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巖洞老人顫抖歌講記
巖洞老人顫抖歌講記
(益西彭措法師講授 )
這次在新春佳節和道友們一起學習法王的《巖洞老人顫抖歌》,我的動機是想借助這首金剛歌的加持,使我們的內心能比以前更珍惜暇滿人身,能更迫切地求解脫,能更如法、更嚴謹地取捨業果,能更爭分奪秒地聞思修行,在修出世間法上能比以前更明確、更堅定。所以大家應當以無比尊重法王教言的心,把聖者的教誨逐字逐句領取在心裡,把它看成是照亮自己一生道路的明燈,長期在心中點亮。
好了,下面首先解釋這首道歌的名義。“巖洞老人”是法王的自稱。當時也就是1965年4月29號的日落時分,法王坐在一個有天然頂蓋、空間不大、但很別致的石洞中,安住於心性大圓滿的智慧,自然流露出這首金剛歌。“顫抖”是指唱這首道歌時,聖者法王感到自己的心在顫抖,一邊流很多眼淚,連聲音都在顫抖,是這樣唱出來的。內在的涵義是:法王上師大成就的大智慧眼透徹地見到無量無邊的眾生,一個個全身心違背因果、不求解脫、捨棄修持善法,愚癡瘋狂地造作深重罪業,將千千萬萬劫墮入惡趣深淵的極悲慘情景,以及在人間已經出現正法即將徹底隱沒的相兆時,油然生起非常猛利的不忍眾生苦的大悲心。以大悲心引動,任運唱出這首極殊勝的勸世道歌,來引導眾生重新走上能成辦真實安樂的解脫正道。
這首歌的內容分成三個部分:一、祈師加被利眾 二、悲切苦勸修法 三、願眾往生成佛
甲一、祈師加被利眾
怙佛佛子三密舞,紹繼九乘法業尊,
大恩父師祈加被,所言悉能利有情。
這是法王上師祈求全知麥彭仁波切加持自己此刻的心,能使下面所唱的金剛道歌字字句句都對有緣眾生做到真實利益。
前兩句半是法王憶念全知上師的功德和恩德(前兩句是說功德,後半句是說恩德)。這也告訴我們,要憶念上師的功德引生信心,憶念上師的恩德引生感恩心,在信心和感恩心中至誠祈求上師加持,就能使加持融入自心,順利無礙地做到利益眾生。
那麼,這裡法王祈禱的是具何種功德的至尊上師呢?是一切佛和佛子身、語、意三密的游舞,幻化在人間繼承祖佛護持、弘揚前譯寧瑪派九乘法業的至尊上師——全知麥彭仁波切。
所謂的“三密”,是指諸佛菩薩身、口、意上不可思議的作用。由於這種作用是凡夫以分別心無法測度、了解的,因此稱為“密”。再講“九乘”,這是指前譯寧瑪派教法把佛所說的一切顯密聖教,從低到高、由淺到深、由外至內至密,分判為九種能到達解脫果地的乘,具體是:外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內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密三乘——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
至尊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五濁深重的時代化現在此方,為光顯、弘揚前譯寧瑪派的教法,撰著了為數眾多的經續論典的注釋、教言、引導實修的儀軌、竅訣。這些從大光明中流現的文字極為明顯、准確地開顯了九乘佛法的見、修、行、果,從而使前譯寧瑪派的法教明炬盛燃起來,因此是“紹繼九乘法業尊”。
“大恩父師”是念恩的文句。法王15歲時以猛利祈禱全知麥彭仁波切,得到全知的意傳加持而徹悟心性,而且法王在一生中始終得到全知智慧幻化身的攝受,由於法身慧命來自於全知上師,因此恭敬地稱為“大恩父師”。
這樣在具有無比功德和深恩的大恩父師前祈求什麼呢?祈求加被自己此刻的心能流出具有力量、使眾生一見聞就轉變內心而生起直接利益的語句。
甲二、悲切苦勸修法分三:一、總勸 二、分勸 三、結勸
乙一、總勸分四:一、勸念暇滿用修解脫 二、勸念無常速修勝法 三、勸思苦谛唯修無漏四、勸思業果取捨不懈
要強調的是,這裡法王的珍貴教言自己一定要反復思維,才會深刻認識到人身義大、壽命無常、有漏皆苦、因果不虛這些極為重要的道理。以深刻的認識作為因,才能從根本上扭轉以往浪費人生、不畏因果、希求世間果報、取捨放松等等顛倒心態,才能發起真實的出離心、求解脫心。
我們無始以來恆時都處在非常顛倒的心態中,就像喝醉了的酒鬼,迷魂顛倒、渾然無知。思維這四方面會逐漸使自心轉為正常狀態,真正變成解脫道合格的修行人。
這裡所謂的“勸”還要從他勸轉成自勸,也就是把法王勸導我們轉成自己勸導自己。比如“勸念暇滿,用修解脫”,就是常常要想:現在得到極好的人身,有修法的自在和修法的圓滿條件,我應當運用人身修解脫果。不然用來修惡趣因,那就像用金盤裝糞便一樣不合理。
又比如“勸念無常,速修勝法”,就是時時想到:這個極寶貴的人身很快就會失去,如果不迅速用來修殊勝法,一旦錯過時機,就成了永生永世的遺憾,所以從今天開始就要精進修法。
又“勸思苦谛,唯修無漏”,要常常想:六道的任何果都是苦性,不是安樂性,如果把人身用在修苦果上,非常不合理,所以應當唯一修無漏果。
又“勸思業果,取捨不懈”,就是經常要想到:如是業感如是果,業果是絲毫不爽的,我在取捨業果上不能放松,不然造了惡業,就要自食苦果。這樣每天很謹慎地防護自心,盡量遮止惡業、多造善業。
丙一、勸念暇滿用修解脫
今得妙依人身寶,解脫堅地不修至,
後落恐怖險惡趣,縱諸樂名亦難聞。
本頌分成四段解釋:一、妙依人身寶;二、解脫堅地;三、不修解脫果的後果;四、恐怖險惡趣。
一、妙依人身寶
“人身寶”是指具足八暇十滿的人身。“暇”指有閒暇自在地修法。“滿”指修法的內外條件圓滿具足。“妙依”指這樣的閒暇成為成辦一切暫時、究竟利益的極妙所依。
大體上,這是指我們此生沒有墮在惡趣,因此不會因痛苦深重而不能修法;也沒有生在欲界天,不會因散亂嚴重而不能修法;又沒有生在上界天,不會因長劫住在定中,不能修法;而是得到了人身,又生在有佛法的時代和地區,又六根健全,沒有根的障難,外在又依止了具德善知識,為自己指導修行,內在又對佛法有信心。這樣修持佛法的一切內外因緣已經集於一身,成了極好的修法所依。也就是,以暇滿人身的功能,能成辦善趣、解脫和佛果的一切利益,或者說,能從這個暇滿中流出暫時、究竟無量無邊的利益,因此這是勝過十萬摩尼寶的無價妙寶。“今得”,是指這樣極其殊勝的人身寶現在已經得到了。
我們結合在修四谛上來思維暇滿人身的功能,這會很容易認識到人身是修道的妙依。大家知道,修解脫道包括四步:一、是斷定地認識到有漏法都是苦的自性;二、是斷定地認識到一切輪回苦的根源唯一是對自我的執著;三、是斷定地認識到我本來沒有以及“我執”能徹底寂滅,這樣就確認到只有寂滅苦和苦因的涅槃才是真實的安樂果;四、是認定修習無我是解脫道的根本,由此盡力去積聚順緣,使自心生起無我空慧,而且恆時不離觀照。依次圓滿了這四步,就能成辦解脫。但這需要多少善根、因緣呢?其它身缺少善根、因緣,連完成其中的極少分也不可能,下至對壞苦和行苦生起絲毫的理解也不可能,原因就是因緣非常缺乏,在根身等上有極大的障礙。所以除人以外的眾生基本上沒有修解脫道的機緣和能力,可憐它們只能在無量劫中不斷地由暗入暗,漫無邊際地流轉。
解脫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的。成辦它需要集聚很多因緣。只有在相當長的時間中,保證內心安定不受干擾,穩定持續地對四谛作到量的聞思修,才可能徹底轉變自心,才可能恆常地、如理地順著解脫的方向走。
我們看看這個過程。首先要依靠教理抉擇到輪回中的一切都是苦的自性;其次要在自身上觀察體認到輪回一切苦的來源唯一是我執,從這裡能發心尋求對治我執的方法;再往下要抉擇到我執只是虛妄客塵,可以從心中分離出去,涅槃可以證到;進一步要抉擇到諸法本來無我,再以通達無我的智慧斷除我執。
要完成這整個過程,需要修行者的心具有足夠的閒暇,有穩定清淨的狀態,有長期修學的恆心,又要有深細抉擇的能力,能領會到教授的涵義,生起定解和觀慧;又要以微細的心契合空性,從而消除對我的妄執。這些都是非常難以具備的。
一個眾生要恰好觸及到這扇解脫門,而且把它打開,這有多大的機率呢?這麼細的一扇門,心調整到位就可以透脫出去,稍微粗一點、散亂一點就通不過去。但眾生無始以來錯亂慣了,內心一直處在非常顛倒、雜亂的狀態中,而且有無數內外惡緣不斷地侵擾,因此很難把心安置在能修解脫道的狀態中。從這裡就能看出具足暇滿的人身是何等妙善的所依。這是通過歷劫辛勤,積聚無量福德資糧而得到的妙身。如果能把握好這個萬劫難逢的機會用以勤修聖道,那就可以一生超出輪回。所以這是極其珍貴的。
其他道的眾生要修解脫道實在太困難了。地獄眾生受苦極深,恆時受火焚、刀割、寒凍等的逼迫,根本沒辦法思維。我們有經驗,在生很大的病或遭受火燙、刀割等時,當時只會哀嚎、掙扎、奔跑,內心完全被苦占據、充滿,以這樣不安定的心連簡單的思維都不能做,更何況深細的思維。
想一想,地獄罪人剎那不斷地感受重於三百根尖矛同時刺身的劇苦,連哀嚎都來不及,哪裡能思維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呢?根本做不到。餓鬼恆時被饑渴逼惱,怎麼能安下心來思維、修習四谛呢?像我們一天沒吃飯,就會餓得發慌,心被饑餓的苦受逼惱,到處去尋找食物,根本安不下來。以此就能明白,餓鬼被極強的饑渴逼迫,心不堪能,不能思維法義,因此沒有希望趨向解脫。旁生的特點是愚癡,像苦集滅道等的法義,以它們那麼低下的智力怎麼能了達呢?因此也無法修解脫道。
欲界天整天沉迷在各種妙欲享樂當中放逸散亂,也無法定下心來思維;而不作思維,又怎麼能扭轉常樂我淨等的顛倒心呢?我們想象一下,自己做了一名天子,住的是金碧輝煌的宮殿,服侍在左右的是美麗端正的天女,天天有玩不夠的娛樂游戲,哪裡有心思思維苦谛嗎?這四谛的第一步都無法去做,又何況其它呢?
至於色界、無色界的天人,長劫安住在定中,就像冰凍的魚一樣,心識動也不動,怎麼思維呢?思維要用心反復地抉擇觀察,才能在認識上得到決定。不用自己的心衡量抉擇,就無從了達苦谛;不了達苦谛,集谛、滅谛、道谛更無從了達。由此就從根本上斷絕了解脫道。
在這六道中,只有人是苦樂夾雜的,這種特定的狀況使人有機會把心安置在解脫道上。一方面,苦受催逼著人尋求出離;另一方面,又不是太苦,可以使心安定下來,有閒暇去思維、修習四谛。
這就看出,六道的無數狀況中,只有得暇滿人身的期間,能修解脫道。它的難得就好像從須彌山頂上垂下一根細線,剛好穿進山下一根針的針眼裡那樣。總之,六道各種各樣的身,99%以上都沒辦法修解脫道。只有在各方面的違緣已經遠離,內外順緣已經圓滿集聚時,才可能修得成解脫道。而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這曠劫難遇的機緣,應當善加利用,修到解脫堅地。不然這次錯過,就萬劫難復,一定要善巧地利用,依靠它要再集聚無量因緣,成就一個暇滿身是極困難的。
其他方面也應作類似的觀察。比如:修菩提心要能發起荷擔普度盡虛空界眾生的極廣大心力,這只有人能發起,在非人類當中除了極少數外,其余都無緣發起。開發智慧也以人的潛力最大。從人能發明創造、能興辦種種事業,就看出人的智慧大。人能修習般若,能領會、能安住,旁生等就不具這樣的能力。對廣大的世出世間的緣起相,也只有人能思維觀察,領會、把握。不論是對雜染的緣起還是清淨的緣起,都有能力認識,而且認識之後能隨順緣起的正道做如理的取捨。從轉識成智來看,人身也是最方便的,人的垢障輕,能修種種法徹悟自心。
像這樣做各方面的觀察,就會認識自己所得的人身是極妙的修道所依,它的功能遠遠勝過十萬顆摩尼寶的功能。實際這是具有極妙功能的如意寶,什麼暫時、究竟的利益都能成辦,什麼樣的三乘道都能修。求增上生,可以用來斷惡行善;求解脫,可以用來修四谛;求成佛,可以用來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總之,這一生能獲得暇滿人身,就是已經進入了滿地奇珍的寶山,應當抓住機會獲取無數功德妙寶。如果白白地錯過,那就太可惜了!
二、解脫堅地
“堅”指永不變壞,這是相對有漏善地說的。天界或人間的任何地位,都會在福報享盡時徹底變壞,因此不是堅地。但到達息滅煩惱的地位,就不再造業墮入生死,永遠不失壞,因此是“堅地”。
要知道,生在人天善趣就像坐在已經燒燃的柴堆上,很快就會遭受焚燒之苦,又像在半空中向下墜落,最終一定會粉身碎骨,所以這不是堅地。只要還處在輪回中,無論你到達了哪種地位,最終都會徹底變壞。所以世間法毫無可靠處,從究竟上說,不會有任何實義。
現在很多人一夜致富,又一夜破產,變得一無所有。很多明星大紫大紅後,就身敗名裂。又有很多幸福家庭最後家破人亡,這些都顯示了世間的處境都只是暫時的顯現,毫無實義。
我們前世也做過無數次的天王、人王、高官、富翁等,現在這些都成了過眼雲煙,有哪樣是堅實的呢?欲界天人享受妙欲時似乎很美妙,但最終的結局如何呢?最終都現前五衰相,隨後墮入惡趣。色界和無色界天能長劫安住在禅定中,他們的結局如何呢?最終也是在引業的勢力窮盡時,像從夢中醒來一樣,又墮入下界。這些都說明三有中並沒有堅地。
但如果修解脫道,因上息滅了業和煩惱,果上就截斷了結蘊相續,從此就不再起惑造業、沉淪生死了,這時是登上了永遠不壞的堅地。
大家要問問自己:現在我到達了堅地嗎?如果還沒到達,那我的根身、器界、受用、事業等等一切,就都建立在終究會倒塌的地位上,這樣有什麼保障?把心思全放在營造虛假的世間法上,有多大的實義呢?如果這只是很快就破滅的假相,把寶貴的人身大量用在這上面值得嗎?
