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如何對治習氣


 2012/5/11    熱度:15436    下載DOC文檔    

    對於我來講,我覺得自己最得受用的就是學習了佛法之後,如何對治自己的習氣。按照印光大師的教誨,“在凡夫地誰無煩惱”,煩惱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面對煩惱的時候,很多同修在一起交流的時候,都覺得好像束手無策。真壓不住,真想改,但是真是境界現前,“遇境逢緣”,印光大師說的,往往就控制不住,壓不住。

    昨天跟錢先生在一起聊,他跟我說,他的體會就是煩惱特別不容易壓住。壓不住怎麼辦?就起了現行。說呀,做呀,想呀,都不對。完了以後到佛菩薩面前再去忏悔,忏悔完了以後,從佛的面前離開之後,回到生活當中又接著犯。覺悟的比較晚,犯的時候沒覺悟出來,犯完之後覺得後悔,去忏悔。按印光大師說法是“先服毒藥,再服良藥。”我們能不能先不服毒藥,上來就服良藥,這樣就沒有一個過程。所以印光大師對這種做法,他是很了解這個情況。往往都是先服毒藥,再服良藥;先犯習氣,然後再到佛菩薩面前去忏悔,忏悔完以後就再接著犯,接著犯以後繼續忏悔。這就算不錯,還能檢討自己,能意識到錯誤,到佛菩薩面前承認,忏悔。

    現在關鍵問題,我們要把這個忏悔往前提,“頓起覺照”。能不能在我們犯的時候,我們就立刻的頓伏。頓就是立刻的,快速的,伏住這個煩惱。這是我們修學功夫得力不得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准。我們怎麼才能夠提高自己這種能力,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學習、處事待人接物當中,能提高這種能力,能夠一犯這個煩惱就立刻引起警覺,加以制止,服住它,把這個煩惱轉化成菩提。在這個方面,我有一些體會,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從理上要明白,什麼叫煩惱;第二個,我們從方法上,要采取一套從技術上能保證這個煩惱,怎麼能夠給它轉化過來。從理上說,我覺得我們看完《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之後,印光大師有這麼一段開示,“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

    這就是我們說的般若,就是智慧,智慧的作用是起到覺照。這句話對我來講,我很得這句話的受用。“倘”,就是如果;“平時”,就是日常,平常。“識得我此身心”,認識到我這個身心。“身”就是我這個色身,“心”就是我們的心理活動。心,心所這兩個心理活動。“身心”,就是心經當中講的色受想行識。色就是我們的身,受想行識就是我們的心。“倘平時識得”,就是認識到我此身心“全屬幻妄”,五蘊皆空。“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你想找到一個實實在在的胡小林,實實在在的我們自己,獨立存在的,有體有性的。有體有性,體和性是區別於其他東西的一個本質的存在,要找這麼一個東西,“了不可得”。“了”就是根本,全部不可得,得不到。“既無有我”,既然沒有我,印光大師接著開示教導我們,既然沒有我,“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境”就是客觀環境,“因人”,就是人事環境。“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怎麼就會有因為客觀的環境變化和人事上的變化而生煩惱的事情呢?“何有”,“何”就是怎麼,怎麼會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這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根本就沒有你,根本就沒有我這個我。既然沒有我,誰是煩惱的主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這塊土地,種子在哪發芽,這個糧食在哪長出來?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

    大家經常跟我說,當遇到境界的時候,客觀事情發生變化,遇到人緣的時候,“境緣”,“境”就講到環境,“緣”就講到人事,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你怎麼就能想到“我此身心,全屬幻妄”,真管用嗎?我當時也是壓不住,境界現前時。我認為沒有我,為什麼要煩惱,但是我確確實實在煩惱,我確確實實想不通,我確確實實在生氣,我也確確實實在悲傷或者在難過。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七情我確確實實有。但是佛說它是幻妄,沒有這個東西。那麼幻妄,我確確實實有這個感受,我有這種想法,我有這種情緒。那就是無始劫來養成的習氣,遇境逢緣,就有了這種習氣。這種習氣,佛說它是假的,它是後天養成的。《三字經》上說“苟不教,性乃遷;性相近,習相遠。”後天的習氣把我們染成了這個樣子。

