有利潤它就存在了?這就是根本。 我在給企業講課的時候就提到,中文的公司,英文叫company或者comporation。中文“公司”,“公”就是大眾,“司”就是管理——大家一起來管理就成為了“公司”。在英文的“公司”一詞中,company(同伴),Comporation(合作),意為一群人合作來做一件可以解決人們困惑或需求的事情,這就是公司的本意。 所以,一個企業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困惑,解決人們的需求而才在的。 為什麼有很多公司都不能做大做久呢?就因為這部分公司丟失了“公司”本意,只考慮自己想要得到什麼,而將他人需求置之度外。在這種運營理念下的公司必將夭折。因為他們不符合大道、規律,它沒有了公司賴以生存的根本。只是一味地想著要做大做強,但從來沒有問過,為什麼要做大做強? 有一些百年老店,長期得到人們的信賴與尊重。但在企業伊始也許就沒有想過要做大做強,只是用心為大家服務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它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自然就做大做強了。 今天,不僅僅是中國的企業,全世界的企業都缺少企業的靈魂。只能說做得好的公司魂多一點,做得差的魂少一點。中國人講人“三魂七魄”,具備“三魂七魄”的企業自然會做到不求百年而百年,不求千秋而千秋。企業表面看是人為的機構,其實企業和人一樣,是活的。如果一個人缺失靈魂,這個人就將死去;若這個人靈魂強大,這個人就必將強大; 記者:您提到了企業的“三魂七魄”,企業的“三魂七魄”是什麼? 寂靜:企業的“三魂七魄”,我們從外圍講到核心。 外圍的“魂”:指企業的產品。產品是做什麼的,能不能解決人們的需求?若產品不能解決需求,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就沒有外圍的魂。 中間的“魂”:指企業的團隊。這個企業的團隊在一起想干什麼?是想獲得最大利潤,還是真正想服務社會把產品做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核心的“魂”:指企業的核心領導人——企業老板的精神世界:他做這個企業的精神是什麼,他想把企業、這個團隊帶向何處?譬如宗教能延續存在幾千年,其核心的魂就在於她不僅僅給人解決表象需求,還在於把人帶向精神解脫。 我們今天很多企業所能提供的僅僅是滿足人的表象需求,而市場需要的是更深層次的需求,要求在滿足產品層面需求的同時,還要獲得精神層面的需求。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分表層精神需求和深層精神的需求。 表層精神需求。人與人之間需要感情的關懷,企業需要給客戶關懷服務;深層的精神需求,我們的“靈魂”要歸向哪裡,有沒有一個精神家園?所以,在這裡企業的靈魂和我們人的“靈魂”就想通了。所以,作為企業,不僅僅要滿足物質需求,還要滿足用戶的精神需求,讓企業的產品作為媒介,向顧客傳遞企業的精神世界。雖然建立企業精神比較難,但這才是企業做長久的唯一出路。通過產品,我們去帶領消費者的精神世界,幫助消費者建立他的精神世界。所以企業沒“魂”怎麼行,老板沒“魂”怎麼行?老板沒“魂”,就沒有辦法使企業高層有“魂”,就無法把她的精神傳遞給高層,再傳遞給員工,若企業沒“魂”,就不能通過商品把企業的精神傳遞給消費者。 可以說,今天的產品猶如電池,產品蘊含的精神猶如電能,如果產品缺乏精神,就猶如沒有電能的電池,為人所不喜。 記者:中國企業要做成蘋果一樣的企業和產品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努力? 寂靜:我覺得很簡單,企業不能僅停留在外圍洞察,而是回到深處,洞察人們心靈深處的需求。越是深層的需求就越有殺傷力。 拿一瓶礦泉水舉例,我們很多企業會覺得用戶需要好的水質,然而這僅僅是物質層面的需求,因而企業也只洞察到了物質層面的需求,難道消費者不願意通過這瓶水獲得精神需求嗎?我想不是的,只是我們今天的商品沒有滿足消費者精神層面的需求,只滿足了物質、生理上的部分需求,並沒有引領用戶的精神——通過產品將思想和文化傳遞給消費者。 記者:您曾經說過,如果發展會破壞和傷害他人,那不是發展,發展是完善自己利益他人。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為了生存發展而不惜想到攻擊,相互傾軋,破壞生態環境,今天,我們的企業如何做才能營造一個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企業與生態和平共處的生存局面? 為什麼有破壞?是我們還停留在物質層面,我們認為物質多,物質發展就叫發展。實際上應該以人為本,更確切的說是應該以生為本,人只是億萬種生命的一種。所以,我們講以生命為本,一切都為了一切生命的美好,若以這個為指導思想來看,我們今天的發展顯然是後退。若按照西方的割裂的局部的發展觀念,這也算是發展。 曾經在敦煌,一企業家問我,企業怎麼發展? 我就問他,當你家小孩一歲時,手是不是很小很短? 我問他想不想用“科學”的方法讓小孩的手長到我的手這麼長。 又問他,如果他小孩的手長成我的手這麼長,他敢不敢把小孩帶回家? 他回答說很害怕。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身不長,手長了就是畸形。只有身體與手一起成長才是正常。同樣,如果我們不用整體觀去對待這個世界,我們的發展就是畸形的發展。 所以企業要怎麼成長?舉個例子:老板是身子,企業是手腳。當老板長了,企業自然就長了。同樣,當生命長了,其他的科技物質自然就長了。 若我們想方設法讓我們企業成長而不關注環境,那我們就是在培養畸形的企業。 若我們的發展把生命放下了,把精神放下了,把愛放下了,只要長科技長物質,這是畸形、狹隘、災難的追求。 記者:前不久,味千拉面因涉嫌誇大拉面鈣含量被罰款20萬元,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看了是大快人心,不僅僅是味千拉面,這些年來,三聚氰胺奶,樓脆脆等系列食品、服裝、房產等安全事件,讓大眾對企業產品提高警惕,不再輕易信任。今天,企業該怎麼做才能挽回大眾對產品的信心? 寂靜:我看不應該是挽回,挽回是發生了,應該是他一開始做企業就應該明白的。為什麼人會這樣做,這些人缺乏的是整體觀念,因為這些人都生活在黑暗中,他們以為只要能賺錢,擴大誇張也無所謂,但是他們忽略了自己與消費者是一個整體。 好比一個人的左手和右手搶一張錢,左手拿著錢時右手不滿意,右手拿錢時左手不滿意,彼此搶奪。最後都以為自己搶到了,而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搶的錢是這個人自己的。作為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個整體,當企業損害消費者時,就是損害企業自己的利益。 引起這些問題的核心是教育、精神境界和文化的問題,這不是人的本性。只要這些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了,長出了智慧,自然就會明白這些道理,問題自然解決了。包括今天人與人之間的不安全感,這些都必須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這也是今天我們國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原因。要建立文化強國,必須先建立文化信仰。 【附錄】這是我2012年1月在北京發的兩條有關商業與財富的微博。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