三、不修解脫的後果
細讀這一頌的第二、第三句,能看出其中隱含了“非此即彼”的意思。“此”是指修到解脫堅地;“彼”是指淪落惡趣險地。“非此即彼”是指不修到解脫堅地,就終究會淪落在惡趣險地。
“終究”是指如果不修解脫道,只是修人天善法,來世就會得人天福報,福報享盡了,就又隨惡業墮入惡趣,所以比今生造惡來世墮落只晚一步。
這樣就知道,暇滿人身應當用在哪裡才有實義。如果暇滿人身不用在求解脫上,無論你怎麼追求世間圓滿,最終的結局也只有墮惡趣而已,因此人生的分分秒秒都應當投入於解脫道,這才是合理的。
四、恐怖險惡趣
這幾個字應結合自心體會,設身處地觀想自己墮入惡趣後是何等景象,讓心觸動,生起畏懼。
比如,觀想自己已經墮入黑繩地獄,身體仰臥在熾燃的地板上,旁邊圍滿了猙獰的獄卒。這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兵器在自己身上砍劈、割截。頓時,身體被分成四塊、八塊、十六塊……,極其恐怖。可以觀想自己被抓進肉聯廠的車間,身體被固定在流水線的台面上,眼睜睜地看著電鋸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音,橫割、豎切,自己的身體頓時被四分五裂,痛徹心肺。之後,身體又恢復如初,電鋸再一次鋸下來……,像這樣,在漫長時間裡反復感受巨大的恐怖和痛苦。
又觀想我們淪落眾合地獄的情景:兩座巨大的山峰猛烈地對撞,把站在中間的我們壓成肉醬,血流如注。這就像我們被人固定在鐵軌上,火車呼嘯著飛馳而來,車輪從身體上重重碾過,頓時腦漿四射、血肉橫飛。之後,身體又恢復如初,火車再次碾壓過來。這樣萬死萬生,在億萬年中不斷感受巨大的恐怖和痛苦。
又觀想自己墮在無間地獄,漫天大火從四面八方快速地燒來,我們處在熾燃烈火的包圍中,全身上下被燒成了一團火焰,只是從淒厲的慘叫聲得知裡面是受苦的有情。這樣的劇苦要延續到一個中劫。我們可以觀想自己被放進火葬場的焚屍爐裡,頓時猛火四起,全身每一塊皮肉骨骼都被燒成紅紅的火焰。這樣在極漫長的時劫中剎那不斷地感受燒燃之苦。
又想象自己淪落在地獄時,四周到處都是青面獠牙、牛頭馬面的獄卒,面目猙獰恐怖。一旦被獄卒抓住,就會被扔進油鍋、沸湯,或者被趕進燒燃的鐵屋,被強行地喂熱鐵丸、灌烊銅水,施以種種酷刑,讓人魂飛魄散,肝膽俱裂,四處逃命,卻又無處可逃。這就像在二戰恐怖的集中營裡,四周高牆,布滿了鐵絲網、電網,探照燈來回掃射。到處有軍兵巡邏,一見人就開槍。軍兵隨處在拷打、折磨犯人,慘叫之聲不絕於耳,令人毛骨悚然。像這樣,一旦淪落在地獄中,就要在黑暗、恐怖的億萬年中不斷遭受嚴酷的刑罰,感受劇烈的痛苦。
又觀想我們墮落為一頭牛,就要在脖子上套上轭木,拉著沉重的犁,整天在田地裡受農夫驅使。農夫在身後不斷地用鞭子猛抽,催逼自己向前,不容一刻喘息。
到了夏天,烈日當空,強光曬在皮膚上像針刺般疼痛,渾身上下浸滿了汗水。這時,雖然太累、太渴、太痛,不願意向前再邁一步,卻毫無自主。稍有遲緩,農夫的鞭子就狠狠地抽在身上,痛得鑽心,只有渾身哆嗦地往前沖。像這樣日復一日,不知干到哪天才是盡頭。等到病了、老了、沒用了,又大難臨頭,被人五花大綁、四腳朝天地吊起來,殘忍地用尖刀刺死、剝皮、割肉。想想看,淪落為旁生,感受這樣大的苦,多麼悲慘恐怖!
像這樣具體觀察,就能體會到惡趣充滿了痛苦和恐怖,不必說安樂,連安樂的名字也聽不到。比如人間有種種樂,衣食之樂、歌舞之樂、學習之樂、天倫之樂、親情之樂,總之,有很多機會使心跟悅意境接觸,生起樂受。但在惡趣只有哀嚎慘叫,聽不到誰在說快樂。(名稱是對應著現象而說的,沒有那種現象,就聽不到那種名稱。)
以上總的要領會法王上師教言的意義。思維人身義大,如果不應用它修到解脫堅地,那在墜入惡趣後,連樂的名字都聽不到,這是表示惡趣的極苦!
一個極難得到的妙依人身寶,因為自己的放逸,很快就又破碎了。然後一腳踏空,翻入了深不見底的惡趣險地,那是極黑暗、恐怖的世界。心識也隨著破碎,做人時曾一度安定的心又被苦逼惱得極度狂亂、分裂,再也無法凝聚起心力來修道。
我們造惡業時無所謂,但受報時惡業就十分猙獰地顯露出它的威力,就像一顆平時安安靜靜放置的原子彈,一旦引爆後,就能放出極可怕的破壞力量。類似地,當惡業的種子成熟時,就現出極恐怖的惡趣景象,極漫長難忍的苦難!這時候,人世間最小的樂受也得不到,哪怕有一口茶喝、有一點時間放松休息,都成了無法實現的夢想。更可怕的是,在墮入惡趣受苦時,仍然起惑造業,就像一個人瘋狂,不是因為瘋而能清醒,反而在發瘋中更有不斷的惡習現行。這樣又造業又感果,因此這惡趣就是極可怕的惡性循環之處。
平時我們生重病感受痛苦時,心會變得不堪能,稍有觸動就生猛利煩惱,何況在惡趣中受極大劇苦的時候。看看地獄罪人和餓鬼、旁生的心行,是不是恆時處在顛倒貪嗔癡當中呢?這樣,一苦未了,又造一苦,輾轉相續,解脫無期。所以經上說:“八萬劫中,未脫鴿身;七佛以來,猶是蟻子。(八萬劫中都沒有脫掉鴿子的身;七佛出世過後,還在做螞蟻。)”一旦墮到惡趣裡面,再要脫離就難了!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稱作“惡趣險地”的涵義。
惡趣是個無底洞,千萬不能掉進去。一掉進去,就粉身碎骨。再要集聚無量因緣重現暇滿人身,可能性實在太小!即使有可能,也要等障緣都消盡、順緣都圓滿時,才又昙花一現,但這中間不知要經過多少時劫。所以在這次萬幸得到暇滿人身時,千萬要懂得珍惜,每一寸光陰都不能浪費,都要用在最有意義的修解脫道上。
丙二、勸念無常速修勝法
壽命無常日落西,晝夜飛馳愈近死,
若不速修殊勝法,至身次融心必悔。
壽命無常就像日落西山,很快暇滿的光明就徹底隱沒了(這是說,因緣所作法不會久住,很快就消失。)。所以要趁著還有余光,趕緊走到家。時光在晝夜不斷地飛馳,我們離死是越來越近了。如果不快速修殊勝的法,到這個身體次第融入四大時,就一定會後悔不已。
下面再展開來分六段講解:一、日落西山的比喻;二、晝夜飛馳的現狀;三、愈近死;四、應當速修殊勝法;五、不速修的後果;六、怎麼做到臨終不後悔。
一、日落西山的比喻
這個暇滿身是極寶貴的資源,是無量劫來積累善行的果報。這一生我們脫離無暇,得到暇滿,就像經過無量劫的黑暗後,又重現了日輪的光明。要看出日輪有兩種功德:一是能從中發出熱力;二是能發光普照萬物。和這相似,在暇滿的人身上能發起大心力,能發起智慧了達萬法實相。所以,這一生是出現了稀有的暇滿日輪,這是極寶貴的。
所謂發起大心力,就是這個人身上能發起斷惡行善的大心力,能發起皈依三寶的大心力,能發起希求解脫的大心力,能發起普度眾生的大心力。以這種大心力的作用,就能修無上的佛道。這個暇滿人身,不但心力堪能,而且有抉擇、覺悟的能力,因此很快能了達世俗緣起、勝義空性光明的真相。因為發起覺性的因緣已經具備了,心能在相應的狀態中生起止觀,所以叫“人身日輪”。這是在生死長夜中出現了光明,能好好利用,就能開大智慧,照見萬法實相。
但這個暇滿身並不能長久安住,尤其是末法時代的人身,更是短暫,這就顯示出它的珍貴,要倍加珍惜。可運用的時間這麼有限,所以用“落日”來表示。太陽已經到了西山,雖然還有一點余光,但很快就會沉沒,所以要趕緊修。乍現的光明一隱沒,就再沒有機會了!
二、晝夜飛馳的現狀
不要認為這個人身常住不滅,好像是鐵打的人身——萬年不壞,要知道這是念念壞滅的法,就像草上的露水——倏忽之間就不見了;又像水中的泡沫——風一吹就破滅;又像奔馳的列車——剎那不停地趨近死亡!為什麼是如此的不穩定呢?就因為它只是因緣生的法,就像燈焰旋生旋滅,連一剎那安住都不可能。
看看江河的水不斷奔流,生命的流逝就是這樣。正是由於遷流極快,所以說“飛馳”。又由於是剎那不斷地流逝,所以說“晝夜”。
我們不作觀察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這是被常執蒙蔽了!其實時光的遷流極快,比空中的飛箭還快、比日輪的旋轉還快,一眨眼,億萬個剎那就過去了!一天一天很快過,一個月很快就沒有了;一小時一小時很快過,一天很快就沒有了;一分一分很快過,一個小時很快就沒有了!所以我們現在是坐在飛奔的時光列車上。
你要覺得時間不動,就不會有緊迫感。你覺得是在極快地趨近死亡,就會趕緊修法。如果不是迅速把心貫注在佛法上,而在世間五欲裡放逸,你不覺得這有什麼,實際上很快就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結果一無所成!
怎麼體會晝夜飛馳呢?只要回頭往過去看,就知道時間在飛馳。如果往未來看,會覺得時間很多。比如讓你現在想一下今年有多長,你會認為非常長。讓你想一下下個月有多長,你會認為下個月有很多時間。讓你想一下,下個禮拜有多長,你會認為一個禮拜可以做很多事。這就是常執在心裡造成了錯覺!只要往未來想,總會以常執的錯覺,感覺時間還很長。
但回頭看,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這樣的感覺就比較真實。比如現在回頭看,去年這個時候我們還在講無常。現在一年過了,你覺得快嗎?很快呀!一年365天都這麼快,何況一個月呢!你再想想:去年入冬好像就在昨天,現在又快立春了!一個冬天就這麼過去了!馬上又是九九艷陽天。再看原先你做小孩時,認為人家四十歲是很老的,現在自己也四十歲,你的童年、少年、青年不都過了嗎!小時候認為人生很長,能做很多事、能實現很多夢想,轉眼間,三、四十年過去了,怎麼樣?現在已經走向衰老,所謂如花時節、黃金歲月,一去不復返了;再回想讀小學、中學、大學時的情景,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這樣往回看,就知道時間確實過得很快。
所以感覺要轉過來,不能覺得時間是靜止的、是慢慢流的,要覺得時間在飛快地流逝。轉一下身就幾分鐘,吃一頓飯就過了一個小時,來回一趟又過了一個小時,時間過得快不快?一天很快過了!所以,不能認為一天很長,一天就只是一眨眼!也不能認為一個月很長,一個月也只是一眨眼。因為一眨眼就會失去,所以要及時把握,不及時把握,就是浪費,是把無量福德感召的暇滿浪費掉了!一分鐘的暇滿超過一萬兩黃金。這樣大量的浪費會成為極大後悔的因。所以要爭分奪秒地修殊勝法。
三、愈近死
就像太陽已經到了西山即將落山,這短暫的時間裡,是分分秒秒越來越靠近黑夜。同樣,五濁惡世短暫有限的生命,這日日夜夜地流逝,是分分秒秒越來越靠近死亡了。
要知道,過一天,就離死近一天。就像少水魚,水越來越少,就越來越靠近死亡;又像走向刑場的死囚犯,一步步地走,就是一步步地靠近斷頭台。所以要在這期間,迅速地修解脫的法門,才有機會解脫。
四、應當速修殊勝法
上面說過,壽命很短暫,只有一點點時間,而且它的流逝非常之快。所以我們現在是在日落之時,現在該怎麼辦?每個人都必須做出理智的抉擇。
就像已經到了黃昏,農民看到時間不多時,會趕緊把手上的活干完。如果認為還有很多時間,拖延緩慢,到天一黑,這一天的活就干不完。同樣,我們要趁著人身還有余光,趕緊把生死大事辦好,一旦入了死亡黑夜,再辦生死大事就不可能了!因為沒有了暇滿的光明;又好比古時候回家的人要趁著天還沒黑,趕緊走到家,天一黑就不好走路;又像是被判無期徒刑的犯人,見到今天有機會逃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法及時越獄逃出,這樣就能獲得一生的自由,不然就終生被關押在監獄裡受苦。
所以這有限的時光要盡快修殊勝的法。所謂盡快,就是要從現在開始就修,爭分奪秒地修。古人用功連剪指甲的功夫都沒有,就因為他辦生死大事如救頭燃!所以為什麼說一寸時光一寸命光呢?為什麼把時間看得比任何都寶貴呢?為什麼把修法看成重於一切呢?為什麼把功名利祿像破鞋子一樣扔掉呢?為什麼把五欲看成是地獄之火呢?就是生死心切,辦道的心如救頭燃!
現在你心上有很多事,你以什麼為最緊要的事呢?如果以辦生死的事為最緊要,那其他都是次要的,都是不急的。眼看暇滿的光明很快就隱沒,趁著有余光,趕緊修啊!這樣在你身上就能看到剎那剎那的暇滿,就是剎那剎那實現大意義!所以,要爭分奪秒地用人身來攝取大義、來修殊勝的法,這才不枉費一世人身!
不速修是什麼狀態?就是認為還有很多時間,現在不急,等什麼時候、條件都具備了、世間的事都做圓滿了、子女都成家了,或者找到了很好的地方再修,這樣拖延懈怠,只是自己欺騙自己而已。所以沒有理由可以拖延。要修今天就修,今天不修,今天就是浪費。
五、不速修的後果
如果你不快速修法,這個身畢竟是四大假合的身、惑業緣起的法,哪裡能長久保持呢?命數一到就再無力維持,就像燈油快燒完時,頃刻就滅,想再安住一剎那也不可能了。四大假合的身一定是以四大分解而告終。
所謂“身次第融入”,就是指臨終的時候,肉界融入地大,身體出現像墮入坑中或被山壓住的沉重感;隨後血界融入水大,流出口水、鼻涕等;接著是暖界融入火大,口鼻全部干燥,體溫從邊緣內收;最後氣界融入風大,上行風、下洩風、平住風、遍行風全部收在持命風當中,以至於吸氣困難,氣息從肺部經過黑白咽喉而向外呼出。體內的所有血液收在命脈當中,心間依次流出三滴血。這樣長長地呼出三口氣,外氣驟然中斷。(《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這時候,一度擁有的人身就徹底壞滅了,就像握在手裡的玉杯被摔得粉碎,再也不能復原。這時候就後悔不已,今生得了人身已經進入了寶山,能采到無數功德妙寶,卻因為自己不珍惜、不痛切,只落得兩手空空墮入惡趣。如果把寶貴的人身用在修殊勝法上,就可以一生得解脫,而自己卻用來作世間法,這樣就是用如意寶自殺,把自己拋入生死的苦海,怎麼不後悔呢?