    我不愛吃姜,結果我看不清楚那是姜,因為它腌的變了顏色了,切成一條一條,咱也不知道那是姜。拿公筷夾了兩塊,夾了兩條放在盤子裡頭。這一咬,喲,這是姜,不習慣、不舒服、不願意。這個時候就要提起覺照,你跟姜對立,你還有不喜歡的,你還有不舒服的,你還有不願意接受的。“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境就是餐廳,境就是姜)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怎麼會有因為姜而引起煩惱,誰在生煩惱?沒有我。馬上就明白了,我一下子把姜放在嘴裡頭。就是一邊想著祖師大德的教誨,一邊就嘴裡嚼這姜。“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然沒有胡小林,誰來討厭這個姜?誰來不喜歡這個姜?不喜歡這個姜的主體在哪裡?這是講我空。法空,那姜也是空的。你想求一個實體實性的姜,姜也不可得。兩邊都不可得,我也不能得,主觀沒有,客觀也沒有,你說這不是冤枉嗎?所以很歡喜吃這個姜,就覺得姜沒有這麼辣,覺得姜沒有那麼刺激。

    大家老是問,你是怎麼修行,你的切實體會是什麼?就是要小到這種程度,早飯吃個姜也要提起警覺。作為修淨土的人來講,我們吃到這個姜,不舒服、不好吃,我們應該怎麼辦?印光大師說,這個姜就是警策我們要去西方的動力,就是鞭策。你到了西方還會有這種現象嗎?你還會要吃東西嗎?福報不夠。在這個世界上一頓飯不吃就餓得不行,可憐,這個日子苦。三苦八苦,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生老病死,色受想行識,不就這個嗎?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佛說的我們生活環境,我們沒有一條不苦。苦怎麼辦?回向,回向給西方。我們把這苦變成回向西方,回向實際,這動力回向真如、回向給眾生。苦,我好好念佛,我自利利他。我到了西方我作佛,我自己不苦了,我把這些有緣的眾生也給度到西方來。

    多好的一塊姜!多好的一頓早飯!這不就是一堂課嗎?這不就是教育嗎?就是要把佛菩薩的教誨落實在吃飯當中。這是吃飯,上廁所呢?一樣。我們在公司,我們在寫字樓裡面,有一天去上廁所,上廁所完了以後,大便沒沖,不知道誰在那裡,可能是剛開始停水,大便就在池子裡頭。我一拉開這個門就要上,我這一上,一看這裡邊有大便,我就想換一個門,到隔壁那個衛生間。這個蹲的馬桶不行,我到隔壁去不就行了,隔壁是不是干淨?馬上就回來。這不就是煩惱習氣嗎,遇境逢緣,不高興、不舒服了、惡心、難受。馬上就提醒自己,“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這個大便沒沖不就是個境,不就是個客觀事實嗎。“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馬上想到這,沒胡小林。沒有胡小林,哪來一個討厭大便池子裡有大便這個主體?沒有。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一個方法,所謂對治習氣,他老人家說,就和兵守城一樣。城郭,就是城池,這兩個字用在一起就是講的一個城。習氣相當於城外邊這些兵,他們要攻這個城,我們這些守軍就要守住這個城。他說,我們守軍,關鍵的問題在於主帥不昏不惰。白天一定要提高警覺,晚上也要提高警覺,晝夜二十四小時不放松。一旦敵人來犯,上下左右,前後都要包圍住。要把它徹底地改變,徹底地消滅,這些煩惱要給它轉過來,剿除干淨,不留余地。你什麼時候來,我什麼時候派兵,把你給剿滅掉。你白天來,我白天出兵跟你對、跟你打;你晚上來,我晚上給你出兵打。一句話,晝夜六時不放松。對治煩惱,就如同守城一樣。

首先是要警覺,第二個就是堅決地克服掉,不留余地,不留情面,不跟它妥協。印光大師說,習氣出現,我們應該有什麼感覺呢?我們有一萬個敵人跟我一個人打,我就這麼大的壓力。一萬個人打我一個人,那我一定得非常緊張,非常警覺,我們才能跟這一萬個人對付。壓力很大,誠惶誠恐,戰兢惕厲,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朝乾夕惕,乾惕在念。這個意思就是說,要懷著一種驚恐的心,戒懼的心,謹防的心。

