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算命的生辰,不能有一點點差錯


 2012/5/1    熱度:19741    下載DOC文檔    

淨空法師:算命的生辰,不能有一點點差錯,前子時、後子時就不一樣
 

    世間人,無論是中國人、是外國人,都希望知道自己的未來、過去,這個方法很多,最普遍的莫過於看相算命,學佛的人確實很多也沒有離開這些方法。看相算命靈不靈?《了凡四訓》裡面告訴我們,靈,真靈。為什麼?人只要有念頭他就有數,精於數理的人就能憑你的生辰八字,那生辰八字要正確,不能有一點點差錯,有一點差錯就不准了。大部分差錯都差錯在時辰,年月日一般不會差錯,什麼時辰出生。中國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譬如子時,前子時、後子時那差別就不一樣,這樣微細的差別不太容易記清楚。所以有的算得很准,有的算得不准,算准的是時辰准確。
  學佛的人需不需要算命?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了很多道理,「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這都是經上常常講的,我們聽得都耳熟,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還需不需要算?不需要了。佛菩薩教導我們,這在小乘經上佛常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就講得很清楚,我們憑什麼明了吉凶禍福,憑什麼能夠避凶趨吉,這是人的常情,這個佛不反對。佛告訴我們,只要你的心態好,為什麼?它隨心轉。身隨心轉,你看境也隨心轉,那只要心好,沒有一樣不好;不好的也能轉變成好的,化凶為吉,化災難為吉祥。這個本事每個人都有,不分男女老少,統統都有,我們就是迷了,不知道怎麼用。佛教給我們,古大德常講改心,改就是改念頭,現在人講心態,古人就用一個心來說,要改心,把不善的心改正過來。那現在我們說,只要你起心動念都是善念,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沒有自私自利,你的災難就沒有了,禍害就遠離你了。
  念念沒有自己,念念我們人生在這個世間目的何在,來這一趟是為什麼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業力主宰的,你不能不來。過去世造的有業,叫「人生酬業」,這是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既然到人間來了,我們應該干什麼?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業力,我們遠離不善的業,專修善業,不但修善業,而且還修淨業。修善業人天福報,我們現在了解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輪回,不能超越六道輪回,往後麻煩的事情還太多,不能再干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干不得,所以要修淨業。什麼叫淨業?斷惡修善,這裡頭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沒有貪瞋癡慢,這個善業就是淨業。淨業能幫助我們超越三界,超越六道,修淨業的人念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我們要把握到的。特別是中年以上,人生已經過了一半,應該要覺悟,決定不再干傻事。《金剛經》上教我們學習「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應該可以做得到,也就是說,不要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從前常常關心自己,現在學著關心別人,不想自己,為什麼?別人就是自己,自他不二。分自分他,這是六道凡夫,自他不二,那就超越六道了。
  你想想看,利人真正利了自己,顧自己真的是害了自己,為什麼?增長我執。我執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是教你破我執,你天天在增加我執,增長我執,那還得了嗎?搞錯了!所以要把我放下,全心全力為別人服務,我們今天講為苦難眾生服務,為正法常住、久住來學習,認真努力學習,為正法久住,一切功德回向給眾生,全心全力幫助眾生,這就對了。這樣我執不破,自自然然就淡化,淡化久了,不知不覺的就沒有了。所以佛法裡教我們知命,命是什麼?命就是業,就是造作。你看看我們每天想什麼、說的是什麼、干的是什麼,這就是業,這就是心態、行態,心行。如果心行與十善業道相應,與《還源觀》上講的四德相應,好!什麼災難都沒有了,用不著再去算命,用不著再去看相,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確實這樣的心行必然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這才叫真正懂得命運,改造命運。這是我補充這一點,大家都非常關心的。