像這樣,今生錯過了曠劫難遇的良機,不及時修法,就會成為最大的悔恨,比錯過得財富、名聲、世間成就要遺憾無數倍!
六、怎麼做到臨終不後悔
怎麼能做到臨終不後悔呢?這就要日日不後悔。如果每天都爭分奪秒地攝取人生的大義,那就每天都不後悔。這樣一生幾萬天裡分分秒秒地聞思修,日夜精進修殊勝法,到臨終就積累了比虛空還廣大的福慧資糧,這樣回顧這一生,分分秒秒都用在了修殊勝法上,過得極有意義,就會在喜悅的心中往生淨土。
所以每一天都要備加珍惜。要管住自己,不把人身浪費在身口意造惡上,不浪費在縱情五欲、做無意義的輪回法上。一旦發現自己在世間法裡放逸,就要呵斥自己:這是在糟蹋寶貴的人身,是在用寶貴的人身造惡。要懂得慚愧,要明白浪費人身是很罪過的事。這樣就會以極其珍惜的心,把心轉入到修殊勝的佛法上。
丙三、勸思苦谛唯修無漏
六道高低何處生,唯苦無機得安樂,
何時不變永久樂,無漏勝果理應修。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求安樂。在六道中有沒有機會得安樂呢?答案是:在六道任何一處,都沒有機會得安樂。修無漏果能不能得安樂呢?答案是:一旦獲得無漏果,就得到何時也不變壞的永久安樂。這樣辨認了有漏皆苦、無漏為樂之後,就知道修殊勝的無漏果是合理的。
這裡,一是要確認生在六道任何處都是苦的自性,沒有機會得安樂;二是要確認無漏果有何時也不變壞的安樂。這樣就能把心轉成唯一希求無漏果。也就是,一旦認識到有漏皆苦,就不再希求從世間法中得樂。看到在六道中除了得苦之外得不到樂,就會打消從中求樂的妄想。好比黃連,沒有認清它的品質時,會妄想從中得到美味,一旦見到這上面只能得苦味,得不到美味,就會放下貪求。像這樣,以前是幻想在世間法中求到安樂,認識苦谛之後就會打消這種妄想。這是心態上會有的第一種變化。
進一步認識到獲得無漏果就得到了永不變壞的安樂,因此就發起此生唯一希求無漏果的斷定的心。以前不知道還有無漏果這回事,所以發不出希求之心。現在認識到無漏果享有永不變壞的安樂,因此就念念只希求得無漏果。這是心態上會有的第二種變化。
平時我們一再強調修出離心,具體怎麼修,要點就在這一頌裡。特別地,修淨土的三資糧,最關鍵的是修往生的願,要點也在這一頌裡。往生的願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怎麼讓心厭離娑婆呢?關鍵是看到娑婆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苦的自性。怎麼讓心欣求極樂呢?關鍵是認識到往生極樂世界能獲得永不變壞的安樂,而且這是凡夫一生有希望修成的易行道。極樂世界是凡夫帶業能往生的淨土,一往生就以佛力住持,登上了不退轉位,從此再不會生煩惱、再不會造業,恆時受用的是無漏安樂,這就是極樂淨土最不可思議之處。能生起這一層認識,就更會體會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殊勝,由此也就能發起誓求往生的願心。具體要按《往生論注》說的觀察門,對極樂世界國土、佛、菩薩三方面的二十九種功德,做具體的觀察。這樣能非常直接地引生求生極樂的願心。
下面首先講怎麼認識六道的任何生處都唯一是苦,沒有機會得安樂。這又要從局部到總體、從粗到細逐漸生起認識。首先是觀察六道中每一道的情況,之後歸納在三苦中從總體上認識有漏皆苦。
在觀察六道的狀況時,首先這樣問:我生在這一道時,有沒有機會得安樂呢?比如問:我生在三惡趣中,有沒有機會得安樂呢?生在八熱、八寒等地獄中,除了遭受焚燒、寒冷等苦之外,沒有機會滅除煩惱,得到真正的安樂。如果生在餓鬼界裡,也只是遭受饑餓、干渴等苦,沒有機會滅除煩惱、現前安樂。如果做牛馬等旁生,也只是在役使、愚癡、殺戮等苦中度過,沒有機會滅除煩惱、現前安樂。所以生在三惡趣裡除了得到苦之外,沒有機會現前安樂。
接下來問:如果我生在人間,有沒有機會得安樂呢?生在人間,也只是得到生老病死的苦,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苦,以及恆時處在五取蘊苦當中。暫時有一點五欲樂受,也很快消失,轉成憂傷、哀愁等苦。所以人的一生只是在飽嘗苦味,沒有機會得到安樂。
再接著問:生在阿修羅道,有沒有機會得安樂呢?阿修羅嫉妒心強,一生都只是在嫉妒、斗爭中度過。在見到天人比自己圓滿時,內心無法接受而陷在熱惱當中。這樣就發動戰爭試圖奪取天界,在和天人交戰時,感受身體割裂等大苦。所以生在阿修羅界也是除了得到苦外,沒有機會滅除煩惱、現前安樂。
又接著問:生在欲界天,有沒有機會得安樂呢?生在欲界天也只是除了得到苦外,沒有機會滅除煩惱、現前安樂。也就是在欲界天只會得到散亂、衰敗、死亡、墮落等苦,沒機會滅除煩惱、現前安樂。
再具體的觀察。首先,欲界天的散亂非常嚴重。在層出不窮的妙欲面前,天人的心失去了控制,就像一團烈火恆時被風吹動,一剎那得不到安定。(欲天的五欲是美妙的,享受五欲的樂受很大,這讓天人的心恆時耽染在欲樂上。天人心中的貪欲好比火焰,外境五欲好比大風,貪欲的火在境風不斷吹動下,燒得非常旺盛,所以一剎那也定不下來。)
其次要觀察到:天人享受五欲時有樂受,因此心就貪著在上面,而這樣的樂受又是壞滅的本性,這兩點決定了樂受是壞苦性。換句話說,天人享樂時心耽著在會變壞的樂受上,就像雙腳踩在美妙的泡沫上,結局一定是泡沫破滅,一腳踩空,落在憂悲苦惱裡。這樣就知道:欲天一生億萬年不斷享受五欲的過程,實際是億萬年不斷加大壞苦的過程。享受的欲樂越多、越久、越強,最後衰敗的憂苦就越巨大、越難忍。所以經上說,欲天福報享盡時,有五衰相現的極大憂苦和墮惡趣的極大恐懼,這種苦超過了地獄之苦。
“五衰相現”,是指天福快享盡時,以前光耀的身體變得黯淡無光,很不可愛;以前端坐在座位上泰然自若,現在再無法安住在座位上;身上戴的花鬘也變得枯萎、丑陋,一塵不染的天衣上也出現了垢染,腋下又開始流出汗液。面對這樣的衰敗,天人生起極大的憂苦,超過他一生享受五欲快樂的總和。
如果天人沒有善根,死後就隨惡業不自在地墮入惡趣。這樣衰敗憂愁的同時,又親眼見到自己即將墮入惡趣,心裡的恐懼之苦超過了地獄之苦。天人最後的七天在憂悲、恐懼中煎熬,漫長得就像七百年。
《法喻經》上講,有位天帝釋在五衰相顯現時,知道自己命終會生在陶師家所養的母驢胎裡,生起極大的憂愁。《折伏羅漢經》上說,忉利天有個天人臨終時,五衰相現,自己知道命終後會投在鸠夷那海國一頭長著疥癞的母豬肚子裡,也是萬分憂愁、恐慌,不知所措。
天人的結局是這樣悲慘。這暴露出有漏法唯一是苦的自性。這些由煩惱和業造作出來的法,本來就是壞滅的自性,免不了樂極生悲、福盡禍來。欲界天乍看起來有億萬年長期享樂的福報,但終歸在福報享盡時,落得空無所有,而且長期的享樂釀成了壞滅時極大的憂傷和恐懼。
欲天還飽受戰爭、被驅逐、被壓迫等的痛苦。在和阿修羅交戰時,天人們有的被砍斷手腳肢體,有的被砍掉頭顱而死。而且,薄福天人在見到大福天子誕生時,心裡會備感恐慌、憂愁。弱小天子遇到大力天子發怒,會被驅逐出天宮,受很大的壓迫之苦。
接下來問:生在上界天,有沒有機會得安樂呢?上界天似乎在長劫中心識不動,實際這不是得了解脫。就像往空中射箭,一旦推動箭飛行的勢力喪盡,就會立即從空中墜落,上界天到了引業勢力窮盡時,就又從上界墜落下來。
總之,上界天也是由煩惱和業造作的現象。在每個天人身上,都存在生死不得自在的苦。就像燈焰毫無自在,唯一是隨燈芯、燈油等因緣而轉,因此剎那無法自主。當燈芯、燈油窮盡等時,燈光就當即熄滅。
這裡看到,燈光想永遠安住是無法做到。燈光對於安住絲毫做不了主,因緣一盡,就當即轉入黑暗。這比喻上界對死和安住毫無自在。雖然希望永遠安住在定中,沒有憂悲苦惱、沒有死亡,但能不能如願呢?能不能永遠安住不死呢?實際上一點做不了主。雖然住在定中的時間久一些,但念念還是隨惑業而轉,毫無自在。到了引業窮盡時,就再也安住不了而宣告死亡。這就是生死不得自在的苦。
天人的心好比是一盞長明燈,不仔細審查,會誤以為已經得到永恆寂靜。實際上在看似不動的假相裡,念念都在受著行苦的侵惱,絲毫不得自在,就像燈光剎那不能自持而壞滅那樣。
當初是隨著執著有我的薩迦耶見,造不動業而感得長劫安住定中。但這種由惑業勢力造成的境界,並不是寂靜涅槃。因為支撐它的是有限業力,一旦業力窮盡,就頓時從夢中醒來。這時只落得一無所有,煩惱種子又重新發動起來,又開始不斷地生起苦苦和壞苦。
以上是從“恆時為行苦侵惱”的角度(也就是從“念念隨惑業而轉,對安住、對死不得自在”的角度),觀察到上界唯一是苦的自性。生在上界沒有機會滅除煩惱,因此沒有機會現前真實的安樂。
下面再從三苦角度認定六道唯一是苦的自性:
毒瘡是認識三苦最好的比喻,《瑜伽師地論》就是用這個比喻指示三苦的體相。毒瘡遇到冷水等冷觸時有舒服的感覺,這好比是壞苦,內容包括有漏樂受和相應的心王、心所以及所緣境。毒瘡遇到熱水等熱觸時發生的疼痛,好比是苦苦,內容包括有漏苦受和相應的心王、心所及所緣境。毒瘡不遇冷、熱觸,暫時不苦不樂的階段,好比是行苦,內容包括有漏捨受和相應的心王、心所及所緣境。
首先要看到:毒瘡裡充滿著毒素,這是生苦的主因,毒瘡這樣的法是苦的自性,不是安樂性,原因是:這是出生苦苦和壞苦的因。再具體看到:在有毒素伴隨的一切時候都唯一是苦性,不是安樂性,不論遇到冷水生起樂受,還是遇到熱水現前苦受,或處在不苦不樂的捨受中,都是毒素存在、絲毫沒有消除的狀況,因此只是苦因,只是苦的自性。只有消除毒素,真正寂滅了苦因,才是真正的安樂。
毒素比喻藏在凡夫識田中的無數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包括由我見引起的貪、嗔、癡等各種煩惱種子,以及由造業熏入的種種苦苦種子、壞苦種子。只要沒有生起它的對治——現證無我的智慧,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就一直跟隨在心中。這種“煩惱種子和苦種子跟隨不捨”的苦相,就稱之為“行苦”。
再想想這個五取蘊的毒瘡,不論掉進惡趣,還是上升天堂;不論是在惡趣中潰爛流膿,慘不忍睹,還是在善趣中被暫時控制住,顯現出快樂或平靜的假相,都不會有一剎那機會現前真實的安樂,因為這些時候根本沒有生起對治,消除毒瘡中的毒素,因此一直是苦患在身的狀況,沒有擺脫往後不斷遇緣引發苦苦和壞苦的悲劇。
(如果對毒瘡不太熟悉,還可以用癌症患者的比喻來做思維。在癌症還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期間,一切時都是苦的自性。雖然有時候病苦發作得輕,或者暫時不發作,但這不是安樂的體性,在體內的癌症沒有消除時,性質上就唯一是苦性。我們凡夫得了煩惱病、生死病,就像是癌症患者。八識田中有無數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就像身上有癌症病毒。雖然有時有所緩解,覺得已經平安無事或者得到了安樂,但這只是錯覺而已。實際上,存在五取蘊這個巨大苦源的狀態唯一只是苦的自性,不是安樂性。)
再講一個比喻:遷流不斷的河水在遇到石塊時,就由撞擊而冒出水泡,然後又還原為水,繼續往下奔流。再遇到巖石,又由撞擊冒出水泡,之後又還原為水。像這樣,相續不斷地遷流,一遇到石塊就撞出水泡,水泡滅後,又好像平靜地流淌。
好好領會這個比喻,就能認識眾生不斷流轉的苦相。這苦是指一直陷在從苦到苦的循環中解脫不出來。
注意:那條遷流不息的河,說的是念念生滅流注的心相續;碰到石頭撞出水泡,是指心相續遇到種種緣就現出苦苦和壞苦。在遷流不息遇緣生苦的過程中,沒有一剎那是樂的自性,原因在於這始終是煩惱種子和苦種子隨逐不離的狀況,始終是苦因的性質。換句話說,只要相續中沒有消除苦因——煩惱種子,就會從中不斷地興風作浪,發起各種各樣的苦,所以粗重隨逐的五取蘊實際是苦的自性、苦的源泉。
也就是,由於五取蘊的相續有煩惱種子隨逐不捨,就會一輪又一輪地造業而生出苦來。由於惑、業、苦一直循環不斷,因此就演出了從無始至今下至地獄、上至有頂之間無量無邊的生死諸苦。具體一點說,以煩惱種子一直隨逐在心相續中的緣故,所以每當遇到可意的境而生樂受時,貪欲就隨著增長,以這種造作就引生出六道生等的眾苦;每當遇到不可意的境而生苦受時,嗔恚又隨著增長,造成現前內心憂惱等苦和來世惡趣諸苦;遇到中庸境而生捨受時,心裡把五蘊執著為常住、獨一、自在等,愚癡又隨著增長。而我執等的愚癡增長和貪嗔等煩惱並不相違(也就是,在領受捨受時,內心執著蘊是我,這和生煩惱是隨順的,和生苦是隨順的。),因此造成貪嗔引生的苦在相續中隨逐不捨,無法解除。
所以,這就像背著重擔只要沒卸下就一直不安樂那樣,這副滿載著煩惱種子的五取蘊重擔,乃至還沒有捨離,就始終是苦的自性。雖然暫時一段時間不見有苦生起,但終究會由種種門在觸遇境緣時,生出種種的苦苦和壞苦。這樣就認識到:遍在五取蘊相續中的每一個剎那都是行苦的自性;而行苦又是發生一切苦苦、壞苦的所依。
六道高低生處都只是有漏五蘊的現象,都有煩惱種子隨逐不捨,都只是行苦河流遇緣現出的一朵朵苦的浪花。其中的苦受是苦苦,樂受是壞苦,不苦不樂的捨受是行苦。這條五取蘊的河流,流到惡趣,有煩惱種子遇緣顯現的苦苦水泡;流到欲界人天,有煩惱種子遇緣顯現的苦苦和壞苦水泡;流到色界一到三禅,有煩惱種子遇緣顯現的壞苦水泡;流到色界四禅和無色界,水泡暫時消失在水流中,只有念念不斷地遷流。但這只是暫時性的,到引業的勢力窮盡時,又會遇緣出現無窮無盡的苦相。