    印光老和尚用一句比較古的話,“慎獨知於衾影”, 慎獨就是你自己在獨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你慎獨不慎獨誰知道啊!“衾”,上面一個今天的“今”,底下一個衣服的“衣”,這個“衾”字,就是床單的意思。“影”就是你自己身體的影子。“慎獨知於衾影”,就是,你一定要有這種感覺,你的影子知道你。你的床單,你自己躺在床上睡覺,影子就是你站著走,有影子。你要把影子看成一個什麼,監督你的對象。你舉心動念,你不能對不起這個影子。你要害怕這個影子,它就像一個,你身體之外的一個人,在監督你、考察你、觀察你。晚上睡覺,這個衾,這個床單,它知道你。我們如果能慎獨能做到這種功夫,印光大師說,你差不多得道了。

    印光大師這句話是這麼說的,他說“見先哲於羹牆”,“先哲”就是古聖先賢,“哲”就是賢人、哲人、聖賢人,“先”,過去的,那講的就是孔子,“見堯於羹,見舜於牆”。因為他天天心存這個榜樣,堯帝和舜帝。“念之久久”,久而久之的念,久而久之的念,最後“見堯於羹”,他喝湯就看到堯的影子。“見舜於牆”,他們家院子的牆,他一看,牆上好像是舜帝。孔子,我們說是儒家的創始人。你看,念之久久,他就產生了這種現象。

    所以,我們念佛為什麼看不見阿彌陀佛呢?憶佛念佛,現前當來,一定見佛。孔子給我們做了證明。孔子他怎麼能夠在牆上看見舜帝,在湯裡頭能看見堯帝呢?就是了凡說的,“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除了堯帝和舜帝,他沒有別的。按印光大師說,他慢慢慢慢就把自己的業識心,就是煩惱的心、污染的心,通過念堯帝、舜帝,淘洗成堯帝和舜帝。變成一個清淨的心、干淨的心。他跟堯帝和舜帝就起了感應,不是堯帝和舜帝離開了他,而是他心中的堯帝和舜帝現前了。“一切法由心想生。”

我們為什麼見不到阿彌陀佛?我們為什麼見不到佛菩薩?問題不出在我們心裡頭有沒有阿彌陀佛,我們心裡邊有沒有佛菩薩。有!一個都不少。為什麼我們見不到?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念,沒有專心致志地念,按印光大師的話,沒有勵志念佛,專心致志,下定決心念佛。這是講積極的,見先哲於羹牆。向好樣子學習,先哲。釋迦牟尼佛就是先哲,印光大師就是先哲,觀世音菩薩就是先哲,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慎獨知於衾影”,這就是改過,防止過愆。孔子講的,“三人之行,必有我師”。一個是好樣子,就是堯和舜,一個是壞樣子,我們不能向他學,那就是慎獨所要對治的這些習氣和煩惱。要當真,學佛一定要當真,一定要拿對治習氣當回事。千萬千萬不要泛泛然、悠悠然,不要得過且過,一定要當真,實實在在地把對治習氣變成我們生活的全部。

    我學佛這幾年,自己的體會就是,自己的過程當中,有些時候進步得比較很快,有些時候阻礙比較多,進步得比較慢。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跟習氣的關系。什麼時候我們跟習氣妥協了,遷就了,習氣就把我們轉了,又回到了凡夫地,博地凡夫。什麼時候我們精神飽滿,不放松,堅決跟習氣不妥協,我們什麼時候進步快。所以進步快不快,境界能不能提高,關鍵是看我們對待習氣的態度。

    師父說來不及了,現在一切都要放下,好好念佛。

    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金不煉不純,刀不磨不利”。金子,是要靠煉才煉純的,才是純金,否則那就是礦中金,金礦。金子在裡邊,那不是純金,沒用。我們每個人都是金礦。金子是好東西,佛性。在哪裡?在煩惱當中,金礦。我們現在要把這金礦的礦渣都給它煉掉,把純金提出來。“刀不磨不利”,這要告訴我們,我們的修行跟煩惱的關系,我們正是要借著這些礦渣,正是借著這些磨刀石,才能把金子提煉出來,才能把刀子磨快。

    你說我們都是念佛,我前一段跟大家匯報了,重新再向大家談了印光大師十念法,念佛的方法的體會。我們說念佛,真是妄念太多,太難壓伏它了,佛號不得力,壓不住妄念,胡思亂想。我的體會是什麼,印光大師說,隨緣念佛。你在念佛堂念佛,你自己在辦公室念佛,在飛機上念佛,那是沒有事情發生,沒人干擾你。你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有妄念出來,你擋不住它。而隨緣念佛是在生活和工作當中發生真實的情況,真實的境界現前的時候,你能不能拿佛號壓住它,不被境緣所轉。如果說你能在境界當中,在真人真事當中,你都能把煩惱習氣控制住,都能夠控制住自己的煩惱,制伏自己的煩惱,你不信你試試,你再自己獨處,在念佛的時候,妄念就會少得多。

