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勸人為善的智慧
蔡禮旭老師
“勸人為善”。怎麼勸?我在大學時候曾經聽到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這個話是說到“在成人的世界裡面,人們不會聽你說什麼,人們會看你做什麼”。因為成人比較固執,你用講的不見得講得動,他要眼見為憑,不然你只用講的,他說:你跟我也差不多,你也沒資格講我。所以大半都要用身勸,用立身行道去感化。所以在三國時候有一個名臣叫管寧,這管寧在他治理的地區他也管理得很好。當他在路上看到一些,比方說有牛到了人家的稻田裡面給人家破壞、亂踩,被他看到了,他馬上去把這一頭牛牽過來,然後在樹蔭下等,等著這個牛的主人過來。那等牛的主人過來,一看到長官在這裡,然後又看到自己的牛干了壞事,都會怎麼樣?相當慚愧。所以管寧有沒有罵他一句?有沒有?沒有!但是相信這個主人會無地自容,這就是用德行感化。
那時候他的人民也因為常常去打水,因為只有那一口井就會發生爭吵、發生爭奪。結果管寧也沒有去教訓他們,自己去買了很多的桶子,然後很早就去打水,打好了都放在那裡。結果這些人民本來要搶著去打水,一看長官都已經幫他們打好了,馬上心生慚愧。所以這都是以身去勸告,喚醒他們的羞恥之心。所以勸別人也是高度的智慧。那這一節課我們先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勸人為善”,當我們勸別人為善,他能夠改變也會讓他的家庭有很好的轉變。所以當這樣的朋友愈多,我們也會覺得很歡喜,我們也會覺得有盡了朋友的道義,也會覺得這一生很有價值。但是勸人為善也要考慮到他的接受程度,所以“教人以善毋過高”,教人行善不可以一下子標准很高,那對方會覺得很難做到;“當使其可從”,讓他比較自在的可以學習,可以去力行,當使其可從。你不要一下子標准很高,他一看這麼遙遠!你不要一下子跟他講:你就是要做聖人。他馬上嚇得半死。你可以從當下他可以做的,去幫幫弟弟、幫幫媽媽,做一個好哥哥、做一個好孝子去落實。
剛好我們中心底下有一個很大的庭院,有一次我就發現有很多垃圾,我就下樓開始跟一個小朋友一起撿。結果因為樓下住了一些孩子,其中一個小女孩她就站在那裡一直看我撿,假如我們是老師,說:小朋友,趕快把垃圾撿起來。她可能做的怎麼樣?不是很歡喜。所以我就撿、撿,然後就撿到她旁邊一點點,我說:小朋友,可不可以幫老師一個忙,你那一個幫我撿起來一下。她就看看我,撿起來,然後撿第二個。然後,因為我們旁邊還有一個小朋友,大家也撿得很努力,這個小女孩就很歡喜的跟我開始撿起來。結果撿到沒有垃圾袋了,她還自己沖進去她家裡又拿出來另外一個垃圾袋來裝,所以她撿得不亦樂乎,從這個庭院撿到了馬路上。我在那裡想說:不知道要撿到啥時候,我待會兒還有事要辦。她已經沖到房子裡面拿出第三個垃圾袋。我看她要拿第四個,我說:小朋友,今天我們就撿到這裡就好了,老師很謝謝你。所以只要你循循善誘,孩子一定會在付出當中得到喜悅,得到成就感。
那當然,別人有善,我們要適時的贊歎,適時的鼓勵。所以我上了中心,馬上剛好有朋友是新疆人,寄了一些新疆的葡萄干,我就叫我們中心這個小朋友說:來,拿這個葡萄干去謝謝這個小朋友,跟她一起吃。結果拿下去以後,這個小朋友又帶著那一個小朋友上了我們中心,在那裡玩。所以這也是結了一個很好的緣分。她到時候又到我們中心來讀書,那就勸人為善,結了一個很好的法緣。所以我們勸別人也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慢慢指引他過來行善。這是勸人為善。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蔡禮旭主講(第三十二集) 52-116-32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