這裡我們務必要清楚,像有漏禅定中得到的樂受、捨受並不是真正的安樂。因為這只是用方法把心系在一個所緣上,讓煩惱種子暫時不起。就像讓森林中的老虎、毒蛇睡著一樣。其實在識田裡滿滿的是沉睡的煩惱種子。煩惱就是苦的因,貪了、嗔了、嫉妒了,一個個會像吃人的老虎、咬人的毒蛇那樣擾亂人、損害人。所以,有煩惱種子隨逐,就不是安樂的體性。照這樣的狀況往下走,決定是跌入痛苦中。
就像毒瘡不斷地相續下去,就一定會從中發起疼痛;又像死刑犯一步步地走向刑場,最終決定會出現大苦;又像海中的航船最終會觸礁沉沒;失控的車輛奔向懸崖最終會墜落。這都是在說:“有苦因——煩惱隨逐的五蘊,就一定跌到苦中。”
比如欲界天的天人起初是為了自我,做上供下施等的福業,後來升到天界,仍然是為了自我,放縱貪欲享受天界欲樂。這樣不斷地由享受而增上貪心,對妙欲的耽著就會由串習變得越來越深。無論對天女、對自己的身體、受用,都有極強的依賴心。發展到最後,在福業勢力窮盡、面臨破滅時,就發出極猛利的憂愁、恐怖。
天人在臨終時,看到以往的輝煌正在消失而無比感傷;看到在自己身上出現嚴重的衰相而不堪忍受;看到天女一個個拋下自己和別的天子嬉戲,內心比刀割還難受;看到即將墮入惡趣,恐怖得心驚膽戰。這些都告訴我們:“有煩惱種子和苦種子隨逐,就是苦的自性。”
又比如為了自我得到涅槃而修無想定,在定修成後,就升到無色界。但這不是真正的寂靜,這只是由不動業暫時維持的定境。心中的煩惱種子只是像一度冬眠一樣睡著了。其實天人住在無想定裡,剎那剎那地遷流,毫無自主。等到引業的勢力告罄,就忽然出定,這時就毀謗沒有涅槃。煩惱這麼沖動了一下,就又翻身跌入深不見底的惡趣。這樣就知道六道高低任何一處,都只是輪回中的一段,都是苦的自性,不會現前真實安樂。
以上講解了道歌前兩句的甚深內涵。
下面接著講後兩句:何時不變永久樂,無漏勝果理應修。
前十一個字“何時不變永久樂,無漏勝果”,是指修無漏道所得的遠離一切煩惱永不退轉的殊勝果,指四谛中的滅谛涅槃。“後三字“理應修”,是指理應修持戒、定、慧三無漏學,指四谛中的道谛。“何時不變永久樂”,指證得解脫果後永遠斷除煩惱和業,因此在宿業消盡後,就不再受生三有感受諸苦,而永遠受用無漏安樂。
這無漏果從最低一層說,當現見到微塵和剎那,再沒有粗大的色、受、想、行、識時,哪裡有什麼山河大地呢?有什麼我和屬於我的法呢?有什麼其它有情呢?這些虛妄的相不見了,安住在無我當中,根本不起貪嗔。你、我、他都沒有了,貪誰、嗔誰?又慢誰、嫉妒誰呢?這時煩惱是真正寂滅了,得到了何時也不會變壞的安樂。這以後,心根本不像凡夫那樣,一會兒高興,一會兒不高興,一會兒安靜,一會兒又生貪心。心上再不會起貪嗔了,沒有憂悲苦惱了,這就是真正的安樂。
為什麼叫“何時不變”呢?就是再不會因為煩惱的現行而使安樂變壞,又回到苦惱中。心好比是大海,這時是真正風平浪靜了。凡夫一時的平靜只是沒有起風,一起風,就又大浪洶湧。大家以往希求的世間快樂都是會變壞的樂,都是苦的自性。
但阿羅漢得到無漏樂,就何時不會變壞。就算入監獄、生病、身無分文,也摧壞不了他內心的安樂。比如離越阿羅漢關在監獄裡十二年,有沒有煩惱和心上的苦呢?根本沒有煩惱和心上的苦。他的安樂不會因坐牢而變壞。(比如別人罵他:“你這個賤人!”他不會生氣。只是微塵和剎那剎那的心,本沒有“我”,也沒有“我”受到污辱。而且也沒有罵的人,那也只是微塵和剎那,也沒有罵的話,只是剎那聲音的相續,這樣沒有執著,哪裡會生氣而失壞寂靜呢?
又比如,他這十二年天天喂馬、清掃糞便,會不會感到受屈辱或者自卑呢?根本不會。本沒有“我”,哪裡會自卑、覺得自己可憐呢?所以他的安樂是不變動的,不會因為起煩惱而變壞。)
再舉一個例子:目犍連被外道打得遍體鱗傷,他有沒有煩惱和心上的苦呢?只是微塵和剎那,根本沒有我,怎麼會煩惱呢?沒有受傷的“我”,沒有傷“我”的“他”,這樣不執著自我和他人,心裡是沒有苦的。只是業沒報盡,身上還要受苦,等宿業一報完,就徹底遠離了苦,從此就只受用無漏安樂,這才是真正的安樂,是一得永得、永不變壞的安樂。
和這相對的就是會變壞的樂,有漏的樂統統會變壞。比如,夫妻最初恩愛,後來反目成仇,變成了冤家;現在是鮮花、掌聲,無比風光,後來就失落、冷清、不願見人;現在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最後是衰老、孤獨、寂寞。世間的樂就是如此,最後都變成了苦。更了義地說,世間根本就沒有安樂,全部是苦性。
如果大家能按上面說的認真思維,一定能生起很大的智慧。而且在人生的大方向上能得到決定,就是唯一修無漏果,不求有漏果。這樣才是領到了法王上師的教誨。
也許以前你們會認為:我本來就夠苦了,還天天講苦、思維苦,講一點讓人開心的事不是更好嗎?講苦、思維苦,不是要讓大家苦上加苦,而是要辨別清楚什麼是苦、什麼是樂,不然,以苦為樂、苦中求樂,那就成了誤入歧途,即使億萬年努力,也絲毫得不到安樂。只有認識到“六道高低何處生,唯苦無機得安樂”,又認識到“何時不變永久樂,無漏勝果”,才會希求真實的安樂,才會努力修持戒、定、慧。從這時開始,才算進入了安樂之道。這是人生方向上極重要的一個轉折。沒有完成這個轉折,就會以希求有漏樂的心,無休無止地輪轉六道。
想想我們以前有過多少次盲目的沖動,有多少時間都浪費在追求本無安樂的世間果報上。不但今生浪費在這上面,無數生都浪費在這上面,不但沒得到安樂,反而遭受無量無數的苦。真是錯的一塌糊塗!
從現在開始,每個人都要醒悟:人身唯一應當修的是無漏果,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安樂之道!
大家回顧自己的一生,不論是求學、經商、從政,或者種種娛樂、追求異性,都是認為按這些做一定能得到安樂。為自己積極創造各種條件,營造所謂的幸福生活,也是認為只有這樣做才有機會得安樂;健身、養身、修煉種種功法,也是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安樂。在我們眼裡,好像六道輪回裡能得到種種安樂。
其實什麼安樂也得不到,一點安樂也得不到。為什麼呢?想想看,世間的求學、經商、從政能消除識田裡的煩惱種子嗎?吃一頓美食、穿一件漂亮衣服能消除煩惱種子嗎?看看電影、電視,觀光、旅游,能消除煩惱種子嗎?外表上營造一點氣氛,能消除煩惱種子嗎?身體上做做體操、氣功能消除煩惱種子嗎?談情說愛能消除煩惱種子嗎?風光一時能消除煩惱種子嗎?如果不能消除煩惱種子,那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就始終跟在自己身上,今生死了還跟到下一世,下一世死了又跟到再下一世。這樣一直跟在身上,就會遇緣發起無量無邊的苦。所以這個問題不去解決,就一剎那也沒有機會得到安樂。
所以大家要覺悟,現在如果還不求無漏果修無漏道,就算你流多少汗水、費多少辛苦、努力做多少年,也不可能得絲毫安樂。這樣,所作所為只是做求苦的事、生死岸上的事。為什麼還要這樣一錯再錯呢?這樣的盲目行動早應當結束了!以後唯一希求無漏果,盡心盡力地修戒定慧。這是這一頌給我們的極珍貴教誨。
丙四、勸思業果不懈取捨
我們的願望都是想離苦得樂,而不是想離樂得苦。怎麼才能離苦得樂呢?方法就是遵循因果律,捨苦因取樂因,這樣就能在果上離苦得樂。如果不遵循因果律,取苦因捨樂因,那就是背道而馳,結果雖然想離苦得樂,卻成了離樂得苦。所以取捨業果是我們最切身、最緊要的事。
業果唯一在自己心上,只要有起心動念,就不離因果。所以日常在身口意的行為上,處處要正確地取捨。只有明辨善惡、是非,善加取捨,才是真正走上了離苦得樂的正道。
業果毫厘無欺處,若非取捨勤無懈,
身陷痛苦泥潭時,錯心自相當顯露。
第一句是講不懈取捨的原因,後三句是從反面講,如果不是毫不松懈地取捨業果而用錯了心,那在業果成熟時,因上用心錯誤的自相過患就會徹底顯露出來。
首先,為什麼要毫不松懈地取捨業果呢?因為業果毫厘無欺故。所謂“毫厘無欺”,是指佛說的因果律沒有絲毫欺騙的地方。如果所說和事實不相符,就是不如實地說,是有欺騙性,叫有欺;如果所說和事實相符,絲毫沒有誤差,那就是如實說,沒有欺騙性,叫無欺。
比如佛在經中說造十惡業,每一條怎麼造的,就怎麼感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等等。造作之後,將來怎麼墮在地獄受苦、受多少年苦,怎麼墮在餓鬼界受苦、受多少年苦,怎麼墮在旁生界受苦、受多少年苦,而且從惡趣轉生為人時,還要受哪種等流果,乃至怎麼行五戒十善,得人身、得天身,天裡面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種天,怎麼一一受生、一一感果,這一類叫做世間業果。這是佛陀現量見到的事實,沒有絲毫和事實不符的地方。所以,因果律貫穿在六道一切有情的身心世界上,毫無紊亂。不僅貫穿在世間法上,而且貫穿在出世間法上。比如,以修四谛法的業,如何得聲聞阿羅漢果;以修十二緣起法的業,如何得緣覺阿羅漢果;以修六度法的業,如何得佛果等等,所說的這一切出世間的因果也完全和事實相符。
世出世間的業果既然這樣毫厘不爽,而自己又時時處處處在因果中,如果不能精勤不懈地取捨業果,下至一天中也會造下很多惡業,所以在取捨上不能有半點松懈,平常不論是待人處事,只要有起心動念、用口說話、用身體造作的地方,就存在業果的取捨,這時候,就不能隨心所欲地做,不能松懈、放逸。如果這種業是安樂的因,就要努力把它做圓滿;如果這種業是痛苦的因,就盡量遮止不做,在最初的動念上就要防護好。
有人說:什麼事都只能中規中矩,不能越雷池一步,不是太束縛人性了嗎?其實,放縱自心胡作非為,才是束縛自己,把自己束縛在無邊的惡趣苦海當中無法脫離。如果每個行為都能按因果律行持,遮止苦因,修集樂因,以後就永享安樂、毫無苦受,這才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要想到,我們的心經過無量劫無數次的串習,已經變成非常顛倒的習性,對於顛倒的心怎麼能跟它走呢?如果跟隨顛倒的心走,它就會像盜賊一樣掠奪光我們的功德財富,又會像最可怕的敵人把我們拋進惡趣深淵。所以怎麼能讓它當家作主指揮我們的一切呢?這裡只要稍微松懈,失去正念,它就會興風作浪,發起各種惡業。比如在高談闊論、信口開河時,一不小心就造下謗法、謗大德、說修行人過失等的大罪業。又比如稍微不把持住自己,就會在見到喜歡的人、事、東西時生起貪心。沒有安住在無我時,別人誇獎自己幾句,馬上就沾沾自喜;別人不滿自己的意時,馬上就氣惱;見別人比自己圓滿時,心裡就嫉妒難忍;稍微有一點功德,就生起傲慢。像這樣,身口意三門很容易就造下惡業。
所以,在心還沒得調伏時,最危險的不是別人、不是天災、不是不好的環境,而是自己的心!我們人坐在寬敞的屋子裡,好像平安無事,其實我們心裡有虎狼、有刀劍,如果不嚴密防范,有時候變得像修羅,是會競爭、攀比的;有時候變成豺狼,是會損人、傷人的;有時候又像自己王國中的小皇帝,會很傲慢、自大的……,所以這個心裡會出現很多惡心,要調伏它就不能松懈,一松懈就會跟著惡習氣走。
所以,最危險的是心。心造惡業就受惡果,如果沒有時刻觀照好自己的心,隨它走,或者放松懈怠,惡業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因位造的時候也不太顯著,就像一個種子種下去時,看不出有什麼,一旦成熟時,就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這是果位顯現的非常明顯的相狀。所以在因果規律裡有一條,就是業是增長廣大的。因位造業時很微小,成熟果報非常巨大。所以法王說:“身陷痛苦泥潭時,錯心自相當顯露。”就是到了身心陷入了痛苦泥潭中時,或者果報成熟在自己身上時,當初錯誤用心自己的果相就徹底明顯地揭露出來了!
比如以前有個人生在外道家庭,後來他混到佛教裡跟佛教僧人辯論。辯論失敗回來,母親告訴他:辯不贏就罵,罵他牛頭、馬頭、驢頭、狗頭。他果然這樣做。因上只是動了煩惱,因為爭強好勝,辯不過就罵,果上變現出一個長了十八個頭的旁生身體,這時就是陷在痛苦泥潭中了。當初錯誤用心的自相就非常大的顯露出來了。
當下這顆心就是根身器界一切萬法的作者,心上一起念頭,就出現了往哪一道去的路頭。這樣用心錯誤的話,就像司機開車開錯了道,往地獄、餓鬼、旁生三惡道裡開了,或者往生死的道裡開了,最終也就開到了惡趣、開到了輪回這些地方。雖然最初用心的時候,是在種子位,就只是那麼一點,但它自己的相到果位成熟時,就很明顯地現出來了!好比種子上有生果的功能,是什麼種子就結什麼果,不會錯的。比如:荊棘的種子很小,在很小的種子上看不到果的形態,但種子上確實有產生自果的功能,到成熟時所展現的自相是非常明顯、具體的。這個自相是怎樣的呢?就是長滿了刺的荊棘相狀!同樣,蓮子上看不到果上發出的那些莖、葉、花、果,但上面確實有能生這些的功能。一旦長成了果,它的自相就徹底現出來了,有綠葉、有白花、有蓮莖、有蓮蓬等等。
就像這樣,如果我們在種子位用的是悭貪的心,到感果時餓鬼界根身器界一系列的相就很明顯的出來了。這就是用心悭貪的自相,到時候很明顯地顯現出餓鬼那樣一種苦相,身體上有受用的障礙,外障、內障等什麼都出來了!你要想到,樹的種子非常微小,為什麼能長成參天大樹呢?那麼多的枝葉花果都發出來了,不正是從微小種子上生出來的嘛!心中的業種子遠比外在種子感果的力量大,不只是長成一棵參天大樹,而是會變現出一個世界來!