    其實真正最好的念佛方法,印光大師說,“終日俗務糾纏,終日逍遙物外”,不受它的干擾。如果你在這些真刀真槍的俗務面前,譬如說論壇的短信,這種橫逆現象,丟了四千台爐子這個訂單,上衛生間這個髒,種牙的手術,這都是真事,這是念佛堂裡發生不了的。這都是實實在在能給你帶來感受的,帶來財、帶來疼痛、帶來不順心、帶來嗔恨、帶來刺激、帶來委屈。這些真事,你在這境界當中,隨這個緣來念這個佛,如果在境緣當中你的佛號得力,那我們可想而知,你回到念佛堂再念這佛號,肯定更得力!因為它是個理想的環境,比那個環境要好多了。那麼惡劣的環境,大風大浪都過來了,風平浪靜的西湖你還是問題嗎?我們說,取法於上,得乎於中。我在最艱苦、最困難的條件下我都鍛煉過來,我的習氣我都能壓得住。我在念佛堂這麼好的環境,這麼清靜的環境,干擾這麼少的情況下,我念佛還能不得力嗎?

師父說從心裡頭放棄跟一切人事物的對立,吃西餐是事,穿西裝是事,打電話訂餐是事。這個時候是好機會,對治習氣。我今天連這點兒麻煩都克服不住,連這點煩惱都壓不住,生死關頭去西方這麼大的事兒,我行嗎?荀子在《勸學篇》上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你這個千裡以外的路怎麼走過去?是一步一步走過去的。這一小步你既然都邁不開,去西方那個大路你能走得過去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印光大師說,“金不煉不純,刀不磨不利”,這就是煉金磨刀的好時候,這就是去西方的萬裡長征的第一步。怎麼去西方?就是這麼才能去西方,時時刻刻不放松,提高警覺。

    如果今天吃甜點這點小麻煩你都克服不了,去西方極樂世界這生死關頭的大麻煩你能控制住嗎?控制不住!

    師父說,什麼叫魔,什麼叫佛?這個東西,能引起你的覺、正、淨,比如說我們這個甜點,引起你的覺悟,引起你對佛法的認識,佛法提起來。沒有煩惱叫淨,這個甜點和這杯吃甜點的酒,就是佛,它在克服你的煩惱習氣。如果這個甜點和這杯酒上來之後,你不高興了,你跟它對立了,你不舒服了,你不順心了,你不耐煩了,沒別的,這個甜點和這杯酒就是魔,因為它引起了你的貪、瞋、癡、慢。所以你要想把這個甜點和這杯酒變成佛,你首先要覺悟,你成佛了,它就是佛,你引起了煩惱,它就是魔。佛在《無量壽經》上說,“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我們淨空老和尚師父上人說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難道說福島核電站洩漏是好事?它是好事還是壞事,關鍵看你。一念覺,它就是好事;一念迷,它就是壞事。“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有一天早上我就去了衛生間,衛生間停水了,特別髒,特別臭。一進去我就不喜歡,不高興、不舒服、惡心,我們說,這個時候就是考驗。你為什麼會不高興不舒服?你把假的當成了真的,它就是假的。為什麼是假的?因為它引起了你的幻妄,引起了你的煩惱,而煩惱是假的。這就是念佛功夫不得力,面對衛生間髒這個境,你進去以後,能不能在這種髒臭的情況下,你能夠不被境界所轉。你能夠跟這些環境沒有對立嗎?你能夠處之泰然嗎?如果你能夠的話,盡管這是很難。你能不能接受?確確實實很難。

    所以我們要從早到晚,我的口號是,在每分鐘當中,我們都會有煩惱,都會有執著,都會落在妄想分別當中。就像《地藏經》上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一分鐘時間都長,一念一念。我們十念法其實念完以後,就是要保證我們有一顆敏感的心,時常提起覺照。妄念即使發出來,也能夠頓時地伏住它,立刻就把它伏住,這是十念法功夫得力。頓發沒有問題,不怕念起,就怕覺遲,頓發亦能頓伏,也能把它頓時的伏住,立刻的伏住。

