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精神、心量和修行何來福報
沒有精神、心量和修行 何來福報 觀察一些人事,就會感到佛法之妙。人,很難突破自己福報的總量的制約。每個人只要自己扪心問一問自己,能否承受得起大福報,就會在心中有一本帳,對自己的境況基本可判斷大概:
一、自己精氣神足嗎?事業成功一般而言必須有過人的精力,才能自己做事超過常人,才能顯出不凡業績;偉人,每天睡眠休息時間都很少,精力過人;秦基偉將軍指揮上甘嶺戰役時七天七夜不休息,一般人誰能扛得住?中國芯片一公司董事長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讀書時,晚上十二點休息,早上三點起床讀書,不僅讀專業書籍,而且讀管理書籍,試問有多少學生能有這般精力?一友所識著名醫學博士,每天晚上一點休息,凌晨四、五點即起床工作,不僅專業好,而且愛好廣泛,攝影、旅游等樣樣在行;對朋友說:“我讓你見識一下中國真正的科學工作者的形象。”許多人每天不睡九、十個小時精力就不夠用,甚至睡了那麼多時間還是精力不濟,那無形之中比有大成就者少做多少事呵?差距怎能不大。
二、自己心量夠嗎?有福報就必須有心量,相由心生,心量大,則人站立,則有“昂昂千裡之資”,舉手投足,則氣度恢宏大方;若心量小,言談話語、待人接物、處理事務則處處刻薄、寡恩、計較、算計,久而久之,形象猥瑣,令人生厭,如何能承受福報?即使短暫有些福報,也基本處於消耗狀態。甚至有些讀書人,由於先天和後天熏陶的不足,沒有修行的引導,雖有些讀書考試才能,但為人歷練不足,不知感恩,影響福報;一研究生,畢業後就業,與人出差,人家開車接送,反以為受之安然,不但不感恩,反而言語放肆;一研究生,自以為自己是上層機關,車接車送,視為當然,言語傲慢;一研究生,與人言談,禮數不足;種種薄福行為,怎能不削弱自己福報?
只要仔細觀察世人的精神、氣概、行為、言語、度量、待人、心量、面相等,大致就可判斷一個人的福報淺厚;為什麼要修行呢?就是要修正自己生命行為中的種種薄福之行,積累福報資糧;由於每個人都有其優劣短長,所以每個人都體現了其福報和災禍的兩面性,各有其由,各有其源,各受其福,各受其報;條理清晰,脈絡連貫,因果不昧。天生之人,由於習氣影響,大致就順著自己的業力做著好壞參半的事情,承受著好壞參半的命運,過著眼淚和歡笑、成功和失敗、沮喪與自豪、恥辱與光榮、自卑和驕傲、條理和混亂的無奈的生活,心,永遠隨著外境的些微變化而起伏,實在是“眾生可憐憫者。”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