比如,很多人用錯了心,用的不是施捨的心,而是悭吝的心,時時按這樣的方式用心,有東西就緊緊握在自己手上,即使窮困的人乞求援助也一毛不拔,後來悭吝心的果相就非常明顯地顯現了。怎麼顯現的呢?就是變現出餓鬼的身體,喉嚨像針眼一樣細,連少量食物都灌不進,即使灌進去,但肚子像山那樣大,根本得不到飽足,時時都處在受用貧乏的大苦中。
嗔恚也只是一念嗔心,到果位就變出非常明顯的熱地獄相。因上只是動一點火,想損害別人,果上就變現出極度熾熱的地獄,身體整個在烈火中燃燒,連綿不斷地顯現億萬年。所以,錯誤用心在因上看起來並不明顯,但錯誤用心的果的自相徹底現出來時,是極為明顯的!
再往細處講,如果自己的用心沒有隨順出世間解脫的緣起,那就是更細一層的錯誤用心。比如,自己在做善法時,心裡用的是希求世間圓滿的心,而且用的是執著我要如何如何的心。這樣對三有世間的果報有貪愛,又是在執著我的狀態當中做,那這樣一起念就往世間生死的道上走了,因上也只是一個起心動念,很小、很難察覺,但是這樣錯誤用心自己的果相是會非常明顯的顯現出來,就是會讓人長劫系縛在生死裡頭,不能超出!這也是錯誤用心,沒有合乎到解脫的緣起。
所以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真正明顯的苦果現出來時,凡夫誰都害怕接受,但他不知道這些都是由因上一念錯誤用心來的,等到果報成熟,後悔已晚!而菩薩畏因,原因是菩薩深深知道因上用心錯一點,果上就有很明顯的果報出來。所以要毫不松懈地取捨業果。
對於道歌金剛句的甚深內涵,要結合實際的事例來體會,這樣才會生起深刻的認識。所以下面就舉實際的例子說明:
古代秀水有個屠潘奇,做了很多不義的事。他教人怎麼打官司爭辯,奪取別人的財物,又奸YIN別人的妻子女兒。稍稍不如意,就怨罵上天、神靈。有一天,他忽然死去,過了一夜又醒來,把妻子和大家招來說:“閻羅王說:死者受報,生者不知;受者方苦,作者仍熾。真可悲痛!(意思是陰陽兩隔,死者所受的果報,活著的人絲毫不知道。受果報的人正感受劇烈的痛苦,活著的人還滿不在乎地猛造惡業。真是可悲!)現在屠潘奇罪大惡極,就借他來警戒世人。”這樣就拿刀自己割掉生殖器說:“這是宣揚邪YIN的果報。”又自己剜掉眼睛說:“這是動嗔心看仙、佛、父母和眾生的果報。”又自己截斷手說:“這是屠宰生靈的果報。”又剖開腹部割掉心髒說:“這是陰險毒辣的果報。”又斷掉舌頭說:“這是欺騙、妄語、咒罵的果報。”這件事傳到遠近各地,見聞的人無不警醒畏懼。屠潘奇翻來覆去了六天,體無完膚地悲慘死去。(《感應篇匯編》)
所以一個人把心用在殺盜YIN妄上,就是用錯了心,用心來造集痛苦的因。一旦業力成熟,就會陷在痛苦的泥潭中,當初錯亂用心的自相就會極明顯地顯露出來。
古代麻城有兩個人,一個信佛,一個謗佛,一起在地藏殿裡讀書。有人送狗肉來,信佛的人招呼他走,不許他進入,而且倉皇回避在門外。謗佛的人說:“我信奉儒教,不知道有什麼佛、老。(佛、老就是指佛教和道教。)”他就坐在座位上吃肉,而且夾著狗肉戲弄菩薩,要獻給菩薩吃。在他才舉起筷子時,只覺得空中有人推他,倒在地上就死了。過不多久,門外的人也死了。他見到謗佛的人遭受各種刑罰,脖子被卡在烈火熾燃的枷鎖中,全身被燒得糜爛。閻羅王對信佛的人說:“你有信心本不該來這裡,召你來是想讓你看看他受苦的情形,再轉達給世上的人。”說後就命令他回陽,又復活過來。(《現果隨錄》)
所以一舉一動都有因果,以輕毀的心戲弄菩薩,當場就被擊斃。而且謗佛的惡業自相會在死後極慘烈地顯現,這個顯現就是在地獄中無止盡地顯現烈火燒身的痛苦。
再看《發覺淨心經》上記載的一個公案:
有一天,佛在祇洹精捨說法。有六十個初發心菩薩一起來拜見佛,五體投地,淚如雨下。他們各自問自己前世的因緣。
佛說:你們在拘留孫佛時出家學道,道心漸漸減滅。當時有個有信心的施主供養兩位法師,非常恭敬。你當時生起嫉妒心,在施主前說兩位法師的過失,使他漸漸生起輕慢,斷了他的善根。所以你們死後墮在四種地獄中,受了若干萬年的苦。之後轉為人,五百世都是瞎子,愚癡沒有智慧,常常受人輕視侮辱。你們將來命終後,在五百年正法滅時,還要生在惡國惡人的地方,做下賤的人,被人誹謗,迷失自己的本心。再經過五百年,才滅盡一切業障,生在阿彌陀佛的佛國。
再講一個佛在世時的公案。當時有一位微妙比丘尼,已經證到阿羅漢果。她對尼眾講述自己前世的報應。有一世做長者的妻子,家庭很富裕。當時她沒有生孩子,嫉妒小妾生兒子,就暗地把這個孩子殺了。
小妾怨恨怒罵,她發誓說:“如果我殺了你兒子,就讓我丈夫被蛇咬死,讓我兒子被水沖走、被狼吃掉,讓我吃親生兒子的肉,讓我活埋,讓我父母在家被火燒死。”
後來她死了墮在地獄裡,受無量的苦。苦受完,又生在人間一個外道家裡,投了女身。當她懷孕滿月時,就和丈夫一起回娘家。路上遇到要生產,在一棵大樹下過夜。這天夜裡,忽然樹邊鑽出一條毒蛇,把她丈夫咬死。女人見丈夫被咬死,悲痛得昏迷過去。
第二天天剛亮,她抱著小兒子,牽著大兒子,哭哭啼啼地上路。當時路上遇到被大河擋住,沒有船過渡。女人就把大兒子留在岸上,先抱小兒子過河。放在對岸後,又回來接大兒子。大兒子見母親過來,跑過去抱母親,一下子被大水沖走,淹死在水中。女人只好再渡河來取小兒子。等她靠近岸邊,狼已經把孩子咬得血肉淋漓。女人痛得肝腸寸斷。
路上又遇到她父母的相識。她跟他講起自己一路的遭遇。說完又問:“我父母現在平安嗎?”來人說:“很不幸,最近你父母家著火,全家都被燒死。”
後來女人又嫁人。正當懷孕要生產時,丈夫喝完酒回家。她正在分娩,無法開門,丈夫就破門而入,抓住她毒打了一頓,而且把生下來的嬰兒放在水裡煮,讓她吃。她害怕丈夫,只能強忍著吃了一口,不覺痛入心肝。因此捨棄丈夫逃走。
這樣她又到了波羅奈國,在一棵樹下休息。當時遇到一位妻子剛死不久的男人,就結合為夫妻。沒過幾天,這位男人忽然間去世。按這個國家的法律,如果在生時夫妻恩愛,丈夫死後,妻子就要隨丈夫殉葬。因此她又被活埋在墳墓裡。這一天,剛好有盜墓團伙來挖墳,把她挖出來了。
女人想:我前世造了什麼罪,幾天來接連遭遇這樣的奇禍。聽說佛住在祇洹精捨,她就來佛這裡祈求出家。因為她前世供養過辟支佛飲食,而且供養後發願修行,所以今生遇到佛,證到阿羅漢果。(《賢愚經》)
大家要知道,語言是從心裡發出來的。口裡昧著良心發誓,心裡也就是這樣作意的,將來也就按這樣顯現果報。微妙比丘尼前世錯亂用心,欺詐地亂發誓言,結果在果位一一應驗,每一樣災禍都出現在她身上。所以萬法都是唯心自現,業和果的關系沒有絲毫錯亂。
再看一則公案:
清朝合肥有個許某,出身名門望族。他的哥哥是某省的學政。有個讀書人籌了兩百金送給許某,托他提拔到三等。許某收錢後答應了他。後來因為事情多忘記了,沒有替他辦。等到考完揭榜,這個朋友竟然落到了六等。他想到自己名利兩空,就吊死了。他妻子也心情抑郁生病死了。
到康熙某年,許某進考場參加考試,看到那個讀書人站在號房裡。頓時神智錯亂,自己解開考具上的線,一根一根地接長,綁在脖子上,身體懸在號房門,脖子上只有一根線,兩只腳已經離地一尺高,舌頭也隨著吐出。
號房裡的軍兵急忙報告監考官,當時的監考官是總憲傅公,下令軍兵趕快解救。許某被救下來之後,發狂口裡傳出鬼的聲音,詳細講了過去收錢耽誤別人大事的經過。等到開門,他快速回到自己的住房。沒有多久,就在住房裡吊死了。(《安士全書》)
現在這一類的事特別多,比如家長為了子女上名牌高校或者找一份好工作,或者自己為了升官發財,都是用錢通路,給相關的人送不少好處費、通情費、中介費。結果這些人收費之後,不放在心上,或者誰送的多就給誰優先辦,送的少就放在腦後。本來收賄就是惡業,收賄之後占為己有更是大損福德,將來決定惡報難逃。
嘉興有個老女人,兒子做捕螃蟹的行業。常常用草繩綁著螃蟹賣,換來柴草給母親用。有一天,老女人病了,用草繩塞進肚子,塞完後又一節一節地抽出。抽出來,又塞進去,又抽出。這樣,腸子和肺部中的血污一一從口裡牽出。她說:“我接受兒子造業的錢,所以得到這樣的報應。”稍微停下來不這樣做就覺得難受。過了幾天就死了。(《安士全書》)
所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吃下去的不干淨的錢就要一節一節地抽出。在天理昭然的世間,畢竟沒有能占便宜的事。所造的任何一點不順天理的事,都要加被地受報償還。
清朝康熙某年,蘇郡發大水。某村有個孕婦,因為丈夫臥病在床,沒有東西吃,就抱著三歲的孩子進城借米。借到四斗米回家,走到中途下雨,離家還有一裡路,實在背不動。這時看到有一戶人家的門口有個小孩,就把米寄放在他那裡,約好放好了孩子再來取。
那個小孩跟他母親商量,偷偷地把米藏起來。女人因為找不到米,害怕丈夫責罵,就沒有回家。當時她很餓,就吊死在屋子旁邊。她的丈夫生重病,又失去依靠,也很快死了。
第二年六月,藏米的這一家搬到郡城養育巷。有一天,忽然聽到有鬼的聲音說:“我在某處告了你,而且上告雷部,得到了批准。”不到三天,空中雷電交加,把這對母子提到庭院中打死。當時在女人的屍體中還抱著她的孩子。(《安士全書》)
所以人造惡雖然瞞得過一時耳目,卻瞞不過天地神靈、諸佛菩薩,也畢竟逃不脫因果報應。
清朝康熙元年,昆山知縣李開先,相貌丑陋,喜歡用酷刑,因此外號叫“李藍面”。每當遇到征收錢糧,一定用很重的板子打人。往往把人打死,鮮血濺滿殿堂。
李藍面罷官之後,住在蘇州。三、四年中,全家都死光了,只剩一個女兒,也和下人私通走了。留下他貧困孤獨,難以度日,只能自己上灶做飯。有一天他用口吹火,身體往前跌進了灶門,整個頭部被燒爛死去。(《安士全書》)
大家看到這些因果報應的實例,要引以為戒。要曉得,從自己心裡發出的每一個念頭、從口裡說出的每一句話、用身體做出的每一個行為,都一定有因果。所以平時要嚴格把持自己的身、口、意,讓三門盡量不做壞事、不說壞話、不起壞心,來捨掉痛苦的因緣;而且要盡量做好事、說好話、發好心,來攝取安樂的因緣。只有這樣在三門上止惡行善,才能真正離苦得樂。
乙二、分勸分八:一、勸少年二、勸官員三、勸富人四、勸強者五、勸老人六、勸老僧七、勸名僧八、勸世人
丙一、勸少年
青春妙齡諸男女,心中不念吾當死,
死敵猶如空霹雳,悲哉不知何日臨。
年輕的男女處在青春時期,因為身體好、精力旺盛,這個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很快會死去,滿心想的是這一生當中怎麼享受人生,怎麼成辦世間事業,怎麼功成名就,對於這一生充滿了美麗幻想,恨不得人世間的快樂美好都要飽嘗一頓,否則就枉來人世一遭。就在他們對未來滿懷憧憬時,像飛蛾撲火一樣追求五欲時,在嘻嘻哈哈無憂無慮地快樂生活時,不知道死神在何時像空中打霹雳一下降臨在他身上。可憐的少年們,脆弱的人生夢想將被無常擊得粉碎。
這裡“死敵”指死亡能奪走三界每個眾生的命根,因此稱為“死主怨敵”。“霹雳”的比喻有兩點:一、霹雳來的突然,在人沒有預料到時,就突然從空中響起恐怖的音聲;二、霹雳迅速猛烈,降臨在人身上時,無法逃避。比如在汶川地震來臨時,一座教學樓中的幾百名學生頃刻間命歸黃泉,死的都是花季歲月的少年。在非典等流行期間,有很多風華正茂的青年突然染病很快在病床上死去。又有多少少年在街上被車撞死、在游泳時被水淹死,還有很多在童年時就一命嗚呼。
這些年輕人心裡都懷有人生的夢想,在沒有實現時就匆匆地離開人間。臨死時面色白蠟,在枕頭上閉著眼睛,胸口只剩下悠悠的余氣。心裡還想著我將來要讀大學要做政治名人、各界明星等等。有的青年男女在彌留之際還想著自己愛戀的對象。但小鬼已經拿著招魂牌、提著鐵索來時,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被小鬼牽去。
在報刊上記載,台灣有兩個青年阿財和小芳,七天前私訂終身,七天後遇到九•二一地震,小芳不幸遇難。太平間的最後一面,阿財告訴小芳:“我來看你了。”頓時血水從小芳的鼻子流出來,阿財的淚水忍不住奔流。
又有一個韓國的故事。一位退界先生的長子21歲時就去世了,留下年輕的媳婦孤身一人。那一天夜晚,夜深人靜,退界先生在家宅裡轉了一圈,聽到兒媳房間裡傳來說話的聲音,一瞬間,退界先生的心像凍結了一樣。他控制不住,就向兒媳房間去看。
年輕的媳婦擺了一桌酒席,正跟一個稻草人面對面坐著。那個稻草人扎成她丈夫的形象。兒媳婦給稻草人面前的杯子倒滿酒之後,開始說起話來:“夫君!喝一杯吧!”然後對著模型,之後就開始哭起來。可憐的人哭了一個晚上沒睡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這無常的世間哪有天長地久呢?