    印光大師說,人在凡夫之地,誰能沒有煩惱。我們大家都有煩惱。有煩惱不是問題,我們不要抱怨我們自己有煩惱,我們不要自責我們自己有煩惱。要抱著一種親近煩惱,與煩惱和平相處,在煩惱當中見菩提,這樣一種正常的心態。關鍵的問題是,出現了煩惱之後,我們要立刻把它轉過來。最上的、最好的、最重要的方法,印光大師說,就是我在這次匯報當中經常跟大家說的,“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這是根本上,最重要、最關鍵、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我們一定要記住印光老和尚給我們說的這個方法。就是說,我們的身心全是幻妄的,沒有一個真實的我是存在的。既然沒有我,哪裡還會有因為環境、因為人事這些問題而生煩惱的事情。這是最重要、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

    我在這裡反復地跟大家分享印光大師這段開示,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按照這個要求來鞭策自己。我自己本人是非常得這句開示的受用。每當我遇到,諸如像衛生間不干淨、有味道,上班的路上堵車,媽媽來到公司打斷我念佛、拜佛,或者公司出現了業務上的不順心的事情,不能按照我的意思辦,產生了阻礙的時候,就想到,“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然沒有胡小林,何有因為境、因為人而生煩惱之事。印光大師說,這是最上的、最好的息滅煩惱的方法,就是真的是沒有我。你把我當成真的,這個我就是假的。要提高到這個看法上來。

   我們就要抱著這麼一個態度,能念清楚一個字就念清楚一個字,能念清楚一句就念清楚一句,積少成多。我們就是要有這種锲而不捨的精神,見縫插針的態度。你不要老想著,我得有整段時間。因為我們,說實話,在我們臨終的時候,我們確確實實,有時候不知道是在什麼情況下走的。我們有可能是在水災當中,我們也有可能在醫院,也有可能在無意之中,比如地震、泥石流、車禍或者房子倒塌,等等這種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是最後一念非常重要。

    我們一定要在平常練就佛號不離心間,佛號不離嘴,佛號不離耳朵,這個功夫。我們就能保證,無論什麼樣意外的情況發生,我們最後這一念是佛號,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我們就能走。我們每個人不能保證,我們在走的時候有個特別安心的環境,特別安靜的環境,長達二十四小時、四十八小時,短甚至二十分鐘、半個小時,我們可能連這種環境都得不到。真的,因為這是大福報。最後我們在念佛堂,很多同修助念,二十四小時、四十八小時,有人給我們開示,我們還能看到佛像,還能聞到香,還能聽到念佛機念佛的聲音,很多助念的有利條件,並不一定。最後阿彌陀佛順順利利的把你接走。我們不一定有這種福報。

    所以我們要隨時做好准備,做好走的准備。這就是印光大師說的,把一個“死”字掛在額顱上,額頭上。這個“死”字好,提醒我們,人命無常,可不能掉以輕心。印光大師說,如果念佛的人,常常把這個“死”字貼在頭上,生死心切,發菩提心念佛,這是最好的方法。不得力也得力了,不專心也專心了,不著急也著急了。如果我們真的在心裡頭有一個隨時面對死亡,一想到生死這件大事就努力念佛,勵志念佛,他說這是最好的方法,最得力的方法。印光大師說,如果我們有了這種生死心,我們念佛,“如藥加硫”,就和火藥加上硫磺變成炸藥一樣,力量就完全不一樣了。“如器受電”,就和電器通了電一樣,你看這電冰箱它沒電,什麼也干不了,你突然把電通上電冰箱,電冰箱轟一下就啟動,就能有涼,暖氣就熱,燈就亮了。“如器受電,如藥加硫。”所以,我們一定要長存一個生死無常的觀念。我這一口氣不來,可就完了。所以我們在平時要做好准備,要養成念佛的習慣,無論什麼事情發生,我們這句佛號都不間斷。

    能做到嗎?“初則勉力息妄”,剛開始的時候確確實實難,一會就掉,一會就掉。“久則無妄可得”,時間一長就養成習慣了,佛號二十四小時,行住坐臥都萦繞在心間。我們就要想到,我們平常念佛,就是要准備意外情況。比如我們上樓梯,比如我們上廁所,一定要把佛號融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話,當你走的時候,不管什麼樣的場合,不管什麼樣的情況發生,你都能夠提起佛號,都不斷了你跟阿彌陀佛的這份聯系。