  末後我們看,「十、智自在。菩薩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成等正覺,無障無礙也」,這是說智慧。菩薩的智慧從哪裡來的?從修戒定而來的,所以學佛不能不持戒。持戒要懂得從什麼地方開始,慢慢把它養成習慣,持戒就有樂趣,不會感到困難。一定要從《弟子規》下手,我們常說的儒釋道三個根。如果不用儒跟道,那你就得用小乘經,小乘經很多、很煩,沒有儒跟道那麼樣的簡單。你看儒家的《弟子規》,總共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道家講的《感應篇》,總共講了一百九十五樁事情,不多,用這做基礎,修十善業道就不難了。那我們儒釋道三個根都有了,然後入佛門,受持三皈五戒、沙彌律儀,輕而易舉,一點都不困難。
  現在我們三皈五戒為什麼這麼困難?它前頭有基礎你沒有認真學習。世尊在《佛藏經》上有一句重要的開示,「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釋迦牟尼佛講的。我們不是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就得要守規矩,學習由淺而深,由易而難,循序漸進,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所以先從小乘教學起。中國的小乘經非常完備,跟南傳巴利文的《大藏經》一比較,幾乎接近圓滿。小乘經也有將近三千部,巴利文典籍大概比我們多五十部的樣子,諸位想想看,三千部它只多五十部,你看我們翻譯很完備。佛教傳到中國,古時候都學習小乘,從小乘再學大乘,都是這個學法。所以小乘在隋唐時候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捨宗,是依兩部論得名的,《成實論》跟《俱捨論》,從這兩部論得名。這兩個宗派,唐朝末葉就衰了,到宋朝就沒有了,所以現在很多人不知道有這兩個宗。為什麼會衰?我們過去這些祖師大德不學了,改了,用儒跟道來代替。行不行?有成績表現,你看,這一千七百年用儒跟道來代替,這麼長的時間裡,出了多少的聖賢,修行證果的,說明正確。
  所以我們如果不用儒道,那就得讀小乘;如果嫌小乘太麻煩,那你一定要用儒道,那就必須從《弟子規》下手。《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根本的根本;《感應篇》是因果教育,非常重要,印光大師一生全心全力的提倡,勸我們要認真學習。有這個基礎,入佛就容易了。沒有這個基礎,十善業道很難,天天念沒用處,要真正依照經典教誨把我們的心態改變過來,這才管用。所以菩薩的智慧是從戒定慧來的,這個慧是從定,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外面學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廣學多聞是知識,從戒定裡面修得的是智慧,不一樣。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所以得智慧他才能在一念中。這一念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裡頭的一念,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十力無畏是德,成等正覺是相,德相。這個地區的眾生緣成熟了,應該以佛的身分得度,菩薩就現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來教化,無障無礙,沒有障礙。十力無畏後面還會講到,我們今天把這一品講圓滿,明天是國慶,希望我們能講「正宗分」這個開頭。所以十力無畏我們就不解釋了,老同學提起來應該都熟悉,《華嚴經》上常講。
  「今雲最勝自在,應如《法華經》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圓滿究竟《華嚴》之十自在,故雲最勝」。《法華經》上說,這釋迦牟尼佛說的話,我為法王,於法自在。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了,這叫自在。如果有一個問題問到你,你不知道,那你就不自在,你就被人問倒了。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確實沒有一次被人問倒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提出來,他都能解答,而且解答得很詳細,這人不能不佩服他,這叫什麼?真實智慧,一切智。所以能夠圓滿究竟《華嚴經》上講的十種自在,這叫最勝。所以最勝自在只有明心見性的法身菩薩才有,沒有見性的也很可能自在,但是不能加最勝,確實也許有一些問題他不能解答,見性的那問題就解決了。這些話我們必須要知道,學了之後應當要會歸自性,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體,佛有,我們都有,沒有例外的。我們今天迷失了,如何恢復?那就是要向佛學習。他是過來人,他以前跟我們一樣也是迷惑顛倒,他怎麼覺悟的?持戒,修定,開慧,他走的是這個路子。我們今天要想成就,還是要走這一條老路,不能創新,你不走老路,你要走一條新路,可能愈走愈遠,你就迷路了。要走老路子,正確、安全、穩穩當當。——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五三集)  2010/9/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53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