我們年輕時身心有活力,從不會想到“自己會死”,這樣就被常執欺騙了,一顆心完全放在追求短暫現世五欲的享樂上。豈不知有漏的世間生滅無常,尤其做人更是壽命無常。本來,短暫的人生只是在不斷地被牽向刑場,就像即將挨宰的羔羊在草地上嬉戲吃草,覺得生活很快樂一樣。實際上,死亡隨時像空中霹雳般,降臨在自己身上。這時就非常可憐,因為心裡毫無准備,從沒想過怎麼為死亡做准備。眾生的心是短淺的,不要說成佛度眾生,也不用說解脫生死,連求來世得善趣身的心也沒有。剩下來,只有圖眼前快樂的心。所以寶貴的人身都消耗在追求五欲上,所作的都是苦因。
高麗朝末期有位那翁和尚,這樣說:“歲月逐人,衰老,將要死去,期間,一次又一次地哈哈呵呵地說我很快樂,也一次又一次地傷心痛苦、哀嚎過。有一天成為土中的白骨,千年萬年,只有後悔逝去的日子。”
丙二、勸官員
手握權柄高官輩,心傲如旗高高揚,
陌地狹長中陰路,無伴漂泊心定憂。
高官們手裡掌握權力,傲慢得就像高高飄揚的旗幟。他們在位時想不到自己墮落時會是何等境遇。其實人生只有幾十年,很快就到了死亡的終點,如果在生時造的惡業多,在中陰路上獨自漂泊時,一定是萬分憂愁。
“陌地狹長中陰路”這是講人死後要走的中陰路有三個特征:一是感覺到了非常陌生的地方;二是感覺道路非常狹窄,是一種左右上下都不寬廣、特別容易阻塞的小路;三是感覺道路特別漫長,一直看不到盡頭。如果在生時造了很多惡業,又沒有修布施、持戒、修定的三福光明,走在這樣的中陰路上,就由惡業力現出各種各樣恐怖的光芒、聲音,而且隨業風飄蕩時,到處找不到生處,內心非常憂愁。後來在看到適合自己心意的境界時,一念無明往那裡奔去,結果墜入了惡趣深淵。所以在生時傲慢的結果,是把自己推入痛苦深淵。
下面看幾個例子:
蘇州劉玉受,做貴州房考官。一次路經湖廣,夢到一個長面偉人告訴他說:“我是宋朝的曹翰。前生在唐朝經商,偶爾路過一所寺院,見法師講經,發心供一堂齋,隨後聽了半天經。以這個善業,後來每一世都做小官,到宋朝做到偏將軍,就是曹翰。當時攻打江州時,久攻不下,一怒之下,下令屠城。結果江州攻破後,全城的人都被屠殺。以這種殺業,我多生以來都在做豬償還。往年曾在您的佃戶家做豬,蒙您憐憫救活我一命。現在您停船的地方就是我即將被殺之處,明天第一個挨宰的是我。有緣相遇,乞求您救護我。”
劉驚醒過來,再看停船處果然是一處屠宰場。頃刻間,抬出一頭豬,呼聲動地。劉就用錢贖買,放在阊門放生堂裡。別人叫“曹翰”時,它就答應。當時有上萬人見到這件事。
又有南朝顏竣,擔任吏部尚書,權力很大。有一天,他父親顏延之中午之前到他那裡,看見賓官滿門,很多人在那裡等候。而他卻躺在床上還不起來。他父親生氣地說:“恭敬節儉是福的基礎,驕橫傲慢是禍的開端。何況你出於糞土之中,而升雲霞之上!這樣放肆怎能長久?”後來顏竣果然因事犯罪,被皇帝賜死。(《做人的榜樣》)
又有宋朝宰相蔡京生活奢侈,沒有心效忠國家。他用人奶喂豬、芝麻喂鵝鴨、綠豆喂牛羊,自己用珍珠八寶湯做食物,其他方面可想而知。而他的幕僚翟謙也一樣學他享受。宴會當中有客人說鴨舌湯味美補人,翟謙稍微示意,很快就端上五百碗湯。這偶爾的一句話就傷了三千條性命。後來蔡京被貶流放。翟謙也被沒收家產,做乞丐後來餓死。(《做人的榜樣》)
所以人間過去的帝王將相、現在的總統首相等,都只是一時春風得意,如果在位時造了很重的惡業,死的時候就非常悲慘,死後還要淪落惡趣,受無窮無盡的苦。不但是人間的高官,就連被普天下尊敬供養的天王,也一樣在福報窮盡時,淪落為別人家裡的奴僕!所以整個三有哪怕最圓滿也只是有漏福報的顯現,福報享盡時,就又隨惡業墮到極下賤、極黑暗之處!
下面再看《居士傳》裡記載的三則事例:
明朝王孟夙,拜蓮池大師為父。後來做高苑的縣官,做官時每天拜觀音菩薩,誦《阿彌陀經》。每當天大旱時,他就在露天祈雨,雨果然從天而降。遇到饑荒之年,他盡力為災民請求救濟。有時遇到有冤枉已經定案的,就一定焚香告天,願為冤案昭雪,上級也能諒解而聽從他。晚年他閱大藏經,修念佛三昧。有一天半夜,結跏趺坐安然坐化。
又有一位丁劍虹居士,在蓮池大師前受三皈依。他考中進士,做了泉州的推官,後來又調到衢州做行政長官。所到之處都以佛法勸人。當時有依法要用杖打的,就聽許他用米來贖,這些米拿來給監獄的囚犯吃。遇到夏天,就修理監獄的房屋,給囚犯喝香薷和發扇子。冬天又送辣椒和生姜。有囚犯生病,就選醫生為他看病。每個人都發一串念珠,教他念佛。順治二年冬天,他病情加重。十一月初,寫疏文啟白阿彌陀佛,求生佛的淨土,每天焚一次疏文。到第十天,飲食正常,臉上有紅色光澤。他對來看望的親友都勸導他們修持淨業,然後側身靠著枕頭安詳往生。
有一本書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他說:“凡是行善,都因為義務心重、權利心輕;凡是造惡,不過權利心重,無義務心。”像上面這兩位好官都是義務心重。在掌握權力時,只認為權力要為人民盡心盡力辦事,所以覺得自己有很多義務要盡,這樣在公門行善積德,以行善做基礎求生淨土,都得到安詳往生。
又有黃子羽居士。在崇祯年間做了四川新都的知縣。曾經在縣府的殿堂裡給新都的僧眾供齋。他親自奉上湯勺、筷子,向僧眾供獻財物,然後恭敬頂禮。後來張獻忠帶軍隊搶掠四川,經過新都時,黃子羽率領民眾守城。新都的千僧感子羽的恩德,都登上城門,敲著鼓念佛。這天夜裡,念佛聲震天動地,盜賊很快退去。因為守城有功,黃子羽升遷為吉州長官。晚年營齋奉佛,每天持幾萬佛號。後來臥病兩個月,在屋子四面懸掛阿彌陀佛的佛像,請晦山顯公來授菩薩戒。他對顯公說:“我的心日益勇健,我的誓願日益堅定,自信決定生西方!”第二天早上,顯公要離開時,約定八天一定往生。到時果然如此。
黃子羽居士也是做官時守持謙下的德行,對於僧眾恭敬供養。以福德力感得在生時地位升高,而且晚年念佛時內心和佛心相應,結果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丙三、勸富人
以財莊嚴眾富翁,若營現世利散亂,
瞳仁黯然變青時,心雖戀財無能住。
“以財莊嚴”,就是用財富來莊嚴自己。拿今天的情況來說,身上穿的是名牌時裝,口裡吃的是山珍海味,出門坐的是奔馳、寶馬,在家住的是豪華別墅,這樣顯得風光體面,就是“以財莊嚴”。這一頌教誡說:以財莊嚴的富翁們,如果因為經營現世利益而特別散亂,那在死時瞳仁變青失去了光時,雖然心裡還耽著財富不肯離開,卻沒有了安住的自由。
曾經在韓國大田有個很富有的老太太。她把錢滿滿登登地裝滿一屋子,一萬元的紙券有五千萬,五千元的紙券有三千萬,一千元的紙券有一千萬,五百、一百、五十、十等的銅錢堆得很多很多。這些積累下來的錢全部是造幣公司印出的新錢。有人問她:“你為什麼在房間裡堆滿錢呢?”她說:“把花花的錢堆得滿滿的,這樣看著很有意思。”
設想一下,到這位老太太臨終時,在瞳仁迅速變青的一瞬間,雖然她心裡耽著這滿滿一屋的錢,卻沒有自在再安住一剎那。這一張張錢是她一生的成果,花費了她一生大量的精力。但最後眼睛一閉,只落得兩手空空,一生的心血都付諸東流。
像這樣,把一生精力消耗在追求虛假的財富上,最終連一根針都帶不走。這樣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呢?當然是失敗。
大家想一想:為贏得生存的競爭,賺很多錢、掌握權力,這是很好的生活的路嗎?其實,大把的鈔票、名譽、權力等是像水上面虛幻的泡沫一樣,我們卻產生錯覺,執著不捨。但對自心萬德莊嚴的佛性卻藐視不顧。這樣迷失本性,過著內心被錢奪走的生活是很可悲的。最後甚至連從錢的旁邊走開,過自由放松的生活也成了非常困難的事。所以,在這裡要警覺。千萬不要被外在的假相欺騙,不要被物質欺騙。
下面講正面的例子:
清朝有個善女人叫陸安人。她到阿育王塔拜佛捨利,見捨利現出光明。從此行善特別努力,曾經出三萬兩造佛像、修寺院、做很多功德,尤其很勤地放生,每年出千金也不吝惜。有人譏笑她,她說:“財富是不堅實的法,做善法的殊勝因緣才真正難得,能仗這份功德和四恩三有早證無上菩提,我的心願已足,哪裡還留戀財富呢?”
到34歲,她病發得嚴重,醫藥無效,就發誓放生一千萬,在師林寺建水陸大齋作為往生資糧。這樣半年病就自動好了。
40歲生日,又在師林寺供佛齋僧。親友們來祝壽,她就用自己印的《法華經》、《華嚴經》等經典回贈。
這年秋天,夢到一個地方,有水流,開著很多花,不是凡俗的境界。自己站在一座橋上,聞到撲鼻的奇香。心裡想:這大概是淨土的七寶池吧!怎麼沒見到佛呢?這麼一想,很快現出佛的金容遍滿虛空。她生起大歡喜心,正向佛頂禮時,突然間就醒過來了。
後來在她臨終時,叫人請一尊佛像供在床榻上方,眼看著佛像默觀了一晝夜。到第二天早上,急忙叫大家扶她起來,說:“大和尚已經來了,我要去西方!”叫大家一起念佛,她拈著香,向佛恭敬供養。旁人問:“大和尚在哪裡?”她說:“就坐在這張小桌上。(她指的是床邊供的阿彌陀佛像。)”這樣就朝西方結跏趺坐,結著印走了。當時41歲。
像這位善女人,可以說做到了“不被財富所轉,而能轉財富”。要知道心被財富轉,就是把財富當做堅實的法,自己的心像獵犬捕捉獵物那樣,一直向外奔馳。這樣就是迷失了自己,跟著財富轉。而心能轉財富,就是知道財富是虛幻的,不把它當成實有。這樣不迷失自心,也不妨在幻化界裡,把幻化的財富轉成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樣,以貪求一己的心,轉而成為供養三寶、普施無量眾生,就使得一點一滴都轉成了無窮的福德,轉成了成就無上菩提的資糧。陸安人就是這樣以供養三寶、大量放生的大福德力作為輔助,使得自己速疾往生淨土。
丙四、勸強者
自诩英勇無畏者,希圖久占自領地,
猛利勤作無義罪,馳走地獄心定顫。
自以為英勇什麼都無所畏懼的英雄們,希圖在自己的地盤上站穩腳跟,以這樣的心態猛利造作無意義的罪業,將來馳走在地獄時,一定會內心顫抖。
英雄們想在自己領地裡長久稱王稱霸,因此需要把一切敵人打倒。在你死我活的搏斗中,為了顯示他的“英雄本色”,常常造很大的罪業。死後在地獄的刀山火海中狂奔嚎哭時,還有大無畏的氣概嗎?絕對沒有!這個英雄只會恐懼得渾身顫抖。所以人不能沒有畏懼,因果是需要畏懼的。不畏懼因果,很大膽的造惡,到惡果成熟時,就只有痛苦地哀嚎。
講到這裡,再給大家講個故事。這是說日本慕府時代,有位高官對當時的高僧白隱禅師非常崇敬。他妻子愛執心很強,決定去親近白隱禅師,來去掉不必要的愛執。
當時這位官員事務纏身,就讓夫人自己去找禅師。夫人對禅師抱有很大期望。她很害怕在禅師面前失禮,心情非常緊張,顫抖著向禅師行禮之後,就坐在座位上。
這時她聽到了意想不到的話——“脫掉!”雖然她感到特別惶恐,但因為眼前是當代最高的大禅師,他的話無法拒絕,就只好把一件外套脫下。禅師又說:“繼續脫掉!”她再次脫掉一件。
禅師又提出重復的要求——“脫掉!”這時夫人忍不住說:“因為你是禅師,我才忍受屈辱脫掉衣服。你還叫我脫,你這不像話的出家人!”說後穿起衣服就回到家裡,對丈夫申述:“這樣的和尚居然是大禅師。他不是大禅師,是色鬼。請你不要再跟隨這樣的人。”
她丈夫沒表態,從始至終平靜地聽她講,然後拍掌大笑說:“夫人,你給我臉上抹糞了!你在大禅師面前太緊張,因為高官夫人這樣的身份,你活得很沉重。所以憐憫你,讓你脫掉那樣的執著!”
大家都要想一想,我們的人生是不是活得很沉重,是不是套上了名聲、地位、財富、權勢、虛榮等各種各樣的外套。如果是這樣,就請你“脫掉”、“再脫掉”,這樣才能把寶貴人身全力以赴地用於修法,以成就無上大道。
總之,如果沒有想到自己這個身不會恆常永住,就不會為死、為死後的來世做准備,這樣心就整個撲在追求現世利益上,從早到晚考慮的都是這一生的利益,不會為來世努力地行善修法,積資淨罪,這樣一生就在做非法的事中無意義地空過了。如果能常常想到人命脆弱,死亡很快就會降臨,就能止息追求現世法無窮無盡的妄想、貪欲、傲慢、放逸等等。所以這個無常想是非常重要。只有常常想到死亡很快降臨,才念得到輪回的苦、死後墮惡趣的苦,才會開始為後世擔憂,也才能為後世、為解脫、為成佛盡可能地修善法。沒有這一點,人內心裡的欲望、狂想像烈火一樣燃燒,日夜在給自己奔向地獄加油,在加速度奔向地獄!
丙五、勸老人
四大身衰老朽翁,猶計久活勤營作,
豈汝已與閻羅軍,達成友好協議耶?