    如果我們養成一個習慣,我必須得坐著,或者我必須得站著念,坐著念,或者我必須八點半到九點半念,那你走的時候,可不一定有這樣一種完整的時間和這樣一種生活念佛的習慣。你有可能坐在那吃飯就走了,一氣不來就走了,也有可能你哈哈一笑,心血管就崩了,那個時候,你能不能保證你的佛號不間斷?這不是意外,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因為我們每個人不可能都有那麼大的福報,就是說,能正常的走。壽終正寢,這種福報可不是小福報。我們很多人都是突然走的。

    所以你要養成習慣,我們忙裡偷閒的念佛。我就這一秒鐘偷一句,我有兩秒鐘我就念兩句,只要有時間我就念。不要再把時間花在打電話、扯閒天、看電視、聊天、生氣…… 這些東西都是幻妄的,都不是真的。印光大師說,這個世界上什麼是真的?只有阿彌陀佛能作為恃怙,“恃怙”這個詞就是依靠,剩下在這個世界上,你誰都靠不住。一個豎心旁一個寺院的“寺”,恃;一個豎心旁一個古巴的“古”,恃怙。你只能指望阿彌陀佛。你說我指望淨空老法師行嗎?不行,給你這麼說。他解決不了你去西方的問題,你去西方,他不能把你接到那去。你說我靠著師父,我走的時候你把我送到西方,不行。

    這是靠我們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因為阿彌陀佛在成佛之前,他在因地當中曾經發了四十八個願。他的願力,跟我們願意去西方這個願力,他的願力有願力的道,我們去西方,發這個願意去西方的願,也有願的道,這兩個道要交在一起,叫感應。感,就是我們願意去西方這個願;應,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發的四十八願這個應。眾生在臨走的時候,只要最後一念念我,我就把他接來,這是一願。感和應這兩個都有道,這個道交在一起,感應道交,他就把你接走了。所以我們每天都掛在嘴邊,感應道交。感應道交什麼意思?就是感有感的道,應有應的道。你光有感的道,你沒有應的道,你也去不了。你光有應的道,你自己不感,那也不行。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感應道交。

    我們現在只能依靠阿彌陀佛,最後的希望,這個世界是沒有希望的。你再健康、再聰明、再發達、再漂亮、再有才,古大德說,“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回”。你聰明,聰明能敵得過業力嗎?敵不過業力。我們要知道這個,我們還能耍聰明嗎,還能因為我們聰明而傲慢嗎?再聰明,聰明你抵不過你的業力。該怎麼輪回怎麼輪回,該怎麼走怎麼走。聰明不能敵業,什麼能敵業?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印光大師說,這句阿彌陀佛佛號起到四個作用,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業消了,聰明不能敵業,佛號能把業給消了,業消;智朗,明朗,你的智慧出現了,就像太陽一樣,烏雲撥開,明朗了,太陽出現了,業消智朗。障盡,業障消掉了,盡就是沒了。福崇,福氣增長起來了。你有了福,你才能好好走。

    好好走可是福來的。我希望好好走,我希望有人給我助念,我希望我走的時候安安靜靜,不在意外當中走。那你得問自己,你有這個福嗎?我沒有這個福怎麼辦?念佛。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就在這一句佛號當中。所以阿彌陀佛是我們唯一能指望的,而阿彌陀佛今天就變成這句佛號,所以佛號的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在這。所有的負面全去掉,所有積極的東西都給你增長起來。智朗、福崇,所有消極的,業消、障盡。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一個念佛的好習慣。

師父在跟我們講的時候,聊天的時候說,黃念老走的時候就是在醫院走的。黃念祖老居士是大修行人,我們今天看他的《大經解》,那不是鬧著玩的。黃念老在火化之後也有捨利,我們看了照片,也有捨利。他老人家是在醫院走的,好像是骨頭摔折了。你到了醫院,你不就得聽醫院的嗎?你不能說,到了醫院打針不讓打,人家醫生采取醫療措施,你不讓人采取?那你就作不了主了。你要想作主你在家作主,你到這來得聽大夫的,聽醫院的。人家醫院有治療的規章,有醫療的程序,人家有規范。所以你在醫院走的時候,你就不能避免大夫給你采取治療措施。他老人家是骨頭斷了,那肯定得有一些治療,是不是?最後他老人家是在病床上走的,不是在家裡的床上走的。

很多的祖師大德,我們看《印光大師文鈔》當中,包括玄奘大師,走的時候都是有病,都是在病當中走的,做這個示現。其實他們在哪都能走,他們為什麼選擇在病當中?這對我們眾生有利,教育我們。我這麼大的修行人,修了這麼大的福報,我走都是在這種條件下走的,你能夠不著急嗎?你能夠不提起警覺嗎?如果我們老看這些祖師大德,都是安安靜靜穩穩當當走,我覺得好像我們也能這麼走,不一定。

    問題是在臨終的時候,你能不能保證這個願不丟?如果你不能保證,你這個願在平常的時候時有時無,那就是會有很大的麻煩。順利的時候我能念佛,逆境的時候我念不了佛。而十念法的目的在哪裡?就在於讓你這個願不丟掉,讓你不被其他東西干擾。即便是有干擾的時候,你的佛號也不斷。

很多人說,有了十念法之後,“行了,我有保證了,只要我有十念法我就能去西方”。不是的,十念法是讓你功夫得力,得力在哪裡?是讓你去西方極樂世界的願不丟,不被別的東西所干擾,以至於最後在臨終的時候,喪失了這個願望。所以十念法的重要在於,技術上保證了你在臨終的時候這個願望不丟。佛說,乃至十念,就是說,哪怕你少到十念,在這十聲佛號這段時間當中,你如果能做到你的願望不丟掉,阿彌陀佛不從你的心願當中丟掉,阿彌陀佛就有時間操作,把你接走。所以我們能不能去西方,關鍵是看我們有沒有這個願,而這個願在臨終的一剎那不丟掉,這個是關鍵的關鍵。

    像我,我就經常提醒我,都這個歲數了,我還能活多少年?時間不多了,我一定得好好念佛。我這一口氣不來,喘不上氣來,按照印光大師說,“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定隨”,一定會隨著;“宿生”,過去生;“今世”,今天這一輩子。一口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百千萬劫永無出期”。有了這種警覺,有了這種畏懼,印光大師說,這叫生死心切。生死心切就是怕死。對,是,怕死好,怕死你才好好念佛,因為你知道死了之後會去哪。

    我們為什麼不覺得地獄苦?一談到地獄我們依然還挺輕松,泛泛然。因為,印光大師說,我們的心力,心的力量太小,想像不到地獄有多苦,找不到地獄苦那種感覺。就是我們的思想力量弱,我們的想像力不夠。我們會問,為什麼我們看到火災看到水災,就會不知不覺的悚然?悚目驚心,悚然,一個豎心旁一個結束的束,就是害怕。因為你見到了水災火災、仙台地震、海嘯,你害怕。而印光大師說,地獄這個苦,可比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無論多大的災難,不知道要重多少百千萬億倍。印光大師說,我們看到火災,看到水災就緊張,就害怕,就恐懼,但是我們說到地獄就不害怕。那就是因為我們有障礙,印光大師說。地獄這麼苦,你都不知道害怕,而世界上這點疾病、災難你都知道害怕,這是什麼?這是障礙。

    所以,我們要把我們跟地獄之間的隔閡,我們對生死心不切的這些障礙,要統統打掉。能不能打掉?“初則勉力息妄”,剛開始的時候確確實實難,怎麼也考慮不到地獄苦,怎麼也沒有生死心切。“久則無妄可得”,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出來了,業障消了。所以慢慢的,你就有了生死心切,慢慢的,你就知道地獄苦,你的菩提心就發出來了。這個就是我們《無量壽經》上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我們好好念佛,不給自己退身步,印光大師說,包括我們淨空老和尚說,為什麼念佛不能成就?苟且,得過且過,泛泛然,悠悠然。早著呢,我什麼時候死誰知道?死了真去地獄嗎?說是這麼說,你要說沒有地獄,咱們學佛的人也不能這麼說,這不是不聽話嗎。心裡真不拿這當回事,苟且。電話一個都不能少打,廢話一句都不能少說,是非一件事都不能不關心,只有這個佛號放在最後的最後,最後的最後,什麼事都辦完了,實在沒事干了,想起念佛來了。這哪行?你就這麼打發阿彌陀佛,他能接你嗎?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您都辦完了,實在沒事干了,閒著也是閒著,念念佛。您把阿彌陀佛放到老末,阿彌陀佛可就把你放到老末了。您把貪瞋癡放到第一位,那地獄就是第一位,西方就是最後一位。有這個因,就有這個果。你在意先生,先生在意你,人同此心,情同此理。阿彌陀佛也一樣,你把阿彌陀佛放在最後一位,你把地獄放在第一位,那你最後就是去地獄。最強的業力,你跟著走。走的時候,你造的哪個業的業力強,你跟著哪個業力走。你瞋的業力強,你就去地獄。你貪的業力強,你就去畜生。你愚癡的業力強,你就去鬼道。