身體四大衰敗的老人,頭發白了、牙齒掉了、背也駝了,拄著拐杖一步一搖地走、說起話來吞吞吐吐,像這些老人心裡還以活很多年的打算,在做很多現世的法。難道你們已經跟閻羅王的軍隊達成了友好協議,在這些年當中不來招你嗎?
實際上,柱子都已經歪歪斜斜,橫梁都腐朽了,房子還能支撐幾天呢?決定很快倒塌的。這樣很快就要死,還在對現世法做五年、十年的計劃,想在這段時間裡怎麼賺錢給兒女成家,怎麼給他帶孩子,這只是給兒孫做牛馬,不知道為生死的事著急。
人老了應當想到自己已經風燭殘年,很快就要告別人世。剩下來只有一點時間,要趕緊盡一切力量修淨土,准備好往生。不然很快死亡就降臨,子孫、財富、名聲等世間法做不到任何利益,自己又沒有把心系念在阿彌陀佛上,這時候就手忙腳亂,只有隨業力輪回。這一世就又錯過了解脫的機會。
古代有個張祖留,天天忙世間事務。雖然他肯信佛,但沒有決心。有一天有個僧人來看他,勸他生死事大、趕緊念佛。他說:“我有三頭還沒有了”。僧人問:“這話怎麼講?”他說:“我父母的百年大事還沒辦,兒子、女兒的婚事還沒辦。”僧人離去不久,張祖留忽然去世。僧人來吊念時,作詩說:“吾友名為張祖留,勸伊念佛說三頭;可怪閻公無分曉,三頭未了便來勾。”意思是,我的朋友張祖留,勸他念佛說有三件事沒辦完。閻羅王不分清紅皂白,三件事沒辦完,就把他一筆勾消。所以無常迅速,必須抓緊時間修法。不能說:我兒女的債還沒了,等我了了再來修。鬼差隨時會把你提走的,到時候你不可能對著鬼差說:我兒女的債還沒了,等我了結了再跟你走。
所以老人家們要知道自己在世的時間不多了。今天夜裡上床,不知道明天早晨能不能起來。趁著一口氣還在,趕緊辦好往生的事。如果還在按自己能活很長的時間而打算,這樣忙於世間事,不為往生的事著急,一旦錯過這次機會,就又要千生萬劫輪轉了。
老人更應當常常想到無常,每天要把死字貼在自己額頭上,時時警惕自己。要常常想到:說不定今天就會死,所以今天要為死做好准備。在早晨一醒來時,就要想到:恐怕今天是最後一天了,要趕緊修淨業,祈禱佛接引我生西方。到中午吃飯時,又要想:說不定這是最後一次午飯了!我一定要盡量想佛、念佛,把握這最後一次機會,力求往生。到黃昏,又要想:說不定活不過晚上,我要盡量想佛、念佛,求佛接引我生西方。到夜晚,又要想:恐怕這一覺睡去,就再起不來了。所以我要盡最大努力想佛、念佛。第二天起床,又想:說不定這是最後一天,我要盡一切努力想佛、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像這樣要常常做已經到了臨終想,心就會轉過來放在阿彌陀佛上,放在求往生上,而不會耽著在世間法上。能這樣做,就能在這一生命終生到極樂世界而永遠超出苦海。
下面再講幾個榜樣的事跡:
清朝有個姓蔣的女人,四十歲時丈夫去世。等安葬完丈夫,她向兒子哭著說:“無常到來,誰也代替不了。如果今天我也死了,你們也奈何不了。以後我只持齋念佛,不再管閒事了。”兒子順從母親的命令,在自己住宅旁邊蓋了一間茅屋。從此蔣氏就閉門念佛,經歷有五年。到順治十七年五月二十號,忽然對孩子說:“你可以給我買木頭做木龛,我在二十三號午時去極樂世界。”說完就跟鄰居告別。到這一天,就在念佛聲中往生了。不但是往生,念佛不久她就自己身體出火把身體燒掉。
還有民國歐陽柱居士,他是廣東新會人,跟楊仁山學佛,皈心淨土。和別人談起淨土時,歡喜之情無以復加。在他看來,世出世間一切可喜可樂的事,沒有能勝過生淨土的。他的信願至真至切,所以常常能感動別人歸向淨土。1932年正月初,顯現有點病,每天一心念佛,沒有一句話談論家裡的事。有人問他家裡怎麼安排。他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只有念佛生西是真實的事,世間事一切不管了!”到十五號就往生了。
他臨終時非常安詳,毫無痛苦。只是微微地動著臉唇默持佛號。直到斷氣時,臉唇才不動。第二天換衣服,四肢柔軟。第三天大殓,臉上有光澤。第七天,他常做淨土功課的樓上忽然有白煙像雲一樣香氣濃郁,在整個屋子裡缭繞不散。當時家裡並沒有點香。家人走過棺材邊時,能聞到濃烈的香氣。以前他妻子曾問他:“你整天孜孜不倦地修淨土,有什麼能作證明?”他說:“來日我走後要放香給你聞。”他妻子以為是玩笑,到這時果然應驗了。
像以上這兩位老人都很有智慧,分得清輕重真假。世間的事只是很短暫的利益,死了就都用不上。往生的事是極長遠的利益,一往生就得到盡未來際永不退失的利益。所以人到晚年應當為永久的利益努力。而且世間法都是假的,像泡沫一樣,一下子就破滅了,只有往生西方才能得到真實利益,得到永不失壞的安樂。所以一定要放下虛假、求取真實,放下世間的萬緣,一心一意修淨業力求往生。
丙六、勸老僧
體衰具心老僧人,修持三學拋崖下,
觀汝黑財養家眷,宛若後世定相逢。
這是講到老僧人,雖然身體衰了,但內在還是有心的。既然還有知苦知樂的心,為什麼把修戒定慧這樣最具大義的事全部扔到懸崖下呢?看你拿著黑財養活自家的人,就好像來世一定會相聚一樣。
我們人都在生死的大河裡漂,就像在湍急的水流中有很多漂浮的草木,它們被大水沖著往下漂,前面的顧不上後面,後面的顧不到前面,是這樣毫無自在地漂流。同樣,世上的人各有各的業,雖然以業緣暫時聚合成一家人,但哪裡能永遠相聚呢?這口氣一斷,就你死你的、我死我的,各自被業牽引在六道裡。所以有的升天、有的做人、有的墮惡趣,再想見面就遙遙無期了!現在有什麼必要貪著不捨,結生死業緣呢?
出家本來要超出三界的家,要全力以赴地修戒定慧。既然已經辭親離愛,哪裡能又入世俗的家呢?既然已經放下了世間事業,哪裡能再經營世間法呢?不然出一家入一家,哪一天解脫呢!老僧人忘記了自己出家的目的和所為,把修持三學的事拋在懸崖下,然後做個形象僧人,到處做做經忏佛事,得到的黑財用來養活俗家的親屬。像這樣忘失出家的本分,就像沒心的人一樣。
總之,這都是不認識世間是無常、是苦的過患。人的顛倒習氣不下一番苦功是很難轉變的。前行修心的基礎沒打好,在觀念和心態上沒發生根本的轉變,心確實處處都是顛倒的。
下面講一個公案:
有一位僧人繼祖,中年出家。到寧波阿育王寺燃指供佛。又去高旻寺習禅。他平時修苦行,飲食粗劣毫不介意。可惜貪心沒有除淨,常常以經忏的收入作為個人積蓄。他師父生前多次告誡過他。他把所得的積蓄拿給兒子買地、買房子。不到幾年,家產還是一無所存,兒子媳婦先後死亡。他自己弄得疾病纏身,一度垂危。後來住茅蓬,因為多病,發願朝普陀,供養僧眾結緣。又把修建的小廟賣掉,用這筆錢放瑜伽焰口。但他捨了以後又放不下,心緒起伏不定,病也時好時壞。有時平地跌倒,神志不清,甚至切齒怒罵,偶然流露一兩句,都是說的從前營謀失敗因而抱怨別人的話。他的神經錯亂還是小小的業報。過不了幾年,胸部生了一個突出的瘡,痛苦而死。這還是眼前的業報,死後墮地獄的惡報就更嚴重了。(《釋門法戒錄》)
丙七、勸名僧
聲名赫赫諸長老,行為效仿俗官員,
似與威名閻羅敵,對戰當能降伏彼。
佛教界中名聲顯赫的長老們,被世間法弄得迷惑顛倒。自己的行為效仿世俗官員,為求得名利,彼此勾心斗角、你爭我奪,就像世俗官員那樣拉攏關系、打擊對方。或者為了求得名聞利養,乍現威儀、邪命說法,以種種方式宣揚自己。在掌握權力時,侵占三寶財物,大量揮霍信施。或者做種種事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希求更多的人擁護,想占有更大的地盤、更多的徒眾等等。像這樣,有成千上萬的徒眾、有各種名譽頭銜、有各種享受,這些都聚在這些長老的身上,全是世間八法。
這樣的人好像跟閻羅王當場對戰都能勝利一樣。他是威振一方,閻羅王是威振三界,能不能戰勝閻羅王呢?實際上不可能!
下面看幾則事例:
清朝有位長老,死後被青面鬼用鐵叉刺入脖子,挑在肩上,送到一處像衙門的地方。兩邊台階下的人大多帶著枷鎖。上面坐的像是天官,很森嚴。一個拿本子的人用筆判決說:“長老某僧在寺院擔任監院時,曾經侵占十方常住財物,私送人情,拖去受罰。”鬼卒就用鐵叉挑著他走了,不知去向。(《捨利瑞應集》。摘編自《釋門法戒錄》)
還有南北朝時,有位僧人死後在閻羅殿裡看到融覺寺的昙谟最法師,他在世時講《華嚴經》和《涅槃經》,領眾一千人。閻羅王呵斥說:“你在僧眾前講經,心裡懷有人我,以驕慢凌駕他人,在比丘中是第一粗行。”說完,叫人押付給主管者。這樣就來了十個穿青衣服的,把他送進黑門。
南北朝,有位白塔寺沙門道昶,在經管寺院財物時,任意侵占使用。有一天大白天,忽然有幾個冥府官員走進他房屋,把他拖在地上,要砍他的腦袋。他驚恐萬分,大叫饒命。官員狠狠地警告說:“把你屋裡所有的財物,全部用來歸還寺院,可以饒你的性命。”他叩頭發誓說:“一定照辦!”說完馬上敲鐘,集合大眾,施捨自己全部財物,建造佛像和供齋。
冥府官員三天後果然又來了,見他只剩一衲一缽,沒說什麼就走了。從此他勉勵修持,終於成為高僧。(《梁高僧傳》。摘編自《釋門法戒錄》))
丙八、勸世人
今時大地凡愚眾,無余捨棄諸善法,
好似地獄全毀壞,不然決定皆瘋狂。
當今時代大地上的眾生把五戒十善全部拋棄,就好像十八大地獄、無數小地獄一夜之間全部毀壞一樣。在人們的觀念裡,好像沒有下地獄這回事。所以感覺非常自由,可以無憂無慮地隨意而行。
但是殺、盜、YIN、妄、不孝父母、不敬三寶等的大惡業,每一樣都是墮八寒、八熱、近邊、孤獨等地獄的因。如果這所有的地獄都已經毀壞,這樣做可以不下地獄受懲罰。但實際上,在21世紀的今天,地獄依然存在,因果律依然存在。如果是這樣,還每天無所畏懼地大造地獄業因,那就等於每天都在自己心上安置地獄種子,最後讓自己身陷在地獄中受苦無窮,這不是瘋狂的行為嗎?
《居士傳》裡寫了一位活閻王的事跡,就是明朝居士徐成民。他是江南太倉人,18歲時,在崇祯六年六月十二號夜裡,夢到天帝召他到忉利天。天帝指示他宿世的因緣,讓他管理第五殿閻羅王的事一百天。
從此,他每夜坐在堂中作呼叱的聲音,好像官府斷案一樣。他父親聽到聲音,起來察看,只見一個王坐北朝南,旁邊站著一列判官、獄卒,面目猙獰。仔細一看,朝南坐的王就是他兒子徐成民。第二天天亮,就問這是什麼緣故。徐成民如實回答,這樣就讓他搬到廟裡住。
他的兄弟和遠近好事的人拿著紙筆,偷偷伏在牆壁後,記他判案的語言,得到九十多條。當時判決非常精嚴,造什麼業就判什麼罪,所以見到的人身上都汗毛豎立。
徐成民自己說:冥府裡的罪人,合計四天下,動不動一天就有上萬,除了交付給有關部門分別處理之外,我親自審問的每天晚上都有上千人。牢獄有十八種,刑罰分一萬條,受各種各樣的刑,按照本人造了什麼罪,就受什麼刑。這個刑比人間就多得多了!正受刑時,叫號聲充滿耳朵,眼前看到的都是淒慘的景象。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時時來救拔,但如果宿世沒善根,即使當面開示,也麻木不覺知……(《居士傳》)
所以要常想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不虛,常常想到墮在地獄裡是何等的痛苦。想一想,每天不間斷地遭受三百根銳利尖矛同時刺身的苦,能不能忍受呢?如果不能忍受,就不能瘋狂地造地獄業因。不然業力成熟時,閻羅王和獄卒沒有情面可講,到時只有自己去受慘烈的果報,連佛菩薩也難以救度。所以,如果造惡的話,今天還是人的身體,明天就會成為地獄中燃燒的干柴,能不心驚膽戰嗎?
乙三、結勸分四:一、勸此生勤善二、勸奉行師教三、勸速度生死四、勸堅持三學
丙一、勸此生勤善
善緣具足諸男女,心應冷靜殷重思,
此生若不勤修善,未來遇法當極難。
所謂善緣具足,就是指得到了暇滿,自己心裡有誠信佛法的善根,外在又遇到了善知識等助緣。像在座各位,今生能皈依三寶,發心學佛,就是具足善緣的人。所以對自己這一生要很珍重,因為在自己身上已經出現了能成辦一切暫時、究竟利益的機會,不論是心裡具有的善根,還是外在依止的善知識、所學的法門,比起世間狂熱造惡的人確實要好千萬倍。在這樣的五濁惡世,能有這樣的善緣確實非常難得,所以要懂得珍惜。怎麼珍惜?首先心裡要冷靜下來,很殷重地考慮這一生怎麼來過。現在已經有了極好的修善法的機緣,如果還不精進修,那來世能不能再遇到殊勝的法呢?有沒有這樣修法的因緣呢?應該說非常困難!
下面講一則事跡。這是講明朝居士馬邦良,他考中進士後,做了丹徒縣的縣官。後來又遷到甘肅做官,因為父母的喪事回到故鄉,住在慈山僧捨,每天拜阿彌陀佛求生西方。
有一次,他去蘇州見座主王荊石,到一個寺院拜佛。在稱佛名時,止不住流淚。當時的舉人黃鐘和他朋友來見他,問道:“你信佛念佛怎麼這麼真誠?”
馬邦良說:“人身難得,正法難遇,佛怎麼能不信呢?我念佛怎麼會不真誠呢?佛法利益人天,如果不是前世種過善根,多數都會生起懷疑誹謗。一失人身,受苦無量。每每想起,痛徹心髓。”
兩人說:“你說人身難得,舉目就是三人,再加上左右這些人,不都是人嗎?”