    強業先牽,如果阿彌陀佛這句佛號,這也是業,這個業強,那你牽就牽到西方了,更何況我們還仗佛的力量。他在因地發了四十八願,我昨天向大家匯報,我查丁福保老先生的詞典,“感應道交”是什麼意思?非常形象,感有感的道路,應有應的道路,交在一起。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這是應道,應道建立起來了。你的感道呢?你的感道也得有,你的感道跟他的應道才能交在一起,感應道交,道是道路。阿彌陀佛不是不慈悲,人家的感道可是成就了,“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有眾生臨終的時候,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感的康莊大道早就鋪好了,十劫了,你應嗎?應的道鋪好了,你得感。你感得時候老感地獄,咱們老感惡道。你這就是不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跟西方極樂世界應的道交不在一起。

    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當我們一起心動念,當我們一搞貪瞋癡,比如說,貪愛、瞋恚、賭氣、傲慢的時候,我們就要想,我念佛之人,我們這些要去西方的人,怎麼能夠有這種念頭?老和尚說了,你還想不想去西方?你是真想去還是假想去?你說我真信,真信不是這個樣子的。你說我真願,真願更不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很多同修,你要說他不信不願,他還不高興。包括我在內,你說我不信不願,我不高興。你信和願,深信切願是什麼樣子?還有貪瞋癡嗎?你還有貪瞋癡,你真信嗎,真願嗎?你不想去!想去,就不能有貪瞋癡。我們怎麼考察我們的深信切願,能不能去西方,決定在於信願之有無,往生之後的品位在持佛名號功夫深淺。能不能去西方在於信願,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的信願成不成?你就看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會不會起心動念。

    我們不念佛,不是說不念這四個字,不是不出這四個字的聲音,是你不願意跟阿彌陀佛聯系。舉手可得,你感他就應,你念他就來,你聽他就進去,你心裡想他就在心裡產生。你懶漢,咱們懶,咱們苟且。他就在這,就在門外邊,你不開門。所以,這麼好的因緣,這麼好的條件,印光大師說,“坐失良機”。什麼時候再…… 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聞淨土法門更難,印光大師說這四難,難上加難,難上加難,難上加難,難上加難。世尊說,我手土多?大地土多?得人身者如我手中之土,墮三途者如大地之土。

    有煩惱,印光大師說,不怕,“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關鍵是煩惱起來之後要伏住。怎麼伏煩惱?印光大師說,你要有一顆敏感的心,這個敏感的心就是通過我們念佛造就出來的。敏感,一有煩惱馬上就能發現。頓現、頓伏,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我們念佛就是要保證這個清淨心,大部分時間要停留在佛號上。稍微有點雜音,稍微有一個雜念不是阿彌陀佛了,我們立刻就提高警覺。老和尚說,這一個念頭把所有的念頭都打掉,不給其它妄念提供機會和時間,久而久之,你就不習慣於妄念了,為什麼狗的鼻子靈?它老用。如果我們老在妄想、分別、執著當中,那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特別習慣。如果我們老念阿彌陀佛,我們就特別習慣阿彌陀佛。當有一個不是阿彌陀佛的雜念進來的時候,我們就立刻能提起覺照,心就越來越敏感,越來越靈,越來越纖細,能力越來越強。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念佛。因為理,老和尚、黃念祖老居士,都講得很清楚了,我們現在就差事上落實。看光盤的人多,要書的人多,到這地方,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來看老和尚的人多,去道場的人多,親近出家師父的人多,拿這麼寶貴的時間來干這些事,叫人情佛事。真的有幾個人認認真真拿這麼寶貴的生命,活一分鐘是一分鐘,活一天就離死近一天,大難臨頭,生死是誰都過不去的一件事情,他不當真,提不起警覺。所以,印光老和尚說,“死”字好得很,應該掛在額顱上,掛在腦袋上,什麼意思?提醒自己這個東西快來了,這一來,不是我們怕死,是因為我們怕地獄,因為一死就去那個地方了,再什麼時候投胎當人,再聞佛法,再能去西方,那就了無出期。“了”就是根本的意思,全的意思,根本就沒有時間,百千萬億劫。

資料恭摘:胡小林《學佛的體會》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