當時是夏季,馬邦良扇子一揮,蒼蠅到處飛動。馬邦良問:“是蒼蠅多?還是人多?”兩個人很長時間沒有話。
馬邦良說:“以前我曾經奉上帝的旨意,掌管第五殿閻羅王的事。每天夜晚,坐在閻羅殿上,簿子堆得像山那麼高。亡者的三屍神自己講他身口意造的業,根據律法斷案,千百人中不失人身的才一兩個。而且陽間最重的刑不過一死,陰間受罪,痛極了就死,死了又復活,怎麼造業就怎麼受罪,絕沒有僥幸能輕一點或重一點。只有信佛念佛往生極樂的人,不走冥府這條路。這樣的話,佛可以不信嗎?念佛可以不真誠嗎?”兩個人聽了毛發都豎起來。
這樣結合在淨土法門上說,今生已經遇到了淨土法門,不但遇到,還能生信發願,在這時就應當冷靜下來,殷重地思維:如果今生不精進地修淨土資糧,以求即生超出生死,來世一旦失去人身,哪裡還有這樣的機會呢?那時就只有無休無止地受苦。所以在現在得到人身的時候,要百倍地精勤,要用最大的真誠來憶佛、念佛。
丙二、勸奉行師教
具德恩師心歡喜,賜予善教之利益,
奇珍摩尼亦難比,莫捨彼教當修習。
我們發起了今生勤修善法的心,想把這個人身用得最有意義。那麼,怎麼勤修善法呢?這就要有方法,這個方法很主要的部分是具德恩師以歡喜心賜給你的善妙教言。這些教言就是指引你修行的明燈、讓你渡過苦海的慈航!
所以,善知識賜予的教言一定要放在心上勤修。這個教言的利益遠遠超過了摩尼寶。摩尼寶是轉輪王擁有的寶貝,非常難得,它能隨人的意願,降下所需的種種衣食資具;而你所得到的教言,如果依教奉行,所得到的利益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用數字衡量的!它能讓你解脫生死、證成大道、普度眾生,世間所有的珍寶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它的價值。這麼善妙的教言,句句是無價珍寶,它教導你怎麼成辦善趣、怎麼成辦解脫、怎麼成辦佛果,確實是法海奇珍,遠遠勝過了摩尼寶。所以一定要重視教言,要時時放在自己心上修,千萬不能捨棄!如果得到摩尼寶,你會百倍珍惜愛護,生怕它丟掉、摔碎、沾上灰塵,所以會放在最高、最保險、最干淨的地方。現在善知識給予的教言遠遠勝過摩尼寶,當然更應該珍藏在心裡,時時秉持修習。
丙三、勸速度生死
今值三乘法船時,應速度越生死海,
到達解脫之彼岸,違此豈有更大罪!
現在遇到了三乘法船的時候,應當快速度過輪回苦海,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樣才是明智的。
要從生死海中度過,到達解脫的彼岸,一定要借助一個法,沒有法怎麼度得過去?如果自動就能度過去,那久遠劫前就已經得解脫了!實際上苦海茫茫,一直沒有度過,原因就是沒遇到能成辦解脫的法。這世上有無數眾生沒有遇到出世間的法,雖然想脫離苦海,但根本沒有可能性。而我們遇到了三乘佛法,在這樣的出世間法上才有斷煩惱、超出苦海的功能,所以值遇三乘法船時,就要趕緊開動,以求這一生渡出苦海!為什麼要趕緊開動?因為時間非常短暫、機會又非常難得,如果不抓緊,還沒到彼岸就已經死了,下一回就又要輪回了。所以這裡說“應速度越生死海”。
我們做世間法都是輪回的因,人天福報只是暫時性的,最終都會破滅,所以不能迷在世間法上,要度過生死,修到解脫彼岸,這才是真正得到安樂。沒有到解脫彼岸之前,就算來世做轉輪王、做總統、做天王,也都是沉溺生死。
對我們來說,這一生的重點只能有一個,要麼把重點放在修世間法上,要麼放在修出世間法上。這是不同的兩個方向,不可能兼行。如果不走出世間的路,只一味耽著在世間法上,那就和解脫道背道而馳,這是最大的罪過。為什麼呢?因為現在已經遇到了解脫的法門,卻不隨順解脫來修,反而往生死裡走,這樣錯過即生解脫的機會,使自己沉溺在無邊無際的苦海中,當然是最大的罪過!所以法王教誡我們,這一生要努力勤修出世間法,到達解脫彼岸。
下面講幾個公案:
唐朝洛陽香山寺僧人鑒空,是江蘇一帶人,小時候很貧苦,雖然學習勤奮,但記憶力很差。到他壯年時,寫詩也寫得不漂亮。常常就在吳楚兩地之間流浪,已經四五年了。雖然他也去見過一些達官貴人,但給他的錢不多。自己錢多一些就一定生病,只有錢用光了病才好。
元和初年,他到錢塘一帶。當時當地有災荒,他就想到天竺寺求一口飯吃。當他走到孤山寺西邊時,實在餓得不行,就在河邊流著淚,發出幾聲悲吟。不久有個梵僧也在河邊坐著,看著鑒空笑:“法師秀才,旅游的滋味足不足哇?”
鑒空說:“旅游的滋味是已經足了,你稱我法師,這是何等的錯謬?”鑒空沒有出家時叫做“君房”,梵僧稱他為“法師秀才”,他覺得莫明其妙。
梵僧說:“你想不起在同德寺講《法華經》的事嗎?”
鑒空說:“我活了45年,一直在吳楚兩地盤桓,從沒去過京口,哪裡有什麼洛陽同德寺的說法呢?”
僧人說:“你是被饑火所燒,想不起過去的事。”就從袋子裡拿出一個棗子,有拳頭大,說:“這是我國的土產,吃了它,上智能知道過去未來的事,下智只知道前生的事。”
鑒空餓極了,趕緊吃了棗子,又手捧著水喝下去,忽然間打著哈欠,頭枕石頭就睡過去了。頃刻間醒來,回憶起前世在同德寺講經,就好像剛發生在昨天。他想起前世就更加傷心流淚。這回知道前世,就問梵僧:“當時的震和尚在哪裡?”
梵僧說:“他修行沒有專精,所以這一世還作四川的和尚,不過現在好了,他斷攀緣了。”
“那神上人在哪裡呢?”
梵僧說:“他前世的願沒有滿。”
“悟法師在哪裡呢?”
梵僧說:“你記不起當時在香山石像前他戲發大願嗎?他說:‘我如果不證無上菩提,將來一定做威武的大將軍。’昨天聽說他已經做大將軍了。當時我們五個雲游僧只有我得解脫,只有你成了挨餓受凍的人。”
鑒空哭著說:“我四十多年,每天只能吃一頓,三十多年只能穿這一件破衣服。這世俗的事,我要知道一下它的根源是什麼,為什麼我的福這麼不足,一直都在挨餓受凍中度過呢?”
梵僧說:“當初你坐在法座上廣說邪見,讓學空法的人生起各種不好的疑惑。而且你持戒有缺犯,所以你現在還有臭氣。聲音是渾濁的,回響卻很清澈,有這樣的道理嗎?身體是駝背,影子就是彎的,因果報應歷來如此,絕對沒有錯的。你前世是這樣做的,今生就這樣受果報。”
大家看到當時這五個人都出家學道,其它四個人都沒得解脫。大家想想:他們為什麼沒有得解脫?就是求解脫的心不真切,並沒有晝夜精修出世間的法,所以都在世間法裡打轉,有的放逸、有的造罪、有的對世間的富貴還有貪戀,這樣一念輕忽,就隨業風飄沉在生死苦海裡。這也告訴我們,今生一定要度過生死海、到達解脫彼岸,這是唯一正確的目標。如果不這樣做,就是自暴自棄,最後也一定會像這四個人一樣。
宋朝歐陽修,在颍州作知州時遇到一個官妓,口裡出蓮花的香氣。有個和尚知道宿命,說這妓女前世是尼姑,三十年誦《法華經》,一念之差,今生淪為妓女。歐陽修不太信,就問妓女:“你曾經讀過《法華經》嗎?”
妓女說:“我都失身於此,哪裡有閒暇誦經呢?”
這樣給她《法華經》,她讀誦如流,給其他經時一點讀不來。這才覺得和尚的話可信。
所以前世三十年誦法華經,可惜沒有出離心,不曉得求生西方。如果以這種功德回向西方,就可以上品往生,但她沒有這個心。所以死了之後惡習現前,這一生就淪落為妓女。
再看《居士傳》裡一則公案:
明朝的程季清居士,是新安人。後來遷居到湖州養老,曾經在天目山讀書,拜高峰禅師塔,不覺痛哭流涕,刳手臂上的肉作供養,由此決志參究。當時參禮雪峤禅師,逼拶很久時,漸漸有個入處。以後又拜見博山無異禅師,禅師很器重他,臨別時走了五裡路送他。
程季清每每想到末世的參禅人不明教理,就像沒有引導陷在黑暗坑中毫不自覺,深可憐憫。他就建立講社,以六年為學期,請十位法師依次登座講解大乘經,又請自平法主到孤城的丈室講演《成唯識論》。程季清聽完退下來深思,漸漸得了慈恩(窺基大師)的綱要。平常讀《華嚴經》和《發菩提心論》,聲淚俱下,自己稱為“十願居士”。當地放生、度鬼、禮忏、誦經等各種法會,都是由他倡導的。
後來他兒子死了,以後就閉門謝客,專修丈六佛身觀。最開始模糊不清,漸漸現出佛身的像,但是色彩很暗。正專心觀想,忽然空中有聲音教他:“你要想見金色佛身,須要對佛身首先作紅色想。”他依教觀想,果然見到佛身光明照徹四方,屋子裡的東西全成了金色。
程季清雖然是修佛觀,但他喜歡看風水,到哪裡都是給叢林看地,禅觀也就稍微生疏了。他又說:“我來世要做國王或天神來弘揚佛法,護持世間。”蕅益大師聽到就呵斥他。後來他告訴大師:“近來我才信,生西方的要訣必須是放得下娑婆。”蕅益大師說:“說得很好。”
順治八年秋天,他肚子得病,畫了西方佛像懸在屋子裡,來幫助自己觀想,這樣吉祥而逝。過了七天,他現夢給大女兒說:“我已經到吳門四十裡外作了大叢林護法伽藍神。”
他是世間的念頭沒有去干淨,結果一念之差歸於神道,沒有生到西方。他也說得好,生西方的秘訣是要放得下娑婆,但他自己心裡對娑婆還有愛,錯過了即生解脫的機會。這也提醒我們,今生修任何善法功德,絕不求來世得人天福報,而要及時地回向往生。
丙四、勸堅持三學
道之三學聖教圖,堅固心上巧摹繪,
任憑舉世贊與毀,關要無誤樂至樂。
“道之三學”,指解脫道的核心——戒定慧三無漏學,這屬於證法。“聖教”,指三藏十二部,這屬於教法。“圖”表示教法,是指示戒定慧三學修行正軌的圖畫。也就是戒定慧怎麼修行,在教法裡用文字做了指示,相當於畫好了修戒定慧途徑的圖畫。
那麼怎麼做修行呢?就是“堅固心上巧摹繪”。“堅固心”是修持三學的所依,指真實厭捨生死希求解脫的心不會以違緣——希求現世和後世善趣圓滿等的心態而間斷退失,而且具有順緣——深信因果、皈依三寶等等,已經到達堅固不變的程度。這樣的心就好比堅固的牆壁沒有裂開一樣,所以可以在它上面按聖教的指示畫出戒定慧三學的圖畫。
再看“巧摹繪”的涵義。“摹”就是照著樣子畫,密意是要求在按教法抉擇斷定之後,就按所抉擇的法義在心上仿照修行。比如戒學要求哪種身口意的行為要遮止、哪種要行持,就在自己心上實際按那樣去遮止、去行持;慧學要求怎麼觀無常、怎麼觀苦、怎麼觀空、怎麼觀心性,也在自己心上符合教法來觀照。“繪”是更進一層,由這樣遵照教法修習,就在自己心上實際繪出了戒定慧的功德圖案。不但要做到“摹”和“繪”,還要做到“巧”。“巧”就是不但在自身上如是修行,而且善巧地以利他的大悲願力攝持,又具有上師賜予的能迅速成就的殊勝教授要訣,這樣一心專注地精進勤修,就叫做“巧”。
佛自己已經到達解脫彼岸,徹底明白怎麼走才能得解脫,這樣就把解脫道的走法寫成教法,就像畫好了一張指路的地圖,來教給我們修道的方法。所謂教法和證法的關系:文字的教法是給我們指示解脫道怎麼行持;我們在希求解脫的堅固心上,按教法的指示修出了戒、定、慧,就是出現了證法。如果能這樣走,任憑全世界的人怎麼贊歎你或誹謗你,那都無所謂,因為你走的解脫道在關要上沒有錯誤,這樣走下去就一定從安樂趣入安樂。所謂“樂至樂”,就是乃至虛空界盡之間,直到成佛永遠利生之間,趣入了永不退轉解脫正道的無漏樂,到究竟時,趣入不可思議無有窮盡的法身大樂。
甲三、願眾往生成佛
願聞此歌諸有情,趣入行持十善道,
後置極樂淨土中,自在得佛三身地。
這是法王對聽聞道歌的有情作祈願回向。
內容有三點:一、“趣入行持十善道”:不只是口頭上說,而是已經趣入了行持十善業道。也就是自己真正在開始按十善業道認真地行持,身體不殺、不盜、不YIN,口裡不說妄語、惡口、兩舌、绮語,心裡禁止貪、嗔、邪見。二、“後置極樂淨土中”:“後”就是在已經趣入十善業道止惡行善之後,再安置在圓滿攝集二百一十億剎土精華的極樂淨土中。由此就在短暫一生中超出了無邊生死苦海,登入了不退地,從此在彌陀願海神力的住持下,畢竟成就大乘無量道果功德。三、“自在得佛三身地”:就是往生之後,以佛法身智慧所現不可思議神力加持,能自在就獲得三身不二的究竟佛地。“自在”是指沒有障難,速疾、任運地到達佛地。
今天大家聽到法王的道歌,也一定得到法王的護念。這樣自己就應當按法王所指示的正道來走。一是這一生要真正趣入修行十善業,趨入就是已經在開始實行,平時毫不松懈地守護身口意三門,下至起心動念都盡量止惡行善,這就是趣入的意思。有了這個基礎,就要希求即生得解脫。怎麼得解脫?就是要真正厭離這個世間,希求生到極樂世界。要有這一生命終決定去極樂世界的心,這樣心心念念放在阿彌陀佛上,一切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這樣臨終得佛接引,就徹底超出了輪回。而且,為了能在往生之後速疾證入三身佛地,今生要努力隨發普賢廣大行願,隨分隨力地發菩提心、學般若法,這樣願力廣大,福慧資糧深厚,生到西方之後就能快速成就。
如果用三士道來配,一是要趨入下士道,修持十善業。二是要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出離心。再加上隨分隨力地發起為救度法界眾生而求生淨土、圓成佛道的菩提心,以這樣的願心攝持,修持往生正因,跟彌陀願力相應,就在這一生命終之後往生在極樂世界中,再進修大乘法,證到三身不二的佛果,普度無量眾生,這樣就是圓成佛道。所以,總的祈願就是如此。
勝生木蛇年,四月二十九日落時,阿旺洛珠聰美述。
願增善妙!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